雖然這篇捐血檢驗報告項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捐血檢驗報告項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捐血檢驗報告項目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華航機師居家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主管確診進加護病房,412人轉送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研判飯店中還有人被感染;專家:疫情更為嚴峻,應提高一線診所、醫院警覺,有症狀者即刻採檢,才能防堵疫情擴大】 華航貨機機師感染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至今短短9天,今日又新增3例確診...
捐血檢驗報告項目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華航機師居家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主管確診進加護病房,412人轉送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研判飯店中還有人被感染;專家:疫情更為嚴峻,應提高一線診所、醫院警覺,有症狀者即刻採檢,才能防堵疫情擴大】
華航貨機機師感染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至今短短9天,今日又新增3例確診,其中2例為本土案例,1例感染源調查中。這3人分別為華航機師居家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主管(案1120)、確診機師案1078的家人(案1121),以及居家檢疫期滿採檢確診的機師(案1122)。
如今,已有10名華航貨機機師、5名機師家人、1名防疫旅館房務主管,以及9人(包含確診的其中2名機師家人)驗出抗體陽性,傳播鏈複雜且範圍擴散至旅館、校園,甚至也有社區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試圖追查感染源,但目前仍未有結果。
今(29)日上午8點,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親自前往桃園諾富特飯店指揮,該飯店是華航貨機機師執勤返國後的居家檢疫住所。目前已將412名員工、華航機師、外籍機師和一般旅客送往集中檢疫所隔離,並將飯店一館、二館進行大消毒。
陳時中在昨日記者會仍認為,確診機師有很高機率是執勤時在外站被感染,返國後發病。但除了國內陸續爆出抗體陽性個案,推測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發病感染者,顯示早前就有一波感染外,今天又出現飯店主管確診,陳時中認為,可能是飯店有其他員工確診,傳染給今日確診的主管,環境也遭到病毒汙染,進而讓機師們確診,但都還僅是推測。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接觸者的採檢狀況,昨日確診的本土案例,一名70多歲老先生(案1112),被爆出前往百人舞廳合照幾乎都沒有戴口罩,陳時中表示,目前匡列111人,已採檢39人,3人陰性,其餘仍在檢驗中。而昨日停課的兩所學校相關接觸者採檢,都尚未有結果。
■諾富特飯店主管4/17就出現症狀,陳時中:採檢送驗的速度太慢
今日確診的飯店主管是一名台灣40多歲男性,沒有出國史,在飯店的工作項目是檢查各房間的清潔、協助機組人員購買備品等。他早在4月17日就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包含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呼吸會喘等,並於19日到26日之間3次前往同一個診所就醫,但症狀都未改善,27日轉往大醫院,診斷為肺炎,住院採檢確診,現已進入ICU加護病房,屬於重症個案。
這位飯店主管獨居,陳時中表示,相關接觸者已匡列107人,包括朋友、職場接觸者和就醫接觸者等,其中4人列居家隔離、103人列自主健康管理,由於主管已在加護病房,疫調會經由周邊人士協助,就醫接觸者則會自健保卡紀錄來尋找。
今日上午指揮中心前往諾富特飯店,分成一館與二館,一館是一般旅客、二館是防疫旅館,全數共412人被要求撤離,包含飯店員工207人、華航機師109人、外籍機師76人,還有一般房客20人,所有人已於今日下午5點前全數至北部6個集中檢疫所隔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補充,今日起執勤回國的機組員,則會前往航空公司緊急安排的3個防疫旅館進行檢疫。
這名主管在發病期間3次到診所就醫,但都沒有通報採檢,引起質疑是否醫院的警戒心不足?陳時中表示,確實採檢送驗的速度太慢、警覺性不夠,但中間涉及醫師的專業判斷,不會對醫院究責。
■6名確診機師曾在飯店居檢,另有3名飯店員工通報發燒
由於飯店主管在4月17日發病,一般病毒在確診症狀出現前3日就具有傳染力,因此飯店自4月14日就有病毒傳播風險。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確診的10名機師中,有6名是在14日開始的可傳染期住進飯店,包含案1079、1092、1101、1102、1105以及1122。
這些機師幾乎都屬於不同機隊,今日之前一直找不到共通點,但飯店主管確診,是否有可能就是感染源,將病毒傳染給這些機師?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與專家推測良久,認為確診飯店主管並非感染源頭。
他表示,檢疫飯店都有管制,而確診主管的工作,是在員工在房間內消毒打掃完後,入內進去檢查。「有可能是其他飯店人員染疫,傳染給這名主管,環境中也有病毒污染,造成更多人包含機師確診,」因此不排除目前員工中還有其他確診者,而今早撤離過程中,也有3名員工通報發燒症狀,其中兩人為房務人員。
陳時中表示,今日會加速把207名旅館員工全數採檢完畢,確認假設是否正確。「我們還是認為感染源是機師自境外染疫的機會最高,但也可能是內部環境已被污染,形成傳播鏈,因此決定清空飯店,讓環境先消毒再說。」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已經對飯店39個地方進行病毒採樣,會分析環境中是否有病毒導致間接感染的可能性,39個地方分別為:房務辦公室21處、男性更衣室1處、員工餐廳13處,以及量測體溫地點4處,接下來也會再對房間內部進行採樣。
■專家:追不到感染源讓疫情更為嚴峻,呼籲一線醫院增加通報採檢
華航貨機機師案已延伸到校園、居家檢疫飯店,甚至也在社區造成風險,範圍比1月時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案還要更大。前疾管局局長(現改制為疾病管制署)、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分析,找不到第一個感染源(指標案例)是最麻煩的問題,「部桃是因為在醫院,較好掌握醫師、護理師,但現在完全找不到指標案例,到底是從哪裡、甚至何時傳播出去,這些社區的接觸者又去了哪些集會場所,時間一久真的很難掌握。」
他表示,現階段要做的,是即刻防堵可能會陸續爆發的疫情。「最重要的是要讓診所、第一線醫院人員提高警覺,因為這些社區的感染者,唯一共通點就是會去醫院就醫,要馬上掌握他們、通報採檢,即刻隔離,」蘇益仁說,過去承平時期,社區內有風險的個案可能並沒有被積極通報,現在正是要提高警覺的時候。
他認為,更主動一點的做法,是大範圍的匡列接觸者,進行一波採檢,才能確定感染狀況,「但這個匡列範圍要多大?若採檢幾十萬人,我們恐怕也很難做到,因此目前量能仍是有局限性的,」還是只能先依靠被動的篩檢,是最可行的做法。
蘇益仁也看到更大的隱憂:台灣目前疫苗接種速度緩慢,而在沒有抗體保護下的民眾,出現本土個案、要辛苦防疫的狀態只會愈來愈多,「我們等於跟國外走相反的路線,未來國外的確診者終究會愈來愈少、也會走向開放,台灣若不接種疫苗,還要一個一個確診個案去防守,有辦法做到多久?國外若有壓力要讓台灣趕快開放邊境,該怎麼辦?」他認為疫苗接種還是最長遠、也是最根本讓疫情消退的做法。
■其他本土兩例確診為確診機師家人,以及居家檢疫期滿的機師
除了飯店主管之外,今天還新增另外兩例確診個案,一人是台灣40多歲女性(案1121),是4月20日公布確診的50多歲台灣男機師(案1078)同住家人,她在20日起列為居家隔離,當時採檢陰性,27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再採檢確診,CT值18(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發病前沒有跟其他人接觸,因此沒有匡列接觸者。而案1078匡列的28人接觸者中,僅此一例確診,其他皆為陰性。
另一名確診者則是台灣50多歲男機師(案1122),他在4月2日至9日執勤到美國,返台後檢疫到15日採檢陰性,19日又執勤到美國,25日回國、27日出現喉嚨痛、發燒,就醫採檢確診,CT值為21,同住接觸者1人列為居家隔離。此案例感染源仍在調查中。
■5月3日起開放高風險者同住家人接種疫苗,呼籲民眾勿歧視高風險者及其家人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表示,目前兩家國籍航空公司機師,華航共接種244人、長榮326人。陳宗彥補充,兩家航空的機師接種率都約莫是2成左右。
因本次有不少確診機師的家人被感染,指揮中心今拍板新規定,只要是公費開放第一到三類高風險人員,即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和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同住家人,都開放可以先公費接種疫苗。
而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包括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之前並沒有歸類在第一類接種對象,但風險依然很高,因此今天也宣布同樣可以先接種。
陳時中表示,高風險行業者的家人也有較大的感染風險,一般民眾也會擔心他們是否會對社區造成風險,但要呼籲大眾,現在指揮中心把該做的採檢、隔離、匡列都做好了,能在社區走動的人風險相對較低。他說,近期聽聞有些機師的家人,在社區可能遭遇異樣眼光,「呼籲大家要有同理心,真的擔心就自己把口罩戴好、手洗乾淨!」
■新增兩例境外移入,自菲律賓、墨西哥入境
今日同時還宣布兩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和墨西哥入境。
一名是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工(案1118),她在4月7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在集中檢疫所檢疫,20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陰性。檢疫期滿後,由公司安排至其他住所單獨自主健康管理,27日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確診,CT值36。她這段期間都沒有症狀,已掌握同車接觸者5人,均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
另一名為台灣40多歲男性(案1119),今年1月到墨西哥工作,4月18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到防疫旅館檢疫,24日出現咳嗽、發燒,26日就醫採檢確診,CT值23。個案發病前2天未與他人接觸,沒有匡列接觸者。
(文/陳潔;攝影/中央社/葉臻;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bit.ly/3bryvv8
#機師 #華航 #疫情 #本土案例 #貨機 #防疫旅館 #COVID19 #報導者
捐血檢驗報告項目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日記]📅四月26日週日/全英閉關Day34
補24日+25日資料
疫情指標: 全英國到院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但週日死亡人數是四月以來最低。一次把三天的數據放上來。
******
📺每日記者會
四月24日週五主席:交通部長(The transport secretary, Grant Shapps) 第一次來記者會,之前他告訴英國民眾先別預定夏天的旅行。
📌 確保基礎交通順暢:
1. 與愛爾蘭以及法國政府談好了,維持海運暢通以便運送醫療以及重要物資。
2. 確保北愛與英國本島之間的渡輪營運,資助1千7百萬鎊。
3. 資助一千零五百萬鎊在兩大離島交通,以維持必要的物資運送。懷特島開放以無人機運送醫療物資。
4. 維持到北愛以及愛爾蘭大城的空運暢通,以便重要工作者交通。
5. 也會補助英格蘭城市的輕軌電車。
📌所有困在郵輪上的英國旅客都接回來了 #最愛搭郵輪的國籍
📺四月24日週六主席:內政部長(The home secretary, Priti Patel) 第二次來記者會,她上任後把內政部的資深事務官氣得辭職,最近控告她。
📌內政部長表示這段期間整體犯罪率降低,但罪犯仍利用病毒牟利,會移送法辦。
(她舉汽車犯罪、闖空門、商店扒手為例比去年同期低。被網民酸:「啊不然呢?商店都沒開、大家都在家啊 🤣」 從脈絡來看她是要強調另一些犯罪型態增加,例如詐騙、家暴。)
📌 全國犯罪偵辦中心主任 (Lynne Owens,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National Crime Agency)表示已下架超過2000件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網路詐騙網頁,包括假商店、釣魚網址、賣無效的測試或PPE. 大眾可向 Action Fraud (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 檢舉。
📌 避免兒童網路剝削的資訊可查詢網站 Think You Know Now (http://www.thinkyouknow.co.uk/)
📺每日記者會
四月26日週日主席:環境部長(The Environment Secretary, George Eustice)
📌超市的送貨時段從居家令剛開始時的210萬個增加到現在260萬個,預計再增加到290萬個。許多缺席的超市員工從自我隔離中回到崗位了。
📌使用 Good Samaritan app 可以將需要援助的人轉介給慈善志工。
*******
其他時事隨便說:
💊英國開始進行血清療法實驗,感染過新冠病毒的衛生部長捐血清協助實驗進行。#可以親身測試中國的抗體盒不準還可以捐血清不假手他人
衛生部長上個月誇下海口說:四月底會達到每天十萬次的檢驗量。因三月底時還做不到一萬次,能不能達成目標成為這一個月以來幾乎天天被記者追問的問題。#有沒有達標不重要讓需要的人可以檢驗才重要
在逐步慢慢增加檢驗的量能與途徑後,上週檢驗仍做不到兩萬次,部長被記者追問說出理由是去檢驗站的人不多。這週起開啟網站預約,同時擴大開放給所有出現症狀的核心新工作者及其家屬都可以檢測,第一天有四萬六千人上網登記,公布的時段每天都是一早就清光。網站的時段與自我測試核加總約兩萬個檢驗,目前每日不到三萬次檢驗量。
#達成業績的秘密武器應該是派去安養院的流動檢測站
.................
🛒在這個大家很難搶到超市送貨時段的時候,有位四歲小朋友成功搶到了,還打算幫家裡囤一些零食當戰備物資,包括594支冰棒、990條肉腸點心棒Peperami。後來爸爸發現及時阻止這份數百鎊的訂單。
Paperami 公司知道後給小男孩一份公開信,稱讚他的忠誠,以及創造了傳奇,但是勸他別囤這麼多貨,要留一些給其他英國小朋友,還送他一些試吃包。#倒底是吃了什麼那麼聰明可以搶到超市時段 #可以派他去搶檢測時段
.................
📺週一強森回來上班了,首相粉絲們敬請期待。❤️
他不在的這段時間,美國的疫情記者會比較有戲。例如紐約州長和川普總統互槓、川普認真說注射消毒液可治病毒。#愚人節過兩次的概念
有一天記者會紐約州長爆料買不到PPE(或是呼吸器?)的內幕是:在等待出貨的時候,賣家說:美國別的州A出更高價你要不要加一點、接著美國州B也加價、然後大家都搶貨加價,最後聯邦政府的單位出來加到最高價搶走這批貨。紐約州長抱怨,聯邦政府該協調各州都能有貨,而不是出來和大家競價搶貨。#美劇比較八卦
#賣家這麼會搞分裂都不用派網軍了
..............
📊居家禁令一個月後Sky News做了一個信任度調查,在處理病毒疫情的事物上大眾可以相信的人或機構,最高信任指數的是NHS大約是75分, 公眾人物則是首席醫療官惠蒂醫師,25分大約比首相強森高一倍,強森也比首席科學顧問高。
常上記者會的衛生部長和外交部長信任度是負的,但支持與不支持者相差不多,電視記者與報紙則負到海邊去了,分數大約是負50分和負75分。 🤣🤣🤣
英國疫情報告有一項例行項目是各國死亡人數比較,前幾天把中國的數據拿掉了。#求不信任指數
#外長表示我們的關係已經回不去了
***********
📅四月24日週五
重症確診累積143464(^5386, ^17%)
入院死亡累積19506(^768, ^25%)
檢驗444222(^18401)人,612032(^28535) 次
#陽性率 總體24.6% (少7.8%!!), 當日29.3%
🦊大倫敦
累積死亡4426人(^126, ^30%!!)
.........
📅四月25日週六
重症確診累積148377(^4913, 少9%)
入院死亡累積20319(^813, ^5%)
檢驗517836(^23115)人,640792(^28760) 次
#陽性率 總體28.7% ,當日21.3%
🦊大倫敦重症累積23341
累積死亡4542人(^116, 少8%)
..........
📅四月26日週日
重症確診累積152840(^4463, 少10%)
入院死亡累積20732(^413, 少49%)
檢驗543413(^25577)人,669850(^29058) 次
#陽性率 總體28.1% ,當日17.4%
🦊大倫敦重症累積23341
累積死亡4606人(^64 116, 少45%!!)
捐血檢驗報告項目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治糟蹋專業
(文長,慎入)
-------------------------------------------------------------------------------------
<<捐血 真的是沒有成本的嗎?>>
新聞這樣炒,連我身邊的朋友都會問:捐血中心是公益團體,怎麼可以拿民眾的愛心去賣血?
但是,我真的想問,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真的是沒有成本的嗎?
-------------------------------------------------------------------------------------
打從捐血人一走進捐血室(車)開始
所有的成本就開始累積了
請捐血人閱讀衛教單 (紙張成本)
填寫捐血登記表 (紙張成本)
開始體檢,量體重、血壓、體溫(儀器成本)、檢測血紅素/全血球(CBC)計數 (檢驗試劑/儀器成本)
然後進行血液採集
每人次1次消毒液、棉花棒 (耗材成本)
上針抽血 (全新、無菌的國外進口拋棄式血袋成本)
血袋條碼、血袋搖晃 (條碼紙/條碼機/血袋搖晃器成本)
下針後止血每人次1次棉花球、繃帶 (耗材成本)
每人次至少留存4支試管血供檢驗、輸血感染追蹤用途 (試管成本)
然後捐血人喝牛奶、吃餅乾補充體力、集點數換贈品 (這就不計算了….)
合計6個捐血中心、12個捐血站、約50個捐血室(車)
全台灣將近70個捐血點每一處都有要支應上述這些成本
也都要支應冷氣、水電、場地(部分房租)等費用
-------------------------------------------------------------------------------------
一般捐血人會參與的流程就是到此為止而已
捐血人眼中往往也只看到自己捐出的無償熱血
周邊的耗材除了血袋之外,其餘大概也都容易被忽略
這就是大家普遍認知「捐血是沒有成本的」!
但是捐完血後,這些血液,真的可以直接就供應到醫院給病患使用嗎?
-------------------------------------------------------------------------------------
所有捐出的血液都會透過我們運輸車送回全台六中心
血袋運輸的過程有冷藏運輸車、冷藏箱、油錢 (運輸成本)
製成各血品後有室溫、冷藏、冷凍的保存作業 (冷藏/冷凍庫、電費保存成本)
再由運血車載送至全台785家大小醫院診所 (運輸成本)
採集的試管則分送台北、高雄檢驗中心
試管血需經過傳染病篩檢作業以降低輸血風險
(檢驗試劑/儀器成本年平均約180萬人次,儀器每5-7年汰舊換新1次)
法定捐血十項檢驗為ABO/Rh血型、紅血球異體抗體、ALT、梅毒、B肝、C肝、愛滋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
上述這些檢驗項目如果你是自行去醫院檢驗,醫院可以申請的健保點值是1620點
(1點=1元)
但以全血一袋而言,我們只能申請健保575點,不足部份捐血中心都要自行吸收!!
------------------------------------------------------------------------------------
這些都是為了確保病患輸血安全
台北高雄檢驗中心也定期參加國內外能力試驗、TAF認證、ISO9001品質認證
亦接受食品藥物管理局及SGS的定期查核
這些都是民眾看不到的品質成本啊
------------------------------------------------------------------------------------
說到此,以上這些都還沒有計算人事成本喔
採血需要護士
檢驗、成分血品製作、血品供應需要醫檢師
捐血人諮詢面談需要醫師
整個基金會含六捐血中心總計約1,200多名員工
其中專業醫事人員約佔75%
全數都必須持有合格國家醫療證照包含醫師、護士、醫檢師
試問,有合格證照的醫事人員薪水應該支領多少?
以一個大學剛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醫檢師或護士來說
捐血中心的起薪是23,000元,專業加給7,000元,合計約3萬元
這樣的薪資有任何不合理嗎???
這樣的薪資有任何不合理嗎???
這樣的薪資有任何不合理嗎??? (很重要所以講3次)
這樣的薪資行情跟一般中研院、國科會聘雇大學等級研究助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捐血中心也沒有發放股利、沒有業外獎金
捐血中心唯一有的只有工作人員的年資
此外,一年365天我們只有除夕、初一、初二是統一停止工作的
其餘不管平日、假日、國定假日皆須輪班作業
一日採血量約5-6,000捐血人次
相對的每日檢驗量就要完成5-6,000捐血人次
內行的人就知道
捐血中心一日的檢驗量是外面一般醫院一個月的檢驗量!! (對!你沒有看錯)
光是檢驗課就需要多少醫事人力在輪班?
因為血小板效期只有5天
我們所有血品都要趕24小時完成報告
才能確保血品供應到醫院是合格且效期內的
遇到天災人禍,不論護士、醫檢師更是加班加不完!
此外,在捐血中心服務的醫師薪水也比外面行情差很多
一個醫學院畢業完成住院訓練的醫師沒有任何專科執照
只要隨便去一家醫美診所掛牌
每周固定看個3-5診,月入也有10萬,更別說有專科執照的了!
但捐血中心的醫師沒有這個行情!!! 沒有!!!
沒有年輕醫師願意犧牲在外面賺錢的機會來捐血中心任職
如果我們薪資夠高,也不會發生找不到醫師的窘境
這就是為什麼捐血人去任何捐血點都會發現,通通都是年長的退休醫師在當值!!!
------------------------------------------------------------------------------------
這不是作公益,這真的不是作公益!!!
捐血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也需要養家餬口過生活!!!
某周刊計算捐血中心員工月平均薪資為7萬元
依照我們內部公開的薪資結構員工月平均薪資應為4萬多
在捐血中心的基層員工必須賣命30年才有可能領到月薪7萬元!!!!!
而這30年可能是一個人從25歲死作活作到55歲才有可能!!!!!
當然,這個機構年資深的人不少,也可能平月均薪資被年資深的人拉高了
但試問,年資深有錯嗎?
很多資深員工甚至在我還沒出生時(我1977出生)就已經穿上護士服南征北討去募血了
沒有這些資深員工的奉獻,今日台灣哪裡有捐血事業? 哪裡有高品質的醫療用血可使用?
更何況辛苦工作了30年才超過平均7萬
不值得嗎? 真的不值得嗎?
這些這些,周刊、新聞都沒有報導!!
大家都只質疑捐血中心人事成本過高
請捫心自問,我們的人事成本真的不合理嗎?
一句員工薪資月平均7萬打趴一堆人
更傷害了所有辛辛苦苦的基層員工
我們真是情何以堪!!!!
------------------------------------------------------------------------------------
捐血是無償的
但要輸用好品質的血液是有代價的!!
但要輸用好品質的血液是有代價的!!
但要輸用好品質的血液是有代價的!!
(很重要所以要說3遍)
好品質來自專業醫事人力、良好的檢驗品質
更需要有源源不絕、高度捐血意願的固定捐血人
要有高度捐血意願的固定捐血人來持續捐血
就需要良好的固定場所才能永續經營
這就是醫療法規定捐血中心的作業場所必須是自置財產
所以捐血中心省吃儉用要自購房屋土地來蓋捐血點
否則租約一到期我們是不是就要立刻收攤走人?
試問台灣的哪一家醫院是一天到晚在搬家換場所的?
------------------------------------------------------------------------------------
唉,牢騷發完了
請不要再說捐血是沒有成本的!!
請不要再說捐血是沒有成本的!!
也請不要再說我們是賣血的!!
也請不要再說我們是賣血的!!
這真的傷害了很多長期熱心公益的捐血人
也傷害了我們這些一直在為捐血事業打拼的員工們
年關到了
有空就去捐血吧!!
#捐血中心是民間機構不是黨產
#血液是紅的不是藍的更不是綠的
#年關將近請大家幫忙儲備醫療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