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捐棺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捐棺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捐棺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捐棺價格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米台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延續上一篇, 這裡討論一下心態的問題。 我聽過很多人忌諱死人穿過的衣服, 在非洲, 大部分收到的舊衣都是從歐美國家淘汰的, 非洲國家迦納和多哥都稱這些衣服為”死掉白人的衣服”, 另一個國家坦尚尼亞稱這些為”在美國死亡的衣服”, 索馬利亞則稱這些衣服為”Huudhaydh”, 意思是”誰死了?” ...

  • 捐棺價格 在 米台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4 07:05:52
    有 470 人按讚

    延續上一篇, 這裡討論一下心態的問題。

    我聽過很多人忌諱死人穿過的衣服, 在非洲, 大部分收到的舊衣都是從歐美國家淘汰的, 非洲國家迦納和多哥都稱這些衣服為”死掉白人的衣服”, 另一個國家坦尚尼亞稱這些為”在美國死亡的衣服”, 索馬利亞則稱這些衣服為”Huudhaydh”, 意思是”誰死了?” 11月1號是基督徒的諸聖節(大家熟悉的萬聖節), 墨西哥則叫做” Dia de los Muertos” 意思是Day of the Dead 亡靈節. 中國和台灣有清明節. 大部分節慶都是為了紀念祖先, 絕大部分的亞洲人因為習俗, 覺得穿古着就會沾上死人的穢氣. 當然如果是死了入棺的衣服我也會覺得毛毛的, 但是誰會賣棺材裡的衣服啊? 奮力挖了半天只為了脫死人的LEVI’S賣? 不合情理吧? 在葉門, 進口二手衣被視為走私, 在海關抓到的衣服會被沒收燒毀, 葉門的官員甚至說”這些都是沙烏地有錢的人不要的衣服, 我們也不要死人的衣服”. 甚至中國也是一樣, 出口舊衣服可以, 但是不准進口, 因為中國視舊衣為”廢棄物”. 在下定論古着=死人的衣服之前, 我們是否應該先理解這些古著商去哪裡採購衣服?

    過去一直由日本來決定古著的價格, 由於這幾年Ebay的出現, 泰國和馬來西亞這些新興國家加入, 造成日本不再有決定權來設定古著的價格, 越來越多的加入Ebay賣家的行列, 在紐約和洛杉磯都有店面的Raggedy Threads店主@Orangepancake 指出, 因為近期古著熱讓許多年輕想掙錢的孩子投入此行業, 但是他們並不了解行情, 古著樂團T, 長袖帽T這些年輕人喜歡的產品, 價格在Ebay上面非常混亂, 例如一件樂團T過去可能是$100美金, 但現在往往是過去的兩三倍價格, 幸運的是如果他們成交賣出, 那他們以後就會以此作為基準來販售. 古著界其實也有機制的, 商家們仰賴美國各地的”Pickers”, 這些Pickers可能是想賺些外快的大嬸或者年輕的學生, 它們每天穿梭在Estate Sale, Thrift Stores, 將他們找到的產品加上利潤後賣出給古著店, 古著店再制定價格銷售給消費者, 這樣大家能將古著的價格維持住, 而非漫天喊價. 在美國的古著店, 也會互相採購, 講難聽一點, 古著就那些量而已, 稀有的古著早已經落到收藏家的手中, 所以當量變很稀有時, 收藏家和古著商也都會互相交換(例如交換手中沒有的顏色或款式).

    跟大企業比起來, 年輕人更喜歡在IG上面買賣東西, 通常大企業都有特定的trend buying, 例如它們會去買大數據的資料, 根據大資料給出的來設計, 挑選顏色, 布料來迎合消費者, 但是獨立的古著商甚至年輕賣家, 通過IG照片呈現出來它們自己的”選貨”, 預計今年的服裝市場將在全球範圍內下降15.2%,其中美國將佔40%, 由於疫情年輕人透過IG分享許多自己的選貨, 年輕人似乎更熱衷在網路上購買古著. 比起辛苦在外面打工, 美國有許多年輕人投入了古著的行業, 回到剛剛一開始的問題, 這些古著商去哪裡採購衣服呢? 絕大部分都是Thrift Stores (可看前篇: https://www.facebook.com/meetaiday/posts/764922073647936/ ), 再來就是美國各地的Estate Sale (主要是出售過世人房子裡面的所有物), 過去美國的有錢人都會將不要的衣物捐出, 而這些衣服則會落入Thrift Stores, 破損無法販售的則壓成方塊出口到第三國家. 所以換句話說, 穿古著有機會穿到死人的衣服, 是的, 有很大可能是過世的人留下的衣服. 你是否曾取笑過古著看起來像是”阿罵的衣服”, 對, 這些的確就是西郎骨頭的衣服, 換個方式想, 我會去想像之前的擁有者的生活, 他為什麼會有這件日本二戰時期的橫須賀外套? 他是否去日本打仗了? 這件連身褲沾滿機油, 他是否生前是修車工人? 這些能延續下來的老衣服我們繼續保留, 個人認為非常的浪漫。

    日本人對於古著的要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完整無破損, Levi’s最好是Deadstock沒穿過洗過. 我理解收藏家到一定程度後, 會想要收藏更稀有更完整的產品, 但是大部分的朋友剛入門就要Deadstock, NOS(New Old Stock, 指的是全新未使用過的老品), 我個人是非常不贊同這種想法, 使用過的著用感, 也是古著故事的一部分啊, 看到牛仔褲膝蓋的摩擦, 蟲蛀的痕跡(蟲不吃化纖), 我覺得這些都是時間和歲月留下的美感, 新品是無法仿製的老味.

    前幾年流行的日本Boro, 雖然很多品牌製作出”仿”Boro的全新品, 大家如果對Boro稍有理解, 應該知道Boro的產生是因為古時日本人貧窮節儉, 因為務農只好不停地在破損的地方修補, 而這些修補的痕跡成就了Boro獨一無二的美. 我甚至還看到有人印刷Boro圖案在包包衣服球鞋上, Why?

    我就是喜歡西郎骨頭的衣服, 你呢?

  • 捐棺價格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17 15:25:34
    有 135 人按讚


    舊文重貼

    前按:最近多了很多讀者連基礎經濟學觀念都不具備,腦袋充滿價值偏見或是傳統經濟學教科書的錯誤理論。

    只好把很久以前寫的一些經濟學入門觀念貼上來,看能發揮多少效果。裡頭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觀念,是我20年市場實戰中累積下來的,跟一般學者騙稿費的論點是兩回事。有能力的人才看得出門道,這說明訊息費用是高的,所以我並不期待太多人能懂。

    舊文重貼 【經濟學基礎第四講–自私的假設(上)】

    今天我們進入經濟學基礎,自私的假設。

    經濟學最著名的「自利」假設,起源於Adam Smith「國富論」一書中,開天闢地一刀擘畫而出。

    Give me that which I want, and you shall have this which you want, is the meaning of every such offer; and it is in this manner that we obtain from one another the far greater part of those good offices which we stand in need of.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 We address ourselves, not to their humanity but to their self-love, and never talk to them of our own necessities but of their advantages.

    屠夫、釀酒師、麵包師父可不是因為同情你肚子餓或是希望有一頓華美的晚餐才給你他們的產品,而是因為他們關心自己的利益!

    只是原文Adam Smith所用的字眼是「self love」,而非現在多數經濟學家所用的「self interest」。但概念上差異不大。
    惟許多人將經濟學的「自利」講成「自私」,我認為不是很恰當。但也無不可。因為多數人都用自私這個字眼,我也就不做更改,繼續沿用。

    這邊我再次強調,科學性理論的建立,基礎必定是一些公理(axiom),這些公理必定要被認同,如連起點都不認同,那這門學問你也不用學了。

    比如數學的公理就是1+1=2,沒有其他答案;你不能說一杯水+一杯麵粉 = 一個麵團。可是在控制環境下,100g水+100g麵粉,必定得到200g麵團(或任何其他東西)。

    物理學也是,質量(m)是個想像出來後靠人為武斷定義的東西,但因為在地球表面上跟重量太像了,使得大家都以為真有其物。加速度的觀念也是,你必須武斷地接受一些公理,大家才能在同一個基礎上討論加速度,也才能討論 F= ma這個觀念。

    幾何學定義一個點本身是不可量度;一條線(二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才是可以量度。可是一個不可量度的點,怎麼會存在?點不可量度,那為什麼直線又可以量度?那面積又什麼?

    舉這些例子,是要大家知道科學性理論的基礎都是武斷的人為定義的公理,一定要接受,才能往下走。公理甚至很荒謬,如幾何學,但是卻可以衍生大有用途的理論。

    一、自私的定義

    經濟學關於「自私」的定義有二個重點:個人決策與自私的內涵

    1. 個人決策

    經濟學上,所有決策都是由個人做成,而個人做成的決策成千上萬,舉含要不要吃飯、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要早點吃還是晚點吃、要不要睡覺、什麼時候睡、睡多久、要怎麼到上班地點、要選擇什麼工作、要不要蹺課、要上什麼大學、要不要延畢、要不要跳傘、要不要結婚、跟誰結婚、什麼時候結婚、要不要辦婚禮、要不要生小孩、生了要不要養、要不要自殺…。

    所有你人生中的每一個作為或不作為,背後都是基於你的決策。

    而不管我們討論的群體有多大,就算大到一個社會、國家、全地球,都是基於單一個人(individual)的決策而組成。

    經濟學不存在「直接以集體為起點」的理論。換言之,不管這個理論有「多宏觀」,只要不是基於「個人決策」為起點,都是廢物理論。因此,有許多所謂的「宏觀經濟學」大師,數學玩到天花亂墜,但都只是智力遊戲,不是經濟學,沒有科學解釋力。

    而這裡談的個人,是經濟人,也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性別傾向、天才白痴,在理論的假設上,都是一個自私的個人。

    為什麼個人很重要?那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一個群體竟然有決策能力?!」就算是民主投票,也是群體中一個人一個人決策累積出來。一個群體,邏輯上不可能有決策能力。必定是一個人決定或是很多的個人的決策累積。但絕不會是抽象的群體自己下決定。

    就算是在最極端的環境之下,例如極權政治下的政治犯失去了多數自由,依然還是能決策許多事情,甚至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無自由地生活」。這方面有興趣研究的,可以看柏楊回憶錄、李敖大全集、德國集中營倖存者回憶錄、安妮日記以及一些北韓脫北者的回憶錄。

    這裡也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絕對的自由或是絕對的不自由,而是要端視侷限條件為前提。

    同時各位要注意的重點是:經濟學自私假設第一內涵建立在個人決策上,但個人決策作為或不作為,並不需要探討決策本身是否正確、是否理性、是否盲目或是否本身毫無目的。也就是說,重點在「決策」本身,這是經濟學第一個公理。

    了解這層,各位也就能了解為什麼經濟學最重要的價格理論(Price Theory)又被稱為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這也是說,經濟學認為任何人的決策決定了任何人的行為,而這些決策/行為都是在科學上可被預測的(predictable)。

    正因為經濟學討論的是人怎麼決策,所以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解釋人類行為的學問。有位奧地利經濟學派大師Ludwig von Mises更直接了當地把他的一本經濟學論著取名為「Human Action」。

    2. 自私的內涵

    有讀我前三篇科學方法論的朋友應該知道,說「人會決策」是個套套邏輯,永遠對而不可被證否。因此我們要科學性預測人類行為,必須加上條件約束,讓理論有被證否性。

    自私就是理論的約束!

    自私的正確意涵,是「每個人在侷限條件下會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不管你是勤奮、偷懶、誠實、欺騙、慈善、小氣…通通是在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換成一個更白話的說法,就是在同樣條件下,個人會傾向用越低的代價去換得越多的效益。

    這邊我要特別強調,經濟學是門科學,討論的是如何解釋、預測人類行為,不管好不好,道德是否可非議。就像蘋果掉下來沒啥好不好,有沒有美感或是有沒有道德。

    經濟學假設人會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也是個公理性假設,不可否認也不可辯駁。因為人的行為就是這樣。

    但是經濟學說的利益不是只錢財,而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包含愛情、家庭幸福、友情、權力、尊嚴、自由、美貌、休閒時光…。

    影響我很深的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在其經典著作就有這麼一段: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Theory in Use」 P. 20:

    Often, it is incorrectly asserted that economics presumes an “economic man,” whose sole interest is making more money or getting wealthier or improving just his own circumstances. Not so! Economics does not assume that men are motivated solely, or even primarily, by the desire to accumulate more wealth. Instead, economic theory assumes that man — in Karachi, Canton, or Kalamazzo– desires more of many other things as well: prestige, power, friends, love, respect, self-expression, talent, liberty, knowledge, good looks, leisure, Day to day, economic theory is usually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sale,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with money expenditures via the market place. But economic theory does not ignore, let alone deny, that man is motivated by culture and intellectual goods, and even by an interest in the welfare of other people — as we shall see.

    只要是「有勝無、多勝少」的有形或無形物品,只要有人願意犧牲某些東西(例如精神、時間、體力、財物、健康…..)來換取「有或更多」,這些行為就符合經濟學「自私假設」。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世界上沒有人的行為不符合自私假設,邏輯上不可能也不允許出現違反的情形。因為這就變成 f(x)可以等於2種以上的結果,邏輯是不對的。

    有人捐款,捐到傾家蕩產在所不惜,一樣是符合自私假設!因為他想要換取的可能是名聲、可能是自我安慰,但是經濟學不需要討論他的動機。這點文章下半部會解釋。

    可是,正因為自私假設是公理,所以也必然是套套邏輯(tautology),也因此重點不在於自私假設本身是對是錯亦或可否被接受,重點在於我們基於此假設和其他假設,利用邊際分析的方式,從真實世界可觀察到的現象,去得出合邏輯的經濟解釋,從而可以預測人類或生物的行為。

    也就是說,在侷限條件下,我們可以準確預測人的捐款行為會變多或變少。比如政府改變規定,只要捐款給慈善團體可以享有跟捐款給政府機構一樣的稅則優惠,則捐款量必定增加。反之,如果政府改變規定,只要有捐款行為一律罰款10倍,則可以想見捐款量會減少。

    二、基礎假設不需要真實

    經濟學有個邪魔歪道的流派叫做「實驗經濟學」,裡面有些學者汲汲營營地希望透過實驗來證明「人並非自私」亦或「人不是理性」的,某些人以為只要能證明,自己就能揚名立萬。

    這些人卻都犯了我前篇文章「經濟學基礎–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3」中所說的錯誤:若要證明P–>Q邏輯錯誤,一定要找出~Q –> P這種情形來反證。光只是在那邊說P不存在,本身並不能反證整個理論。

    這邊的邏輯大論戰,早在1950年代經濟學界就大吵特吵,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一篇鴻文「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甚至舉出,在科學上公理的假設根本不需要真實,甚至與真實違背都無妨,只要能被驗證,同時也沒被事實推翻,就具備科學預測力/解釋力。這邊我題外話講一句,就是FB或社群網路上有一堆抨擊經濟學自私假設的文章,講難聽的,沒有一篇討論的論點超過1950年代大論戰的內容,甚至連水準都遠遠不及。此中最著名的就是沽名釣譽的清大教授彭明輝,此人對於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批評,在在彰顯他什麼屁都不懂。

    回到正題,關於自私的假設觀點,經濟學界最算得上蓋棺論定、終止所有爭吵的,我認為首推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 經典論文「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此文一樣作於1950年代,作者認為「自私是競爭之下的結果」。也就是說,市場上的人並不需要知覺他自身自私與否,而是在競爭壓力下能夠存活(survive)下來的,必定遵守自私行為。凡是違反的,早就被淘汰掉。


    一個極端的假設例子可以參考:

    假設世界上的人都是白痴,被上帝隨機選了其中一群白痴開設加油站,地點也隨機地散落在世界各處。有的在喜瑪拉雅山上、荒郊野外、市郊、市區乃至於各種地方。

    假設不管在哪,建造與營運加油站的成本都一樣,則經濟學假設自私的人會建造在有車流量的馬路邊。但其實這群人是白痴,經濟學「假設他們是自私、理性的」根本就假設錯了,可是不打緊,因為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建造在有車流量馬路邊的加油站。

    這例子的含意是:不管自私假設是否正確,也不管行為主體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或純碰運氣,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基於自私假設可以正確推斷有車流量的公路旁邊才有加油站,荒山野嶺不會有。

    這邊題外話也談中醫的科學性。

    中醫認為人體存在12經絡與其他奇經八脈,也認為人生病會有6經傳變。前述的經絡與傳變均會在脈相上有同等的展現。可是現代西醫解剖學都否定了這些假設的存在。

    但是中醫透過經絡觀念,可以正確判斷病情並成功治病,效果與速度甚至常比西醫還快。

    舉幾個我曾經醫治的病例來說:

    1. 某女被西醫診斷有嚴重子宮腺肌瘤,此生懷孕無望。該女大腿外側長年冷痛,西醫如何檢查都查不出原因。中醫觀點認為大腿外側為膽經,肝膽為內外表裡,外側的冷痛代表肝臟太冷,而子宮使用的血來自於肝臟,血液太冷當然不容易受孕;於是開藥著重熱肝。同時子宮從脈診來看確時有瘀血存在,就算受精卵能著床也難以成長,因此再加開專攻子宮瘀血藥方。

    不到三個月,成功懷孕;現在小孩早已健康誕生成長。

    2. 腕隧道症候群,西醫除了止痛藥、消炎藥之外,只能開刀刮除關節韌帶。而中醫自古就有處理方法。

    我成功治癒的幾個病例,均是從手腕背面養老穴下針、手肘曲池穴、手三里下針、肩膀附近的雲門穴放血,大約10分鐘即可復原不再受病痛之苦。西醫解剖學無法解釋,為什麼手腕的問題卻可以從手肘、肩膀處理,還會痊癒;但是中醫卻有其經絡觀念來解釋並推斷。有的老中醫會直接養老穴下針透到間使穴,然後不留針直接拔掉,也能治癒。只是透穴對現代人來說太恐怖。

    其他尚有從手掌掌心魚際穴的色澤,再佐以小腿上足陽明胃經穴道的輔助,可以推斷病患有慢性腹膜炎、慢性闌尾炎的可能。這種診斷方式,西醫是既不懂也否認。科學發展最可悲的就是這類人,因為無知而自大。

    中醫絕對符合科學方法論要求的科學性,且實證上也同樣具備。這是題外話,但可以加強理解自私的假設在經濟學所扮演的角色。

    回頭談自私,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經典名著「自私的基因」一書更極端,認為「不是人自私,而是所有生物從基因上就自私,因為不自私的早就被演化給淘汰!」

    邏輯上很簡單:物種進化是透過突變後在自然界競爭淘汰倖存的,方能把基因傳下去。某些突變符合自私、某些不符合,不符合的不可能能倖存,因為自私行為更有利,會把不自私的淘汰出去;倖存下來的都有自私基因,而且一代一代加強遺傳,最終決定所有物種均自私。

    好萊塢左派幻想家最愛在電影中宣稱「只有人類才會自相殘殺」,事實是這樣嗎?

    黑頭鷗是一種群聚鳥類,彼此之間的巢位置往往只有幾英呎遠,雛鳥剛破殼時非常嬌小軟弱,毫無防禦能力。而黑頭鷗常常會在牠的鄰居不注意或出外覓食時,便撲上去將鄰居的雛鳥一口吞下。

    這樣的同類相殘有個好處 — 自己不離巢,保護了自己的雛鳥;自己不需要離巢,就能獲得能量繼續保護。

    黑頭鷗是否知道或是有「自私」的意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前面關於自私的定義與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我們不知道黑頭鷗真正的意圖,但是根據經濟學自私的假設,我們可以解釋甚至預測這類動物自食同類的行為的出現。

    同樣的,南極帝王企鵝會公母下蛋之後輪流下海捕魚。到了岸邊,卻很少看到有企鵝一馬當先潛入水中,那是因為企鵝都知道水中可能等著天敵海豹。

    所以帝王企鵝常會推旁邊的下水,確定沒有危險才跟著下去。

    企鵝需要知道「自私」這個意圖嗎?並不需要。在侷限條件下,經濟學自私的假設就能解釋並預測企鵝有這種行為。

    看到這有些道德膨脹、自尊高貴的人要大發嬌嗔:「倫家一點都不自私!倫家才不相信人是自私的!」

    是的,我前言就說了,自私的假設是經濟學這門科學的公理,你不接受就別學經濟學,沒學過經濟學就別批評。否則,有本事,你就自己發明一套「不自私的經濟學」來解釋人類行為。但是,可別忘了,就算你發明了這樣的理論,一樣要接受科學方法與事實的驗證!如果通不過驗證,你只能修改甚至放棄你的「無私假設」。

    到現在我們都還沒看到有人成功做到,這本身暗示「無私的假設」解釋不了任何東西,甚至根本不能成為科學。

    總體來看,經濟學理論必定要遵守「自私假設」,你不能一下假設人會自私、一下又說不會,這樣就違背科學精神;反之,如果我們看到一個經濟學理論涵意中出現了無私,那這個理論必定是錯的。

    你可能想:怎麼可能出現無私?不是說好要遵守自私假設嗎?嘿~偏偏很多所謂的大師級人物也常犯這個錯,未來我們會談到經濟學的均衡概念時,同時討論怎樣快速地看出一個經濟學理論正確與否。

    回到開頭引述的Adam Smith經典,該段文字也隱含兩個層次:

    a. 要滿足私利的前提,在市場經濟下,必須先達到他利才有可能滿足自己的。

    b. 一個不在乎公眾利益只在乎自利的人,雖然也毫無意圖改善社會,但是在市場經濟引導之下,他的貢獻會比有意圖的(如慈善家)還大。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總結:

    關於自私的假設有兩個重要條件,整個經濟學都是建立在此二公理上。公理不可質疑,否則科學理論會崩盤。

    公理假設可以很荒謬,但只要可被事實證否又沒被事實推翻,就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理論。

    行為主體知不知道自己的意圖無關自私假設,因為經濟學均能基於該假設正確預測其行為。

    我還有兩點要補充,但是我先以Milton Friedman當年的一場訪談錄影以及A. A. Alchian的一段文字作小結:

    「There is a valid core of economic theory applicable to all economic systems and countries. There is not one special economic theory for capitalism and another for communism, althou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institutions and legal frameworks.」
    就那麼一個合理的經濟學理論核心,可適用解釋所有的經濟架構及國家。儘管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在體制與法治架構上有顯著地差異,但仍沒有一個專門用來解釋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或特別來解釋共產主義的。

    本文尚有兩點要補充,分別是:

    1. 理性不代表決策正確

    2. 違背自私假設的後果

    下回分曉。

    全文連結:
    http://www.yuanyu.idv.tw/?p=1543

  • 捐棺價格 在 秦嗣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7-19 11:05:41
    有 1,343 人按讚


    學上當:你以為是絕境,但其實才正要開花結果

    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正是最好的時代,人會老,但是商業不會老。很多傳統行業到了窮途末路時,正是柳暗花明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以為是絕境了,但其實是正要開花結果的時候。
    上個月我騎重機經過嘉義台三線中埔路段,彎道旁有一間聞名重機界的「阿婆灣甘仔店」。這間店為什麼赫赫有名?那是因為店門前每天都有大批的重機騎士呼嘯而過,開店的阿婆不堪其擾,天天在門口比中指幹譙:「騎那麼快!」「去死好啦!」久而久之,大家都稱她「幹譙阿婆」,甚至還有人會特地去找她拍照。
    在幾十年前,這類提供小市民民生日用品的雜貨舖比比皆是,但到了現在只剩下在偏僻的路段,才會偶爾發現一、兩間,市場早已被便利商店占據。雖然同樣賣生活雜貨,不過在便利商店裡還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上廁所,甚至成為三五好友的集合地點,讓單純的交易行為增添了一份溫馨。
    隨著時代時間的遷移,有些行業逐漸沒落,也有些蛻變成新的行業,比如說Uber就是一例。過去的計程車外型只有千篇一律的黃色,而司機的服務態度參差不齊,甚至有時還會搭到疏於保養的車款,車子裡還有股掩蓋不住的膩味。這一些為人詬病的問題,因為Uber的出現而有了重大突破,不需要靠行,一般人只要有手機帳號、有車,工作時間可以自己決定,隨時都能上路賺錢。而其中的評比功能,更成了品質篩選的保障。
    計程車與Uber、雜貨店與便利商店,一個是老行業,一個是新希望,當老行業想要繼續生存,需要大膽突破,否則末路就會成了絕路。
    想要成為新希望,需要另外一種突變以我從事的當舖業來說也是一樣,存在了一千四百年以上的當舖業也面臨同樣的挑戰,過去當舖被譽為窮人的ATM,帶著值錢的東西上門就能變現。不過,後來缺錢的人連能當的資產都沒有,只能到錢莊型的當舖拿命換錢,而錢莊只會從三方面評估顧客:年齡不會太大、看起來不會病懨懨的、手上有沒有工作?符合條件就能借個三萬五萬,未來靠工作還錢。
    再到了近幾年,由於金融業蓬勃的發展,消費者可以到金融單位預支,甚至連錢都不用帶就能到世界各地賺錢,操控金融工具的方法百花齊放,往日靠買賣信用的借貸,慢慢演變成網路銀行的功能,再也沒有人臨時缺錢上當舖應急。因此傳統當舖只能坐困愁城,走上末路。想要成為新希望,需要另外一種突變。
    於是我嘗試將當舖轉型成商品價值的鑑定平台,媒合珍稀精品的交易。比如有些人珍藏了一輩子的精品文物,想傳給後代怕晚輩不識貨,帶進棺材裡又太可惜,打算脫手卻不知上哪裡賣;而同時也有一群對古董文物趨之若騖的潛在買家,雖然身懷鉅款又怕被遇上詐騙,此時就需要這樣的平台存在。因為這一類交易涉及真偽的鑑定功夫與大筆的金錢為保證,絕不是在網路上看一段介紹影片就能了事,所以買賣雙方需要值得信賴的專業鑑定單位。以此觀點,當舖就成了最具優勢的行業,運用過去累積的專業知識與商譽,從鑑定商品再出發,轉向鑑價保證。
    同時,因為人口變化,資源分配變得格外珍貴,有些資源可以循環回收再利用,例如,工業廢品、特殊金屬等。不過,貴重的珠寶、文物或精品,又有誰能回收呢?而「回收」正是當舖業的基本精神。

    當舖業的另一個走向
    記得有一回,一位客戶上門買流當品,剛好我從旁邊經過,聽到他不斷挑三揀四,我心想嫌貨才是買貨人,於是拉把椅子坐下來跟他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已經逛了好幾家珠寶店,卻一直沒看到滿意的珠寶。
    他問我說:「流當品都是舊的,卻沒有比別家的新品便宜多少,這是什麼道理?我為什麼要掏錢跟你們買?你能說服我嗎?」我望向櫃檯小姐,她露出詞窮的神情。於是我說:「好東西才會愈舊愈值錢,不好的東西一擺就壞了,所以好東西沒有新舊的問題。」這一段話完全出乎客戶的意料,於是我接著又說:「例如,鑽石、紅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永遠是新的,連拋光都不用,價格還隨著時間水漲船高;還有一些限量手錶,當初賣三、五十萬,現在花上三、五百萬都買不到,因為製錶的工匠早已作古,數量只會少不會多,所以傳世的工藝品能保值,這是其一,第二是價格高不高全因人而異。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怎麼買才算不貴,一般的買賣銀貨兩訖,可是你買了我們的流當品,若是不滿意,我用八折回收,這樣還貴嗎?」客戶聽完這兩點分析,二話不說就掏錢。
    這樣的對話場景時常在當舖裡上演,恰巧就展現了珍奇寶物因為資源缺乏,交易次數愈多,價值就能不斷上翻,高價精品的回收與保證,正是當舖業的另一個走向。
    這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人會老,但是商業不會老。很多傳統行業到了窮途末路時,正是柳暗花明的開始,我相信還有許多的新興行業將從舊行業破繭而出,衷心期待蛻變的發生。

    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16228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秦嗣林
    不要害怕上當,而是要學好上當。
    作者一輩子看過的與上過的當,比許多人一輩子加起來還多,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面對難以避免的挫折打擊,該如何學習?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遇到貴人,但其實最大的貴人往往是自己。
    集結40年的心法,現在秦嗣林要用自己的故事,期許能帶給讀者有不一樣的收穫。
    17歲那年誤打誤撞進了當舖這個特殊行業,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走到現在豁達的人生光景,也遇見了形形色色人,發生了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所學到的不只是鑑物知識,更包含了許多人生智慧,收穫到那些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學到事。
    這一路走來,看到的是怎樣的風景?又有了怎樣的思考?而關於人生的無常、工作與自我價值的質疑,又是如何經歷與度過?《Money錢》雜誌高人氣專欄內容與全新文章集結,37篇充滿啟發的短篇散文,不管你是年輕人,或是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多年,都可以從中得到不一樣的省思。這回秦嗣林不講別人的故事,而是分享自己對於生命的體悟,不只是別人能成為自己的貴人,更讓自己當自己的貴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