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指甲白色部分變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指甲白色部分變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指甲白色部分變多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64的網紅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門診遇到有一個女生做湖水藍的光療指甲,很漂亮,來求診。我卻發現有一隻腳趾的指甲是沒有做光療的。病人『醫生,為什麼我的這個腳指甲長得這麼醜?我好幾個月都不敢做美甲!』我『你不孤獨!你不是第一個因為這樣指甲情況來看病的人!』 距離我上次指甲看起來這麼漂亮應該是結婚的時候,不過新祕也只有幫我擦上指甲油而...
指甲白色部分變多 在 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門診遇到有一個女生做湖水藍的光療指甲,很漂亮,來求診。我卻發現有一隻腳趾的指甲是沒有做光療的。病人『醫生,為什麼我的這個腳指甲長得這麼醜?我好幾個月都不敢做美甲!』我『你不孤獨!你不是第一個因為這樣指甲情況來看病的人!』
距離我上次指甲看起來這麼漂亮應該是結婚的時候,不過新祕也只有幫我擦上指甲油而已,我從沒做過美甲。在我粗淺對美甲的認知裡,大約分成兩種,#水晶指甲(acrylic nails)跟 #光療指甲(gel nails,又叫 #凝膠指甲)。水晶指甲是混合液態跟粉狀的丙烯酸樹脂(acrylates)來強化指甲,不需要照光(photocuring) ; 然而光療指甲是用丙烯酸酯單體(acrylate monomers)的指甲油,需要照光讓它聚合還有變硬。
指甲弄的漂亮可以讓心情好,而且整個人的質感提升,但是對指甲本身會有什麼危機呢?
#指甲變色:指甲油會讓指甲的角蛋白染色,尤其指甲油留在指甲上超過一個星期較為可能。最常見會染成紅色或黃色。
#甲床分離:指甲遠端的白色部分變多,甚至向指甲近端延伸。有時候也跟你拿尖尖的物品想要清指甲縫裡的髒東西有關。甲床分離在做水晶指甲的病人很常見,因為水晶指甲跟你的指甲黏得比你指甲跟甲床還來得緊,而且水晶指甲又會做得比較長,所以容易會甲床分離。
#角蛋白去顆粒化:指甲上會看到白色的線條或是點點,塗指甲油的時間越久對指甲越有傷害。
#接觸性皮膚炎:主要是對丙烯酸樹脂類的化合物過敏有關。最常見在指甲周圍出現像濕疹的病灶,但其實手的其他部位,像是指腹、還有臉、甚至眼皮,都有可能會出現皮疹!
#指甲磨損:這不意外吧?美甲過程中會打磨你原本的指甲,會讓遠端的指甲變薄,出現三角形或是半月型紅紅的樣子。
#偽乾癬樣指甲變化:病例大多跟做水晶指甲有關。除了甲床分離外,也會有指甲下方角質增厚,被認為跟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過敏有關。
當然其他還有 #指甲變脆、#指甲層狀分裂、#甲溝炎、#指甲發育異常、#其他感染……等。
講這麼多,但如果 #你還是很想做美甲 該怎麼辦?
1.選擇光療指甲(凝膠指甲)對指甲的傷害會比水晶指甲來的小一些。
2.光療指甲的照光選LED燈會比螢光紫外燈好。
3.千萬不要把指甲根部薄薄的那層小皮修掉!
4.不要用尖銳的物品去清指甲縫!
5.做腳指甲的美甲前24小時不要剃腿毛!因為要是你刮腿毛有小傷口,再去做腳的美甲會有感染的風險。
6.重要日子再做美甲XD
大家要記得,指甲變得不健康、不好看要找皮膚科醫生幫忙,而不是做美甲把它遮掉就算了!此外,指甲有問題也要暫停做美甲喔!
Ref :
DERMATOLOGICA SINICA 36 (2018) 218e221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16;9(4):39-44.
Skin Appendage Disord. 2015 Sep; 1(2): 91-94.
圖片來源:取自於參考文獻
#林政賢皮膚科
指甲白色部分變多 在 營養師 Ric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腎上腺疲勞症候群
-
先說飲食怎麼吃
1.遠離咖啡因 酒精
2.攝取富含DHEA食物 ex:菇類 橄欖油 青背魚
3.大豆食品
-
什麼狀態有可能有這個問題
如果有用對方法
卻還是長期減肥減減不下來
或者心情容易憂鬱
吃東西也都覺不好吃了
可以看看這篇貼文你中了幾分
跟我分享一下
-
可以試試看這個簡易的「塞爾坎白線」自我檢測法
1使用指甲或原子筆等尖端部分,在腹部的皮膚上劃下一道約20公分長的線。
2如果身體機能正常的話,剛開始劃出來的白線會漸漸變成紅色。
3但如果是腎上腺出問題的人,劃出來的白線就算放置超過2分鐘,也依然會呈現白色的狀態,同時也有可能變得比原來劃出來的線還粗。
[ 短文 ] 腎上腺疲勞患者該去哪裡做什麼檢查?
簡易三分鐘腎上腺疲勞症候群測試 :
□ 體重有增加的趨勢 , 很難瘦下來 , 尤其在腰圍
□ 得流感和呼吸道疾病的頻率增高 , 症狀持續時間比過去更久
□ 性慾降低
□ 從仰臥姿勢起身會頭昏眼花
□ 記憶變差 , 思緒不清
□ 早上和下午3點到5點之間精神不佳
□ 吃完飯後突然覺得有精神 , 但很快又覺得疲勞
□ 早上需要咖啡或刺激物提神
□ 渴望鹽份、脂肪和高蛋白食物 , 譬如肉類和起士
□ 女性經前症候群症狀增加;經血量變多 , 然後在第四天停止或幾乎停止 , 但卻在第五天或第六天經血又開始
□ 上背或頸部不明原因的疼痛
□ 容易驚嚇
□ 抗壓和反應的能力下降
□ 體溫不穩定;手和腳冰冷 , 臉發熱或熱潮紅
□ 不明原因的毛髮脫落
□ 在壓力下有顫抖的傾向
□ 嚴重過敏如氣喘、花粉過敏、皮疹、蕁麻疹以及食物過敏
打一個勾得一分
總分4分或以下 : 可能沒有腎上腺疲勞症候群 , 除非妳的症狀非常嚴重
總分5分到9分 : 可能有腎上腺疲勞症候群
總分10分或以上 : 非常有可能罹患腎上腺疲勞症候群
功能醫學相關檢測
針對腎上腺的 :
1. 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血液) – 檢查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的壓力狀態
2. 腎上腺皮質荷爾蒙分析(血液&唾液) – 檢查腎上腺分泌的主要荷爾蒙(皮質醇、醛固酮、DHEA..等等)的平衡狀況
3. 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唾液) – 檢查皮質醇整日分泌的節律狀況
與AFS有關聯性的 :
4. 情緒荷爾蒙健康評估(尿液) – 檢查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γ-胺基丁酸(GABA)、麩胺酸等六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況
5. 甲狀腺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 檢查甲狀腺荷爾蒙代謝狀況
6. 男性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 檢查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睪丸軸的平衡狀況
7. 停經前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 檢查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卵巢的平衡狀況
8. 停經後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 檢查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卵巢的平衡狀況
9. 雌激素代謝健康評估(尿液) – 檢查雌激素在肝臟兩個階段的代謝是否順暢。
目前許多國內醫療院所都有提供這方面醫療檢查 , 我所知道的王 峰醫師和黃偉儀 (Carol Huang)營養師他們服務單位皆有提供這些檢測服務項目
#第一步先買書來讀
#完整內容請參考書籍第11章從第161頁開始
指甲白色部分變多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照顧小寶貝輕鬆上手
媽咪寶貝 11月號 NO.173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
模特兒/可愛寶貝盈盈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剛迎接新生命的誕生,一方面充滿幸福,一方面又不免擔心該如何好好照顧寶寶,從寶寶日常的剪指甲、清鼻屎、洗澎澎,到寶寶發燒時的量體溫、該不該做退燒處理等種種狀況,都會讓新手父母有些緊張,其實這些事情只要掌握住訣竅,新手父母也可輕鬆應對。
量體溫
量體溫這件事,通常是寶寶發燒不適時,第一件需要進行的工作,但首先我們要來定義什麼是發燒?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表示,發燒是指人體的中心溫度大於或等於38℃,就算發燒,無論是新生兒或是大一點的幼兒,「肛溫」都最接近人體的中心溫度。
怎麼量體溫才正確
因此,醫師建議1個月以下的寶寶若要量體溫,以量肛溫為最準確。家長要幫寶寶量肛溫之前,溫度計必須先塗抹凡士林潤滑,之後再插入寶寶的肛門內約1公分,測量時間約1~3分鐘再取出看溫度,而使用過的肛溫計建議以個人專用為佳。
若新手父母不熟悉如何測量肛溫,可以用量腋溫代替,腋溫的溫度會比肛溫稍低一些,腋溫的測量方式是將溫度計夾在寶寶腋下約3分鐘左右再看溫度。
而1個月以上的寶寶,則可測量腋溫或耳溫,耳溫也與人體的中心溫度相近,測量耳溫時必須對準耳道,兩邊耳道各量一次,以較高的溫度為準。
不過,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否則測量起來會失準,曾發生家長在家測得的寶寶耳溫與醫院測量的耳溫溫度差距很大的案例,其原因在於醫院的耳溫槍會定期讓廠商校正,家用的耳溫槍長期未經校正而失準,所以建議家長可依產品說明書上的指示,定期將耳溫槍拿回購買地點讓廠商校正。
至於大於5歲的幼童,若可以配合也可測量口溫,口溫比肛溫低約0.6℃,至於額溫因為會受外在環境溫度的影響,測量出的溫度準確性不足,建議不要使用。測量體溫前,若使用酒精棉消毒體溫計,需等酒精完全揮發、乾燥後才可測量溫度,否則會影響測量的正確性。
發燒時可行的退熱方式
發燒時人體的中心溫度升高,使用冷毛巾、退熱貼或是冰枕,都只是讓皮膚表面的溫度降低,使用過後只有皮膚表面的溫度會下降,卻無法真正降低中心溫度,所以基本上這個方法對退燒並無幫助。
馬益群醫師表示,適度發燒可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效能,因此,若寶寶的活動力不錯,建議不須馬上退燒。不過,3個月以下的寶寶若發燒應立即就醫,讓醫師診治發燒的原因,另外,當寶寶發燒伴隨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以及尿量減少、哭泣無眼淚等脫水情況,此時也須馬上就醫。
退燒藥物可於發燒高於38℃、寶寶伴隨不舒服症狀的情況下給予,口服退燒藥服用後不一定會馬上退燒,有時需要1小時才能退燒,但同一種口服退燒藥建議隔4~6小時再給予。
20公斤以下的寶寶也可用塞劑退燒,塞劑可從肛門的黏膜快速吸收,退燒效果通常比口服快,使用需間隔6~8小時,而且不建議與口服退燒藥同時合併使用。
剪指甲
寶寶的皮膚稚嫩,最怕小手揮呀揮一不小心抓傷自己,可是想幫他修剪指甲,寶寶卻又還小無法聽話配合,這該怎麼辦呢?
幫寶寶剪指甲的方法與時機
寶寶的指甲容易出現分叉或是藏汙納垢嚴重,建議大約每週要修剪一次指甲。建議使用寶寶專用的指甲剪,因為大人用的指甲剪修剪下去的深度較深,一不小心就會剪到寶寶嬌嫩的肉,而寶寶專用指甲剪比較小,剪的深度也較淺。
幫寶寶剪指甲時建議保留0.1公分的指甲長度(上端白色部分),一方面可以避免剪太短造成甲溝炎,另一方面也可保護寶寶手指的肉。
最好的剪指甲時機是在寶寶熟睡的狀態下,固定住寶寶的手慢慢剪,若要在寶寶醒著的狀態下剪指甲,可在剛洗完澡後,這時寶寶的指甲比較柔軟好剪。
新手父母若沒把握,不妨兩人一起合作幫寶寶剪指甲,一個人抱著、固定寶寶的身體和手,另一個人剪,熟悉之後就可一個人完成。一個人剪指甲時要將寶寶抱在腿上,讓寶寶背靠著家長,家長一隻手固定寶寶的手,另一隻手幫寶寶剪指甲。
清耳朵&鼻子
耳朵和鼻子是五官中的兩個要角,應該要如何清理或好好呵護,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呢?
耳屎成因與作用
耳屎的產生,是外耳道皮膚腺體的分泌物質,與耳道上皮細胞落屑以及外在的灰塵結合,就會形成耳屎。馬益群醫師表示,耳屎對外耳道會產生潤滑作用,可避免耳朵太乾,如果耳朵太乾容易產生脫屑、發癢;此外,耳屎也可以沾黏異物或昆蟲,能阻止灰塵、微生物、昆蟲、外來水份等進入中耳、內耳腔室,進而達到保護作用。
因此無論耳屎是乾的或濕的,都不用特別清理就會自然脫落。如果經常清理耳屎,反而容易讓耳道皮膚受傷發炎或流血,導致耳內的分泌物增多,不僅會讓耳屎變多,也容易遭受細菌、黴菌侵襲,嚴重甚至可能在清耳屎時挖到太裡面導致耳鼓膜破裂,對耳道傷害更大。
如果家長想幫寶寶清理耳朵,建議可以在寶寶洗澡後用棉花棒輕輕將外耳道的水清除即可,不用往內掏挖耳屎。
鼻腔分泌物清理方式
雖然耳屎不用清理,但鼻屎可就要好好清理了,因為不清理鼻屎或鼻涕會讓寶寶呼吸不順或是發生鼻塞。提醒家長當寶寶出現黏液狀的鼻涕時,可用吸鼻球或吸鼻器輕輕將鼻涕抽吸出來;如果鼻涕已經結成鼻屎,要先用一隻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潤濕、軟化鼻屎,之後再用另一隻乾淨的棉花棒,將軟化的鼻屎輕輕挖出來。
洗澎澎
洗澎澎應該是每天最愉快的時光,可是對新手父母來說,幫寶寶洗澡可能就像打仗一樣,總是在一陣手忙腳亂中度過,其實洗澎澎是有訣竅的,請看以下的重點分析!
洗澡前備妥用品
幫寶寶洗澡前,用具需要先完全準備就緒,這樣才能輕鬆順利幫寶寶洗好澡,需要準備的物品包括:嬰兒澡盆、水溫計、更衣墊(有吸水功能更佳)、紗布巾、大浴巾、嬰兒沐浴乳、嬰兒潤膚乳、尿布、乾淨的衣服、還有家長要坐的小凳子。
正確的洗澡方式
幫寶寶洗澡,最適宜的水溫是夏季37℃、冬季40℃。不論是夏季或冬季,放水的順序都是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發生燙傷意外。如果不確定水溫是否恰當,可使用水溫計測量,熟悉後家長可用手肘試水溫,手肘感覺水不燙、溫溫的,這樣的水溫適合寶寶洗澡。
至於沐浴乳不一定要天天使用,一般用清水洗即可,如果寶寶流汗很多時則可使用少量寶寶專用沐浴乳清洗。沐浴乳的挑選上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含香料且成分要合格,另外不建議使用肥皂,因為肥皂含有皂鹼,容易刺激寶寶肌膚。
幫寶寶洗澡並不困難,首先應用橄欖球式抱法將嬰兒抱起,以左手掌支托寶寶後腦,並將寶寶的身體夾在腋下,用濕紗布依序幫寶寶洗眼睛周圍、外耳、耳後及臉,然後洗頭,最後洗頭時需用左手拇指與中指將寶寶雙耳向前貼緊,以免水流入寶寶耳朵內,洗完頭後先將頭髮擦乾再洗身體。
洗身體時,家長可先用左手臂從寶寶背後托住頭頸部,用左手抓住寶寶左手上臂腋下位置,再用右手抓住寶寶雙腳或托住寶寶的屁股,然後將寶寶慢慢放入澡盆中,再幫寶寶清洗頸部、前胸、四肢、生殖器及皺摺處(例如腋下及鼠蹊部),清洗背部時,則用右手手臂橫過嬰兒的胸部,並抓住嬰兒的左手手臂,讓嬰兒的前胸倚靠在右手手臂上,然後輕柔的將嬰兒的身體往前傾斜,用左手來清洗嬰兒的背部及肛門區。
洗淨後將寶寶抱出澡盆,包上大毛巾,擦乾身體穿上衣服及尿布。馬益群醫師也建議,幫寶寶洗澡時家長可坐在小凳子上,有的家長喜歡蹲在澡盆旁,這樣既容易累且重心不穩。
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冬季氣溫低,幫寶寶洗澡有比較多事項需要注意,首先,可以選擇一天當中最溫暖的中午時間幫寶寶洗澡;再者,洗澡的地方以及洗完澡寶寶要活動的地方,盡量都要保持溫暖的溫度,可使用電暖器或電熱器等產品增加溫度,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這些機器都必須與洗澡的位置有一段安全距離,不可以離太近,以免發生燙傷的危險。
若要在浴室使用需更加小心,電器放置的位置以及插頭插座都必須處於乾燥的地方,因為電器碰到水會有觸電危險,一定要小心,建議可先用電暖器讓浴室溫暖,之後將電器撤走再洗澡比較安全。
泡奶
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如果可以仍建議媽咪儘量哺餵母乳,但若媽咪因為身體狀況或工作因素無法餵哺母乳,這時就需要具備泡奶的技巧。
馬益群醫師表示,泡奶給寶寶喝最重要的是避免感染,所以泡奶的水一定要是煮沸過的水,泡奶的水溫建議在70℃以上(這個溫度可避免感染),泡好後的奶再隔水降溫。
要給寶寶喝之前,應先將泡好的奶滴幾滴在媽咪手腕內側,感覺一下奶水是否過燙,確定溫度適當再讓寶寶喝,以免寶寶燙傷。
最後,馬醫師建議新手爸媽們,兒童健康手冊中提供的資訊豐富,家長可以好好研讀,有許多實用知識。另外,家長若遇到育兒困難,可以打醫院的諮詢專線詢問相關疑惑,也可以在進行兒童健檢時詢問醫師,討論自己遇到的育兒難題。
馬益群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
經歷: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專科醫師、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臺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研究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大林、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職: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