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持修父母過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持修父母過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持修父母過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持修父母過世產品中有20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白瑜 心星占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富可炫、無老可啃,如何在挫折中積蓄力量? 疲累不是沒有過,但心累真的不同。到了承受的極限,再多一分,很可能會被壓垮。 A小姐的爸媽在她小時候就前後因病過世。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她特別珍惜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自從她和先生結婚,因此有了新的家人,這讓她備感珍貴,平常對家人無私付出。像是為了幫助先生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喜歡這JAGUAR的程度,是你拿法拉利跟我換,我也只要這車。」站於JAGUAR XJR旁,外表酷似黃秋生的廚師Jacques Kagi(祈積奇)說罷,繼續欣賞它。慣於以金錢作考量的人,也許難以理解;所謂價值,有時是背後的故事來得比所有都重要。 從小JAGUAR就存在於他的記憶中。在港出生,初生...

持修父母過世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2:26:17

⭕️第411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智者大師」,釋智顗(538年-597年),俗姓陳,字德安,法名智顗,法號智者,生於荊州華容(縣治位於今中國湖北潛江),漢傳佛教出家僧侶。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世尊崇他為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師完成了「天台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

持修父母過世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1:22

【里港藍家古厝③】210823 —續上篇— ◆藍雲錦 是藍鼎元六個兒子中的老大,在藍鼎元平定朱一貴後被安排來臺開墾,被視為里港藍家的「來臺定居第一代開基祖」,生平曾任福建水師提標,乾隆年間逝後更名為「國祥」,安葬在旗山鎮新光里中寮山下的「嶗碡坑」(平埔族語,意為野豬出沒處),同治年間後代重修墓園,...

持修父母過世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25:30

《#摯愛之路》從傷痛中尋求自我認同 (7.2/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摯愛之路》是一部法國劇情喜劇電影,由麥雯執導,芬妮亞當、路易卡瑞、瑪琳華特主演,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娜吉,定期探望住在養老院的失智祖父埃米爾,但熬不過巴黎酷暑的他...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白瑜 心星占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7:01:20
    有 482 人按讚

    無富可炫、無老可啃,如何在挫折中積蓄力量?

    疲累不是沒有過,但心累真的不同。到了承受的極限,再多一分,很可能會被壓垮。

    A小姐的爸媽在她小時候就前後因病過世。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她特別珍惜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自從她和先生結婚,因此有了新的家人,這讓她備感珍貴,平常對家人無私付出。像是為了幫助先生在工作上無後顧之憂,A小姐最終選擇做家庭主婦,全心全意陪伴先生。她那時認為,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不管是在職場上獲得一席地位,還是在家裡兢兢業業扶持家人,只要可以把這個家經營得風生水起,溫馨溫暖,就是好的選擇。

    結果,辭職當家庭主婦並沒有A小姐想得那麼簡單。照顧先生、忙裡忙外,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覺得她是一個不用承擔責任的家庭主婦。而且因為少了朋友的互動,也沒有了工作中努力打拼的成就感,A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孤獨。她發現很少人能理解她的付出和努力。就算是這樣,只要對這個家好,A小姐也是甘之如飴。直到有一天,她和先生發生爭吵,先生一句:「妳就是一個米蟲!」擊潰了她所有的堅持。付出不被看到,還被認為是米蟲,這就是她在自己先生心中的地位。這讓她崩潰⋯⋯

    B先生高中、大學成績一般,都是靠他的運動成績晉升。雖然成績一般,但畢業之後,他期望自己可以透過職場打拼實現自己的成就感。因為他並沒有畢業於名校,也沒有頂尖專業一技之長,為了給年邁父母爭取更好的生活,他克己勤勉,希望付出最大的努力,儘快在這個商業社會上立足。而且B先生擁有運動員的意志力,經過他刻苦努力,總算在職場上有了一點自己的小口碑。

    誰知老天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次意外橫禍,讓他差點走不出加護病房。後來很幸運,他的命救回來了,但失去了寶貴的雙腿,原本的工作因此不能再繼續。再加上高額的醫療看護費用,這讓B先生和家人都選入精神和生活的雙重困頓之中⋯⋯

    當遇到巨大的壓力和挫折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暗暗地埋怨自己「一無所有、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好」這樣的心情。

    上面的故事,A小姐埋怨過自己遇人不淑、識人不清、耐不住寂寞,B先生埋怨過自己小時候不夠努力、個性大條粗心、背後沒有人可以真正給自己支持和幫助。

    只能說,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的人努力但不夠明理,有的人熱情但不夠理性,有的人富裕但不夠快樂。當我們遇到挫折而落入「埋怨自己」的無限低谷時, 永遠可以找到各種藉口妄自菲薄。

    #萎靡的心態是無法拉我們起來扭轉乾坤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社會的浪濤中載浮載沉,沒有超人、沒有奇蹟、沒有富庶的祖輩、沒有全能的導師⋯⋯面對人生這麼多的風浪,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考驗.

    #要怎麼做才能在挫折中衝破迷茫困頓而建立自己的人生呢? 這提供幾點給大家參考。

    一,對自己溫柔。
    遇到挫折,還能對自己溫柔的人,可以在 #不好的情緒中保持理性的自控能力。當我們可以保持理性來面對挫折,雖然挫敗感仍然在,但容忍度和承受力會變高。還能隨時覺察自己的狀態,隨時調整自己,以幫助自己隨時可以把握時機,衝破迷茫。

    二,接受別人的好意。
    遇到挫折的時候,大部分人一時間很難接受別人的好意。 #因為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容易相信別人,更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而且對負面的訊息會更加敏感,容易斥責和貶低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能在挫折失意的時候,還能適當地接受別人的好意,可以幫助我們重拾對人、對世界、對自己的信心。

    三,有意識地自我對話。
    挫折的時候,如果順著挫折感一路低靡下去,很容易情緒性的鑽牛角尖,放不開悲觀的心態。如果可以在修整身心之後,有意識地開啟自我對話,發自內心地和自己聊聊天,可以發現 #每天無意識發生的自我對話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中間的自我對話,有負面的,也有積極的,只要我們願意挑選積極的內心想法,就能扭轉我們的負面視角,更多地注意到眼前事物地積極角度。

    四,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
    面對挫折困苦,心情不可能好。不要試圖偽裝自己,假裝自己不在乎、不介意。 #覺得難過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樂觀。 覺得脆弱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堅強。痛苦難耐的時候,我們可以哭、可以傾訴、可以抱怨、可以運動⋯⋯適當的發洩對情緒管理來說是好事。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個性和價值觀的扭曲,萬一因此造成萬劫不復的後果是追悔莫及的。在生活中接納自己的情緒,為的就是提高我們自我的觀察能力,及時的認可自己,及時的釋放情緒,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信任,個性中的韌性和抗壓力因此也可以獲得提高。

    五,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
    生活裡很多挫折都是來自於外界,也許我們自己難辭其咎,但是有些錯如果是出自別人,我們無需過多的為別人承擔責任。很多人說,從古至今,這個世界笑貧不笑娼。好像只有富貴人家才是天堂之民,我們一般人都需要如螻蟻一般的過活。但其實,持有這種論述的人忘記了,我們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機緣,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金錢觀。什麼事不能做、什麼錢不能賺、什麼人不能靠近、什麼狀況不能屈服⋯⋯ #我們為自己建立的價值立場可以幫助我們分辨選擇命運的走向。

    回到上面的故事。

    後來,A小姐選擇跟先生打離婚官司。在訴諸夫妻財產分配的過程中,她的先生逐漸意識到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是來自太太毫無怨言的支持和鼓勵。後來A小姐的先生主動求和,兩個人重新回歸家庭,互相尊重、相濡以沫。

    後來,B先生透過自己對話打開心結。「雖然失去雙腳非常傷心難過,但這樣的自己內心會是殘缺的嗎?」不是。「雖然沒有了健全的身體,我的人生就會因此也變得殘缺嗎?」不是。「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一生?」靠自己努力創造而獲得自我成就感的一生。「以我的能力,我還可以做什麼?」我有堅強的意志力。B先生透過自我對話,想到參加殘疾人運動會,在游泳比賽項目上獲得非常好的成績。他透過自己溫柔而堅定的內心,重新創建出美好的人生。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要提醒大家: #生活中出現挫折是一個讓我們提高警惕的訊號。它提醒我們,有什麼事不太對,需要我們做出及時的調整。

    🔔
    如果沒有自我覺察的習慣,沒有主動積極地去自我調整,那麼重大挫折就會接著出現,讓我們以被動的方式改變自己。面對重大挫折,被動地改變自己,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對自己溫柔、接受別人的好意、有意識地自我對話、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這些要在平常就常常運用練習、形成習慣。這些習慣會慢慢變成我們內在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處變不驚、逆增上緣,創建美好幸福的生活。

    Home Shop
    #把時尚穿出妳的樣子
    #我與我的hs穿搭

    #內在力量
    #白瑜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8:51:17
    有 188 人按讚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10:35:25
    有 168 人按讚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06 23:30:13

    「我喜歡這JAGUAR的程度,是你拿法拉利跟我換,我也只要這車。」站於JAGUAR XJR旁,外表酷似黃秋生的廚師Jacques Kagi(祈積奇)說罷,繼續欣賞它。慣於以金錢作考量的人,也許難以理解;所謂價值,有時是背後的故事來得比所有都重要。

    從小JAGUAR就存在於他的記憶中。在港出生,初生靈魂面對陌生地,是JAGUAR送他到家。「爸爸是個固執的人,一直都只揸JAGUAR,壞了又換過另一輛JAGUAR。」JAGUAR有名的是它常壞的脾氣。在別人家中,清晨大多都是父母催促子女上學的聲音,而在他家中卻時不時傳來不懂中文的爸爸大喊着太太Elaine的名字:「Elaine,我的車又壞了。」

    日漸長大,上學外出,管接送的仍是那輛JAGUAR,只是不知換了多少代。有時暑假回故鄉瑞士,代步的也是JAGUAR,遇上長途車,他總會在JAGUAR懷內看一回兒書。「近車窗位置有燈,可以拉下來,看書時作照明用。」自問對車零興趣的Jacques,今日依然堅持駕駛JAGUAR,算是一種儀式,緬懷過世的爸爸,而這儀式大概會是一輩子的。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TVB奸人背妻偷食】戴志偉與保險女同事Candy出軌回春 發爛回應再護花|2020-04-10 (壹週刊) (https://youtu.be/yVZiQRRw98Q)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JAGUAR #玩具車 #法拉利 #瑞士 #名廚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3-24 23:00:15

    ▶心臟醫師揭劉真病逝真相👉http://yt1.piee.pw/Q8ZK8
    ▶劉真掉淚喚不醒!👉http://yt1.piee.pw/QNU2C
    ▶劉真離世太震撼!!👉http://yt1.piee.pw/QBKX4

    ▶張菲恩斷義絕姊弟關係👉http://yt1.piee.pw/R2LDD
    ▶劉真44歲上天堂逼哭眾人👉http://yt1.piee.pw/R7BNY

    ▶辛龍求救柯文哲!👉http://yt1.piee.pw/QQQVE
    ▶劉真父母放棄急救好遺憾!👉http://yt1.piee.pw/RKZ53
    ▶癡情辛龍痛心成鰥夫!👉http://yt1.piee.pw/PSGXP

    「國標舞女王」劉真22日深夜病逝令人遺憾不捨!她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刀,遺憾熬不到排隊換心,奮鬥45天仍不幸敗給病魔,永遠的天使國標女王,R.I.P。

    #劉真#辛龍#追思會#柯文哲#吳宗憲#人生遺憾#國標女王#天使#葉克膜#淚崩難過#北榮#告別式#痛心#主動脈瓣膜狹窄#健保#人生謝幕#開刀#頭部手術#哽咽#劫難#無病無痛

    ▶恆述法師30億魔鬼試煉!👉http://yt1.piee.pw/PLVLQ
    ▶劉真換心關鍵?👉http://yt1.piee.pw/P8QDF
    ▶廖美然:恆述修行很另類👉http://yt1.piee.pw/RDVJF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 持修父母過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3-26 13:19:22

    本集主題:「母愛創傷」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本書特色:
    ◎認清「無愛母親」的五種典型:嚴重自戀的母親;過度糾纏的母親;控制狂母親;需要母愛的母親;忽視、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蘇珊.佛沃博士向來擅長說出人們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大家在「完美伴侶」與「快樂家庭」表象背後對待彼此的真實樣貌。隨著愈來愈多女兒帶著母親留下的傷口前來求助,以及自己在母親過世後,對於這段母女關係所走過的療傷經歷,她決定陪伴因母親沒有愛人能力而受傷的女兒們,辨識母愛創傷,進而療癒母愛創傷,修復母女關係,細細撫平那深觸靈魂的傷。
      
    ◎妳深深受了傷,但妳可以幫自己療傷:這個量表有助於釐清長久以來,「母女關係」對妳造成的影響。
      
    妳是否:
    •不確定母親愛不愛妳,並且在想到她可能不愛妳時,感到一陣羞愧?
    •感覺必須為所有人的幸福負責,卻獨漏自己?
    •相信母親的需求、欲望和對妳的期待,比妳自己的想法重要?
    •相信必須努力才能得到愛?
    •相信無論妳怎麼做,母親都會覺得不夠?
    •相信妳必須保護母親,即便清楚她的所作所為正在傷害妳?
    •只要不配合他人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壞人,尤其面對母親時特別嚴重?
    •不願跟母親分享生活細節與感受,因為知道她會拿來對付妳?
    •感覺自己不停在追求他人的認可?
    •無論有了多少成就,仍常感覺害怕、內疚、渺小?
    •懷疑自己有什麼毛病,並怕因此永遠找不到愛妳的另一半?
    •不敢生小孩(前提是想生小孩),因為怕他們「會變得跟我一樣一團糟」?
      
      這些都是無愛母親留下的傷,根源通常可追溯至妳的童年。但即便發現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都請不要認定自己「完了」或「注定毀了」。藉由本書協助,妳可以立刻做出許多實際改變,改善人生。
      
    作者介紹: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國際知名的諮商師、講師及作家,心理治療執業經驗超過四十年,在美國南加州的心理衛生及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師、講師及顧問。
      
    她率先提出了「情緒勒索」概念,其著作《情緒勒索》熱銷全球二十年。
      
      另著有多部心理經典,《愛上M型男人》、《父母會傷人》均為《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暢銷書,以及《跳痛的愛》等書。
      
      除了臨床治療及寫作,她還透過大眾媒體分享珍貴的專業經驗,曾上過三百多個電視及廣播節目,並曾於美國廣播公司主持全國同步聯播的談話節目,長達六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