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拿香到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拿香到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拿香到廟產品中有1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34的網紅主持人筑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節目外景主持人初體驗! 小時候除了想當模特兒結果不夠高🥺(其實講出來很怕被笑)之外,第二個想成為的職業就是旅遊節目的主持人! 目前還沒有旅遊節目找我,但非常榮幸能接到神蹟廟算節目的主持工作!有夠興奮😆 這次來到的是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在永和地區香火非常鼎盛。 平常其實也會拿香火拜拜,但也是懵懵...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The Hop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基督徒規定好多! 瑜珈做不做?寺廟去不去?拜過的食物吃不吃? 為什麼有些基督徒總是那麼激(qian)進(zou)? 基督徒好像有種莫名的優越感嗎?哪來的? 耶穌憑什麼說他是唯一的真神?有夠霸道! 我們懂你對於基督徒有很多疑問! 萬牧師 x Jireh傳道 跟你一起聊聊關於基督徒到底在搞什麼?!...
拿香到廟 在 Larisa辣瑞莎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8:47:12
在每次不同的碰撞中 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悶騷的人 學生時期的我 很常聽到「你很悶騷欸」這句話 - A號跟老K每次提到這個事件 都會不停挖苦我 故事大概是這樣 當時就讀國小的我 某次跟家人到山上廟裏拜拜 巧遇一位男同學 他手拿香腸,熱情的叫著我的名字 我嚇得花容失色 用最快的速度...
拿香到廟 在 放映雞x放電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28 08:10:54
《神之鄉》2021 「有人等你回來的地方就是家。」 《神之鄉》改編自台灣漫畫家左萱的同名作品,背景是桃園大溪的關聖帝君生日慶典,以親情、友情穿針引線,帶出民俗技藝和宮廟文化的繁盛與掙扎。講述主角夏志薰(李玉璽 飾)闊別七年後回到大溪,面對父母親(王識賢、Janet 飾)的心結、和兒時玩伴林一心...
拿香到廟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10:04
燒香拜拜是台灣傳統文化,逢年過節和中元普渡更是祭拜焚燒的高峰期!台北行天宮早在2014開始禁香,道教寺廟龍山寺也在2020宣布停止供應香支,在減香政策期間,環保香的推出也提供民眾另一種選擇,但環保香是甚麼?它真的有比較環保嗎? 環保香是什麼? 減香政策推動期間,環保意識逐漸抬頭,隨著環保趨勢,越...
-
拿香到廟 在 The Hop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20 20:00:13基督徒規定好多!
瑜珈做不做?寺廟去不去?拜過的食物吃不吃?
為什麼有些基督徒總是那麼激(qian)進(zou)?
基督徒好像有種莫名的優越感嗎?哪來的?
耶穌憑什麼說他是唯一的真神?有夠霸道!
我們懂你對於基督徒有很多疑問!
萬牧師 x Jireh傳道
跟你一起聊聊關於基督徒到底在搞什麼?!
☆第一次收看Hope頻道/線上Hope主日嗎?
歡迎你填寫表單,讓我們更多認識你:http://thehope.co/connect
☆如果你需要代禱,歡迎填寫表單,讓我們和你一起禱告:http://thehope.co/connect
☆如果你已經決定接受耶穌:http://thehope.co/connect
☆支持The Hope的事工,一起成為城市的盼望:
http://thehope.co/give
【The Hope】
The Hope 是一個對神、對人、以及生命充滿熱忱的教會。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要接觸人群, 帶領他們與耶穌有更深的關係。
【與我們保持聯繫】
●The Hope Website: http://thehope.co/
●The Hop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nsideTheHope
●The Hop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hope.co/ -
拿香到廟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3 11:00:07無法接受自己的媳婦拿香還開公廟,媳婦也因此和夫家感情越來越差。
#宗教 #基督教 #香
軍官戀女老闆爆不舉 找嫩妹測試老二超誠實
👉https://youtu.be/SxNQPUgDuMQ
黃宥嘉看清現實勸戒 女人該擁有的三大能力
👉https://youtu.be/iepKe7RTp_Y
夫妻失和為三倍券!荒謬引爆點笑翻全場
👉https://youtu.be/38Syk_ypSUc
【結婚看條件?挑老婆註明要年輕又大奶?】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rL3kgTmJdZg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
拿香到廟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22 22:44:35200622三立iNEWS四面佛進駐新北板橋豪宅惹議 住戶投訴新北市政府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Su5wfyPplGY
新北市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藝文街上的一棟豪宅1樓擺放了一尊四面佛,引起部分住戶反彈,因為業者當初申請登記佛具社營業,卻放了一尊四面佛,讓住戶質疑有設立宮廟的意圖,因此向新北市府投訴,不過尚未營業,經過各單位勘查後也並無違法的地方。
記者/光申鈺、黃昕晟 新北報導……↓
豪宅1樓大大的四面佛招牌,往裡頭走擺放了一尊四面佛,卻引起部分住戶反彈。
民眾:「應該不會覺得滿好的吧,因為感覺會很多人來,感覺廟會有一種味道。」
民眾:「我個人覺得很不理想。」
住戶:「我是覺得很OK的,但是可能其他住戶不這麼想,我很喜歡樓下有地方可以拜拜。」
業者花4000多萬元買下板橋藝文街豪宅1、2樓,申請登記為佛具社營業,但四面佛進駐,讓住戶質疑有設立宮廟意圖,向新北市政府投訴。
四面佛文創會館宋先生:「我們本身這裡就是純粹四面佛,我們不像宮廟一樣,宮廟可能會有陣頭,可能有八家將,可能有七爺八爺,我們完全沒有這種儀式。」
業者澄清並無開放信徒拿香參拜,上週新北市府勘查後也並未違反住宅規範,大樓管委會並無回應,但不少住戶擔心會因此影響房價。
房仲陳泰源:「如果說這個四面佛未來香火鼎盛的話,勢必會對樓上住宅區房價造成1到2成的影響,而且銷售期會拉很長。」
之前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也有一棟豪宅大門外被禮儀社放金童玉女廣告看板,曾引發過反彈。這回同區域不同大樓,因為四面佛進駐一樓店面再躍上媒體版面,住戶和業者將再開會協調共識。(楊欣怡整理)
新聞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66267&From=Search&Key=四面佛
拿香到廟 在 主持人筑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目外景主持人初體驗!
小時候除了想當模特兒結果不夠高🥺(其實講出來很怕被笑)之外,第二個想成為的職業就是旅遊節目的主持人!
目前還沒有旅遊節目找我,但非常榮幸能接到神蹟廟算節目的主持工作!有夠興奮😆
這次來到的是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在永和地區香火非常鼎盛。
平常其實也會拿香火拜拜,但也是懵懵懂懂跟著大人拜,跟著節目拍攝才知道有各種小細節呀。
期待下一次能夠去哪裡呢?
也請大家追蹤YouTube 神蹟廟算❤️
每週日11:00電視📺東森綜合台也會播出喔
#永和 #永和店仔街福德宫 #店仔街福德宮 #外景 #外景拍攝 #主持 #主持人 #主持人筑軒 #訪問 #出外景 #節目主持
拿香到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媽媽的日子不會如常。
話說,媽媽是一個在宗教信仰上滿混亂的人。
媽媽會拿香拜拜,跟我們一起去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十幾次。但受阿姨邀請,媽媽這幾年也會向上帝祈禱,她信誓旦旦說自從她睡前虔誠祈禱後,股票就一直漲一直漲,屢試不爽。以前我覺得上帝應該是沒在管媽媽買了什麼股票,但現在想想,說不定上帝就是有這麼閒。
所以告別式要依照哪種宗教的禮儀進行,我們一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
阿姨說,如果採基督教儀式就很簡單,沒有繁文褥節,重點放在家屬追思。
但亭姊妹倆商量後,還是讓媽媽依照台灣佛道混搭的方式處理後事,畢竟媽媽也沒有受洗,以後股票會不會漲就交給……大家了。
不得不說選擇佛道混搭的習俗,滿能讓家屬藉由不得不忙碌跟崩潰保持距離。
頭七很累,圓七很累,法師總是用很嚴肅的語氣在發號施令,讓所有人神經很緊繃,生怕哪個動作做得不確實,聖茭就擲不出來,燒的紙錢紙屋紙車媽媽就會收不到。
每天都要摺蓮花摺元寶,聞著時時刻刻都在燃燒的香,令媽媽過世後的時間感變得非常模糊,回到家渾身都是線香的氣味,彷彿從未離開過靈堂。
許多決定必須一直做,媽媽要葬在哪裡?台北還是蘆竹?骨灰罈要選哪一個?還是不要殯喪業者套餐裡的骨灰罈自己另外去買一個?骨灰罈要不要內膽?棺材要哪一款?要不要點選殯喪業者的大體梳洗服務?哪一款壽衣媽媽會喜歡?
附帶一提,在家屬念經這個環節複習了幾遍心經,在生死的心境下覺得超級有道理,充滿智慧,以前抄了心經好幾百遍,以後也要常常看。
每天晚上,亭就沉浸在剪接回顧影片的素材裡,當然都剪到爆哭。
越是美好的回憶,眼淚就越大顆。
在這之前,亭瞞著媽媽暗中請人做了一件跟她小時候一模一樣的卡通衣服,要給魯拉穿,然後邀媽媽去小人國舊地重遊,拍一模一樣的照片,給媽媽一個超級驚喜。
最後,魯拉只能穿著緊急趕製出來的復刻童裝,參加了阿嬤的告別式。
告別式結束後,媽媽的死訊上了新聞。
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我寫了陳情書,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
現在就是靜待解剖報告出爐,我漸漸懂了,這不是給媽媽一個答案,需要答案的是我們。
真正的情緒關卡在告別式後來臨。
白天有很多事要忙,但無數生活細節裡都有媽媽。
媽媽還沒教會亭滷肉的秘訣。媽媽會模仿亭的表演為魯拉讀童書。媽媽打的綠拿鐵總是太濃了味道很怪。媽媽總是在念廚房一定要收好,只有東西收拾好了才會一直想維持下去。媽媽煮的午餐份量總是大家食量的兩倍以上,最後一個還留在餐桌吃的人很可憐要一直被媽媽問還剩一點你要不要吃完。亭雖然嘴巴沒講但其實有一個專門給媽媽用的盤子。媽媽跟我們打乒乓球時偶爾會忍不住殺球,她的殺球很殘暴,我們沒有一個人接得住,亭會腦羞抱怨(真的是沒道理地念念念,念說妳幹嘛殺球啦這樣要一直撿球很煩耶),媽媽只好封印她的絕招從不生氣。媽媽以前只會點最便宜的黑咖啡,只喜歡苦味,但被亭的手沖調教到覺得咖啡喝起來酸酸的才好喝。媽媽很容易忘東忘西,我載媽媽去捷運站搭車時會問她手機有帶在身上吧。
我跟亭說,子女一旦超過二十五歲,對世界的見識幾乎一定會超過父母,媽媽比妳不懂、比妳聳、認識的新奇的店比妳少、比妳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先入為主的想法,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我看到亭跟媽媽相處的模式,其實更像是姐姐與妹妹,但媽媽才是比較小的那一個。
白天的眼淚總滴在細節裡。
到了晚上,亭會無預警大哭。
我知道,沒有媽媽的每一天,每一夜都是大哭的好日子,我不想阻止也沒資格,有時候亭哭累了還會反過來安慰我,說她不是悲傷,只是非常想媽媽。
平常很魯小的魯拉會走過來拍拍亭的臉,秀秀,母女關係就是天底下最親密。
在生死前所有事情都顯得渺小。我們懂得太少,想知道的關於靈魂的一切又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改天我們再另外寫一篇文章跟大家討論吧老高)。
我們一直尋找媽媽去世前的種種線索,一些藏在生活細節裡的暗示,努力拼湊出兩個結論……
一,媽媽的離世是冥冥中註定,是早已安排好的。
二,媽媽的早逝其實是幸運的,避開了病痛,避開了即使急救回來產生的嚴重後遺症(大概吧),在人生中至為幸福的高光時刻華麗轉身,留下無數思念。
與其說是從蛛絲馬跡推導出的結論,不如說是我們很想相信的,自我安慰。
回想起來,線索如下。
最後一個月,媽媽跟亭之間基本上沒有爭吵,媽媽的字句裡都是對魯拉的疼愛,甚至是感激魯拉的到來。
三個月前,媽媽揮霍了她一生中最豪爽的一次消費,存錢去割了眼袋!她的眼睛變得很年輕。加上我們請客讓媽媽去做的植牙,只要再去兩次永和的世樺牙科(謝謝你們),媽媽的牙齒就能重造完成。媽媽為自己最後的面容做了最漂亮的修飾。
越說越玄,媽媽最後兩次來家裡吃晚餐,都順手將她放在我們這裡的衣服、鞋子、化妝品、洗牙器乃至網購的洗髮精通通都打包帶走,還要亭幫她整理遺漏。理由大概是,以後平日我們兩夫妻自己照顧魯拉過小家庭生活,她週末再來跟魯拉睡覺。
當我們整理媽媽遺物時,亭頹然坐在床緣說,曾住在我們家一年以上的媽媽,竟完全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讓我們看了觸景傷情。
媽媽最後時光沒有跟我們同住,才有了跟其他親戚朋友相處的片刻,愛熱鬧的她召集了在新竹與桃園的家族聚會,也因此興起好好整頓桃園家的念頭,她在網路上逛了很多收納的家具,最後整理起陳年相簿裡的老照片,從爺爺輩開始,用相框裝好每一階段的家庭記憶,掛滿了一整面牆。
我們最後一次回桃園吃飯時,媽媽抱著拉拉指著爺爺的照片說,這是阿祖。過了幾個小時,阿拉指著照片說,阿祖阿祖,媽媽興奮地說,才講一次就記得住,阿祖知道了一定很窩心。
冥冥中媽媽自己安排好了回首的一切,很溫柔。
媽媽的手機被亭保管著。
我們說好了不偷看媽媽的私人對話,媽媽想讓我們知道的事,她早已說給我們聽,她沒說的,我們不能自己看。
亭用媽媽手機,試圖退掉媽媽買給我們的快到期的旅遊卷,發現媽媽最新一個月在中華電信約聘的薪水,比想像的要多很多,一想到媽媽努力打電話推銷MOD的嗓子,亭馬上就哭崩了。
緊接著,亭又發現媽媽每個月都定期定額捐贈給樂作愛基金。
苦過來的人,更知道需要被幫助是什麼滋味。
她從未告訴我們這件事。媽媽是一個很好的人。
我們決定從此接力下去,在這裡也一併推薦給大家。
https://www.happyworks.com.tw/愛心捐款
拿香到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拜拜烤蛋糕|#宅居生活day87 #節日儀式感
小時候,我家沒有供神桌,對拜拜的印象就去附近廟裡。
日子依照著四季,沿著節慶變成了鮮明的輪廓,媽媽隨著長輩與鄰居,張羅拜拜,祭祖或普渡,都成為童年許多豐富又有趣的回憶。
·
普渡在我的暑假假期裡,年幼哪知道祭祀呢!
只知道逢年過節,就能等著吃零食餅乾、收穫滿滿,跟著大人拿香拜拜,小孩們交頭接耳~打量桌上的美食。
·
結婚後,才從阿芳奶奶哪裡學到烤蛋糕。
綿密又好吃的「#拜拜蛋糕」,不只是後輩的一份心意,也是小孩們放學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