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個月的核心拳擊有氧社團課結束了,
除了和師丈養成相約運動的習慣,
也和有同好的同事一起相互打氣變健康!
每位performer各有教學特色,
我也在想怎麼把這些特色融在我的教學裡(職業病😂😂),
對沙包出拳時,
我都把沙包想成是%€#*¥$@*&
這樣出拳更有力💪🏻💪🏻💪🏻
今天來學拳擊餐...
為期兩個月的核心拳擊有氧社團課結束了,
除了和師丈養成相約運動的習慣,
也和有同好的同事一起相互打氣變健康!
每位performer各有教學特色,
我也在想怎麼把這些特色融在我的教學裡(職業病😂😂),
對沙包出拳時,
我都把沙包想成是%€#*¥$@*&
這樣出拳更有力💪🏻💪🏻💪🏻
今天來學拳擊餐!
————————————————————
💪🏻 俐媽英文教室—拳擊篇:
🥊 boxing (n.) 拳擊
🥊 boxer (n.) 拳擊手
🥊 boxing gloves (n.) 拳擊手套
🥊 boxing class (n.) 拳擊課
🥊 weight class (n.) 拳擊重量級別
🥊 division (n.) 體重分級
🥊 boxing match (n.) 拳擊賽
🥊 bout (n.) 一場比賽
🥊 boxing ring (n.) 拳擊場
🥊 ropes (n.) 圍繩
🥊 apron (n.) 拳擊台以外的部份
🥊 ringside seats (n.) 場邊座位
🥊 referee (n.) 裁判
🥊 timekeeper (n.) 計時員
🥊second (n.) 助手
🥊cut man (n.) 處理傷口的助手
🥊 punch (n.)(v.) 出拳
✊🏼 fist (n.) 拳頭
🥊 sock (v.) 猛擊
🥊 jab (n.) 前手直拳;刺拳
🥊 cross (n.) 後手直拳
🥊 straight/ punch (n.) 直拳
🥊 hook (n.) 鉤拳
🥊 uppercut (n.) 上鉤拳
🥊 right hook (n.) 右鉤拳
🥊 one-two (n.) 刺拳+直拳
🥊 combination (blow) (n.) 組合拳
🥊 stance (n.) 站姿
🥊footwork (n.) 步法
🥊 cover up (phrase) 防禦架勢
🥊 squat (n.)(v.) 深蹲
🥊 sway (v.) 後仰
🥊 foul (v.) 犯規
🥊 circle (v.) 迂迴繞圈
🥊 feint/ fake blow (n.) 虛拳
🥊 swing (v.) 擺動
🥊 clinch (v.) 臂鉗(對手)
🥊 infighting (n.) 近戰
🥊 knock out (v.) 擊倒
🥊 knock out (v.) 擊倒獲勝
🥊 punch bag (n.) 沙袋
🥊 punch ball (n.) 沙球
🥊 cut (n.) 裂傷
🥊 wobbling/jelly legs (n.) 軟腳
🥊 stunned (a.) 被擊暈的
🥊 bruise (n.)(v.) 瘀傷
🥊 swelling (n.) 腫脹
🥊 mouthpiece (n.) 護齒
🥊 draw (n.) 平手
————————————————————-
健康健康,我要健康!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拳擊篇
#俐媽英文教室運動篇
#俐媽英文教室運動場篇
#台大明明教你出拳擊敗對手
#boxing #boxinggym #boxingterms
拳擊裁判英文 在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片推薦:我儘管做自己,不管你怎麼想💄】
美麗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我就是我自己,那你呢?
點擊影片看 compliment 怎麼使用吧!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
👉🏻 到 VoiceTube 片庫看更多有趣影片:https://bit.ly/home-fbpost
拳擊裁判英文 在 Ming Hung "RIVER"Lee李明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解答》
10個做過的工作,
當中只有一個不是真的,
看看大家是否猜得出來?
1.拳擊教練
前幾年菲律賓訓練之餘時也會教拳擊貼補生活費,即使到現在回台時也是會有教拳的哦~
2.工地粗工
以前年輕的時候,我都會去工地做粗工(因為可現領)就想說也當做訓練之一😂
3.夜市賣爆米花
大學時期,朋友在夜市擺攤賣爆米花意外爆紅,所以也在那打工,那時還有食尚玩家採訪。(留言區有圖)
4.手搖飲料店員
大學畢業後等當兵前在手搖飲料店打工,一堆要背的調飲料配方比打拳還難啊~
5.餐廳廚師
大學時期就半工半讀,對做菜很有興趣就都做廚房內場,中西式都有待過1,2年。
【6.救生員沒有做過】
小時候溺水過就有童年陰影
所以當然沒辦法當救生員哈哈~我是需要別人的救的惡魔果實能力者😂
7.菲律賓語言學校
前幾年菲律賓訓練時,職業比賽還沒有著落,由於英文還行就有在語言學校工作賺取生活費。
8.演唱會特勤
以前在台灣的時候會去做一些演唱會/特勤/隨扈的兼職,但是台灣實在太安全了,其實工作內容也都非常單純且沒有危險性。
9.體育台拳賽講評
透過知名國際裁判Kemp 哥的介紹,才讓小弟我有機會在eleven spots與專業的主播們合作過數次拳賽的講評,也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跟大家講評分享。
10.補習班助教
大學時期在考公職的補習班打工/跑學校辦講座,那時候本來對考警察非常有興趣,沒想到後來卻轉職拳擊了哈哈~
你猜對了嗎~
#運動員斜槓人生
拳擊裁判英文 在 消防員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週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軍人/警察/消防員算不算是運動員?這是我近幾年來聽到有些人在討論的,有些人可能覺得軍警消三者不算運動員,因為他們本身所接觸的不是競技運動,但對於我而言答案是”對”的而且還必須是「超級」運動員,在此以以下幾點討論:
1.運動員的英文「athletes」,也是從古希臘文的「athls」競賽蛻變而來,意思是競技者的意思,一般運動員面對的是單一事務進行挑戰如:對人—拳擊、百米賽跑,對物—鉛球、標槍,對事—魔術方塊比賽、數學競賽。軍警消本身所面對的是與「人事物複合狀況」的競賽,如軍警—四樓間築物攻堅、消防—二樓建築物起火,有民眾受困。
2.一般競技運動員在競技失敗以後,只要在「重新」開始就可以了,但對於軍警消而言,在工作場合上的失敗,可能代表生命的消逝或身體不可逆的損傷,一輩子刻畫在身上。
3.一般競技運動員所在的環境,都有所謂的「規則」可言,再由裁判進行評估,所面臨的情境大多都比較單純;但對於軍警消,工作現場只有「準則」可以參考,由「達爾文」來篩選可以存活下來的人,所以在大腦運轉上比一般運動員所面臨的情就更多。
4. 一般競技運動員所面對的環境,都是屬於有修整過的環境,危險因子大多都被消滅了;但對於軍警消,每一個工作現場都是一個新的環境,危險因子常常都不一樣,還有可能因為時間的演進危險因子會有所增減。
因此軍警消所面對的任務比一般競技運動的條件還要嚴苛,相對的身體素質也要比一般競技運動員還要好,才可以去面對相關有危害的環境。
在開始接觸肌力與體能訓練時,訓練的教授是跟我們用美國大學運動員來解釋這個概念,在美國大學運動員對於學科與訓練均有一定以上的規定,學科太差不能打球/參加運動(對!你沒看錯在美國成績太差不能打球,因為運動員除了打球以外還是有其他的人生要過,所以他們很多明星球員都是學科與運動都很強的。)訓練時間也有限制在20小時/週,因此對於運動員有學科及訓練時間上的限制時,就必須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訓練,首先他們的教練會對運動的型態進行分析,評估運動所需的力量是上肢還是下肢、是爆發力、肌力、肌耐力?能量系統是ATP系統、磷酸系統、還是乳酸系統。簡單說就是「科學化訓練」排除所有「感覺式」的講法,一切以「科學數據」來討論,以籃球來討論,在籃球裡面最多的動作不外乎以下幾種,回防/進攻(間歇衝刺15-25公尺)、跳躍(最大努力跳躍,與身體爆發力有關)、身體碰撞(以身體肌肉量進行保護自身骨骼)、投籃/傳球/過人(技巧與反應),在知道籃球運動的動作需求以後,於季外進行以深蹲、硬舉、臥推等阻力訓練強化基礎肌力等身體基礎素質,接近賽季時開始進行技巧、反應、衝刺等技術型課程,按照賽季所進行的階段會肌力訓練與技術訓練會有所比例增減、因此你絕對不會看到NBA或是大學籃球員在跑10KM,因為完全不需要,如果排進去他們的訓練課表完完全全是在浪費他們的訓練時間,並且也沒有增加他們球場上的運動表現。
鏡頭轉回台灣,現行也已經2019年網路上充滿著各種科學學識,只是資訊都很零散而已,因此在台灣有沒有人在推廣科學化訓練?答案是有的,他們大力的推廣科學化訓練,以免台灣的體育再次落入「感覺式」的討論,就像是20年前我小學田徑教練說用鴨子走路可以訓練腿,要問為什麼是鴨子走路他就會說「我以前就是這樣被教出來的」,最後再以「我覺得有效,給我快點練!」堵住你的嘴,然後就造就了大量受傷的小朋友/早夭的運動員;除此之外另一個大家比較知道的例子是國外棒球為了保護小選手避免這麼早練變化球,因為在小朋友還沒發育完成之前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台灣青少棒很厲害,但成棒就被打爆掉,這底下的原因有人仔細去探就跟分析嗎?有時「威權式」的教練在管理上很方便,但是也很容易使一個科學學識就再也沒有辦法繼續討論與成長。因此為了使一門科學學識成長,必須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以數據討論,以客觀的數據/標準來測量結果,並且定期重新評估測量標準是否準確。只是台灣的各種軍警消訓練機構準備好了嗎?有時知識學識就放在大寶庫內等著你去拿,只是不願意付出一點心力打開寶庫大門而已,而我們站在一個新的開端是時候好好的檢討我們所欠缺的事物,不要再讓過去的遺憾再次重演。
現行桃園市政府消防局引進戰術體能指導員及肌力與體能訓練,是為了使我們的消防員可以抵抗各種惡劣的環境,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變強壯,並且減少因為訓練過程受傷,使我們消防人員的基礎數值可以「接近」現行專業運動員的標準,之後再慢慢看能不能超越。而且當接觸越多肌力與體能訓練的內容,也會更加了解人體並不是練越多就越強壯,必須再訓練、飲食、休息三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在這在跟大家說個例子,相信救助訓時大家都有跑過10KM的經歷,而以前的訓練法大多都是:
1一個月跑量從3KM增加至10KM。
2每天跑10KM。
3早晚跑10KM。
想要以跑量來累積跑步的實力,但事實證明每次救助訓測驗前有大量的人膝關節/踝關節不適疼痛,為了通過測驗跑去醫院打針,以這種訓練出來實力累積了一點點,但傷害可以跟隨一輩子。(筆者在這要澄清一點,長跑是一個很厲害的能力,但是「錯誤的訓練方式」會造成傷害,只是這個例子是大多數消防員所經歷過的,所以以這個為例子。)
對於一個工作十年以上的消防員,要讓他身體再次強壯,我們必須更加的小心,因為他們所累積的經驗、能力如果可以再配合上足夠的體能時,那樣可以在救災現場創造出比新進人員更大的價值,所以有人問桃園推廣阻力訓練是為了誰?我會說是為了有「一定年紀」的消防人員,因為他們本身就不太適合「狂操猛操等著變強」的模式,另外也是拿來保護我們新進的消防人員不會因為任何訓練而留下舊傷,使得他們身涯留下傷害。
by 小編 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