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拔尿管後排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拔尿管後排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拔尿管後排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拔尿管後排尿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Sharon世界走跳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孕這檔事 ep.26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紀錄(下) 從開刀房出來的我於凌晨一點被推入了雙人病房。 病床就位、行李歸位,老公走過來輕輕地摸了我的頭,親了下我的額頭說: 「我知道這跟你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但已經沒事了,你們都很好」 我:「那你有看到寶寶了嗎?」 老公:「有~被推去嬰兒...

拔尿管後排尿 在 湯董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1:42:42

- 老婆一直想要拔掉尿管 她說放著尿管真的讓她全身都很不舒服 一直吵著要拔掉 但醫生說因為老婆是動大手術 所以她周邊膀胱神經都有影響到 插著尿管是幫助她排尿 從現在開始她要做 #膀胱訓練 成功後自己有尿意才能有機會拔掉尿管 不然醫生說腹部大手術後最怕拿掉尿管 病人若無法自主性排尿就會更麻煩 會...

拔尿管後排尿 在 Wawa Clar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00:41

- 經歷15小時 小胖妹出生了 這隻小獅子很恰很兇,一出來就踢醫師力氣無比大!很擺明她還想繼續住下去 不想被拉出來😂 這胎更折磨,過程比前一胎更痛打無痛還是痛的拜託醫生加藥,是一邊陣痛一邊忍吐一邊把女兒生下來的,過程中一度差點要吃全餐,所幸最後還是自然產了,生產完因失血過多大貧血臉色發白眼睛冒星星...

拔尿管後排尿 在 ʙᴇᴛᴛʏ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5 03:41:30

《下篇-術後》 可以先看上一篇☺️☺️💬 ———————————————————————————— 圖1 👉🏻剛開完刀昏睡の我 圖2 👉🏻很怕那個點滴覺得針打的好低手都不敢亂動 圖3👉🏻術後第一餐我爸很鬧事的買了哇沙米御飯糰給我吃🤣🤣🤣笑爆 圖4👉🏻第一天的練習走路排氣,真的世界痛苦!! 圖5👉🏻讓...

  • 拔尿管後排尿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01:03
    有 561 人按讚

    #懷孕這檔事 ep.26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紀錄(下)

    從開刀房出來的我於凌晨一點被推入了雙人病房。

    病床就位、行李歸位,老公走過來輕輕地摸了我的頭,親了下我的額頭說:

    「我知道這跟你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但已經沒事了,你們都很好」

    我:「那你有看到寶寶了嗎?」

    老公:「有~被推去嬰兒室前護理師有給我看她五秒鐘,她張開眼睛看著我哇了一聲~」

    接著老公慢慢和我講述進開刀房之後發生的事情,他要忙著聯絡兩邊長輩、安排分配手頭上的工作,把一切打點好接下來才能在醫院好好照顧我,畢竟當時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下的剖腹需要住院幾天。

    天漸漸亮了,麻藥也開始退了,傷口和子宮收縮的痛幾乎讓我整夜無法好好入眠,睡睡醒醒的我看著坐在窗邊還在忙工作收發信件的那個人,那一瞬間我覺得他不再只是那個我很會說學逗唱的老公,更是可以毫無保留依靠的一家之主、寶寶的爸爸。

    ///
    早上七點多,半夢半醒中的我被巡房的主治醫生喚醒。

    醫生說:「昨天真的好險你有馬上到醫院,如果再晚一點就很難說了,之前就有媽媽到院後發現寶寶已經沒了」

    我心裡OS:「在我產後幾小時這樣嚇我好嗎?如果我沒出血去醫院不就有可能....實在不太敢再想下去了」

    剛好醫院裡也有認識的長輩友人,有去更詳細瞭解一下我和寶寶的情況。

    長輩說:「寶寶來的時候已經泡在血水裡面,就是一個豬血糕的概念」 / 友人說:「你們真是福大命大」

    .….

    醫生叮嚀我要儘早下床走路和自主排尿(當時以為剖腹產後要躺著不動慢慢修復),也被告知護理師中午十二點會來幫我拔尿管、下午四點之前要自主排尿。

    等到護理師來幫我換點滴時,我問了她如果我下午四點之前無法自行排尿怎麼辦。

    護理師:「那就要把尿管再插回去哦!」

    我:「!!!!!拜託不要」

    12點準時拿掉尿管後我就一直盯著時鐘倒數四小時,希望可以快快自主排尿,但越緊張似乎越沒有想尿尿的感覺;不過對插管的恐懼再度激發了我的腎上腺素,三點多終於有尿意了!

    可是,隱隱作痛的傷口加上有點無力的雙腿,我連要移動雙腳下床都有困難,旁邊的護理師也看出我的難處。

    護理師:「如果覺得走到廁所很困難的話,要不要拿坐的馬桶來給你啊?」

    我:「好啊好啊!拜託了!」

    護理師推來了類輪椅的坐式馬桶,在老公的攙扶下我艱難地坐上馬桶,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還是當著老公的面在病床旁邊完成產後第一次的小解。

    這也讓我之後漸漸了解為什麼媽媽們的尺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因為生產前後就是一個把自己赤裸裸展示在眾人面前的概念,包袱是什麼?可以吃的嗎?

    就這樣,我在剖腹產後15小時下床走動,無頭暈血紅素正常無貧血,連醫生都覺得這恢復有點厲害,好像前一天大失血事件根本不存在一般。

    ///
    而當晚我們也幸運地排到了單人病房。

    老公繼續忙進忙出,我則終於有時間和空間可以閒下來躺在床上滑著手機。

    認真地查了一下胎盤早期剝離的資料,看著網路上分享的故事,我的眼淚忍不住一直流,原來我經歷的事情可以是這麼驚險的、原來胎盤早剝後寶寶有1/10的機會說掰掰。

    等老公回房後,看到是邊拿著手機邊哭到發抖的我。

    老公:「你怎麼突然哭了」

    我:「原來胎盤早期剝離這麼可怕!我看到好多人分享的故事都是寶寶沒了....」

    老公:「沒事了沒事了,你想想看小寶寶哭聲多洪量、眼睛多大,你和寶寶都很好,是母女均安!」

    驚心動魄的生產過程餘悸猶存,看著身邊的老公、想著嬰兒室裡的小寶寶,必須再次感謝那晚三總醫護人員們的全力幫忙,讓我會更珍惜劫後餘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懷孕這檔事
    #胎盤早期剝離
    #生產紀錄實記
    #不是故意拖稿是真的太累
    #昨天第一次挑戰母嬰同室12小時成功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我說的是住在月中不是母嬰同室XD

  • 拔尿管後排尿 在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4:05:41
    有 165 人按讚

    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 拔尿管後排尿 在 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4 21:57:11
    有 2,748 人按讚

    這幾個孩子都還在住院中
    除了墨娜狀況不穩定
    這一張一張臉,他們都是歷經病苦,轉危為安,病況已持續好轉的生命小勇士

    我們為他們祝福
    慈悲的念力可以直達天聽
    請小朋友加油

    1.墨娜,腎指數高的貓咪,經過兩天的輸液治療腎指數仍然高,目前懷疑為紅斑性狼瘡,已經增加免疫抑制劑以及類固醇治療,目前仍需以灌食進食,因為血檢sdma非常高,目前評估預後不佳,但我們仍然會持續積極治療

    2.果醬,皰疹病毒感染的貓咪,這幾天眼鼻分泌物已經減少許多,精神食慾也趨於正常,預計會再觀察幾天狀況再安排出院

    3.甘草,陰莖尿灼傷的貓咪,傷口分泌物較少,排尿也順暢,會再待傷口穩定一些,再將尿管拔除,目前精神食慾都不錯

    4.阿澎,左前肢骨折的小狗,精神食慾不錯,患肢目前先以外固定包紮,待週二進行手術

    5.灰灰,腰椎錯位背上傷口的貓咪,目前傷口僅有少量分泌物,每日仍定期傷口清理,精神食慾都不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