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拒絕就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拒絕就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拒絕就醫產品中有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鍵新聞 林靜儀解釋,法條中「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其實很難認定。如果病患拒絕就醫,除非家屬和警消或醫師都有強烈理由,不然在「病人自主權」的前提,不能強迫任何治療,但這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法律,反而害了病人: #精神疾病 #精障者 #強制住院 #緊急監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鬥士|主人歷抑鬱症患癌 曾病危痛至昏倒 愛貓相伴不離舔醒她:我死了誰照顧牠 琉璃,一種空氣與火交錯的工藝;對Leigh而言,卻是徘徊在執着與放下之間的藝術。Leigh在三年前開始鑽研琉璃珠,但她追求的並不止是美感,而是為了將亡貓Tarf的毛髮,放進最極致的琉璃傑作內,紀念昔日在異地患病時相依的...
拒絕就醫 在 /躺學心理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32:22
重鬱症患者的獨白——蕭奕辰》 👉👉 . 以憂鬱症為首的各種相類似精神疾病 依然常被大眾認為是「想太多」 只要改變想法 轉念和正向思考 就可以變好 . 對於患者的自殘自殺行為 🗣️有人會說: 「你不為自己想,你也要為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著想!」 這句話反而大幅加重患者自殺的念頭 👉要知道我們就是因為為...
拒絕就醫 在 HF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0:56:01
說起粉紅色,你會想起甚麼?💗兒時愛不釋手的芭比娃娃?夢幻少女的風格?香口甜美的蜜桃?除了這些美好的東西,粉紅色還象徵了乳癌患者的堅強意志。每年十月都是「國際乳癌關注月」(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世界各地都會換上粉紅色的衣裳,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及籌款,令大眾對乳癌...
拒絕就醫 在 阝東MAO車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15:17:59
與行為急症的患者纏鬥完兩個小時讓他打藥睡著後,剛回到分隊門口就接到一個危急個案的派遣,拿了高救藥包立刻出發! — 路上無線電詢問瞭解狀況是昏倒患者但人已清醒,趕到現場時患者竟然在洗澡了!先跟家屬問了一下狀況,嗅到不尋常的味道!請家屬務必要把80多歲的爺爺請出來讓我檢查一下! — 在客廳,聽到爺爺隔著...
-
拒絕就醫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9 20:00:13|生命鬥士|主人歷抑鬱症患癌 曾病危痛至昏倒 愛貓相伴不離舔醒她:我死了誰照顧牠
琉璃,一種空氣與火交錯的工藝;對Leigh而言,卻是徘徊在執着與放下之間的藝術。Leigh在三年前開始鑽研琉璃珠,但她追求的並不止是美感,而是為了將亡貓Tarf的毛髮,放進最極致的琉璃傑作內,紀念昔日在異地患病時相依的小夥伴。
Leigh患有名為特納氏馬賽克症候群的遺傳病,體內的基因異常而造成血糖、血脂過高等狀況,令她因而多次患上胰臟炎。在14歲時,她被診斷有腦膜瘤,後來因細胞病變而切除子宮及一部份的舌頭。在英國留學修讀音樂時,她曾因為體內染色體過度繁殖,血脂過高而引發第一次胰臟炎,當時Leigh因為同時患有抑鬱症並有自殺念頭,更拒絕就醫近一個星期,「當時是痛到要死的感覺,是一種生命在流逝的感覺」。Leigh指,後來近乎整天躺在床,如要行走,她必須將身體傾前才能令痛楚稍為減輕。當時的她,連喝一口水都覺得很痛。終於有一次,她喝完水後頭部撞到周遭的物件而暈倒在地。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17/Y3NJHIB4IVD2XGICEXZPTZEFW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琉璃 #貓貓 #胰臟炎 #腦膜瘤 #抑鬱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拒絕就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9 11:25:09許多人罹患癌症卻因害怕治療的 副作用 而拒絕就醫
但其實現在治療方式多元,藥物也持續進步
#癌症治療 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可怕!
除了遵循醫囑,也需家人積極正面的陪伴與鼓勵
讓我們一起幫助罹癌病人度過 #化療 ~陪伴與 #傾聽 是最佳良藥~
【江P醫件事】江坤俊醫師 真實案例分享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
拒絕就醫 在 林銘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16 19:05:08全球經濟受到武漢肺炎重大影響,台灣雖然控制住疫情,經濟上卻無法倖免,大家生計受到衝擊。
嘉義台鐵殺警案今年無罪的判決,引發很多討論跟民眾的擔心,加上今年隨機殺、傷人案件也大量發生,新北市在3月13日發生新店隨機殺人案、4月17日汐止也發生隨機傷人、6月11日又發生淡水刺傷女童案,新北市短短3個月就發生3起隨機殺人人案件,市府應更加重視並拿出作為。
經我多年來長期爭取,今年度新北市終於編列了一小筆400萬的專案經費,作為高風險精神病患居家治療的經費,針對嚴重且拒絕就醫、未按時服藥的病患,派遣專業醫師到家中診療,並可要求警察、社工陪同,以確保醫師安全。
我一向主張預防勝於治療,照護病人已經是十分辛苦的工作,若家中有拒絕就醫的病患對於家屬來說更是身心障的折磨,但依現行法規要進行強制就醫又十分困難,目前唯一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醫師到府診斷。
我跟朱立倫要求多年,朱立倫使翁不願意編列向關經費處理居家就醫的問題,這一點我就得說侯友宜確實比朱立倫願意關心這個領域,雖然今年僅編列400萬,但至少有一個開始,希望藉由這個專案,可以減少更多社會案件的發生。
拒絕就醫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鍵新聞 林靜儀解釋,法條中「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其實很難認定。如果病患拒絕就醫,除非家屬和警消或醫師都有強烈理由,不然在「病人自主權」的前提,不能強迫任何治療,但這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法律,反而害了病人:
#精神疾病 #精障者 #強制住院 #緊急監護
拒絕就醫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論台鐵殺警案,或是屏東傷人案,我都一直認為,我們的社會和法律沒有更積極地協助生病的人治療和了解自己需要專業協助,是很大的遺憾。
也要呼籲在社會對於相關議題有所紛擾的時候,家中有類似需求的患者千萬不要忌諱就醫。
讓嚴重急性症狀的病人無法妥善治療,反而因為疾病造成的行為,使他們屢次成為社會誤解或污名的對象,應該不是身心障礙友善政策或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所希望達成的結果。
多元價值與人權國家是台灣不可能退縮的價值,但是將 #症狀干擾導致急性病症的病人 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治療」視為自由與人權,對於必須緊急治療設下重重門檻來「保護病人自主」,我認為是 #傷害了患者獲得妥善照顧的權利,更是讓患者 #錯失了減緩疾病導致失能傷害的機會。
精神衛生法對於急性嚴重病人的強制住院與社區治療程序,規定在。#精神衛生法 第41條,對於「#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的病人,「有全日住院治療必要,經詢問嚴重病人意見,仍拒絕接受或無法表達時,應即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並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
這個「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其實很難認定。
最近虐殺小動物算不算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大吼大叫拿鐵棍敲社區的車子算不算「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拒絕用藥,認為家人會害自己,把刀子放在枕頭下面睡覺,算不算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
這些情況,身心科醫師都遇過,轄區員警都遇過,消防隊都受理過。
然後呢?
如果病患拒絕就醫,除非家屬和警消或醫師都有強烈理由認定「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不然,在「病人自主權」的前提下,醫師不能強迫任何治療。
這設下的重重門檻,當然是為了保障病人的人權,避免醫師「濫權」;畢竟強制住院有剝奪人身自由的事實。
但是,其他國家如果認為強制住院是剝奪人權,能夠裁決的,應該是法院裁定。我們當初的精神衛生法,只做了一半。
那現行制度由「二位以上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強制鑑定」,再「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的作法,是降低了「醫師濫權」的機會,或是其實限縮了「病患接受治療」的機會呢?
2016年4月我在立法院的時候,辦公室曾經調了「97年至104年強制住院與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審查案件數」,事實上,在精神衛生法修改之後,需要強制住院或強制社區治療,病人拒絕但醫師認為有強烈理由而經過精神衛生法第41條、42條規定,二名專科醫師認定並且備資料走審查程序的 #審查許可比例,幾乎達95%,而且我們仔細了解,另外5%未通過審查的,不是醫師浮濫要求治療,是 #資料不齊,補件之後幾乎 #全數通過審查。
也就是說,這個制度的結果,醫師認為該住院的真的都需要住院治療。意思就是非常嚴重的症狀,嚴重到可能連我這個婦產科醫師都能看得出來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經過制度 #重重考驗 之下一定會收住院治療。
而我更想問的是,精神科專科醫師認為住院治療會對病人比較好的,住院之後能夠更有機會減緩急性症狀然後建立慢性治療機會的,有多少病人因為這種種程序和認定的困難,錯失了治療的機會,錯失了避免反覆發作而使功能越來越差的機會,錯失早點治療和復健與賦歸社會的機會,最後自傷、傷人,釀成遺憾?
不要讓利益良善的精神衛生法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政策,反而傷害了病人。
拒絕就醫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謠言致命的程度,有時,並不亞於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