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拉菲爾診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拉菲爾診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拉菲爾診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拉菲爾診所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 試一試 一、以舒適的姿勢或站或坐,在手舉過頭時吸氣,放下手臂時吐氣,慢慢重複此動作二十次。 二、在工作時,堅持每小時要起來走動、跑步、旋轉或到戶外騎腳踏車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在慢慢深呼吸,同時也注意周遭美麗的事物...

  • 拉菲爾診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0 07:15:01
    有 603 人按讚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

    試一試
    一、以舒適的姿勢或站或坐,在手舉過頭時吸氣,放下手臂時吐氣,慢慢重複此動作二十次。
    二、在工作時,堅持每小時要起來走動、跑步、旋轉或到戶外騎腳踏車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在慢慢深呼吸,同時也注意周遭美麗的事物,並一起吸收這些美景。

    摘錄自《#創傷照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之前我在贈書直播的時候分享過,深呼吸是一個跟身體連結的方式之一,很值得養成習慣。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472008306433911

    倒過來說,當我們身心難以放鬆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正在憋氣而不自知。呼吸的品質,跟身心目前的狀態有關。而影響呼吸,也能影響身心。

    再進一步說,沒有呼吸,也就沒了生命。生命的進展,便在一呼一吸間,能觀呼吸,就回到了生命的當下—這不只是一種隱喻,也是一種實務。

    呼吸又跟能量的流動有關,透過運動、調整呼吸,我們淤積的能量便有機會鬆動。有人一深呼吸,反而會心悸緊張,這也不用過於勉強,能注意到自己正在自然呼吸即可。

    我個人得益於深呼吸許多,我尤其喜歡用鼻子吸氣,再慢慢用嘴巴吐氣,這是我長年的習慣。但少數時候,我也會只用鼻子吸吐,這似乎是無意識的過程,我就任它自然。

    有時候,我會搭配動作,特別是在比較空曠的場地。吸氣時,雙手張開成擁抱狀;吐氣時,雙手慢慢合掌。這時會特別注意雙腳腳踏實地,成站姿,想像腳底有樹根牢牢抓住地面。

    祝願您,能好好呼吸,能隨時靜心!

    ... ... ... ... ... ... ... ... ... ... ... ... ... ... ...

    讓能量流動

    【文/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我從上個禮拜開始就沒好好呼吸過了。
    ──正在處理危機的社區診所執行長



    我們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取得身心靈平衡,確保內在能量像風一樣流動,而非身陷在壓力過大的狀態。

    傳統中醫相信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能量停滯鬱塞。這裡的能量指的是生命力、活力等讓你能活得像自己、展現內在本質的力量來源。它讓你在早晨時願意起床開啟新的一天、讓你感受到他人走進房間、在想到過世的人或動物時湧現感覺。中醫特別強調,健康的關鍵在於促進能量流動,而非停滯在某個感覺或問題上。這種做法對於那些照顧受創傷者的人來說尤其寶貴,能夠幫助他們察覺痛苦輻射出來的影響力,並學著放任其漣漪效應自行消散,而非一味吸收、累積這些痛苦。

    彼得.列文鼓勵我們向野生動物學習,從中了解為什麼人類如此容易受到創傷,但動物卻很少有這樣的問題。從數十年的研究中,他發現人類和動物面對威脅都有三種基本回應方式:逃跑、戰鬥或靜止不動(凍結),這些回應方式都由原始的爬蟲腦主宰。我們感受到威脅時,會發揮巨大的能量,並在戰鬥或逃跑時釋放這些能量。如同在野生動物身上所見,牠們可以再回復到遭受威脅前的生活狀態。然而,若無法戰鬥或逃跑,我們的生物本能會收縮(凍結),盡最後一份力來試圖自保。野生動物則是透過靜止不動度過威脅,並於恢復活動時,釋出累積的能量,然後繼續餵養、照顧其後代、過正常生活。

    但是,列文發現,人類卻不容易透過這種方式釋放能量。只要我們進入收縮、凍結的回應方式,就會積攢巨大能量,對神經系統造成沉重負荷。如果我們的爬蟲腦可以按照自然方式運作,就能在度過危機後加以釋放能量;然而,我們高度演化的新皮質(理性腦)通常會干擾這段過程。其所感受的恐懼與欲望,會強大到抑制恢復訊號釋放的能量。身為人類,卻困在讓動物維持健康和成長的神經系統循環。對我們來說,未釋放的殘餘能量會成為根深柢固的創傷源頭,許多創傷接觸反應症狀,都包含為了制服這些堆積能量而衍生的生物反應。

    列文在《喚醒老虎》一書中總結:「新皮質沒有強大到能取代我們面對威脅與危險時的直覺防禦機制,也就是戰鬥、逃跑或凍結等反應。在這方面來說,人類還是有相當大的程度受到動物本能約束。然而,由於動物不具備高度演化後形成的新皮質,身體藉由釋放能量自然回復正常的功能不受影響;但對人類來說,我們在面對威脅時,卻會啟動永無止境的直覺反應循環,直至形成創傷。」

    列文用他的研究做為「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基礎。奉行者相信:「創傷反應的核心為生理反應,我們也必須從生理下手才能開始康復。」列文的方法應用多種技巧,釋放因創傷而凝結的能量,若能成功,就可以使神經系統恢復原有的彈性、達到能自我調節的狀態。

    學習如何與內在能量互動,是支持身體內在復元力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溫柔地探索讓身體內部能量保持流動的方式。當能量流通受阻時,便能找到解開阻礙的方法,進而創造長期維持健康的基礎。



    我彷彿能感覺到身體中累積的一切毒素。如果不去衝浪、騎單車或跑步,我就沒辦法繼續好好生活。
    ──馬克.泰納西(Mark Thanassi),加州聖塔克拉拉急診主治醫師



    在猶太傳統中,有人過世時,大家會「坐七」守喪。對於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他們需要在這段時間與痛失至親者密切接觸和對話,以提供支持。在某些東正教社群中,坐七的其中一項規定,就是只有在喪親者主動搭話時,訪客才能與他們對話。其中一個原因是見證他人的痛苦本身也有巨大的力量。我們做什麼、說什麼或是以什麼方式觸碰對方並不重要,而是要讓這些承受痛苦的人了解自己並不孤單。因為我們本質上彼此緊密連結,就算什麼也沒做,見證他人創傷者也可以分享喪親者經歷的痛苦。

    如果我們要保持身體、情緒與心靈健康,就不能把分享痛苦當成吸收痛苦,因為痛苦的能量必須持續流動。如果放任自己見證的掙扎和苦難在身體扎根、積累,就會使其過於蓬勃發展,遮蔽內在的一切光明。將這種累積的痛苦連根拔起,比預防痛苦在內心扎根要困難得多。

    傑克.康菲爾德說:「別人託付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回應?答案很簡單,當我們以不健康的方式接受他人的痛苦,我們會擔心、感到不安、不自由。既然一切都改變了,我們需要找到放下的能力,讓自己的心得寬慰。」

    對不少人來說,要實踐這種概念,可能得先大幅度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放下痛苦聽起來很被動、很艱難,因為想到要減少對事情的掌握程度,就讓人充滿恐懼。畢竟從小到大,被教導的都是「採取行動等於實踐、等於成長、等於生存」。於是靜止可能等同放棄、軟弱,甚至是死亡。雖然最終這些聯想可能會遭到質疑,但也不必一夕之間丟棄一切既有想法。

    不一定要靜觀問題,才能使能量流動,但可以透過有意識且自律的方式,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排毒,並放下重擔。有些人能透過跑步這種快速的動作來讓能量流動;其他人則可能會更傾向透過靜止方式達到覺察、連結、行動,最終促進生命平衡。這些人可能會練習專注呼吸、靜心、散步、園藝、念經、頌唱禱文等。
    釋一行曾對一位詢問應該把腳步放多慢的門徒說:「你從來沒看過僧侶跑步吧?我們總是慢慢走,如果你動得太快,就無法聚焦在當下。」

    讓能量流動,可以使自己的身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呼吸。很多人可能會很訝異,專注呼吸居然是讓我們維持平衡的關鍵。但幾乎所有古老傳統都認為,有意識、刻意的呼吸非常重要:北美原住民舉辦日舞與汗屋儀式(編按:Sweatbox,以蒸氣浴導致大量出汗,象徵排出體內不潔淨之物以達到淨化目的)長達好幾世紀;北美塔拉烏馬拉人把跑步視為健康的核心;印度自有史以來就有瑜伽的傳統,也開始舉辦大笑集會。

    世界各地的冥想傳統發展出各種做法,透過呼吸為主要指引,使心思覺察力更敏銳,並培養慧眼。呼吸是最平常,且維持生命所須的動作。而這也提醒我們,萬事萬物,連同生命都服膺於「無常」的普世法則,讓我們了解自己必須與各式各樣的抉擇和諧共存,且對生命有更深入的覺察。



    一般對於暴行的回應,就是將其從意識中驅逐。有些暴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力過於可怕,以至於無法明言⋯⋯然而暴行卻拒絕被掩蓋。和企圖否認暴行欲望同樣強大的,就是掩蓋無用的信念。普羅大眾都知道,除非我們公開談論暴行,否則其影響力將陰魂不散。
    ──茱迪.赫曼,《從創傷到復原》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副教授



    卡崔娜風災過後,許多城市的居民深陷痛苦當中,眼神空洞不已。我在紐奧良主持創傷照管工作坊,並有幸能與風災紓困人道支援基金(People's Hurricane Relief Fund)合作,並看到兩位容光煥發、與眾不同的女性:金伯莉.理查茲(Kimberley Richards)與卡妮卡.泰勒墨菲(Kanika Taylor-Murphy)。她們都是社區組織者、倡議人士與教育家,風災侵襲、河堤垮掉時也都不在紐奧良,且度過了身為緊急救難人員帶來的創傷,其中一位更是僅存一幢位於密西西比州皮卡尤恩的磚房。兩人都在源源不絕的創傷接觸後續影響中,繼續堅強生活,更為生存與重建人道協會(People's Institute for Survival and Beyond)等機構服務,並與親朋好友一同努力重建紐奧良。

    我幸運地能有機會問她們如何有效照顧自己,金伯莉說:「風災過後,我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照顧自己,之後我開始生病,精神方面開始出問題。自那時起,我每天早上都會花一、兩個小時散步。現在有其他七位女士也加入了我的行列。我們會在社區中行走,而我會在這時候好好呼吸。這很困難,因為我會想,要是我有時間散步,就應該去幫助別人。這念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我依然堅持下來,繼續散步。」卡妮卡則說,練氣功以及和金伯莉與其他朋友一起散步,讓她得以克服創傷。

    比莉.羅森的整個職涯都在第一線對抗創傷,且在全華盛頓州各地投入創傷心理減壓活動。她會在一天中找幾個時間點,提醒自己要記得深呼吸。在工作時,每當電話響起,她就會先深深吸氣、吐氣一次,才接起電話。

    其他讓能量流動的方式有運動、寫作、唱歌、念經、頌唱禱文、跳舞、武術、散步與大笑,只要你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同時運用正念即可。有位在基督徒和睦行動中負責協助北伊拉克空襲受害者的同事說:「我喜歡能夠放空的活動,像是靜心、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還有思考自己能如何不緊緊抓住東西不放。」

    ……

    試一試

    一、以舒適的姿勢或站或坐,在手舉過頭時吸氣,放下手臂時吐氣,慢慢重複此動作二十次。
    二、在工作時,堅持每小時要起來走動、跑步、旋轉或到戶外騎腳踏車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在慢慢深呼吸,同時也注意周遭美麗的事物,並一起吸收這些美景。
    三、與一位可以固定聯絡的同事或朋友建立互助諮商的關係。你們必須同意為彼此提供諮商幫助,就算只有五分鐘也好。讓朋友先開始講話,並平靜地注意聆聽;接著再換你講。你可以將所有心聲都說出口,排出心中一切想法;而朋友也要專注聆聽你說話五分鐘,你們可以經常反覆這麼做。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創傷照管》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2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2-B
    金石堂★選書 https://bit.ly/T0400052-K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拉菲爾診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7 11:00:33
    有 897 人按讚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

    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摘錄自《#創傷照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晚上要談靜心,而靜心是注意力的練習,所以特別分享這本書的這篇文章。這本書本身是2020年得獎的好書,重點在試著教導助人者如何排解自己的創傷。

    從上面的摘文可以看到,回到當下,可以是一種能力或資源,可以帶來平靜,這也是我們昨天直播討論的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472008306433911

    祝願您,能適當引導我們的注意力,因為那能形塑我們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我把自己的焦點放在何處?

    【文/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清楚明白自己將焦點放在何處,能讓我們了解,原來自己完全能自由選擇如何與生命中的事物互動。

    最近一次在墨西哥旅行時,我再次領悟到這一點。我當時試著學衝浪,並透過這個體驗明白對於多數衝浪愛好者來說,為什麼衝浪近乎是一種宗教、哲學與生活方式。我驚嘆地理解到,原來衝浪不只是讓我們征服海浪,也象徵我們能夠在生命中掌舵。

    試想你在廣闊的汪洋中試圖追浪,你可以因為大浪很遙遠,或是海浪潰散的方向不對而氣餒,也可以選擇停下來注意晴朗的藍天和陽光,以及身邊環繞著一群同樣熱愛等候浪頭的陌生人。接著浪來了,而你完全無法掌控,海浪一波波湧現,無論是在衝浪或是生命中,你都無法決定海浪的大小、潰散的位置及間隔。你只能選擇自己要專注追哪一道浪。

    接著,你只能用盡全力放手一搏。有時候非常順利,讓你能盡情享受衝浪;然而大多數時候,你都只能在浪頭上堅持一下就會跌下來;還有些時候衝浪變得困難不已。在這些時刻,就如同在人生中,你想選擇把焦點放在你乘浪前行,盡情享受追逐的下一道浪,並為了自己還能夠去追浪而感恩?還是要藐視自己,埋怨自己不夠強壯、怪罪海浪、抱怨其他衝浪玩家,或者認為只要換一塊衝浪板,你的衝浪體驗就會截然不同?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印度醫師與心靈導師狄帕克.喬布拉的教導風靡全球。他說人生就像是慢慢展開一系列場景,而我們隨時都在選擇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擺在哪裡。我們可能習慣注意負面、痛苦且帶來麻煩的事件,必須努力克制自己才能轉移焦點,並真正以嶄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拳擊手「颶風」魯賓.卡特有次對幫助自己洗清罪名、脫身冤獄的萊斯拉.馬丁(Lesra Martin)說:「超脫我們身處的困境很重要⋯⋯我開始寫作時,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述說一個故事。每當我坐下來寫作時,就能超脫身處的囹圄,超越四面圍牆,在整個紐澤西州遨遊。我彷彿可以看見曼德拉在獄中撰寫著作;還有政治活動家休伊.牛頓、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雨果還有埃米爾.左拉。非常神奇⋯⋯」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以新的方式形塑感官經驗,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選擇把焦點放在我那一天完成的事情上,專注在順遂的事情、確實發生的改變、實際推動且我真正做到的事情上。至於其他事情,我在那天結束時就將它們拋諸腦後。──社區醫療診所小兒科醫師



    在實務上,可能得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有時候得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有時候則要退一步思考。如果服務對象不幸逝世,你得想想那些存活下來的人。如果拯救全世界的念頭壓得你喘不過氣,最好把重點放在你可以為個人提供什麼幫助。

    Street Yoga是奧勒岡州波特蘭的一個機構,專門教導青年遊民與照顧這些人的服務者,透過瑜伽、冥想來促進身心健康,且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到永遠都不夠努力,所以在制定新的使命宣言時十分小心。即便這些無家可歸的青年提醒他們現實多嚴峻,他們依然找到了觸手可及的目標:「Street Yoga致力確保所有人都能與他們自己的身體、心靈與社群自在共處,讓人人不再感到無家可歸。」

    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領域中,「建立資源」(Resourcing)是一種協助訓練焦點的明確方式。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我曾和一位專業治療師表示,持續咳嗽讓我的壓力非常大,而他分享了一個簡單卻十分實用的方法來改善我的狀況。與其全神貫注在靠近我前胸位置的疼痛,他說:「不如將焦點放在背部。你的背部感覺如何?另一個肺的感覺又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在精神上努力提高平靜、平衡的感覺,越常練習專注於當下,並鎖定我們的內在與外在資源,遭遇急性或持續性的壓力時,就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當我們明白,原來只要刻意選擇將自己的焦點擺在何處,就能改變周遭環境和生活互動的方式,並從中汲取極大的力量。這種做法來自科學家丹尼爾.席格與佛教僧侶傑克.康菲爾德,他們將最新的腦部生理學研究與最古老的正念禪修結合在一起,並認為我們投射注意力的方式,會以特定程序觸發腦部的特定區塊,最終導致腦部發生結構性變化。

    也就是說,隨著我們花費時間好好練習控制自己的焦點,原先只是暫時性、刻意營造的正念狀態,最終會成為穩定的精神特徵。就算試著導正覺察焦點的努力看起來微不足道,也能對生活經驗產生極大改變。曾受過醫學訓練的美國哲學、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士曾說:「只有我願意關注的事物,才會成為我的經驗。」

    多年前,西雅圖的環保住宅中心付之一炬,這個單位原先提供了再生、永續與綠建築材料的寶貴資源,卻在一夕間全毀,且至少有段時間無法回復。然而,在火災發生後,透過這家公司送出的明信片,明顯看到他們面對困境的態度十分豁達。

    ……

    試一試

    一、試想你在工作中面臨的艱難挑戰,寫下讓你感到處境艱難的三個原因,再寫下這個狀況令你感恩的三件事。看看自己的清單後,捫心自問:「我更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為什麼?」

    二、花一天的時間努力留意自己內心的旁白。你是在看到半杯水時,覺得杯子半滿而知足,還是會認為半空而不滿意的人? 你能夠換個角度看事情,以至於保持知足的心境嗎? 還是你傾向始終不滿意周遭的一切?

    三、找一面鏡子,然後站在前面看看鏡中的自己。留意你腦海中閃過的前三個念頭。你認為這些念頭是正面、慈愛、和善的嗎? 如果不是,那就再試著做一次。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創傷照管》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2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2-B
    金石堂★選書 https://bit.ly/T0400052-K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拉菲爾診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1 11:24:15
    有 1,346 人按讚

    0721紐約時報

    *【川普威脅向更多城市派遣聯邦執法部隊】
    川普總統計劃將聯邦執法部門部署到芝加哥,並週一威脅要派遣探員前往其他主要城市,這些城市均由民主黨人控制。州長和其他官員對總統的舉動表示憤怒,稱其為選舉年的策略,因為他們對從奧勒岡州波特蘭市蔓延到美國的犯罪,公民自由和地方控制進行了整頓。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us/politics/trump-chicago-portland-federal-agents.html

    *【三位新冠疫苗研發者報告了成果】
    根據週一發表在《柳葉刀》上的兩項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團隊及中國公司康希諾的兩款潛在疫苗已在數百人中誘發了免疫反應,且沒有危險的副作用。上周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研發的疫苗也已誘發了45人的免疫反應。目前這三款疫苗都將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以證明疫苗的有效性。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world/covid-coronavirus-vaccine.html

    *【治療Covid-19的新方法顯示出了希望,但科學家們強烈要求謹慎】
    英國製藥公司Synairgen週一稱,一項小型研究表明,吸入型干擾素β製劑可以降低新冠患者發展為重症的機率。干擾素β是人體自然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用於協調其對病毒的反應,目前已成為英國、中國和美國試圖治療Covid-19研究的焦點。但由於服用干擾素β有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科學家們呼籲謹慎使用該治療方法。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world/covid-19-treatment-synairgen-interferon-beta.html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隨著美國經濟前景的黯淡,有關新一輪刺激方案的討論正在進行。
    #教師工會控告佛羅里達州州長,因為他要求儘管病毒激增也要學校重新開放。
    #美國病例激增,川普宣佈將恢復每日疫情簡報。白宮於4月開始停止舉行每日簡報,但目前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數量是簡報舉行期間疫情峰值的兩倍以上。恢復簡報的舉動意味著總統默認,這場他試圖置諸腦後的公共衛生危機仍在席捲全國。川普在推特上張貼了自己戴口罩的照片,寫道:“許多人說當您無法與他人保持距離時,戴上口罩是愛國的。”
    #肯塔基州州長Andy Beshear 週一將社交聚會限制為10人,該州報告了新的冠狀病毒新病例數最多的一天。
    #明尼蘇達州週一報告了900例新病例,創單日記錄,還報告了其首例與病毒有關的兒童死亡。該部門表示,這名孩子5歲或更小,但未列出確切年齡。
    #芝加哥市長Lori Lightfoot取消一些重新開放規定,以“幫助限制社區的進一步擴散”。
    #堪薩斯州週一宣布了超過1,000例新病例,創下單日記錄,而阿拉斯加則報告了自己的單日記錄,其中包含137例新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對週美洲土著社區中的情況日益增多表示震驚。截至7月6日,已報告了70,000多例病例,其中2,000多例死亡。
    #印度週一宣布了創紀錄的40,000例。
    #Tati關閉,巴黎的折扣百貨商店比艾菲爾鐵塔的參觀者更多。
    #沙灘上沒有遊客,巴厘島的工人正重返農業和漁業。
    #對英國住院的病毒患者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確定了一種有希望的新疾病治療方法。
    #1400名學生到達ACT大學入學,但站點已關閉。
    #亞特蘭大的三所歷史悠久的非裔學院和大學決定取消到校授課。
    #NFL球員說#WeWantToPlay,但對訓練營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令政府感到驚訝的是,谷歌病毒應用程式有望實現隱私保護,可以收集位置數據。
    #紐約州長古莫威脅,某些對群聚執法不嚴的地區,將再關閉酒吧和餐館。紐約市週一進入開放的第四階段。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world/coronavirus-cases.html

    *【大的民意調查結果往往會被削弱。拜登的優勢不同嗎?】
    拜登在競選白宮方面的優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在周日的ABC新聞/《華盛頓郵報》(ABC News / Washington Post)對註冊選民的調查中,他領先15個百分點,而且在過去一個多月的平均民意測驗中,他一直保持近兩位數的領先優勢。候選人最後一次獲得如此長的優勢這麼長時間是近25年前Bill Clinton與Bob Dole的競爭。目前拜登的民意調查領導力是數十年來任何候選人中最大的。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upshot/biden-trump-poll.html

    *【民主黨人警告可能有外國針對國會造謠的陰謀出現】
    最高國會民主黨人在週一發布的一封秘密信中警告說,外國勢力利用虛假資訊試圖干預總統大選和國會的活動,並要求聯邦調查局及時通報情況。他們擔心與俄羅斯有聯繫的一項潛在陰謀,正通過參議院專家小組對拜登進行抹黑。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us/politics/congress-disinformation-biden-russia-ukraine.htm

    *【英國宣佈暫停與香港引渡條約】
    外交大臣多明尼克•拉布提到,暫停引渡是出於根據新國安法,任何從英國引渡至香港的人都可能被送往中國大陸的擔憂。他同時宣佈,將把自1989年以來針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令擴大至香港。此舉顯示出英國對中國立場愈加強硬,並幾乎肯定會激化其與北京的關係。該消息宣佈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方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world/asia/extradition-treaty-hong-kong.html

    *【美國因新疆人權問題制裁11家中國企業】
    川普政府宣佈,禁止11家中企在沒有特別許可的情況下購買美國技術和產品,並稱這些企業配合中國政府侵犯了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此舉將影響到蘋果、拉夫•勞倫和湯米•希爾費格等主要國際品牌的供應商,可能會迫使這些企業切斷與中國的一些聯繫。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business/economy/china-sanctions-uighurs-labor.html

    *【“抗疫模範城市”香港迎來新一波感染浪潮】
    政府週一報告了73例病例,這是自近七個月前新冠病毒在中國大陸出現以來,香港單日確診病例數最高的幾天之一。病毒在短時間內已蔓延到全城,感染者包括一家政府開辦的眼科診所的辦事員、一家老年中心的居民,以及機場的清潔工。更糟糕的是,儘管該市擁有強大的接觸者追蹤系統,衛生官員仍無法確定其中許多病例的來源。在世界各國都在嘗試重啟經濟之際,香港的經驗為人們提供了警示。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world/asia/hong-kong-coronavirus.html

    *【研究人員說,全球變暖正促使北極熊走向滅絕】
    關注氣候變化: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變暖趨勢持續不減,受北極海冰減少的影響,北極熊可能將在本世紀末瀕臨滅絕。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0/climate/polar-bear-extinction.htm

    *【為了資料安全,我專門找了部手機刷TikTok】
    TikTok讓人著迷,但我還是不想在常用的手機上安裝它。中國政府的數位監視行為以及對該國公司的控制,都讓我們有理由對它保持懷疑。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720/tiktok-ban-chin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