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最後晚安曲》Lullaby | ★★★★
人出生就是準備死亡
.
關於「無效醫療」和「生命善終」的電影主題相當多,《最後晚安曲》絕不是唯一,也不是表現最好的一部,但是它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有特色」。
.
它沒有超正面積極的心靈雞湯式喊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成員間的爭吵;家人們在面對父親病痛抉...
#影評《最後晚安曲》Lullaby | ★★★★
人出生就是準備死亡
.
關於「無效醫療」和「生命善終」的電影主題相當多,《最後晚安曲》絕不是唯一,也不是表現最好的一部,但是它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有特色」。
.
它沒有超正面積極的心靈雞湯式喊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成員間的爭吵;家人們在面對父親病痛抉擇生與死的瞬間,提出不同看法。諷刺地是,這些平常互不往來的家人,卻因為這樣的事情才開始有了交集和互動。簡單的角色和場景設計,看穿了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
Lullaby 雖名為「搖籃曲」,本該是期盼孩童能夠安穩熟睡、為明天做準備,如今在這部片想要告訴我們的確實「如何道別」,為死亡做準備。這次的說晚安就是一覺不醒,但我們死亡並非是生命的盡頭,我們也必須要用這首晚安曲說再見:說的對象不僅僅只是那位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而是對所有不管生或死之人。這首安詳的告別曲,說穿了,就是獻給所有在乎的每一個人。
. 《最後晚安曲》的故事,從蓋瑞特荷德倫所飾演的音樂浪子 - 強納森出發,他在接獲父親病危即將拔管的消息,從加州回到自己位在紐約的老家,與母親、妹妹團聚,並陪著父親度過人生最後的48小時。
,
48小時能夠做什麼?強納森在醫院還有老家之間穿梭,遇見了自己的前女友、高傲的護理師、醫院內的癌症病童,甚至還要阻止自己的妹妹,以法律的方式阻止父親想要拔管的意願。總總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大小事,小至雞毛蒜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大至親人死亡、人生重要轉捩點,我們在這部電影中觀察到了什麼?或許正是這部電影想要帶給觀眾思考的東西。
.
我認為,《最後晚安曲》藉由「世代的傳承」做為劇本主軸,告訴了人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短暫的」。至於「要留給後人的東西」,不論有形的金錢或無形的意念,都是我們曾經存在過的證明。換句話說,在「有限」的生命裡,端看你創造了多少價值,多少成就他人的貢獻,才是永恆「無限」的。
.
強納森因為遠大的夢想抱負,不惜鬧了家庭革命,放棄原本能夠前往紐約大學深造的機會,踏上築夢的旅途,最後灰頭土臉又不情緣地回到父親的面前;他在父親最後一夜時的懺悔,代表了多少在外打拼的遊子,最心痛的告白啊!
.
父子之間的對談令人動容,因為不論兒子是否有成就,我們在兒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看到了父親的影子。而那一句:沒有一個父親會為自己的兒子感到羞恥。足以撫慰那些正努力活著,勇敢逐夢的人們,那些傷痕累累的心靈。
.
有趣的是,電影中穿插了癌症病童與男主角的邂逅,也再次讓人反思生命中所承受不論是生理上的病痛,還是心理上的痛苦;我們所承受的這些掙扎,都是讓我們能夠成為更美好的自己。那些殺不死的,讓我們更加強壯;至於殺死我們的,也證明過我們曾經努力過,不枉費和辜負自己,不是嗎?
.
而我們往往因為「說不出口」或是那單純的尊嚴而留下遺憾,《最後晚安曲》透過大量的對白,說明了我們錯過了多少美好事物,以及浪費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上。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家人、朋友,總是存在著一種你推我拉的奇妙關係;往往因為太在乎而拉大距離、也可能因為緣分而彼此靠近。那些無奈是要讓它過去就算了?還是勇敢說出來?我想,都是我們必須用盡一生去找尋的問題,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
就在生命的盡頭之際,《最後晚安曲》整部電影雖然時限48小時,卻步調平穩且不刻意營造急迫氣氛,反而讓我們去理解病人與家屬,或是醫護人員、親朋好友們之間的角色地位與關係。我們都該捍衛和保護每一條生命,但說到關於「生命的終結」,誰又能完全作主呢?
.
該交由專業的醫師判斷?交由病人自己說了算?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還是病人最親近,但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呢?誰要去當那個繫鈴人,或許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重點,而是我們在討論「無效醫療」或是「死亡權力」的過程中,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觀,如何對生命尊重、如何衡量輕重緩急。相信在電影裡有許多機智的台詞,值得再三回味。
.
而《最後晚安曲》雖然是一部2014年的電影,在2020年才與台灣觀眾見面,卻沒有因為這六年的時間而減低它的價值;因為它紮紮實實地講述了我們最基本,而且應該重視的問題。我們的生命不可能完美,許多光榮、快樂、遺憾、無奈的時刻,串連起這精采的一生。
.
而本片是由演員出身的安德魯列維塔斯執導處女作,收斂而精準的編排,也在調度這群明星上展現了穩健的執行力,讓這個小品故事顯得可愛動人。不論是飾演男主角的蓋瑞特荷德倫、飾演父親的李察傑金斯,或是艾美亞當斯、安妮亞契、潔西卡布朗芬德莉、泰倫斯豪爾等,都在本片中有相當精彩的演出;特別的是,蓋瑞特荷德倫在片中也用歌聲,提供了本片滿滿的正能量。
.
或許在疫情當頭之際,《最後晚安曲》的正面氣氛,能夠讓人在緊張的時刻喘口氣,想想你已經多久沒有和那些在乎的親人、朋友,好好地說一聲「我愛你」了呢?
.
. 《最後晚安曲》Lullaby
台灣上映日期:2020-03-20
@benchmark_film .
.
.
#最後晚安曲 #lullaby #andrewlevitas #garretthedlund #richardjenkins #annearcher #amyadams #terrencehoward
#XXY
拉卡布魯之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咖啡的旅行滋味|#薩圖爾精品咖啡
記得 2007年我第一次真實的摸著正在日曬的咖啡,那是在印尼的火山口附近村莊,隔日凌晨5點要去出發前,民宿的主人用一杯濃縮咖啡喚醒每個旅客的精神,那杯 咖啡香我到現在還記得,帶著濃濃的黑巧克力香味~
之後,每旅行一個地方,都好像在找尋「第一杯咖啡」的初戀味,不要太酸、不要太苦…一種剛剛好的味道,喝著喝著…我喝出了對咖啡的喜愛~
2008在澳洲嘗試了Flat White我才知道,原來 光是咖啡與牛奶有這麼多的不同,到了越南,那杯帶著香草味的咖啡讓我驚艷不已,2010年在無法忘懷的地點-達蘭薩拉,喝了一杯帶著淡淡果香的印度咖啡,我記得痛了好幾天的偏頭痛竟然好了…
2012在加拿大的油田的日子,整整半年每日一杯哥倫比亞拿鐵,那時我希望能擁有一台全自動義式咖啡機/笑~
2013年從北美喝到中美洲,再從中美洲喝到南美洲,最後 還去生態咖農場摘了咖啡豆、水洗、日曬,每日咖啡香與公雞將我喚醒,然後 從摩卡壺裡倒出一杯濃縮咖啡,再倒入農場主人從剛煮滾的新鮮牛奶,開啟美好的一天。
我深深的想念這些與咖啡旅行的日子。
現在的我,每日一杯咖啡也是我的日常,有時 會沖上一包濾掛,慢慢地注入熱水,看著水將咖啡粉浸潤,緩緩上升的熱氣,散發了咖啡香,感覺體內的細胞不停的顫抖著,短短兩分鐘過程,是期待也是享受…有時 會磨一匙豆子,倒進摩卡壺裡,再熱一下牛奶,那會是一杯卡布奇諾或是一杯Flat white…
或許,我不在旅行的路上,但 每包咖啡豆,都將我帶回不同的旅程裡…
SATUR薩圖爾精品咖啡,在許多愛好咖啡同好裡並不陌生,堅持「從產地到杯中」的精神,希望每一杯咖啡都能帶給人最好的享受。
哥 我喝了幾支喜歡的咖啡跟大家分享(當然口味挺個人的)~
⫸咖啡濾掛-有機蘭德卡魯瓦/中焙/蜜處理
產地:印尼,種在海拔1700公尺的sulotco莊園,無化學藥劑、有機肥料耕種,也通過台灣慈心驗證,這支咖啡,中焙以及蜜處理讓酸度與苦味適當的平衡,喝起來帶有清新的草香,尾韻有蜂蜜的香味,還有一點點的堅果風味,真的很迷人。
⫸咖啡豆-耶加雪菲/中淺焙/孔加G1/日曬
產地:衣索比亞,種植在海拔1870公尺,是支味道很曼妙的咖啡,帶著原本耶加雪菲產地該有的花果香,因為蜜處理,又讓味道醇厚充滿果實香氣,加上平衡的酸度,喜愛喝咖啡實在不能錯過耶加雪菲。註:G1為衣索比亞咖啡委員會的評比,將咖啡生豆分為G1到G5五個等級,數字越小代表品質越佳。
如果 你是喜歡加上鮮奶的品嚐者,那不得不推一直都是經典的⫸「哥倫比亞」/中焙/水洗。產地哥倫比亞,種植在海拔2100公尺,這支帶著焦糖的甘味,沒有太重的果酸味,有著花香以及堅果香,加上鮮奶後,味道融為一體,非常飽滿,當然更多的時候,哥倫比亞讓我想起哥倫比亞的採咖啡的日子。
////////////////中秋節禮盒////////////
這次中秋禮盒超美,送禮真的很完美,精品咖啡配果乾「果蒔制研所 Color Fruit ╳ SATUR 選品」,組合有:LOVERAMICS蛋杯盤組、鮮果乾、濾掛10包(植系列、經典系列濾掛混搭各一款)。
🍎 專屬優惠:https://reurl.cc/6a3N3O
✅ 團購時間:8/24(二)-9/6(一)
1.加入會員,結帳時輸入推薦代碼「toby」,可享咖啡禮盒/咖啡豆/濾掛包任選85折優惠
2.加入會員,獲得購物金$50,當筆消費滿$750可現抵
3.訂單滿$680免運費,滿$2000再送$100購物金(下一筆消費可使用,無使用期限)
拉卡布魯之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BC中文網】2021奧斯卡金像獎:「局外人」趙婷成為好萊塢歷史締造者
華人導演趙婷(Chloe Zhao)奪得2021年奧斯卡電影像獎(The Academy Awards)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裔女性。
她執導的作品《遊牧人生》(Nomadland,《浪跡天地》/《無依之地》)亦同時奪得最佳電影。
在中國出生,曾在英國接受教育,之後在美國發展的她,在2021年頒獎季接連創造歷史——此前她已經獲得本年度金球獎(Golden Globes)最佳導演。
她同時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個華人女性和第二個女性最佳導演。
奧斯卡歷來首次有兩名女性導演獲最佳導演提名——另一位是《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導演埃默拉爾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艾美露·芬奈爾)。
在她們之前的92年裏,總共只有5位女性曾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只有一人最終得獎。
「堅守內心的善」
自《拆彈部隊》(Hurt Locker)的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奪得最佳導演的女性之後,相隔了11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才再度將這座小金人頒給了一位女性。
39歲的趙婷被認為是近年冒起的最有才華、風格最鮮明的新銳導演之一。
在美國時間周日(4月25日)晚上的頒獎禮現場,趙婷在得獎致辭時說:「我最近總在想,當事情變得艱難的時候,我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我想這要回溯到我小時候學到的東西。」
「我在中國長大的時候,我爸爸曾經跟我玩這個遊戲。我們會記中國的古詩詞,我們還會一起背誦,一個人說一句,再由另一個接。」
「我非常記得的一部是叫《三字經》。它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對小時候的我影響是那麼大,直到今天,我仍然真心相信它。」
「哪怕有時候好像現實是相反的,我去到世界任何地方,也總是能夠在我遇見的人當中找到善。」
「所以這個獎是給有信念和勇氣堅持自己內心的善,並且無論在如何艱難的時候仍然堅守著彼此善心的每一個人。」
「這是給你們,是你們啟迪我堅持下去。」
其他重要獎項
- 韓國演員尹汝貞則憑《夢想之地》(Minari,《濃情家園》)奪得最佳女配角,成為奧斯卡史上首位獲得表演獎的韓國電影人
- 最佳男主角大熱門、已故的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查域克·保斯曼)未能最終得獎,影帝殊榮由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鶴堅斯)奪得
- 《遊牧人生》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法蘭絲·麥杜曼)奪得最佳女主角,這是她第三度奧斯卡登上奧斯卡影后寶座
- 最佳男配角由《猶大與黑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耶穌是我同伙》)的演員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奪得
- 曾國祥執導、入圍最佳國際電影的華語電影《少年的你》,以及記錄香港示威、入圍最佳紀錄短片的《不割席》(Do Not Split)均未能獲獎
中國的驕傲和爭議
趙婷出生於中國北京,中學時代赴英國入讀寄宿學校,之後旅居美國,先後取得政治學學士和紐約大學電影學士學位。
她的父親是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前總經理趙玉吉,繼母是中國著名演員宋丹丹。
關於趙婷的國籍,媒體和輿論有不同的說法,有些稱她是美籍華裔,亦有報道指她是中國導演。
趙婷在今年2月奪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時,中國官方媒體稱她是「中國的驕傲」。
但是這種看法在她2013年的一次採訪被再度曝光之後,似乎有了爭議。趙婷在那次採訪當中說,在她成長的地方,她發現「到處都是謊言」。
「我年少時接收到的信息很多都不是真的,於是我對家庭和我的背景變得非常叛逆,」她說。
有報道指,中國當局在社交媒體上對有關《遊牧人生》的宣傳和報道進行了審查,甚至對於電影是否能在中國上映存疑。
趙婷在紐約讀書時結識了她的男友、電影攝影師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s)
周日的奧斯卡頒獎禮,在趙婷作為華人導演創造歷史的一天,中國媒體卻沒有對此進行報道,香港亦52年來首次不直播奧斯卡頒獎禮。
在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趙婷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話題標籤被屏蔽。
留學走上從影之路
1990年代中期,當時14歲的趙婷就是帶著這種叛逆和幻滅去往英格蘭布萊頓上學,當時她說不了幾句英語。
「我最記得的一點是,她喜歡挑戰,是好的那種,」寄宿學校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一名前教師阿莉森·維瑟斯(Alison Withers)接受BBC訪問時說。
「她來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文化,總是在問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做那個,而且總是願意加入。她肯定是非常聰明的,英文學起來超快。」
趙婷自己對於在布萊頓海灘的日子,則是記得是「非常情感高漲」,「很多少年的煩惱,但那些年是很有創造力,」她曾向一份報紙表示。
布萊頓之後,她去了美國,先是在馬薩諸塞州修讀政治學,之後在2010年搬到了紐約,入讀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電影學士學位,當時學院的藝術總監是大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
那是趙婷生命的一個轉折點。她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哥哥教我唱的歌》(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一個慢熱卻幽遠的故事。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原住民地區拍攝,用的是非職業演員。
在紐約大學時,她找到自己職業和生活上的最佳伙伴——她的同學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在趙婷目前的三部長片作品裏都擔任了攝影師。
裏查茲自己也憑《遊牧人生》在奧斯卡獲提名最佳攝影,不過未能最終獲獎。
在拍攝《哥哥教我唱的歌》時,趙婷認識了一個名叫布雷迪·詹德羅(Brady Jandreau)的牧人馬術騎士,並決定以他為核心構思她的下一部電影。
2017年上映的《再生騎士》(趙婷的父親亦是製片人之一)跟蹤記錄一個叫布雷迪的年輕騎士,在一場嚴重的意外受傷之後如何適應生活的故事,影射的就是布雷迪自己的故事。
「我總感覺像一個局外人」
《再生騎士》在那一年被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US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和BBC第四電台的電影節目評為最佳電影。
《再生騎士》讓趙婷和裏查茲的標誌性風格成形——在虛構的背景中以非職業演員塑造充滿熱情和動人的個人故事,並常常以金色陽光下的空曠大空間為畫面背景。
趙婷最近向《電訊報》(The Telegraph)提到那些吸引她的故事。「我的人生裏無論去到哪裏,我總感覺像個局外人,」她說,「所以我很自然地被那些生活在邊緣而不是過主流生活的人吸引。」
她關注起2017年一部由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撰寫的非虛構小說《遊牧人生:生存於二十一世紀的美國》(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當中那些以小貨車為家,他們過著無法預知、但是常常自由地生活在路上的候鳥式生活。
趙婷最終認識了很多書中的人,並將其中一些召進劇組,扮演他們某個版本的自己,和飾演虛構的主人公弗蘭(Fran)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一起,塑造了電影版的《遊牧人生》。
電影自去年9月連奪多倫多和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之後,就成為了奧斯卡的大熱。
電影也引來過一些爭議。有些人批評趙婷對於布魯德書中記錄的亞馬遜(Amazon)倉庫工作環境的問題輕描淡寫。
不過,這沒有左右趙婷迅速成為好萊塢最當紅導演的步伐。
她已經進軍票房大片的領域。她將會在《永恆族》當中展現她的視角。
她作為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粉絲已經有十年。「我對外說我想拍一部漫威電影,然後這個好項目就來了,」她說。
《永恆族》預計在11月推出。在那之後,據報道趙婷將會拍一部「未來主義、科幻西部」版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她曾表示,在電影當中建構一個豐富而具有說服力的世界是她最喜歡做的事,無論那個世界是一個牛仔騎士還是漫畫英雄。
談到她的漫威電影時,她向《綜藝》(Variety)雜誌表示,她計劃「對它做一些加工,但是仍然忠於它的精髓」。
「我覺得這很令人興奮。它和我走進一個牛仔騎士的世界沒什麼兩樣。」
#電影 #藝術 #人生
拉卡布魯之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角書摘:🇺🇸 退休後,我成了露營車「遊牧民族」】
「第一次睡在車上,你會感覺自己很失敗,但人類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我們會漸漸習慣每件事情......」在美國,60歲的希爾維安,與她的露營車「瑪莉艾絲梅拉達皇后號」相依為命。她用絲巾、抱枕、聖誕燈裝飾它,讓它看起來像個「家」。很多人跟她一樣,在美國金融海嘯後,失去了工作、沒有足夠儲蓄,選擇在車上沿途打零工過活。
一直以來,流動工人、異鄉漂泊客、臨時工始終存在。但如今,出現了一幫新的高齡流浪族。很多人是因為多年儲蓄被大蕭條洗劫一空。他們原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從沒想過自己會身陷一個又一個由農田、遊樂園、國家公園提供的低薪、高工時、高風險,卻標榜「露營兼賺錢」、「快樂退休」、「打工度假」的季節性工作中。
為了加滿油箱和填飽肚子,他們超時工作、付出勞力。在薪資固定和居住成本上揚的年代,他們將租金和房貸拋諸腦後,在露營車上四處打工。當「在美國,唯一剩下的免費空間就是你停車的位置」,他們的世代曾象徵的「美國夢」,是否還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容身之處......
#書摘 #游牧 #美國 #美國夢 #游牧人生 #潔西卡布魯德 #nomad #nomadland #JessicaBruder #金球獎 #法蘭西絲麥朵曼 #電影 #改編
臉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