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抽象派代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抽象派代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抽象派代表產品中有20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史上第一次由眼鏡行舉辦的設計比賽順利落幕,由設計師江宏達所設計的主視覺勝出,將成為10月份在 #台南久必大眼鏡行 所舉辦的 MOSCOT 品牌展活動「#老派維新」的主視覺!而初選入圍的10張設計作品中,由設計師黃胤展所設計的主視覺也獲得網友青睞,獲得本次活動的網路人氣獎!恭喜兩位設計師! . 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3萬的網紅虹色侍にじいろざむら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国のバレーボール部のみなさんへ向けて、応援ソングを作りました! 僕も小学校と中学校ではバレー部だったので、共感できるところがあれば嬉しいです! ――――― こんばんは、バランです。今回は『バレーボール部の皆様へ向けての応援ソング』ということでしたが、いかがでしたか? ずま君曰く『自分がバレーボール...
抽象派代表 在 米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23:22:17
先知是在最富有的時候収購藝術品吧 吉野石膏収藏了全印象派畫家的畫作 以及抽象派代表的作品 也捐贈故鄉的山形美術館 三菱美術館內配色非常古典優雅 #去排完艾許奶油的人可以走過來看展...
-
抽象派代表 在 虹色侍にじいろざむらい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04 17:00:10全国のバレーボール部のみなさんへ向けて、応援ソングを作りました!
僕も小学校と中学校ではバレー部だったので、共感できるところがあれば嬉しいです!
―――――
こんばんは、バランです。今回は『バレーボール部の皆様へ向けての応援ソング』ということでしたが、いかがでしたか?
ずま君曰く『自分がバレーボール部だったから、自分が経験したあるあるを詰め込んだ』とのことですよ。
恐らくは春高バレーを見てバレーを始めた方や、将来の火の鳥NIPPONや龍神NIPPONになるであろう方がこの動画を見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んですけど
いくつくらい共感できるところありましたかね?是非コメント欄で教えて頂きたいです。はい。
というか、ずま君が何気にバレー部だったのって面白すぎません?全くイメージ無いよね。
検索窓に『バレー サーブ やり方』みたいなキーワードを入れて自主練習しているずま君とかイメージなさすぎてビビるもん。うん。
ちなみに、曲としても『卒業シーズンということで、感動する感じと前向きな感じが両方存在するようなサウンドになるよう試行錯誤した』ということで
例に漏れず高度なことに挑戦しているようです。
確かに、最初聞いたときに、いわゆる普通のサウンドとは違う何とも言い表せないような特殊な感覚を持ったのは
僕だけじゃないと思うんですけど、恐らくそれが『感動と前向きの両立』を試行錯誤した結果なのでしょうね。
なんていうか、めちゃくちゃ聞き終わった後の後味が良くないですか?伝わりますかね、この感じ。すごく心地よかったです。はい。
あ、ちなみに僕は例によって例の如くですけど、バレーボールはやったことありません。
でも見るのは好きですよ。そして、この例えは伝わる人にだけ伝わればいいと思うんですけど
バレーボールで使うボールが、理科の時間に教科書に載ってたカエルの受精卵の卵割に似てるなって思って見始めたのが最初でした。これは本当の話です。
カエルの受精卵の16細胞期から桑実胚のあたりって、バレーボールの形に似てると思いませんか?思わないですよね。はい。
きっとこの話は、灰色三日月環やディシェベルドタンパク質といった名前に聞き覚えがある人しかピンとこないんだろうとは思いますけど
共鳴してくださった数少ない方々、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嬉しいです。
で、まあ、きっかけは相当特殊だとは自分でも思ってはいますけど、そういったきっかけで、火の鳥NIPPONと出会います。女子バレーボール日本代表の愛称です。はい。
そして、少し前に日本代表だった竹下佳江さんをはじめとした、とても偉大な選手のプレーを見てのめり込んだという過去があるんです。
2011年だったでしょうか。女子バレーボールワールドグランプリのロシア戦で、竹下選手がロシア相手にブロックポイントを取ったシーンは泣きそうになりました。
色んな経緯を踏まえるとなおさらね。未だに脳裏から離れません。はい。いや、だから何だって言われればそれまでなんですけど
そんなことをしているうちに無駄にバレーボールに関する知識ばかりが増えていって、一生使う機会も無いんだろうなと思いながら過ごしていました。
まさかこういう場所が与えられるとは思ってなかったです。無駄な知識なんて無いんですね。ええ。『すべての知識には可能性がある』と言ったのはレオナルド・ダ・ヴィンチさんでしたっけ。
本当にそうですね。折角こういう場所があるのでバレーボール知識を吐き出しておこうと思います。バレーボールのいろんな面が普及するように…なんて大層なことは考えてませんけど、色々と面白い話があるので。はい。
まあ、『バレーボールは元々地面がつかないうちにボールを打ち返す、テニスとかで言われている"ボレー"から来ている』とか
『バレーボールをさかのぼれば、もともと"ミントネット"という競技名』だった、とか
そういう教科書的なまじめ知識を紹介するのもいいんですけど
まあそういうのはググればたくさん出てくると思うので、グーグル先生に任せようと思います。はい。
今回は、テレビでバレーボールを見たことがある人ならだれもが一度は目にしたことがある、バレーボールの公式キャラクター『バボちゃん』について話そうと思います。
バレーボールから二本の手足が発生している、一頭身のキャラクターのことです。はい。
その『バボちゃんには、ハローキティばりに"ご当地"の種類が居る』って感じの切り口で行きますね。はい。
あ、めっちゃ居るんですよ。ご当地バボちゃん。
例えば北海道には、『雪だるまバボちゃん』がいるそうです。まあ想像つきますね。
愛媛県だと『みかんバボちゃん』ですって。なるほどなるほど。バレーボールの代わりにミカンね。うん。
静岡県は『富士山バボちゃん』だそうです。ん?
ちょっと趣旨が変わってきましたか?富士山とバボちゃんってミックスできるのかな。球と山だけど。いいのかな。いいのか。うん。
大分県は『温泉バボちゃん』だそうです。急にスケールでかすぎない?モチーフが巨大すぎる。温泉て。
みかんと温泉が同一の世界戦って多様性ありまくりだけど。良いのかな。良いのか。
あ、ちなみに沖縄県は『三線とハイビスカスバボちゃん』だそうです。もうバレーボールの代わりになにが来るとかってレベルはとうに超えてます。
バボちゃんはモチーフ、抽象的な存在に昇華されたのでしょう。なるほど。
今、バボちゃんに色んな種類があるよって話をしたんですけど
そもそも『バレーボール』事態にも様々な種類があるってご存じですか?あるんですよ。
有名なところで言うと『シッティングバレーボール』でしょうか。パラリンピックの正式種目になっています。まあこれは比較的有名ですよね。
それから『風船バレー』というものもあります。文字通り風船を使うそうです。いや割れるわ。普通に。
しかも、風船バレーは『チームの全員が必ず1度はボールに触れなければ相手のコートにボールを返せない』という、独自ルールがあるそうです。
何やら、『日本ふうせんバレーボール協会』という団体もしっかりとあって
公式サイトの左上には、ものすごく独特なタッチのマスコットキャラクターが描かれています。
もの凄い存在感です。時代背景を含めて非常に詳しく考察してみたいですが
妙に印象に残ることは間違いないので、是非皆様も『日本ふうせんバレーボール協会』で検索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ね。面白いですよ。
他にも変わったバレーボールと言えば『手錠バレー』でしょうか。
その名の通り、マジで手錠をしてバレーボールをやっています。
公式サイトのYouTube動画には『手錠はスポーツ用品だ。』と書いてあります。
なんという発想の転換。かっこよすぎるキャッチフレーズ。こういうのをコロンブスの卵というのでしょうか。普通に楽しそうです。はい。
動画の最後には、プレイヤーの皆さんで掛け声をかけあっているのですが
『手錠バレー!てーじょー!』という、非常にユーモラスな号令になっています。
掛け声としての利便性が適切かどうかは置いておくとしても、もの凄く愛されているスポーツであることは感じますよね。
こちらも『手錠バレー』で検索すると一番トップに出てきますので、お時間のある際には是非ご覧くださいね。はい。
それから、これはバレーボールの類似スポーツという位置づけだそうですが
『ボサボール』と呼ばれるスポーツも、独特なルールが制定されています。プレイするフィールドがトランポリンの上なんですって。
なるほど、トランポリンの上でバレーボール的なことをするのね。いやできるか!
跳躍力とかえげつなくなるでしょうね。イナズマイレブンばりのスーパープレイがたくさん見られそうです。そういう意味ではすごく楽しそう。僕はもっともっとボサボールの知名度が上がることを希望します。絶対楽しいもん。
あとは『キンボール』とかもけっこう強烈なルールですよ。だいたいのルールはバレーボールと類似してるんですけど、使うボールの直径が122センチあります。巨大かよ!通常のバレーボールの6倍の直径です。でかすぎだろ普通に。
セミダブルベッドの幅と同じですからね。サラっと書いたけどマジでデカいですよ。はい。
いやー、ちょっと書いただけでも本当に様々な種類のバレーボールやそれに類似するスポーツがあるんですね。球技ってすばらしい。
どんどん派生していき、次世代に広がりと歴史をもたらす、文化というものの重要性を感じます。
まさに、先人からのトスを繋いでいるってことでしょうか。え、こういうシメじゃだめですか?
僕も薄々だめかなって思ったんですけど、全然落としどころが無かったです。バレーボールだけにね?あ、ごめんなさい。
(バランより。)
―――――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hplGFoeT_ylmw0MNP_LqA?sub_confirmation=1
■虹色侍SNS(フォローしてね)
虹色侍 公式Twitter
https://twitter.com/2416poprock
虹色侍 ロット
https://twitter.com/2416Roderick
虹色侍 ずま
https://twitter.com/ZUMA_2416
LINE@(↓このURLをタップ)
http://line.naver.jp/ti/p/ZMQoQSPNK0#~
TikTok
https://t.tiktok.com/i18n/share/user/6633989649541169154/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ijiirozamurai7/
▼お仕事の依頼先はこちら
https://www.uuum.co.jp/inquiry_promotion
※虹色侍宛、と記載お願い致します。
▼プレゼントやファンレターの送付先
〒106-6137
東京都港区六本木 6-10-1 六本木ヒルズ森タワー 37階
UUUM株式会社 虹色侍 宛
■監修・動画編集・概要欄 バラン
https://twitter.com/purechocolovely
―――――
#バレーボール #部活あるある #応援ソング
使用した音素材:OtoLogic(https://otologic.jp) -
抽象派代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29 19:00:00【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都知道在上一個世紀,由於經濟發展和更多的市場開放,世界上產業多以研發跟製造業為主,很多世界的原物料產地、加工廠房,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甚至於是24小時不間斷的生產線,才能夠支撐全世界訂單的需求,這也衍生出從工業革命之後,一直到20世紀的結束,人們始終會相信一件事,叫做「工作時間越長,就賺得越多」這樣的職場觀念。
但是到了21世紀,關於工作時間跟效率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喔,如果你每個禮拜,已經工作超過50個小時以上;要是再把工作的時間拉長,這不旦會讓你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於可能連你平常的水準都達不到。
再加上喔,科技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AI機器人、大數據的應用,都能夠取代重複性、機械化的工作,單純的勞動力已經越來越沒有價值了!
還有很多外商公司的政策它更明顯,它直接的把某一些低效能的行政人員,去外包給人力派遣公司。
這樣子它就能夠省下勞健保、年假、退休金…,這些原本要給正職員工的福利;因此喔在未來,容易被取代的人力只有死路一條。
當你聽到這裡,假如你很擔心自己即將要失去工作,我很強烈的建議你,好好的把我今天的視頻看完,因為我會提供解方。
如果現在的你,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職場上,即將要被淘汰的人力;那麼我要先恭禧你,這代表你有一個起碼的自覺。那就先別太緊張,我很確定你還是有救的!
接下來呢,你只要學會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叫做「重新思考工作流程」,那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職場價值。
那到底什麼是「重新思考工作流程」呢?它主要的關鍵有二個。
第一個,請你先學會觀察,好好找出同事、老闆他們的痛點,也就喔讓他們最感覺到「痛苦」的事情。
在行銷的領域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賣阿斯匹林,會比賣維他命來得更容易!」。
這其實就在說明,當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時候,你給他維他命,幫他補充營養;可是他沒有立即的迫切感,所以不一定會接受你的好意。
但是當他的身體有疼痛的時候,你給他阿斯匹林,馬上的幫他止痛,他在感受上就會有立即的感知跟需要,他就會馬上接受,而且還會很感謝你。
所以打個比方來說,有很多公司它為了討好客戶、拉攏客戶的關係,逢年過節都會送禮;花很多錢去買禮物,讓客戶記得他們自己的存在。
但是事實上,客戶在收到禮物的時候,當然很高興,覺得多一份免錢的粽子,或柚子可以吃,那也很好啊!
可是吃完之後,回到最本質的合作關係,你覺得客戶當他不滿意的時候,他就會因為這樣不挑剔嗎?他還是一樣桃剔!下一次簽約的砍價,還是一樣不手軟,他不會因為吃了你的柚子跟粽子之後,毛邊就變少了啊!
所以那麼請你想想看喔,你錢花了、腿也跑斷了,客戶的抱怨有變少嗎?這樣的結果,你真的有把錢花在刀口上嗎?
倒不如啊,你把送禮的錢跟資源省下來,拿來改善內部的工作品質,增加人力或購買設備;讓客戶的產品或體驗變好,解決他們真正在乎的問題,而不是花力氣在搞關係這種抽象,又不容易兌現的事情上。
對於「搞關係」這件事情,你永遠要先把「真正的問題」處理好,送禮它才會加分。
更何況喔,如果你的客戶只吃送禮這一套,那麼隨便一個送更大禮物的人,就可以取代掉你,那你到底在瞎忙什麼?你確定要這個客戶嗎?
再來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會問自己「笨問題」。
相信大家喔行走江湖這麼久,一定都懂得到了一個新公司,或新單位任職的時候,先順從新的組識的規矩,這是基本的禮貌,這樣子也才能夠幫助你,更快的融入組識。
只是人啊~也是一種受制於先前的經驗,就很容易陷入「功能固著」的動物。
因此呢,當你對組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後,如果沒有適時的思考一些本質面的問題;你就會很容易的把很多不合理、或者是沒有幫助的做事方法,照單全收的成為你的工作習慣。
然而所謂的「笨問題」,其實就是「回到本質」的問題。
打個比方喔,假設每個星期一你們都有早會,老闆通常有很多話要說。但如果早會開不完,中午放大家吃過飯之後,就要延長加賽,常常會阻礙到下午的工作。
然而像這種沒有效率,又會製造更多問題的事,它很明顯的就是需要改善的,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問自己:「中午一定要放飯,大家才能夠回來開會嗎?」;或者是:「大家一定要坐著,才能開會嗎?」
到這裡你或許聽出來了,當你開始會問自己「笨問題」的時候,有些解決方案,比如說:「中午可以叫外送,儘快的把會議開完」;或者是:「我們站著開會,藉此提高效率」這些類似的解決方案,就會自然而然的跑出來。
說到這裡啊,我必須要提醒一件事喔,每個人在職場的角色、位子、關係都不一樣。這些例子我只是舉例而已,幫助你理解;並不是要你一比一的,去搬回你的職場應用。
我想強調的是喔,要是你能有意識的問自己:「一定要怎樣,才能夠怎麼樣嗎?」這樣的「笨問題」,那麼就能夠幫助你,去看到改善工作流程的機會點。
那以上這兩個思考「工作流程」的關鍵,第一個「找出痛點」、第二個「問自己笨問題」。
其實呼應了阿基米德的名言,他說啊:「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夠長的槓桿,我就能夠撐起地球」。
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在平常的工作流程裡,搬一塊大石頭需要五個大男人;但是因為你懂得「重新思考工作流程」,於是找到適當的槓桿跟支點。
結果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事半功倍的搬起大石頭,那同事跟老闆會不會自然的更重視你?
當你善用這兩個實用的技巧,重新思考了工作流程,找到你的槓桿跟支點之後;回到你的實務工作裡,再利用四個檢核點,就能夠更具體的確認新的工作流程,是否值得執行。
這四個檢核點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減少沒價值、不必要的步驟」、第二個「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
第三個「任何新流程,必須要能夠增進結果的『品質』」、第四個「任何新流程,要能夠創造『迅速、省錢』的效應」。
只要你想出來的新工作流程,能夠符合這上面說的「四個檢核點」;哪怕只有符合其中的一項,就能展現出令人驚艷的工作表現。
更簡單的說,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就是以下三點的結合;分別是「為他人帶來助益」、「品質」還有「效率」,這三個的全面提升。
假如你要問我,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什麼樣的人是最搶手的人才,永遠不怕被職場淘汰?
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那就是能夠「重新設計工作流程」這樣的人!
因為能夠重新設計工作的人,他們最被職場需要的核心價值,就是他們懂得做對的事,並且精準的把事情做對!
同時呢,也意味著這樣的人,擁有更廣、更高的格局,才能夠看見表面事物下,那個更大的脈絡。
聽到這裡喔,如果你心裡產生一種,覺得喔自己都已經3、40歲,很多事情都已經習慣、固定了,都已經定型了;那到底要怎麼樣保持思考、與時俱進,又能夠專注在工作上,把事情做好?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跟問題的話,那我會很建議你,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來參與。
在【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程裡,你會學會怎麼樣在不同的生涯階段裡,去創造出必要、而且能夠為下個階段加分的「結果」。
直指核心的把你的精力,集中在最能夠兌現價值的事務上,我會讓你在這一門課裡,學到的不只是聚焦,而且是更精準的「再聚焦」;讓你的努力換來豐收,而不是失望與挫折。
相信你的人生走到目前這個階段,一定會有一個體會,那就是在人生,或者是工作裡,你光有「更努力」的自我要求,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假如你還不意識自己,處在一個叫做「多勞者未必多得」的時代裡,那你最後得到的,可能只有「過勞」啊!
而且就算你賺到錢,還不見得有命花,這會是你要的嗎?
因此啊,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如果你能夠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用更少的時間,完成一樣的工作;甚至還幫助你的同事、老闆,解決長久以來困擾工作流程,的這方面的問題。
那麼這樣子一來,不止凸顯你的效率,更能夠彰顯你的思考能力,這才是貨真價實,無人可取代的價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這一段內容,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線上課程,集合了我過去所有這麼多年來,累積的個案教練的經驗;因為所有到我面前的人,不管他剛開始會來找我協助的原因是什麼,幾乎到最後都會談到一個核心的議題,叫做「生涯」。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一個更好的人生,所以不管你幾歲、你現在在哪個階段、你要的是世俗的成就,還是內在的平靜。
我相信【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凱宇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抽象派代表 在 劉仕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4 12:14:34【統獨 vs 反併吞】
這幾天思緒很亂,一直在思考同溫層的議題。朋友圈之間都在交換意見,感覺出彼此的焦慮。
Yahoo TV 一起看來採訪我時,我很誠摯地嘗試想要跟非同溫層的朋友溝通。事後看看影片,覺得還是沒能講清楚。今天早上,M問我要不要寫一篇呼籲挺英(而非挺賴)的文章。事實上,昨晚我剛去參加 #辣台派 活動。也許讓我努力把話說得更清楚些。
一、你們理解的,是不是一個過於善意的中國?
這是一個世代間的溝通問題。這是不同生命經驗所造成的認知歧異。
在溝通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如同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禽獸說一樣。一旦著火,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你可以思考以下這些事情:
- 香港的高房價以及蝸居的照片,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人大量湧入香港搶奪醫療資源,導致香港人掛號掛不到,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小孩施打過期或造假疫苗,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學童在學校吃發霉的食物,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你所信仰的宗教(回教 天主教 佛教等),遭到不同形式的迫害,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沒有錯,民主很形而上,抽象不能當飯吃,大家都想發大財,但上面說的那些情景,有哪一個柯粉、韓粉,哪一個父母及中產階級,哪一個台灣人民或哪一個政黨,會容許發生在台灣呢?
二、賴跟英都想顧主權,但小英能求取最大的公約數
賴清德院長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在台灣,台獨並不是最大的公約數。去問問柯粉、韓粉,去問問那些非藍分綠、厭倦藍綠、聽到藍綠就賭爛的廣大年輕及中產階級選民,他們都不一定希望台獨(當然他們也不一定想統一)。但這些廣大的選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反併吞」。什麼是反併吞?講白了就是「我們珍惜台灣現在的生活方式」,珍惜的原因很多,包括可以選自己的首長跟民意代表(雖然選出來的人有時很三條線)、百分百的言論自由(雖然假新聞氾濫)、全世界羨慕的健保(雖然背後撐起來的結構很血汗)或甚至只是一些簡單的小確幸。
而「反併吞」這個最大公約數,就是小英總統過去一直做,未來也必須要一直做的事情。
台灣不大,面對在軍事預算上遠高於我們的中國,該如何反併吞呢?那就讓我們看看小英總統在外交國防上這三年的成績(同時也順便打臉那些批評「不提中華民國,只提台灣,外交只有死胡同」的藍營策士):
- 首艘國造潛艦將在2024下水,2025成軍。這是超過400億產值的建案,將帶來8000個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透過技術移轉,台灣的軍民二用產業,會拿到許多know-how。以台灣整體的國防安全而言,我們朝著「國防自主」又邁進了一步。
- 中國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挑釁,美國的國防部跟白宮國安顧問都在第一時間對中國表示不滿。美方回應的層級,是前所未有。
- 小英過境夏威夷,美國現役將領(少將)親自穿著軍服出面接待。美方釋出的訊號(穿著軍服的少將)有多強,中共都看在眼裡。
- 歐洲議會七大黨團155名議員聯署「促進台海和平穩定聲明」(Statement on promo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支持台灣。155名議員有多驚人?歐洲議會有751名議員,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歐洲議會議員連署,光收集簽名的過程就不知道遭遇多少困難。而「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不就是「反併吞」嗎?
-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3月19日走進了中華民國外交部,跟時常「撿到槍」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美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Indo-Pacific Democratic Governance Consultation)機制。美國已經多次在不同場合說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最好及可信賴的夥伴。
這只是列舉一些例子。簡單來說,小英總統為了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她讓全世界民主陣線的朋友一起來幫台灣。她凸顯了「台灣不是台灣海峽旁的小島,而是太平洋上的國家」(這是小英昨晚親口說的)。再進一步說,小英做的最厲害的一件事,就是「凸顯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間的核心戰略位置」。因為這樣,台灣議題被放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的決策桌上。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台灣議題的重要性如果在全球國際政治被邊緣化,那中共就可以毫無忌憚地對台灣進攻了。
我寫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能給小英的外交政策該有的credit。我只是外交部裡的小小文官,這篇文章也只是我個人發言,但面對中國的併吞壓力,我想全民都可以表示意見。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時間壓力越來越急迫,身為一個關心台灣的本土派,我認為相較於賴院長,小英代表的是台灣社會較大的公約數(反併吞),而她在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跟成績,是台灣歷任總統中做得最好的。這不是「挺英排賴」,相反地,我認為應該是「挺英納賴」。不但民進黨不應該分裂,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們也不該分裂。
Yahoo TV 網址:
https://tw.tv.yahoo.com/…/離被統-多遠-劉仕傑-中國靠台的民主就能拿下台灣-15480110…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Line : https://line.me/R/ti/p/%40jerryliu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JerryLA0209
抽象派代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史上第一次由眼鏡行舉辦的設計比賽順利落幕,由設計師江宏達所設計的主視覺勝出,將成為10月份在 #台南久必大眼鏡行 所舉辦的 MOSCOT 品牌展活動「#老派維新」的主視覺!而初選入圍的10張設計作品中,由設計師黃胤展所設計的主視覺也獲得網友青睞,獲得本次活動的網路人氣獎!恭喜兩位設計師!
.
身為本次設計活動的協辦單位與評審之一,經過一番激烈討論,能與其他評審共同決定由江宏達設計師所設計的作品擔任主視覺,我感到十分開心,但也想聊聊評審過程中可以透露的部分。
.
其實這次入圍的10張作品都各有特色,甚至經過兩輪淘汰篩選後,我依然有好幾張作品難以割捨,原因是在不同的角度與思考下,未入選的幾張作品都具有足夠擔任主視覺的重量。
.
海流設計 Flowing Design的 #陳泳勝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讓我感受到他在眾多商業設計案中所磨鍊出來精準的品味,他挑選兩個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作為融合切入點,將MOSCOT的「眼睛」與久必大LOGO的「眼鏡」結合,甚至大膽地採用類似牌匾的老字體,將「久必大眼鏡」5個字放大到不可思議的大小,乍看之下是頗為驚人,但如果思考到這張主視覺貼在店門口,就會發現這個字體大小對於店門口路過的路人來說其實剛好,近看才會看到「老派維新」四個字,設計上視覺捕捉的層次拿貼得頗為精準。
.
#陸允聖 設計師所設計的插畫風格主視覺非常討喜,他著墨在台美家族眼鏡品牌合作的主軸,將台灣地標101與紐約地標帝國大廈巧妙地畫在同一幅街景裡,而街景中的細節層次也非常豐富,有MOSCOT早期如百老匯一般的燈飾佈景,也有久必大眼鏡行的置入,他在概念說明中提到,畫面中兩個品牌人物相互倚靠,象徵原本存在地球兩端的眼鏡品牌,在這個疫情時代克服諸多困難於此交會,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即便是小企業,也能因創意帶來更多舉辦活動的可能性,在討論中是呼聲最高的一組作品。
.
#廖勁智 設計師以台南窗花為概念設計的主視覺,在老派維新的主題中非常切題,但我個人覺得拿來當活動主視覺有點可惜了,這不應該是主視覺,而是可以升格作為品牌Rebrand的提案才對。首先他設計出三個眼鏡鏡框,再將「台南」、「MOSCOT」、「久必大」等關鍵字做成窗花字體,崁在眼鏡窗框裡,成為既可以是LOGO標準字又是造型元素的視覺,背景中的繽紛色彩更可以當成VI計畫的標準色及輔助色,如果久必大眼鏡有想要改自家眼鏡行 LOGO的話,其實可以把這個作品當成Rebrand的計畫提案,再請廖勁智設計師繼續往下發展。
.
人氣獎所選出由 #黃胤展 設計師設計的作品也是很難割捨的作品之一。他將MOSCOT創辦人老爺爺的標識性鬍子與各種不同的眼睛搭配成一組有趣的圖面,完全可以想像如果還有預算做動態設計的話,這張視覺會成為一個超可愛的動態作品!畫面構成新鮮不落俗套,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參賽百張作品當中,唯一一個有把作品拿去久必大眼鏡門口做設計Mockup的參賽者,在這點上我就要給他高度肯定!獲得人氣獎也證明網友們慧眼獨具,恭喜他!
.
至於最後選出成為優勝的江宏達設計師 Hong Da Design Studio 的作品是初選入圍作品中,唯一以黑白配色為主的設計作品。他非常大膽地捨棄MOSCOT標準色與久必大眼鏡行的標準字,也不用一般都以平面式的2D眼鏡框造型作為設計元素,而是以一個透視角度來呈現眼鏡,增加了畫面動感,字母LR與箭頭方向,以及畫面中線條排列,暗示了視力檢查表的圖像抽象化,圖像構成上宛如宇宙大爆炸一般活潑跳躍,打破了兩個品牌現有格局、尤其是一個所謂的「台南品牌」的想像,將整個活動的品味高度帶到另外一個次元,這是我很欣賞的角度。
.
坦白說最後要一起選出這個作品前,的確也有評審擔心這樣的視覺設計會不會太「重口味」、眼鏡迷們會不會無法接受?關於這點我倒是不太擔心,結果論來說,在其他色彩鮮豔豐富的作品裡,人氣獎依舊選出一張相對來說色彩「較樸素」的設計,證明在看久必大粉絲頁的眼鏡迷們,不會只因色彩豐富來選擇作品,而是基於設計品味上的選擇。
而我認為,既然這是台灣眼鏡業界第一個活動主視覺設計比賽徵選,出發點就是要打破20幾年來全台灣人對眼鏡業界的無聊印象,那選一個超跳耀的主視覺,作為台南眼鏡美感文化翻轉的第一槍,我想也會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又吸睛的開始。
.
你也跟我一樣期待10月份在台南久必大眼鏡行將要舉辦的MOSCOT品牌展活動的詳細內容嗎?隨著主視覺定案下來,接下來的活動詳細內容,請鎖定 台南久必大眼鏡粉絲頁!
.
#謝謝參與主視覺設計徵選的百位參賽者
#也恭喜所有得獎者
#府城眼鏡美感文化翻轉運動鳴槍起跑
抽象派代表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學員練習影片觀察到一個關於 TDD 的有趣現象】
極速開發的課後練習作業,雖說重點是放在極速開發要學習的技巧與刻意練習的模型,但開發的方式、順序也是刻意安排成類似 TDD 的進行方式,來讓生產力最大化(TDD 本來就是幫助開發的,不是幫助測試的)
我從2位第一次上我課的學員(當然就是 #極速開發,代表他們沒上過#單元測試 跟 #TDD與持續重構),雖然他們是照著示範影片、上課教學用 TDD 在寫整個 tennis 的過程,但從他們執行測試的時間點就可以發現:
「他是用測試來驗證 production code 的正確性」,即使他先寫了測試,也不先執行,沒有看到紅燈,每次都等到 production code 寫完了,應該要綠燈時,才執行測試。
而其他上過 TDD 課的同學 ,或是上過單元測試的同學,知道測試是用來描述情境,如果現在「加入的這個情境是新的需求或需求異動,代表目前 production code 還不支援這個情境,執行測試跑出的紅燈,就是等等 production code 要完成的 #目標」
test-frist 從來都只是 TDD 其中一個小小的衍生產物,而不是全貌。TDD, 測試驅動開發 從來都是一種開發方法,而不是測試方法。
總有些人老愛把 TDD 拿來跟測試相提並論,就總是喜歡把 test-first 當作靶子打,覺得違反人性跟直覺,覺得先寫測試在很多情況下是浪費時間或是不 work,可能拿來跟一堆測試的方法論相提並論,或總是只拿回歸測試的效益來當作 TDD 的整體。抑或是陷入 isolation unit test 與 integration test (其實就是非 isolation 等級、有實際依賴的自動測試)之爭。
```
註:TDD 事實上是可以不是單元測試等級的。
```
要比較正確看待 TDD 的角度,首先要知道它是幫助開發的、它是一種開發方式(當然不是唯一一種,甚至也不會是最好的一種,因為根本沒有最好,只有剛好)
接著要了解 TDD 可能用 IPO 模型還比較貼切,input-process-output,在你開發任何功能之前,你總要先想過這件事。而先想這件事,才是 TDD 的最基本精神。
接著是怎麼把你想好的東西,變成可執行的 spec,我們只是用測試程式來「描述」你腦袋中的「IPO模型」,把 process 的過程當作一個黑箱子。
而這個 IPO 模型在結合成「使用情境」,就會帶來「高易用性 API 的好處」,只有在一開始就先想好怎麼給別人用,最後才會好用。所謂的一開始想好,指的不是預先設計一堆 class,而是 input/output 想清楚期待(一般會結合實例化需求,搭配 Given/When/Then 的 gherkin style 來把前置條件、資料、前提想好,當發生什麼事,應該是怎樣的結果),然後描述它。在紅燈定義清楚目標,綠燈完成 input/output 關係且沒弄壞前面的所有情境後,來針對 process 進行重構(事實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更多是用 refactor 來 #完成 process。
```
註:所謂的 output 不一定只有回傳值,包含外部依賴狀態、資料的改變,甚至顆粒度小一點,針對物件導向設計的話,物件內部狀態的改變也算,只是物件內部狀態改變,驗證點要嘛是拿得到內部狀態,要嘛就是要驗證物件哪個行為會因這個內部狀態而有所不同。
```
## 戰 TDD 之前該先做好的功課
要戰 TDD,是不是至少要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看完?
要戰 TDD,請不要拿它跟測試方法論來比,那只是一下就被人看破手腳。因為它是個開發方法論。
要戰 TDD,請不要把它的好處只限縮在跟回歸測試、自動測試的比較,因為那只是它的衍生好處,當你試過在白海報紙上 TDD 就懂,TDD 是在釐清你的思緒的同時,又可以以終為始,確保你在 production code 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滿足某個期待的情境。
要戰 TDD,請不要去把 單元測試、整合測試捲進來,那是測試的顆粒度,那是測試的分類,TDD 從來都不是只能限於單元測試。
要戰 TDD,請不要在那邊戰他是 bottom-up ,是直接從程式/class 的角度出發,事實上 TDD 既不是 bottom-up, 也不是 top-down, (書裡面就有講這件事咩),實務上的 TDD 結合倫敦派(GOOS)跟芝加哥派(Classic TDD),會更像 Outside-In 的進行方式,先定義好驗收情境,接著從最外部(也就是使用者看得到的部份)一路把依賴往另一邊的系統邊界推,直到推到系統以外的依賴資源(persistence 或 external API/service)
```
註: ATDD by Example 中 ATDD by Example, Kent Beck 寫的序最後的一段話。
Kent Beck:
「就像我曾說過的,TDD的一個缺點是,它可能會退化為一種用來滿足開發人員需求的編程技能。某些開發人員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待TDD,輕易在他們測試的不同抽象級別間跳躍。然而在ATDD中不存在歧義,這是一種加強與非編程人員溝通的技術。我們之間良好的協作關係,以及作為這種關係基礎的溝通,能夠使軟件開發更有效率。採用ATDD是向著溝通更清晰這個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而此書是一本全面又平易近人的入門讀物。」
```
要戰 TDD,請不要只關注在 test-frist,因為他只是用 test 來幫助你 think-first,不要邊寫邊想。然後不要過份依賴或相信你腦袋的能力,把你想好的東西具體化出來,最好可以被直接執行,最好除了你以外每個人執行出來的結果都會一樣(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要戰 TDD, 請不要把論點放在見樹不見林,如果你有看 TDD by Example 的 Part 1, Part 2 那兩個加起來共 24 個章節,就知道一開始就得把當下想到的全貌紀錄在一個「紙本」的 backlog (所謂的紙本,只是要講這並不依賴於任何工具)
而這個需求輪廓的全貌,會隨著你逐漸完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情境,設計逐漸浮現後,而隨時跟著增減調整。
但不代表 TDD 就是先想到一個測試案例,就直接先幹下去了,那根本是亂搞。
以上這些,都還不是在列 TDD 的好處,而是針對那些從來沒搞懂 TDD 但又愛戰 TDD 的人一點提醒,你戰的很可能是「你誤解的 TDD」。
TDD 還有許多實務上的用途,列上我在譯者序中的一小段:
>> 測試驅動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一種以測試為開發輔助、以測試來描述需求情境、以測試來當作目標、以測試來表達期望、以測試來驗證疑問、以測試來實驗學習、以測試來溝通協作、以測試來協助設計高易用性 API 的「開發方法」。
譯者序有開放給大家看,請見:https://tdd.best/book/tdd-by-example/
拜託,要戰之前去看一下祖師爺 Kent Beck 對 TDD 的原始見解: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4345618?list_name=srh
如果你想正確的使用 TDD 來幫助你在實務上產生許多的價值,帶來許多的好處,尤其是需求釐清、持續重構、小步快跑的部份,最好理解的培訓課就在這:https://tdd.best/courses/classic-tdd-by-example-video-training/
最後我想講一段話:
TDD 從來都不該被導入到團隊中,但它是一種很好的自我鍛鍊與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能用很低的成本來帶來很多好處的開發方法(見下方註腳),然而它也不是適用所有的情況,但它可以讓『完美』變成一個動詞,而非不變的形容詞。
```
註:
Kent Beck 在 DHH 靠腰:《TDD is Dead》 之後寫的一篇反串文:《RIP TDD》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63422864115918/
我幾年前的簡易翻譯,通常也是 TDD 可以幫助你解決的問題,如下:
- Over-engineering (過度設計)
- API feedback (改善API的設計與可用性)
- Logic errors (想的跟寫的不一樣,寫的跟需求不一樣)
- Documentation (寫跟維護文件是痛苦的)
- Feeling overwhelmed (找不到切入點)
- Separate interface from implementation thinking (抽象設計)
- Agreement (確保已修正問題的證據)
- Anxiety (改東壞西的擔心受怕)
```
很久沒對 TDD 發表這種長篇大論了,因為不理解、不想理解、不同角度理解的人居多,能真的到各自的塔上用不同角度來看原義,以及實務上用它來幫助解決的問題有哪些的人,真的太少。
大部分人只想針對這個詞彙來攻訐以博得流量跟吸引目光,而不是想著「我可以用它來幫助我什麼」
問題跟需求是中性的,解決問題跟滿足需求的手段與方式有千萬種,不會只有一種,也不會有所謂的對錯,多點角度去了解不同的方法、方式,然後融會貫通,發揮綜效,在實務上用最少的成本與風險來產生最大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導入敏捷不該是目標,導入 TDD 也不該是目標,目標永遠都是在實務上產生價值、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抽象派代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尚紐約】🏙
最近的紐約很繽紛很熱鬧,不只是秋意已經悄悄染上樹梢🍂,而是兩大博物館:大會藝術博物館和布魯克林美術館都有精彩可期的時尚大展進行中。
前有剛落幕的紐約時裝周、名人與藝人走秀大典The Met Gala,當下則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The Costume Institute)年度特展:「在美國:時尚的詞彙」(In America: A Lexicon of Fashion),以及布魯克林美術館特展「克里斯汀・迪奧:夢想的設計師」(Christian Dior : Designer of Dreams)已登場。
紐約兩大博物館的時尚特展同時舉辦,多少有較勁意味,但更多是對大都會的聯手禮讚。畢竟就老百姓而言,在同一個城市便能欣賞到兩場時尚展覽,無論印象或是體驗都有加乘效果,視覺感受也是雙倍動人。
------------
細數服裝學院歷史,源自1937年出身德裔猶太富商家庭的Irene Lewisohn(1892-1944) 率先創辦「服裝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stume Art)而來。Irene因肺癌去世之後約兩年,服裝藝術博物館被併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正式成立。
在時尚界呼風喚雨多年的Anna Wintour於1995年開始擔任服裝學院聯合主席,規劃最受矚目的The Met Gala,為年度特展宣傳,也為服裝學院籌募資金。許多藝人或名人皆是想方設法獲得入場券,才能證明自己在時尚圈和社交圈的份量。2014年服裝學院更被命名為Anna Wintour Costume Center,看到這裡,大概就可以知道這位太太被稱為〝紐約地下市長〞並非浪得虛名。😎😎😎
不過服裝學院如今霸主地位,一方面雖然少不了Anna Wintour加持,另一方面布魯克林美術館也貢獻不少。💪
------------
2009年1月服裝學院接收一批來自布魯克林美術館,質與量皆精彩的服裝藏品,使得服裝學院從此坐擁世界上數量最豐富、品項最完整的時尚收藏,建構出西方服裝文化史完整脈絡。如今以Irene Lewisohn 命名的圖書館📚The Irene Lewisohn Costume Reference Library更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時尚圖書館之一。
服裝學院和附設圖書館可說是時尚從業人士與愛好者的聖地,非相關產業的老百姓雖然無法自由出入其中,至少還有年度特展得以期待。🤩
------------
儘管沒有The Met Gala和服裝學院那樣受到媒體矚目,布魯克林美術館本回特展「克里斯汀・迪奧:夢想的設計師」(Christian Dior : Designer of Dreams)似乎更吸引人。🥰
從品牌的巴黎檔案室借來200多件高訂系列時裝,照片、設計草圖、影片與博物館典藏作品,細細述說Monsieur Dior(1905-1957)以卓越才華所開創的經典與傳奇,以及歷任設計總監如Yves Saint Laurent、John Galliano、Raf Simons 和 Maria Grazia Chiuri等人精彩之作。
------------
迪奧先生1946年創立品牌,1947年首次發表高訂系列,便以〝New Look〞震驚四座,一舉成名。當時正值二戰結束後沒多久,戰時因物資緊縮,連帶使得服裝款式和布料使用都受到限制,好好打扮不過是奢侈夢想,頂多只能在帽子上聊勝於無玩花樣。壓抑許久沉寂多時,女孩們的時尚魂終於因迪奧先生的〝New Look〞一夕迸發。
🌷〝New Look〞有收腰設計強調女性曲線,大膽豪氣下重本所製成的圓裙映襯出纖細腰身和柔美氣息,如花朵盛開般綻放流瀉,也為亟需振奮的戰後女裝開創新面貌,更鼓勵人們重返往日美好生活。🌼
若說他老人家是戰後首位高級訂製服大師,一點都不為過。
#NewLook 模樣請見留言第一則或是影片開頭
那一年稍晚,迪奧先生也踏上紐約。就像許多1930年代之後來到大都會,見識摩天大樓林立奇景的歐洲人一樣,例如荷蘭風格派畫家蒙德里安,紐約的宏偉都市景觀都進而影響了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服裝設計或是畫作風格。
------------
傑出的時尚設計師不僅得具備扎實基本功、過人設計才華,深厚藝文涵養更是不可或缺,無論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Hubert de Givenchy、Karl Lagerfeld皆是如此,膚淺無文多半只能譁眾取寵,淪為市場過客。即使新世代消費者再如何買單,嗯,就是那個街頭風。
時尚借鏡藝術元素延伸於設計從來不在少數,Dior也是如此。例如影片2分10開始提及,以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Jackson Pollock作品為靈感所設計的晚禮服,就是出自Marc Bohan 手下1986年秋冬系列之作。
布魯克林美術館策展功力和品牌方推廣文化的用心向來令人敬佩,即使無法親臨現場,透過影片紀錄,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展覽現場的震撼呈現,還有一場厲害的時尚展覽布展過程。
------------
已經兩年無法飛到紐約拜訪服裝學院特展,本來還可以安慰自己反正這兩回主題不是那麼吸引人,沒看到好像也還好…巴特,一見到布魯克林這場迪奧特展影片,心頭就像被重擊,失落感如排山倒海,不得不吶喊,也一定要分享。
結合精緻工藝與文化脈動,多麼撼動又多麼美的一場視覺饗宴!🤩❤️🥰
有多美?看完影片你就知道惹。(繼續打滾+哀號~😩🥺😫
#月餅節看迪奧大展
#祝福大家吃再多蛋黃酥都不長肥肉
#品牌粉專還有更多好好看特展影片
#展期09/10/2021–02/20/2022
#BrooklynMuseum #ChristianDior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https://www.facebook.com/Dior/videos/21570320392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