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抽血醫療行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抽血醫療行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抽血醫療行為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dGe5_8dDA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抽血醫療行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糖小Q?Yun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薇安Vivian|愛跑步那個薇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抽血醫療行為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抽血醫療行為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42:38
「北榮暴力事件始末」 對於醫療暴力,大家的注意力只會到報導結束。 遇到惡言相向的病患值不值得告下去,還是要一如往常的吞下去😢 . . . . . 遇到醫療暴力事件,主要使用的法律包括醫療法、刑法、民法。 其中最常使用的「醫療法」強調,不可使用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等等非法行為... ⚡️影...
抽血醫療行為 在 ?糖小Q?Yun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3:12:33
📣3月8日國際婦女節,姐妹相約👭、一同篩檢! HIV匿名篩檢,可上網查詢醫療院所、民間團體或同志健康中心(異性戀也可前往)進行篩檢。 週末前往新泰綜合醫院二樓健康管理中心,空間寬敞舒適,除了愛滋篩檢外,還有成人健檢、癌症篩檢等等~ HIV匿名篩檢全程免費,會給問券不留個資匿名填寫,抽血完💉大約3...
抽血醫療行為 在 薇安Vivian|愛跑步那個薇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8:20:09
#為i篩檢 #匿名篩檢 以前在工作上認識一位資深前輩 記得他很消瘦,總是看起來精神不好 熟識以後他主動和我們分享「他是愛滋感染者」 從前輩身上了解,原來穩定服藥治療,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病 他也告訴我們,只要有過性行為,一生至少進行一次篩檢 不僅了解自己,更是可以透過篩檢得知性伴侶的健康狀態 ...
-
抽血醫療行為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21 10:45:06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dGe5_8dDA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台灣「520」就職典禮,蔡英文宣誓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國際形勢風起雲湧,中美鬥爭愈演愈烈,台海成為衝突熱點,蔡英文就職演講,兩岸關係表述未有新說法,隻字未提「九二共識」,兩岸冰霜難融,僵局無望打破,未來4年台海形勢會否惡化,還看中美鬥爭大局,以及台北當局會否進一步走向「法理台獨」,蔡政府對外有何操作、立法院修憲委員會有何動作,北京將密切留意。中美軍事動作頻頻,蔡英文提出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意味軍事戰略更強調反擊反制,並非單純防守。蔡英文形容「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轉折點」,未來究竟轉往哪裏,令人關注。
蘋果頭條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鐵腕管治下,香港「一國兩制」幾陷一國一制。在香港逆權運動中,力挺港人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總統蔡英文,昨在美方讚揚台灣抗疫經驗的掌聲中,正式展開第二屆任期。她發表就職演說時大力營造台灣的國家認同,表明不會接受北京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宣佈啟動修憲,揚言加快發展「不對稱戰力」,以反制解放軍。內地疫情隨時反彈下,中共昨僅能重彈舊調,批評台方「以疫謀獨」。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台灣昨以簡單而隆重的方式,舉行蔡英文連任就職典禮,既沒慶祝大會,也不舉行國宴。穿上深色外套的蔡英文在總統府大禮堂上高舉右手宣誓後,從立法院長游錫堃手中接下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總統府外鳴放21響禮炮,標示蔡英文第二任期正式展開。蔡英文其後在台北賓館發表備受海內外關注的就職演說,正式向一國兩制說不
東方正論
香港進入亂世,多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會發生。屯門醫院發生駭人聽聞醫療事故,有抽血員為病人抽血時,疑未能成功抽取部分病人血液,竟以其他病人血液樣本頂替,企圖蒙混過關。要不是化驗結果與早前檢測結果相異而東窗事發,真不知有多少病人受害。當專業不再專業,當醫者失去父母心,別說病人性命危在旦夕,整個香港將必徹底沉淪。
星島社論
全國政協及人大會議今明兩天將在北京開幕。港區人大代表陳曼琪打算在人大會議上提出議案,建議中央按照《基本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全國性法律,並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不需通過香港特區立法會就可以在港實施。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傅健慈表示,有關提議「完全合情合法」,又指「只要兩會上提案通過,宣布實施,就可以很快做到。這樣可以盡快抵禦外國的不必要干預,制裁本地顛覆國家的行為,盡快杜絕外國有關勢力和本土的聯繫,包括黑金等,對其予以打擊。」,
經濟社評
美國打破常規,對台灣領導人就職發賀電,挑釁中國。美國總統特朗普為爭取連任,力求去中國化,未來半年勢將頻打台灣牌,令中美和兩岸關係愈趨緊張。中方務必沉着應對,避免作出過激反應,以免適得其反,一方面要打好宣傳硬仗,另方面盡力拉攏日韓,破解美國圍堵。
蔡英文昨就職連任前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賀電,一反過往華府只在台灣領導人當選時祝賀的慣例,挑戰北京的底綫。中方狠批蓬佩奧干涉內政,警告將採取應對措施,後果由美方承擔。 -
抽血醫療行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05 22:00:05最近台灣對於女性的墮胎自主權有大的討論,因為有基督教團體 Shofar社區轉化 提出公投案,要求未來「人工流產應於妊娠8週內施行」。
很多人就說8週才大約等於一個半月,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懷孕,那豈不是等於幾乎不能墮胎?女性竟然沒有選擇權可以自主決定,而且若是胎兒有先天疾病、生下來根本無法存活,或是有被迫懷孕等等的狀況,難道也要強迫將小孩生下來嗎?
其實我們擔心這一天很久了,美國的保守派兩大主張,一個是反同,另一項則是反墮胎,美國保守派崛起後,就開始修改法案,阿拉巴馬州就通過了一項叫做《人類生命保護法案》的墮胎禁令,幾乎全面禁止女性墮胎,而且不管女生是不是未成年、是不是遭強暴或亂倫,全部都必須生下小孩。
阿拉巴馬州的這項這項《人類生命保護法案》法案,讓墮胎成為一種罪,而且根據這項法律,連涉入的醫療人員也將被連帶判刑,最可怕的是美國現在有十六個州己經通過這樣的反墮胎法案。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這,這項法案即使看起來不合理,美國墮胎法最終一定會進入美國大法官會議,要大法官決定的。不過現在美國的九位大法官中,女性只有三位,就算不看性別,現在保守派是五比四多一票,這讓墮胎權的前途很不看好。
「Shofar轉化社區聯盟」理事長彭迦智,這次領銜提出「台版心跳法案」全國性公投,就是想要將優生保健法裡面規定人工流產要在24週內施行,改成8週;不過目前中選會收到提案連署後認為有爭議,所以接下來將會招開公聽會。
其實墮胎權也不是沒有公投過,但過去比較多是從有禁令的狀況,公投讓墮胎合法化,像是歐洲最保守的天主教國家之一「愛爾蘭」,就經過了6次公投、共16年才在去年廢除墮胎禁令,而且你們以為禁止墮胎,就真的都不會有人墮胎嗎?根據統計,愛爾蘭從1980年開始,大約有17萬愛爾蘭女性被迫要到鄰近的英國墮胎。
人工流產這個議題,除了女權因素之外,還有更多的醫學的因素要考慮,這次節目我們也特別邀請到了,萬芳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樂明醫師,希望能夠聽聽專業的意見。
一. 提出這個公投法案聯盟認為,女性只要有性行為或是月經延遲的話,就應該馬上進行驗孕,只要遵照這樣的方式,女性就可以在4週內就可以發現自己有沒有懷孕;想請問醫師,通常台灣女性都是多久會發現懷孕?
正常的女生,如果月經沒來一個禮拜,本身又夠警覺的話,當然會馬上發現,不過前提是『月經必須要規律』,不過事實上在台灣的女性族群裡面,大約有10%-20%的女性,月經是不規則的,慢個10天或是20天,根本是非常常有的事情,還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生,他們的生理期是三個月來一次,我們叫季經,這些女性發現懷孕通常都已經超過了15週。
二. 在美國的經驗,最主要墮胎的族群其實是未成年少女,可能是因為性教育不足的關係,但這麼小的年紀就必須要做出人生這麼重大的決定,醫生您認為,如果台灣今天將超過8週禁止墮胎這項規定,正式地列入法律,對台灣的影響大嗎?
影響非常的大,像主持人所說的一樣,在台灣的墮胎族群也有許多是年輕人,尤其是現在性觀念非常的開放,但性教育卻不夠普及,很多人在懷孕後他根本不知道她懷孕了,他出現了一些噁心、便秘等懷孕初期的症狀,但是他們卻可能認為是腸胃道的問題,跑去看腸胃科,因為她根本沒有過懷孕的經驗,等她們發現都已經超過了8周;而且有些未成年懷孕的少女,也有可能是中輟或是家庭支助能力較弱的弱勢族群,當她們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了,怎麼有可能有能力再照顧一位小孩,所以她們當然也會希望終止妊娠,這些案例在門診都是非常常出現了。
所以我認為,這項法案如果將時間訂在8週,真的有點太苛刻了。
三. 目前台灣規定的是24週墮胎,那這在醫學上是有根據的嗎?如果改成8週在醫學上是可行的嗎?
24周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胚胎的起源,從精子到卵子結合之後變成一個胚胎,一般在5到6周開始會有心跳,到8周的時候,它會變成一個像小米粒的形狀;一個胚胎要健康的長成一個人,通常我們在產檢的時候,會分為「內部因子」和「外部因子」。
內部因子就是所謂的基因,基因要好,小孩才會長得好,不過在做這些基因檢測的時候都需要比較大週數,像是羊膜穿刺要到16週以上,因為在這個時候媽媽才會有足夠的羊水檢測,現在科技進步,可以做一些非侵入性的檢測,像是抽血之類的,但是這也需要10週以上才有辦法檢測的出來;外部因子就是胚胎的發育,要小朋友長得頭好壯壯,也要持續觀察胚胎型態,像是他的頭有沒有發育、神經管有沒有長好,這些都是跟發育的過程有關的外在的問題,但這些也需要大概20週才能長好。
所以在這麼小的週數要決定這麼多事情,驗醫學上來說,是有困難的。
四. 在美國爭議最嚴重的就是pro-choice(女性選擇權)跟pro-life(胎兒生命權)兩個陣營,醫生您從一個專業角度來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在婦產科的立場,一定是媽媽優先,沒有媽媽就沒有小孩,任何觀點都要以媽媽安全為最大考量。
這次很謝謝王醫師從婦產科專業的角度來與我們分享。
你覺得人工流產到底適不適合限縮到8週以內,這樣子的公投如果通過的話,對於女性權益或是整個社會,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一起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吧!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抽血醫療行為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17 17:29:39愛滋病事前預防 PrEP 專題 - 雷頌恩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助理教授@FindDoc.com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一) 近年在協助愛滋病高危族預防愛滋病毒,有甚麼新發展? 0:25
(二) 應如何開始使用 PrEP 事前預防愛滋病毒藥物 ? 1:22
(三) 服用 PrEP 事前預防愛滋病毒藥物有甚麼要留意的地方? 2:25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香港中文大學現正進行「事前預防用藥」的研究, 如欲參與研究計劃或了解更多, 請瀏覽研究團隊網站:
http://nonewhiv.hk/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抽血醫療行為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染疾病,醫療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心理的議題需要被看見、被解決。
我記得擔實習醫師時,輪值過 HIV專責病房,當時遇過一位病毒量極低的病人,即使傳染力極低,當我幫他抽血時,他仍愧疚地不斷告訴我千萬要小心,他不想害到任何一個人。而即使HIV不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但因愛滋病長期被污名化,為保護病人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糾紛,和「呼吸治療病房」、「心血管中心」、「安寧病房」不同,HIV病房往往低調不可能大方掛出名稱。
*病毒不一定能奪走性命,但總是輕易分化人心
這次的covid19藉由飛沫傳染,傳播更容易,當然更容易讓病患陷入自我責怪,認定自己做錯事才牽連一群人被隔離甚至失業。也能輕易分化人心,在疫調公布足跡的過程中,經常讓人互相指責怨懟。好比萬華茶室的獅子王染疫後就被許多人調侃、諷刺,但仔細想想那就是他的社交生活,就像去酒吧、唱 KTV一樣,何錯之有?更何況在他活動的當下,疫情並沒有爆發。
另外對於新興疾病,未知也會帶來恐懼與不理性,好比有居民抗議社區附近的旅館改成防疫旅館、或一個場所公布確診者足跡後,大家就紛紛不敢再去、甚至有記者公開問,有足跡顯示去過健身房,是否要暫停健身房營業? 但病毒脫離人體根本無法存活多久,這完全就不符合科學啊!
這段時間看診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初診的病人在填寫住址時,如果住在萬華區都會有所猶豫,不想承認。也有許多痊癒的病人完全不想提起他曾染病,深怕PCR轉陰仍被當成病毒看待。這也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本書「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裡面清楚刻畫出病人痊癒後卻遭受歧視,面臨被解僱、孤立,被社會排擠,最終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傳染病的後遺症絕不只有心肺功能、嗅味覺受損,心裡那個被病毒侵蝕的洞,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來填滿,被貼上的污名標籤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撕去。
*社會應更關心染疫者與家屬的處境
而事件中里長擁抱里民的暖心行為,雖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卻蘊含極大的正能量。畢竟確診者治療期間都是面對穿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的醫療人員,零距離的接觸和體溫是如此的遙不可及。這個擁抱不僅療癒里民的心,也象徵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除了痊癒者,痛失親人的家屬情緒當然也該被照顧,因此我對於「別讓端午變清明」、「討厭公婆你現在就南下回家」這類口號向來很反感,因為這些話聽在家屬耳中完全就是二次傷害啊!且雖說這樣的口號目的是希望嚇阻大家不要頻繁群聚、避免疫情擴散,但也不該用死亡去恐嚇威脅。
疫病退散!之前的醫療糾紛也告一段落,龍山寺的大門重啟,是該回去一趟了!
抽血醫療行為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主辦
#基礎行為學實作課
#我也很想去但是都在看診_泣
來來來~還在跟狗主子們在餵藥、剪指甲拼搏嗎?
其實真的不用硬碰硬
讓行為學獸醫師教導,如何溫柔的幫寵物進行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喔~
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2021年度第三屆犬貓動物行為學實作課程”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4xqgdmZUhW3RWPCh9
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2021年度第三屆犬貓動物行為學實作課程”
課程大綱.日期
Cooperative Veterinary Care / 協作式醫療照護訓練
First, Do No Harm!
協作式醫療照護是跟動物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在步步指引下,讓狗貓可以理解每一個配合動作所產⽣的價值與正向情緒。課程目標是讓大家學習辨識不同情緒等級的病患,依據個體狀況,搭配古典制約及操作制約的訓練原理來進行『建立新行為』,『培養好情緒』,以及『減敏』的操作。課程中會使用學員自己的狗狗來模擬情境,每週也會指派功課,作業會於下⼀堂課程討論。此課程與訓練師的專業課程必然不同,但專業人員也可以藉由理解犬貓情緒,流暢操作訓練原理的手法中,提升病患的就診品質。
Session 1 (2hrs)
辨識情緒:Identify Stress and Fear, Level of training
響片運用:Conditioning with cues/clicker,手眼協調度的練習
操作:Stationary and Targeting
Session 2 (2hrs)
嘴套訓練
抽血訓練
Session 3 (2hrs)
點眼藥訓練
皮下注射訓練
Session 4 (2hrs)
剪指甲減敏訓練
自主側躺訓練
A班(上午班)
DAY1 2021年9月4日(星期六) AM 10:00-12:00
DAY2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AM 10:00-12:00
DAY3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AM 10:00-12:00
DAY4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AM 10:00-12:00
B班(下午班)
DAY1 2021年9月4日(星期六)PM 14:00-16:00
DAY2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PM 14:00-16:00
DAY3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PM 14:00-16:00
DAY4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PM 14:00-16:00
報名資訊
人數:A班26人 B班26人
5人一組. 一組一隻狗狗
報名費:6000元
(課程含點心.講義乙本及結業證書,完成報名後因事無法上課者不可要求退費.補課)
匯款銀行
帳號:玉山銀行. 新板特區分行(代號808) 0587-940-005608
戶名: 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 蔡志鴻
***請注意..填完報名表單後請在三日內匯款***
歡迎臨床獸醫師.獸醫助理.工作犬領犬員.寵美師.飼主報名參加
報到時間 : 課前30分鐘
上課地點:板橋馥都飯店3樓(板橋區縣民大道一段189號 02-29658003)
《講師簡介》
林瑋真 獸醫師
最高學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
學經歷:
會思考的狗寵物行為訓練矯正工作室 創辦人
國家考試合格獸醫師
小動物行為醫學獸醫師
加州州立大學爾灣分校生物學系學士 UC Irvine BS. Bio Sci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學士
澳洲雪梨大學小動物行為醫學會員 CVE SydneyUniversity Small Animal Behavioral Medicine
美國犬隻訓練師專校 The Academyfor Dog Trainers
美國動物行為獸醫協會AVSAB會員
抽血醫療行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