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抽蓄發電轉換效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抽蓄發電轉換效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抽蓄發電轉換效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眼見為真!請大家看清楚,看仔細囉~~ :) - 這是更完整的加強版..... 光看過去15天以來的風力發電即時發電量統計資料,就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台灣地區的東北季風開始發威了! 至於太陽能光電的發電量,還是默默地在每天日出日落之間,繳出很忠實、規律的亮麗發電量成績單。 再對照最下端兩項現...
抽蓄發電轉換效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眼見為真!請大家看清楚,看仔細囉~~ :) - 這是更完整的加強版.....
光看過去15天以來的風力發電即時發電量統計資料,就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台灣地區的東北季風開始發威了!
至於太陽能光電的發電量,還是默默地在每天日出日落之間,繳出很忠實、規律的亮麗發電量成績單。
再對照最下端兩項現階段台灣電力調度機制中最主要的彈性調度即時反應以及儲能應用 - 抽蓄式水力發電的抽蓄發電與抽蓄負載的即時運轉狀態,以及運轉的分佈時段,就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每一天整個台灣用電量的變化規律以及日常電力調度模式。(圖一)
稍微解釋一下,所謂抽蓄發電(Pumping Generation),意即放水發電,以因應用電尖峰時段的電力調度發電所需。相對的,所謂抽蓄負載(Pumping Load),意即抽水儲能,以因應用電離峰時段缺乏調度彈性的傳統大型基載核、火力發電機組無法即時快速降載運作,因而導致的電力過剩的問題,並且將電能轉換為水位高低差之間的位能,待來日尖峰用電時段作為電力供需即時彈性調度時,透過抽蓄發電放水發電,再將位能轉換回電能來供應尖峰用電所需,以如此型態反覆的循環運作。
台電目前主要是透過抽蓄發電的放水發電以及抽水儲能的方式來調節電力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同時也作為穩定整個電網電壓平穩,保持供電品質的主要工具之一。除了現階段的水力抽蓄發電,台灣正在以明快的節奏開始佈建新世代的電力供需即時反應、彈性調度能量,其中最主要的項目就是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至少590MW規模的各式儲能電池,來搭配、強化目前水力抽蓄發電所擔任的兩大電力輔助功能的能量。
此外,依照目前的發展步調來看,到明年的這個時候,無論風力發電或是太陽能光電發電的尖峰發電量,比起今年這個時候,都各自可以增加至少一個反應爐的發電量,這是每天一步一腳印真真實實正在發生中的事實,請大家拭目以待並給予支持! <3
PS. 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們,都沒有看過台灣電力供應面組合當中的兩項重要發電項目 - 燃氣發電以及汽電共生發電的實際即時發電狀態統計資訊,因此,也特地在此附上與上述再生能源發電和水力抽蓄發電統計資訊同一時段中,台灣燃氣發電以及汽電共生發電視覺化的實際即時發電狀態統計資,供大家做參考。
尤其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汽電共生發電在過去15天當中的每天即時運作動態變化頻率狀態,再回過頭來看看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發電過去15天當中的實際即時發電量變動狀態。(圖二)
最後再看看我們台灣每一天實際的電力需求在一天當中每一個時段的動態變化狀態。(圖三、圖四)
大家是否觀察到,原來我們的用電狀態每一分一秒都在快速的變動中,因此用電需求根本就不是大家想像中理所當然地呈現一條平順的水平線的狀態,而是有如心電圖那樣,分分秒秒都在動態變化中不停的跳動變化。
正因如此,我們的電力供應勢必也要隨著用電端的快速變動,以最有效率、最經濟、最具彈性、而且對於環保生態影響最小的方式,作即時反應,來配合用電端的動態電力需求。電力調度真的是任重道遠的一項管理工作,但是我們長期以來都有辦法一步一腳印的克服各種挑戰,讓台灣在電力供需平衡上,繳出一份很亮眼的成績單,蠻有意思的,但的確值得大家的肯定與鼓勵,不是嗎!
電力供需即時運轉資訊原始來源:
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6&cid=402&cchk=8c59a5ca-9174-4d2e-93e4-0454b906018d
「台灣電廠即時機組發電量」網頁
https://apan1121.github.io/powerInfo/
♡
#KC
抽蓄發電轉換效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眼見為真!請大家看清楚,看仔細囉~~ :)
光看過去15天以來的風力發電即時發電量統計資料,就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台灣地區的東北季風開始發威了!
至於太陽能光電的發電量,還是默默地在每天日出日落之間,繳出很忠實、規律的亮麗發電量成績單。
再對照最下端兩項現階段台灣電力調度機制中最主要的彈性調度即時反應以及儲能應用 - 抽蓄式水力發電的抽蓄發電與抽蓄負載的即時運轉狀態,以及運轉的分佈時段,就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每一天整個台灣用電量的變化規律以及日常電力調度模式。(圖一)
稍微解釋一下,所謂抽蓄發電(Pumping Generation),意即放水發電,以因應用電尖峰時段的電力調度發電所需。相對的,所謂抽蓄負載(Pumping Load),意即抽水儲能,以因應用電離峰時段缺乏調度彈性的傳統大型基載核、火力發電機組無法即時快速降載運作,因而導致的電力過剩的問題,並且將電能轉換為水位高低差之間的位能,待來日尖峰用電時段作為電力供需即時彈性調度時,透過抽蓄發電放水發電,再將位能轉換回電能來供應尖峰用電所需,以如此型態反覆的循環運作。
台電目前主要是透過抽蓄發電的放水發電以及抽水儲能的方式來調節電力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同時也作為穩定整個電網電壓平穩,保持供電品質的主要工具之一。除了現階段的水力抽蓄發電,台灣正在以明快的節奏開始佈建新世代的電力供需即時反應、彈性調度能量,其中最主要的項目就是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至少590MW規模的各式儲能電池,來搭配、強化目前水力抽蓄發電所擔任的兩大電力輔助功能的能量。
此外,依照目前的發展步調來看,到明年的這個時候,無論風力發電或是太陽能光電發電的尖峰發電量,比起今年這個時候,都各自可以增加至少一個反應爐的發電量,這是每天一步一腳印真真實實正在發生中的事實,請大家拭目以待並給予支持! <3
PS. 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們,都沒有看過台灣電力供應面組合當中的兩項重要發電項目 - 燃氣發電以及汽電共生發電的實際即時發電狀態統計資訊,因此,也特地在此附上與上述再生能源發電和水力抽蓄發電統計資訊同一時段中,台灣燃氣發電以及汽電共生發電視覺化的實際即時發電狀態統計資,供大家做參考。
尤其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汽電共生發電在過去15天當中的每天即時運作動態變化頻率狀態,再回過頭來看看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發電過去15天當中的實際即時發電量變動狀態。(圖二,請見留言欄中的圖檔資料)
最後再看看我們台灣每一天實際的電力需求在一天當中每一個時段的動態變化狀態。(圖三、圖四,請見留言欄中的圖檔資料)
大家是否觀察到,原來我們的用電狀態每一分一秒都在快速的變動中,因此用電需求根本就不是大家想像中理所當然地呈現一條平順的水平線的狀態,而是有如心電圖那樣,分分秒秒都在動態變化中不停的跳動變化。
正因如此,我們的電力供應勢必也要隨著用電端的快速變動,以最有效率、最經濟、最具彈性、而且對於環保生態影響最小的方式,作即時反應,來配合用電端的動態電力需求。電力調度真的是任重道遠的一項管理工作,但是我們長期以來都有辦法一步一腳印的克服各種挑戰,讓台灣在電力供需平衡上,繳出一份很亮眼的成績單,蠻有意思的,但的確值得大家的肯定與鼓勵,不是嗎!
電力供需即時運轉資訊原始來源:
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6&cid=402&cchk=8c59a5ca-9174-4d2e-93e4-0454b906018d
「台灣電廠即時機組發電量」網頁
https://apan1121.github.io/powerInfo/
♡
#KC
抽蓄發電轉換效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Q給台灣的提案14:綠能基建 台中創新】
許多人對綠能的質疑,是綠能(風電、太陽能)因受環境影響,無法當作「基載能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到電力,我就講個故事,1870年代,愛迪生和斯萬(Joseph Swan)都開發出可靠的燈泡,1880年代,比較有生意頭腦的愛迪生設立發電站,開始賣電,同時,第一具驅動製造業機具的馬達誕生。然而直到1920年代前,美國的工廠,甚至新開設的,都還是以龐大低效率的蒸汽機當動力,為什麼呢?
雖然當時電價不便宜,然而蒸汽機工廠壞處多多,鍋爐龐大、零件複雜、需要隨時有人顧著傳動皮帶和各個傳動軸的潤滑油狀況,還有火焰高溫的不適與風險,對比佈局簡單、可依生產線配置、工作人員安全與效率提高的電力工廠,潛在成本更大。
但老闆們還是遲遲不肯拆掉他們的「基載鍋爐」,原因只在於,他們和工人的習慣思維,全都被持續百年的蒸汽機邏輯束縛,以至於不敢大膽投資,思維的轉變,晚了技術50年時間。
好啦,講完故事,要讓綠能打破基載迷思,重要的在於整個電力網路的革新,而不只是發電方式,因此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1. #智慧電網:能偵測電力供應端與使用端狀況,並利用資通科技調整電力生產與輸配,並搭配智慧家電與工廠,例如依據電力供應狀況幫洗衣機、烘碗機、電動車排程;或在離峰時段進行自動生產等。目前,政院已有《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預計在2030年前完成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量預測與快速調度、智慧輸電、配電、用戶終端建設,預期2025年達成27GW再生能源併網,並達成國內產業430億年產值。
2. #儲能技術:要讓多餘的綠電儲存,在用電高峰時使用,就需引進新儲能技術,例如改進電池儲能系統能量轉換裝置(PCS)、電轉氫能(電解水產生氫氣,並儲存使用)、電轉壓縮空氣(在深井儲存壓縮空氣)、抽蓄電廠(離峰時將水抽到高處以位能儲存,如日月潭),加速與風電與光電配套的儲能系統,便能構成穩定度提升的「準基載」電力容量。
3. #分散發電:結合「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公民電廠」等現有計畫,配合具自動跳脫、復電能力的智慧微電網系統,可以鼓勵民間「發自己的電」,而減少輸能消耗與分散風險,但在浮動費率與獎勵措施方面,詳細辦法還是該滾動檢討。
智慧電網,大規模儲能技術,大都還要15~20年時間才能建構完成,但隨著技術進展,相關成本正逐年降低,且已是美、日、韓、歐盟重點發展的目標。台灣不能再停留於「等待綠能成熟再用」,而是要「現在積極投入」,在5年之內快速擴充綠能基建!
而台中可憑藉著本身的精密工業、電子工業基礎,加上距離風場不遠的特性,發展相關產業鍊,並在台中港建立綠能儲能與智慧配電示範場址,並可提供中火空汙季節降載的供電保險,未來靠「創新台中」讓「綠能普及」,將不是夢想,而是基礎又進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