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標普公司從2002開始,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SPIVA Scorecard)的研究報告,詳細討論各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跟對應的市場指數相比的成果。 這個研究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採用對等與合理的比較指數。 譬如美國中型股基金,就跟代表美國中型股的S&P Mid-Cap 400 ...

  • 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2 07:05:48
    有 734 人按讚

    標普公司從2002開始,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SPIVA Scorecard)的研究報告,詳細討論各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跟對應的市場指數相比的成果。

    這個研究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採用對等與合理的比較指數。

    譬如美國中型股基金,就跟代表美國中型股的S&P Mid-Cap 400 Index相比。小型成長股基金,就跟小型成長股指數對比。

    再來,它有修正生存者偏差。

    這表格顯示,投資國際已開發股市的國際股票型基金,與專門投資新興市場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十年期間,都是77%被指數打敗。

    政府債基金方面,主動型基金完全潰敗,十年期間大多落後。

    表格中唯一表現比較好的類別是短期投資級公司債,”只有”45%被指數打敗。

    在主動型基金業者整天說自己的研究團隊有多努力,經理人有多高明與大肆宣傳”主動的美好”時,標普研究報告卻顯現,假如某個基金類別,主動型基金只有45%被指數打敗,就已經算能保留點顏面了。其它類別的主動型基金多是七到九成以上被指數擊敗。

    身為投資人的你應有所體認,主動投資對投資人一點都不美好。恐怕它唯一美好的地方,在於讓基金業者可以藉主動之名,收取高額費用。

    主動,是基金業者賺錢良方,不是投資人獲利之道。

    主動型高收益債券基金與主動型新興市場債基金,則分別有高達97%跟100%被指數打敗。

    所以不要再輕信,"新興市場或高收債市場,比較沒有效率,所以主動投資比較有機會勝出"這種說法了。這個說法在實務上站不住腳。

    勝過主動標的,指數化投資不是靠效率市場,是靠超低成本。

    我們也知道,這份報告是將基金跟指數相比。但投資人無法直接拿到指數報酬,指數型基金跟ETF也需要運作成本。

    但譬如像Vanguard的美國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VTI ,內扣總開銷每年0.03%。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VWO ,內扣費用0.1%。

    你說加上這樣0.03%到0.1%的費用,上面表格就會變成主動型基金十年下來七到八成都勝過指數?

    不太可能吧。

    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可以確保一般投資人可以取得接近表格中的成果,也就是時間拉長之後,擊敗大多主動型基金的成果。

    而且,這些主動型基金的績效,都是由專業資產管理機構與學有專精的基金經理人投入時間、資源與精力所得到的成果喔。

    投入專業等級的付出,得到落後指數的成果。

    你說自己下班後看幾本書,研究一下財報,就會比這些主動經理人厲害,簡單就能取得長期勝過市場的報酬?

    你會不會覺得這個”對比”有點太大了呢?

    太多投資人對自己主動選股未來成果的信心,是建立在對投資界競爭強度的沒有概念,以及對自己能力的過度自信上。

    換句話說,毫無基礎。

    SPIVA報告一再顯示的結論是以下兩點:

    首先,許多人嫌指數化投資單純取得市場報酬,賺錢太慢,無法”翻身”。所以要自行選股,創造更好報酬。

    這種想法,會讓投資人走上一條結局通常更糟的路。你非常可能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發現自己取得遠遠落後指數的成果。

    實現夢想,需要務實的態度。而不是畫一自己無法達成,也吃不到的美麗大餅。

    再者,許多投資人以為不要自己選股,交給”專業主動經理人”會比較好。

    不會比較好,通常也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要投資,要參與市場,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可說是務實考量下的最佳選擇。

    完整全文,請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7/spiva-scorecard-2019.html

  • 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30 07:59:15
    有 1,993 人按讚

    金融市場的失序與混亂,其實夾著新生的機會。因為,這等於是一個壓力測試,會幫投資人把不合適的投資方法與觀念找出來。

    首先,是個股投資人。

    當整體股市下跌二三十趴時,跌幅比這更嚴重的個股比比皆是。過去許多投資人”自以為”抗跌的股票,在下跌中完全破功,帶來比市場更嚴重的損失。

    這會暴露出幾個問題。

    第一個,投資人以為自己可以承擔大幅下跌的風險,其實受不了。下跌,會讓你想賣出。

    第二,投資人根本不認為股票會帶來嚴重虧損的狀況。以為用”存股”的觀念,股票就會愈存愈值錢。

    矯正方法:放棄個股投資,改採分散投資。改用廣泛分散的指數型基金跟指數型ETF,讓投資人免除經理人風險(就是大多主動投資會適得其反,落後市場的風險),也免除個股風險,就單獨面對市場風險。這是比較有機會,得到對應補償的投資風險。

    再來,是資產配置投資人的問題。

    這類投資人基本上有顧慮到股票短期大跌的風險,所以採用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希望利用債券部位,緩和股票下跌時的損失。

    但他就是無法接受高評等公債很低的殖利率跟預期報酬。他也希望債券部位帶來高報酬。於是”跨出一步”,買投資級公司債或投資級市政債。

    結果在這次下跌中發現,即便是投資級公司債跟投資級市政債,在嚴重的股市下跌中仍無法倖免,跟股市一齊下跌。

    假如這次的市場大跌暴露出債券選擇的錯誤,這也是改正的時機。

    第三個該改正的投資錯誤為何,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3/silver-lining-of-market-downdraft.html

  • 投資級公司債etf比較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6 07:55:40
    有 1,593 人按讚

    在市場面臨壓力,出現較大的波動時,我們也有機會看清之前承平時期,一些看似有道理的投資做法,是否真的正確。

    第一個有問題的說法就是,”股票預期報酬比債券高。所以投資何必股債搭配呢?就100%投資股票就可以了。”

    甚至有人說:”股票長期一定贏債券。”

    高評等債券的作用,在這次的市場波動中就可以看出。

    首先,它可以在股市大跌時,緩和損失。

    這張表格列出今年2/27、3/9和3/12這三天股市明顯下跌時,投資級債券標的的表現:

    在這三天,全球股市四大區塊都是下跌。可以看到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 (代號:IEI)這支美國中期公債ETF的保護效果最直接。這三天都是上漲的。

    國際投資級公債ETF,SPDR Bloomberg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 (代號:BWX)其次。三天中有兩天上漲,一次下跌。(這個標的會反應出美元與非美元貨幣間的匯率波動。)

    保護性相對較差的是投資級公司債ETF。iShares iBoxx $ Investment Grade Bond ETF (代號:LQD)。這三天全都是跟著股市一起下跌。只能說,損失比股市較少。

    BND 是同時投資公債與投資級公司債的ETF。所以保護效果也介於公債與公司債之間。

    持有高評等公債的用途之一就在這裡,讓整體投資組合損失較小,波動較低。讓投資人比較能通過股市下跌的考驗。

    各類債券的防禦效果也正如預期。公債最好,投資級公司債其次。高風險債券,包括高收益債跟新興市場債,則是跟股市一齊下跌。

    債券的第二個作用在於,股票其實沒有保證”長期”就”一定”會有勝過債券的報酬。債券可能反而是一個投資人長期投資時,報酬較好的資產。

    像現在這個時局,投資人就比較能想像,假如傳染性疾病不受控制,造成全球十億人以上感染,或是之後還有第二波、第三波時,全球經濟狀況會是怎樣?

    股市真能”保證”有正報酬嗎?

    歷史上股市曾經出現過那些幾十年零報酬的狀況與完整討論,請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3/20201-100.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