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tivo168 的投資理財EXCEL應用教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聞剪報 #外幣需求 #匯率風險 大漲大貶、利率7% 這貨幣只有台灣人敢買 2017-12-05 09:00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有一種貨幣,4年內可以貶掉100%,你敢投資嗎?答案是,台灣人敢,甚至還有人借錢來投資。全球最大信評機構標準普爾11月下旬宣布,將南非債信評等打...
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 在 tivo168 的投資理財EXCEL應用教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剪報 #外幣需求 #匯率風險
大漲大貶、利率7% 這貨幣只有台灣人敢買
2017-12-05 09:00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有一種貨幣,4年內可以貶掉100%,你敢投資嗎?答案是,台灣人敢,甚至還有人借錢來投資。全球最大信評機構標準普爾11月下旬宣布,將南非債信評等打入「垃圾級」,南非幣「蘭德(Rand)」當日最高重貶2%。12月初,另一家信評機構穆迪宣布維持南非債信「投資等級」,南非幣如釋重負強彈3.59%。
南非幣匯率「上沖下洗」沖沖樂幅度,幾乎領先全球匯市,台灣人卻一路加碼投資,始終不悔,就是因為南非幣是最具代表性的「高息貨幣」。但專家提醒你,投資高息貨幣至少有三大禁忌;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部副總裁顏明宏建議投資人,不要一看到「高息、高利、高報酬」這類光彩炫目的廣告詞,就一頭栽進去,還有,絕對不要借錢來投資。
南非幣利率近3年來走勢。統計至2017年11月30日。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整理
一、不要只看利差。
傳統上,「高息」貨幣至少有三種;分別是澳幣、紐幣及南非幣。但澳、紐幣近期的存款利率,最高也不過3、4%左右,存南非幣利率卻高達5到7%,很多人一看到7%,想都不想,先存再說。
「不要只看利差」,顏明宏說,2012年時,8元南非幣就可換到1美元,但2015年底,16元南非幣才換到1美元;亦即南非幣在「4年內貶了100%」。就算投資人存4年利差共賺28%,但匯率賠掉100%,試問「你要累積多少個7%,才能把100%補回來?」。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過去式。顏明宏舉出今年數據,若從今年的高點算到低點,南非幣兌美元最高12.5、最低14.5,貶值幅度15%,但「年化」後,1年等於貶了將近25%。
每年存南非幣利差只賺7%,但匯率卻貶值25%,投資人不用拿算盤,就知道這筆帳「極其不划算」。顏明宏說,「南非幣」是波動度高的新興市場貨幣,匯率風險不小;投資前一定要評估,就匯率「波動度」和短期內「貶值幅度」來看,「值不值得」去承擔這樣的風險。
台灣投資人對高息貨幣,包括南非幣、澳幣、紐幣等,一向很有興趣。 記者孫中英/攝影
二、不要只相信配息公式
除了存款,很多台灣人是透過「基金」,投資像南非幣這樣的高息貨幣。今年以「南非幣」計價基金,多檔成長表現都是百分百;因為南非幣是高息貨幣,存款利差就有6、7%,再加上基金標榜的「配息」,有些南非幣計價基金的配息率,因此飆上「2位數」。
市場就有檔基金,若以美元計價,過去2年來,每月年化配息率始終在9%以上,被投資人膜拜為「神X基金」,若以南非幣計價,9%配息再加7%利差,配息率可能高達16%。這種報酬率,「神的」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但已有不少投資專家公開指出,這檔自2014年一路紅到今年的基金,在某些時段,「基金賺得,連配息都不夠」;也就是說,基金若要維持「相同的配息金額」給投資人,答案就是「要配到本金才有可能」,而挖本金來配息,其實這筆高配息,原來是「你配給你自己」。
很多投資人一看到「高配息率」就失去理智。但顏明宏說,大家可以很理智的來看一下配息公式,配息率的算法,「分子是配息、分母是淨值」;當分子(息)不變,基金淨值卻往下掉時,「你的配息率自然提高」。
也就是說,配息率提高的原因,即有可能是「投資人賺了配息,卻賠了本金」,能拿到的配息,說不定還不足以弭平你的資本損失。這個配息公式,從頭到尾,就只是個虛無縹緲的「數字遊戲」。
四大貨幣兌台幣近3年走勢。白:日幣、紅:美元、綠:澳幣、紫:南非幣。統計至2017年12月4日。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整理
三、不要借錢投資高息貨幣
前陣子有媒體報導,有投資人拿房子抵押,借錢去投資南非幣高配息基金。這種所謂的「套利高招」,就是借出不到2%低利房貸後,拿500萬到1000萬借款資金換匯買入南非幣,再投資以南非幣計價的15%高配息基金。
若報導屬實,顏明宏說,投資人的目標,應是賺取所謂的高額利差,但他提醒,「借錢投資」本身就是高槓桿,尤其把房產都押給銀行,萬一投資沒賺到,怎麼辦?
顏明宏說,投資人除非真正吃過苦頭,不然大家的「數學」計算方式都很簡單。上述的例子,拿15%高配息率減掉2%房貸借款利率,我「好像」賺了13%,但、是嗎?絕不是這麼簡單。
首先,投資人沒想到,南非幣若1年貶了10%以上,「匯損就可能吃掉想像中的高額利差」;其次、有些人會說,「反正我長期持有」,但南非幣曾有4年貶破100%的教訓,「你能撐的住嗎?」。最後,就算你想要撐到「扳回來」,除非這筆錢「10年你都用不到」,但資金只要是借來的,一發生巨額虧損,前述的數學公式不但不成立,而且你遮風避雨的房子,可能也沒了。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856105
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 在 基金教母-蕭碧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投資人必懂的超好用10年線
做為一個基金投資人,「長期投資」是首要把握的前提。但什麼是長期投資?3~5年的時間跑不掉,要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堅定「意志」,肯定要買在相對低點,才有機會在未來收割。否則以一般人的心力來說,經常是收割不成,反而提早賠錢收攤。
「買在相對低點」是每個投資人都知道的硬道理,只是「相對低點」怎麼找?找到了又該怎麼投資?10年平均線(值),是一個好用的指標,因為這個指標代表10年下來的總體樣貌,而10年絕對是長期投資的代表,當中少不了幾次風暴或大事件衝擊,完整反應市場起落的軌跡。
依循累積了「10年」所產出的指標,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通常不會犯錯。在這裡就提出幾個投資人必懂的10年指標,並且說明應用方法。
必懂指標1: 股市10年均線
操作秘技:跌破,用力買進
操作股票會看均線,那麼,買基金呢?一樣可以看均線,尤其是10年股市均線代表一個市場長期的價格水準,哪一天見到指數跌破10年線,一定是景氣極差,市場信心潰堤,這個時候,千萬要展現你的「貪婪」。
這幾年見到多個市場不約而同跌破股市10年均線,都是在金融海嘯期間,碰到了,絕不能錯過。當時見到這難得一見的災難景況,我二話不說進場做了很多單筆投資,果然,讓我的退休金一次到位。
不過,這樣的景況可遇不可求,因為不論單一國家或區域股市指數要跌破10年均線,都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事,所以,10年均線雖然極其好用,但非常不容易等到。這也是在提醒讀者,一旦碰到了,可不要客氣。
目前的環境,因為市場已經休養生息好一段日子,要找到指數位置還位處10年均線以下者,非常有限,上海A股、東歐、拉美是其中幾個。但問題來了,如果其他市場都站上10年線了,那麼現在還在10年線以下掙扎的市場真的值得進場嗎?
其實,原則沒變!只要某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指數位置,位處在10年均線以下,通通都是好買點、是進場訊號,差別只在於收割的時間點,有的市場快、有的市場慢罷了。
當然,也不是只要某一市場的指數位置站上或越過10年線就不能買,而是隨著價格的推升,再向上的空間將一步步被壓縮,這個時候,就要搭配其他技術性指標做判斷,例如周KD、月KD皆同步往上,代表該市場還有長波段可期,仍能買進。
必懂指標2: 本益比10年均值
操作秘技:低於10年均值可買進,但思考時空背景異同
本益比(股價÷每股獲利)是股市投資人耳熟能詳的指標,在基金投資上同樣可以運用此指標,找出相對便宜的市場。舉例來說,東歐10年平均本益比為8倍,現在只有約5倍,蘊含的意義是,該市場股市指數偏低。如果還能將歷史最高與最低本益比數值調出來,就可以更清楚市場現下所處的位置。
但如果一個市場的股市表現,一段時間持續低於10年平均本益比,不免透露出大家對它尚有疑慮,只是在相對低本益比水準進場,未來賺錢機率通常可達80%,但是時間成本是你必須承受的。再以東歐為例,有報告指出,過往經驗來看,只要是在本益比5倍進場,未來獲利空間有70%,而東歐現在就處於本益比5倍的位置,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進場,但對於70%的獲利數字,則會斟酌再三。
這是因為時空背景已經不同。過去,東歐的金磚色彩濃厚,趁市場低迷時進場,要賺到70%的獲利不難;但如今金磚的輝煌不再,70%的獲利數字恐要打個對折,成為30%左右。提醒投資人,面對一個市場的未來表現,不能完全以歷史數據做研判,要思考過去一段長時間內,市場曾經歷些什麼,而不是照單全收。
必懂指標3: 利差10年均值
操作秘技:想賺價差,利差最好大於10年均值
此為債券投資人一定要懂的指標。所謂「利差」指的是,某債券殖利率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差距。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看到目前歐洲高收益債的利差為3%,意思就是現在買歐高收將比買美國公債多賺3%殖利率。
美國公債通常被視為無風險債券,若買了高收益債券這樣風險相對高的債券,而利差相當小,投資人就會縮手觀望,因為冒了風險,卻賺不到應有的報償,划不來。因此,債信等級越低,利差會越大,而什麼叫做「大」?這就要看10年平均利差了,也就是市場上普遍講的「合理利差」。
假設歐高收過去10年平均利差為6%,表示一般狀況下,投資人買歐高收可比美國公債多賺到6%殖利率,而如今若只剩下3%,投資人就要思考這樣的報酬率是否合理,特別是想要賺資本利得(價差)者,應該選在利差大於10年均值、也就是6%時才考慮進場買進。
除了看利差10年均值外,歷史最高、最低利差也最好同時參考,例如海嘯前、當市場一片大好時,歐高收利差甚至不到2%,但海嘯發生後,利差一度擴大到21%,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表示海嘯發生後買進歐高收,會買在價格最低點,而這個價位當然是想要賺資本利得的投資人,不能錯放的進場時點。
本文曾刊載於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