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投資型保單危險保費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資型保單危險保費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資型保單危險保費計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融生活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 漫談 IFRS 17 影響力 ⚡️⚡️ ] 壽險股是不少人存股的標的,因其資產龐大而多元,歷年配息也不差。不常接觸投資者,或多或少也有保險,甚至是儲蓄規劃或投資型保單。那新的會計制度究竟有多少影響力呢? IFRS 4 為規範保險合約的過渡性準則,而三年後逐步導入的 IFRS 17 擁...
投資型保單危險保費計算 在 金融生活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 漫談 IFRS 17 影響力 ⚡️⚡️ ]
壽險股是不少人存股的標的,因其資產龐大而多元,歷年配息也不差。不常接觸投資者,或多或少也有保險,甚至是儲蓄規劃或投資型保單。那新的會計制度究竟有多少影響力呢?
IFRS 4 為規範保險合約的過渡性準則,而三年後逐步導入的 IFRS 17 擁有較詳細的規範,其準則與 IFRS 4 也有蠻大的差異。
1. 收入之認列
過去保險公司收到保費後,可直接認列全額保費收入,再提存準備金於負債項。新的會計制度強調保險公司是以服務來賺取收入,因此,收到保費後,必須先認列負債,提供服務後,才能認列收益進到損益表。
影響:
此變動改變保險公司收入認列的模式,實務上收益之認列更加繁複,保險公司銷售的商品與週期也十分多元,因此,保險公司的財務系統勢必要能夠因應。近期各大保險公司出現系統大更新的原因,與 IFRS 17 多少有關。收益認列時間點的不同,也會影響保險公司的 EPS 與年度收益,進而影響配息。
保險公司真正擔憂可能在於,早年高殖利率的保單,其虧損必須直接認列出來,這迫使保險公司必須要提前增資或是發行債券來因應。這邊又可以聊到儲蓄險,有些人覺得保險公司少賣儲蓄險,可以提升壽險公司的穩定性,不過近幾年發行的儲蓄險保單利率其實相對較低,對於早年高利率的保單來說,近期的保單反而有平衡的作用。不過中長期而言,保險公司勢必無法銷售過多儲蓄險,又或者修改整體的保單內容,以不同的商品樣式呈現出來。
IFRS 17 的收入認列,會使保險公司在未來推出不同的商品,在合約上也會有些創新與客製化的服務。因其需先認列負債,收益也較晚認列。影響較大的部分可能會是終身險,因為終身險的繳費期間較長,服務期間為保戶終身,在收益認列上可能會較困難,保險公司勢必要調整商品內容。新的商品或許會給大眾不少驚喜與訝異。
至於保險公司經營方面,此變動最須關注的地方在於「折現率」,一個保單當下的損益,受到折現率影響非常大,究竟早期的高利率保單,折現率要怎麼計算呢?這會影響到保險公司在未來上路後要提列多少負債,與未來商品銷售後的收益認列。
2. 負債
接著上段提到的折現率,新的會計制度希望保險公司在負債認列部分能夠以「當下」為基準,因此,未來的保費收入與預期理賠等等,連同當下的發生率,都必須折現與攤提,才能計算出現值。進一步說明,IFRS 17 改以現時履約模型(Current Fulfillment Model),保險公司將依現當時市場情況,重新衡量估計保險合約負債,準備金的波動也就更加大,不像以前使用預定利率衡量。
3. 綜合損益表
IFRS 17 損益表會將保險本業損益與投資損益分開,上路後投資人可以在損益表中更明確地了解公司的個別營運。
4. 附註揭露之調節表
IFRS 17 規定財報的附註揭露中必須要有調節表,包含期末期初負債餘額,合約服務預計認列損益等,也可以看到估計程序、折現實務上的殖利率曲線。投資人可以在附註揭露忠看到保險公司更細部的營運與財務狀況。
結論
IFRS 17 對於保險公司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在資本結構上迫使保險公司要增資來因應。另一方面,財務認列的變得更加繁複,公司的系統與作業程序勢必要提升。未來保險公司當年保費收入與財報上的收益,可能不像以前一樣反應迅速。
風險提醒:
確實針對極長線而言,會計上之變動不會有永久衝擊,保險公司也有逐年提列準備金做新制度的因應。然而,財報的變動會影響市場對它的看法。市場有不少聲音擔憂著會不會影響金控配息,也有聲音覺得保險公司的財報會更加明朗。韓國兩家保險龍頭,股價更是壓在地上打。小編認為 IFRS 17 存在許多討論空間,不盡然會造成毀滅性衝擊,不過投資上的危險性是有的。這幾年保險公司的增資與商品調整,投資人可以持續關注。
😃😃粉專文章全數免費提供閱讀,資訊若有錯誤或是法律疑慮,煩請直接告知粉專。全數內容均不構成對任何證券買賣邀約。非為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勿引為買賣決定!投資有風險,任何買賣請自由判斷進出,筆者不對任何人負責買賣盈虧。😃😃
投資型保單危險保費計算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嚴格來說,如果要算單純的「投報率」,算法的base應該是以「累既投資報費(I)」的495,250為準,因為總繳保費還要扣掉前置費用(53,750)、行政管理費(10,900),以及危險成本(32,909,也就是為了獲得一定保障之用),因為這些金額都沒有用做投資。
個人不建議直接用「總繳保費」計算投報率的原因在於:投資型保單是「保險+投資」。如果保戶要求最大報酬率,那就直接去做投資就好,幹嘛要買「投資型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