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Shadow,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700個失蹤在哪兒?】 《壹周刊》報導,「香港失蹤人口關注組」FB群組共接觸700多宗個案,有家屬主動聯絡管理員說已尋回,也有最終只找回屍體,大部分均不願透露有關失蹤者的失蹤原因,更有一個共通點:說與社會運動無關的。 //「反修例」示威運動持續近半年,根據政府新聞處資料,截至十一月二十一...

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5:15:20

【700個失蹤在哪兒?】 《壹周刊》報導,「香港失蹤人口關注組」FB群組共接觸700多宗個案,有家屬主動聯絡管理員說已尋回,也有最終只找回屍體,大部分均不願透露有關失蹤者的失蹤原因,更有一個共通點:說與社會運動無關的。 //「反修例」示威運動持續近半年,根據政府新聞處資料,截至十一月二十一日,警方共...

  • 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 在 Shad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1 16:47:51
    有 28 人按讚


    【700個失蹤在哪兒?】

    《壹周刊》報導,「香港失蹤人口關注組」FB群組共接觸700多宗個案,有家屬主動聯絡管理員說已尋回,也有最終只找回屍體,大部分均不願透露有關失蹤者的失蹤原因,更有一個共通點:說與社會運動無關的。

    //「反修例」示威運動持續近半年,根據政府新聞處資料,截至十一月二十一日,警方共拘捕5856人,他們所涉及罪行包括「非法集結」、「傷人」、「刑事毀壞」、「襲警」、甚至「暴動」,當中大部分為年輕人,年紀最少的只得11歲。除了可數得到的被捕人數,同一時間,香港亦湧現大量失蹤人口,及不尋常的屍體發現案,數目難以估計。

    自六月起,在社交平台上,幾乎隔天就能看到尋人個案,而失蹤者亦以年輕人為主,面對警方對這些失蹤事件的冷處理,市民惟有自組失蹤人口群組互相尋人,其中《香港失蹤人口關注組》就是其中一個較為集中的Facebook群組,「我開Group的原因是因為我找遍整個facebook都找不到有關尋找失蹤人口的主題,而我跟好多其他人一樣都見到好多人失蹤,尤其在831之後,屍體開始浮現各處,我就開始懷疑是另有內情。是否被自殺都好,希望由我做起令更多人關注呢個關乎人命的題目。」發起人Tony(化名)說。

    群組運作僅兩個月 已有近萬名會員

    Tony指,群組在兩個多月前開始運作,現已有過萬名會員,他們大部分都是身邊有朋友或家人失蹤,希望入Group找尋失蹤者的消息。而Tony與另外幾位管理員的責任,就是審核會員入Group,在尋人個案上載上Group,及查證一些聲稱已經找回的個案,把個案刪除,「我們盡可能會叫他們拿出一些證據,例如與失蹤者的合照,或者在那裏找回,然後我們會去判斷真偽,再去刪post。」

    示威日後 常湧現大量失蹤者

    「每一天都有人出post說不見了身邊人,如果有示威的日子,新聞上看到有人被警察拘捕,個group又會特別活躍,我想當天會出現不下十個個案。」自開Group至今,群組已經接觸約七百個尋人個案,而失蹤者一般都會在兩至三日內尋回,「失蹤時間愈短,有可能會在兩三天內聯絡到,可能他們只是被捕,但亦都有些是上街後,沒法證明他被人拘捕,但就失了蹤。」而失蹤時間愈長的,就愈難找回,一些長期失蹤達兩至三個月的個案,至今也未見回音,「我們當然希望能夠找回,但正常來說,一個人在市區失蹤兩三個月是不可能,除非他被人捉走了,或者有些事情發生了,被關起來。」

    失蹤者多為年輕學生

    他指,失蹤者範圍集中在年輕學生,亦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卻很少會看到老人家的個案,「聽尋人的人說,是突然間失去聯絡,而且他們都有提到是在市區內失蹤,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去行山而失蹤勻勻,亦有一些最後發現自殺身亡,這些就是找不到,最終找回屍體。」

    失蹤後尋回 家屬反應奇怪

    「能夠找回的通常都是由家人找回,然後他們會強調與社會運動無關,請我們不要再騷擾他們。」Tony說。

    關注組的管理員大多都能直接與家屬接觸,每當家屬尋回失蹤者,都會主動聯絡關注組內的管理員,要求他們刪除尋人帖文,但他們均不願透露有關失蹤者的失蹤原因,「他們常常有一個共通點,說與社會運動無關的,通常都說不出其他原因。我覺得正常來說,他叫我們或者別人幫手尋人,尋回後,應該都有責任告訴我們曾經發生甚麼事,即使不詳細講,但也應該透露少少,讓別人有個安心,但如果他只是說一句:『與社會運動無關,沒有補充。』反而連我們覺得可疑,是否有人叫他們不要出聲,或者簽了一些文件,說太多話會連他們有危險,所以他們才會這樣斬釘截鐵地不說。」

    「雖然現在,在我的group當中,還未證實到有一位人士被警察殺害,現在還未有,但如果將來出現一個,事情已經很嚴重。」Tony說。

    市民: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對於近半年來的大量失蹤人口,市民亦感覺到明顯的不尋常,「其實應該有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報道了的個案也是不合理,例如有些脫去衣服跳樓就是不合理,一個人自殺,是不會脫光衣服自殺,這些我不會覺得是失蹤人口,而是一些不尋常的謀殺。我不去揣測為甚麼會出現這些事情,因為這應該交由警方去做,但每件事也不可疑來說,我覺得不合理。」蕭先生說。另一位受訪者陳小姐同樣認為,看到的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可能已經被刻意隱瞞。//

    原文連結: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13105_0
    影片:https://youtu.be/ZvZcFv4KTbk

    #失蹤 #被失蹤 #反送中 #壹周刊 #逃犯條例 香港失蹤人口關注組 Hong Kong Missing population 香港失蹤人口資料庫

    失蹤人士關注組 Telegram: https://t.me/FindingHKer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投稿: bit.ly/2o8OsAu
    #設定『追蹤/Following』為『搶先看/See First』,與『通知/Get Notification』一欄設定為開啟/On。
    #數字會說話

  • 投稿已被管理員刪除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3-15 17:14:41
    有 399 人按讚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事情了。

    我是《大醫院小故事》作者、粉絲團創辦人和管理員Patty Chou,目前同時也是《良醫健康網》的兼職專欄作家,但是因為本業工作繁忙,近日鮮少有時間發稿。《大醫院小故事》粉絲團多半會分享維護醫療從業人員工作權益、全民健保、公共衛生及健康相關的素材,盡可能用溫暖的方式,把醫學等相關政策、議題和知識簡單化,讓沒有醫學相關背景的民眾,可以用最省力省時的方式閱讀粉絲團上的內容,不會覺得醫學很冰冷,離自己很遙遠。

    這一年多以來,我也不斷自許能秉持溫柔與堅定調性,不要讓民眾或是醫療從業人員覺得我特別站在誰的角度、立場,護航誰,而是希望可以因為我的一些用心,提升更多多方立場的言論,希望藉此改善雙方資訊不平等的情況,修復目前的醫病關係,讓民眾了解醫療從業人員的辛苦和難處,讓醫療從業人員明白民眾內心的獨白。

    我是政大新聞系畢業,沒有任何的醫療背景,一開始因為一些家人、朋友在醫界的關係,我開始關心起相關之議題,不關心還好,一關心後,沒有任何醫學背景的我,居然開始有興趣了起來,就這樣一直從大一,一路關心到現在出社會已經將近一年,算一算也快五年了,時間過得好快,我也從偶爾寫寫稿,幫醫護人員發聲,到後來慢慢調整與修正,變成雙向的發聲與溝通,到前年底因為醫界朋友的鼓勵開了《大醫院小故事》的粉絲團,也因為曝光變多的關係,才因緣際會有了非醫療背景的醫療專欄作家小頭銜。

    除了專欄投稿有些微的稿費之外(這樣的稿費對於非醫界的醫療作家而言,CP值永遠是低的,因為很多醫界人士眼中的常識,卻是我們必須要花時間去了解的知識),我並沒有拿醫界任何的好處,一毛錢都沒有,甚麼都沒有,但是在義務付出的這些年來,我曾經被誤會過幾次,而且幾乎都還是被受我幫助的人誤會,那種感覺與其說憤怒,不如說是難過還來得更加適合。

    在分享素材的時候,就算很長一篇,但是在我花時間閱讀後,認定是非常好的文章,是值得閱讀的文本,所以我還是會分享,然而,基於考量到大家通常比較懶得看長文,用行動載具(智慧型手機等)閱讀長文也不是太友善,因此若通篇都是重點的文章,我會盡可能將其濃縮,如果是醫療從業工作人員工作上的抱怨文,我會盡可能在濃縮原著之餘,刪除一些比較情緒性的字句,因為我想要保護醫護人員,我不希望他們的辛苦,卻因為民眾看到了那些激進的字眼,被抹煞,甚至留下不好的印象;反之,若是民眾有任何對醫療從業者的不滿,我也會採取相同的做法,因為《大醫院小故事》存在的意義,是降低衝突,而不是挑起仇恨。

    稍早,我在粉絲團中分享了一位護理師非常中肯的抱怨文,我因為上述的理由,盡可能濃縮了原著,同時也刪除了一些較煽動性的詞句,但是卻有醫界的網友在下方留言,「分享別人的文章就純分享,頂多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論點去補充,何須要再完全複製原作者的文字上去呢?」憲法保障每一個人的言論自由,但是看到這樣的回應,老實說,內心是非常不好受的,特別是當我知道對方還是一位醫者。我想問他,您看過我轉貼內容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嗎?您了解我這麼做背後的用意嗎?

    如果今天該篇文章的原著護理師,認為我以此方法分享了他的文章,他無法接受,雖然我不覺得我做錯了甚麼,但是我願意無條件為此撤下該則轉貼,並誠心的道歉。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討拍,也不是為了要肉搜誰,或是要誰給我甚麼解釋或道歉,我要說的只是,如果有任何人不喜歡《大醫院小故事》的風格,或是轉貼、自產的所有內容,麻煩您不要以帶刺的言語攻擊,您可以取消您曾經給過的讚,取消您對《大醫院小故事》的追蹤,但是我不希望再次因為被非善意的誤解,擊潰我殘餘的熱誠。

    在此,我也向長期支持《大醫院小故事》的網友說聲感謝,只要殘存的熱情還沒有被銷毀,往後的日子,我都依然會按照過去一直以來的步調,自許秉持溫柔而堅定的風格,將我覺得好的文本分享給大家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