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投影到此電腦有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影到此電腦有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薇Viv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與線下演講,就像用人,適得其所,才能發揮效用。 / 先說結論,希望疫情趨緩後,演講可以以1/3線上,2/3實體的比例進行。 我雖然還是傾向於實體演講,也認為實體演講可以帶給人的感動、震撼與交流,是線上演講無法完全取代的。 但我也同樣看見了線上演講所能帶來的,以往沒有辦法突破的地理...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日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
-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9 13:04:17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使用者座標系統UCS:
● 設定目前使用者座標系統 (UCS) 的原點與方位。
● 常用/座標/ 使用者座標系統
● 世界UCS(W):回到世界原點
● 原點(O):指定新的UCS原點位置
● 移動(M):和原點一樣但是可以設定Z軸高度
◆ 將UCS分別移到上下面,在上面畫圖做剖面線
● 三點(3):取三點定義UCS
◆ 最好用最不容易搞混的UCS控制選項
◆ 先碰原點
◆ 再碰X軸方向
◆ 再碰Y軸方向
◆ 一定要鎖點
◆ 盡量保持右邊X軸,上面Y軸
● 儲存(S):儲存UCS座標設定值
● 物件(OB):選擇要UCS要對齊的物件,UCS會自動以物件方位為方位
● 面(FA):選取面設定UCS座標
◆ 直接碰面
◆ 可能會有個以上的面,打N可換下一面
◆ 打X,Y可以換X軸與Y軸,藉此定義Z軸方向
◆ 物件必須為實體,為2002後新增功能
● Z軸向量(ZA):用Z軸定義UCS座標
◆ 搭配右手定則可以知道X軸與Y軸位置
◆ Z軸中指,X軸大拇指,Y軸食指
● 三軸旋轉UCS(X)(Y)(Z)
◆ 搭配右手定則旋轉定義UCS
◆ 拇指指向軸向正值方向,四指合起方向為正
● 視景(V):將UCS調到螢幕前,通常拿來打字
● 前次(P):回到上一次的UCS座標
● 取回(R):取回具名的UCS座標,直接打入UCS名稱取回UCS
● 列示(?):列出所有儲存的UCS
● 刪除(D):刪除UCS,直接打入UCS名稱刪除
● 套用(A):將不同視埠套用相同的UCS
● 正投影(G):選用CAD所提供六個正投影中其中一個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9 13:02:24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使用者座標系統UCS:
● 設定目前使用者座標系統 (UCS) 的原點與方位。
● 常用/座標/ 使用者座標系統
● 世界UCS(W):回到世界原點
● 原點(O):指定新的UCS原點位置
● 移動(M):和原點一樣但是可以設定Z軸高度
◆ 將UCS分別移到上下面,在上面畫圖做剖面線
● 三點(3):取三點定義UCS
◆ 最好用最不容易搞混的UCS控制選項
◆ 先碰原點
◆ 再碰X軸方向
◆ 再碰Y軸方向
◆ 一定要鎖點
◆ 盡量保持右邊X軸,上面Y軸
● 儲存(S):儲存UCS座標設定值
● 物件(OB):選擇要UCS要對齊的物件,UCS會自動以物件方位為方位
● 面(FA):選取面設定UCS座標
◆ 直接碰面
◆ 可能會有個以上的面,打N可換下一面
◆ 打X,Y可以換X軸與Y軸,藉此定義Z軸方向
◆ 物件必須為實體,為2002後新增功能
● Z軸向量(ZA):用Z軸定義UCS座標
◆ 搭配右手定則可以知道X軸與Y軸位置
◆ Z軸中指,X軸大拇指,Y軸食指
● 三軸旋轉UCS(X)(Y)(Z)
◆ 搭配右手定則旋轉定義UCS
◆ 拇指指向軸向正值方向,四指合起方向為正
● 視景(V):將UCS調到螢幕前,通常拿來打字
● 前次(P):回到上一次的UCS座標
● 取回(R):取回具名的UCS座標,直接打入UCS名稱取回UCS
● 列示(?):列出所有儲存的UCS
● 刪除(D):刪除UCS,直接打入UCS名稱刪除
● 套用(A):將不同視埠套用相同的UCS
● 正投影(G):選用CAD所提供六個正投影中其中一個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08 20:36:11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 3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 3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ViewCube檢視立方塊NAVVCUBE
● 視埠控制/「-」/ViewCube
● 檢視/檢視立方塊
● ViewCube 是一個固定、可點選且可拖曳的介面,可用於切換標準視圖和等角模型視圖。
● 利用點選或拖曳ViewCube的點、線、面來瀏覽視圖。
● 指南針會在 ViewCube 下方顯示並指示模型中定義的北向。您可以按一下羅盤上的基本方向字母以旋轉模型,也可以按一下並拖曳指南針盤,以互動方式圍繞軸點旋轉模型。
● 在工作視窗中的ViewCube圖示上按滑鼠右鍵 ,在開啟的選單上選擇 ViewCube 設定
◆ 首頁:還原與模型一起儲存的主視圖。此視圖會與「SteeringWheels」功能表中的「移至主視圖」選項同步。
◆ 平行:將目前的視圖切換至平行投影。
◆ 透視:將目前的視圖切換至透視投影。
◆ 透視與正投影面:將目前的視圖切換至透視投影,除非目前的視圖與 ViewCube 工具上定義的面視圖對齊。
◆ 將目前視圖設定為主視圖:根據目前的視圖,定義模型的主視圖。
◆ ViewCube 設定:會顯示對話方塊,您可以在此調整 ViewCube 工具的外觀與模式。
◆ 說明:啟動線上說明系統並顯示有關 ViewCube 工具的主題。
● 開啟ViewCube 設定的視窗,可以自行設定ViewCube 圖示在工作是窗中所顯示的大小及其顯示的透明度,並可設定ViewCube其他的選項動作
---------------------------------------------------------------------------------------------------------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33qj1CT
AutoCAD 2016 3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uuPUu7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林薇Viv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與線下演講,就像用人,適得其所,才能發揮效用。
/
先說結論,希望疫情趨緩後,演講可以以1/3線上,2/3實體的比例進行。
我雖然還是傾向於實體演講,也認為實體演講可以帶給人的感動、震撼與交流,是線上演講無法完全取代的。
但我也同樣看見了線上演講所能帶來的,以往沒有辦法突破的地理、時間限制,及更多因安排上的彈性度高,所能產生的機會。
#以下正文
結束了連續一週線上演講馬拉松的日子,我發現自己精疲力盡。那不是因為演講場次排得滿,而是因為,在線上的場域裡,我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接收到那些讀者在實體場域中,可以透過眼神、動作、表情、甚至單純是場域中的氛圍,所回饋給我的非語言訊息。我也因此而發現這些訊號之於我,無論是作為一個講者,亦或是單純為人,的重要與必要性。
起初,在開始嘗試線上演講時,我還因為不用提早兩到三個小時出發去搭乘高鐵、不用為了擔心到現場設備會不會接不上投影機、不用因為一個演講活動,就耗費掉大半天,可能來不及趕回辦公室開會,而感到有些確幸。然而,在前面幾場超過30分鐘的演講後,我就開始發現這兩者之間,無法放在同一個標準上比擬的差異了——他們各有優勢,這些優勢是無法用另一個模式來取代的,但他們的劣勢與限制,卻也是另一個選項無從超越的。
舉例來說,在線上演講的狀況下,我可以因應設備的故障、網路的緩速,而進行即時的調整,卻沒有辦法像在現場,因為發現到觀眾們的氣氛低迷、眼神渙散、亦或是神情疑惑,而適時做出回應。在連線的時候,因為人們都有個潛在被時刻盯著的感受在束縛著,所以無法像單坐在椅子上聽,聽著台上演講那般自在。以至於,不只是講者,就連聽眾,也花了許多力氣,在想法把集中注意力,盯緊那其實盯久了,眼睛會又累又酸又模糊的螢幕。
在這樣的情境下,如果是知識型、乾貨型的演講,那麼參與者,可能還因為能同步用電腦做著筆記,並且為了在每一張投影片置換的時候趕上截圖,所以能集中精神、專注在內容,跟上線上課程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故事型、生命經驗型的分享,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那是一個很真實,生命在影響生命,用故事在感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也是演講對我來說,最享受,且引領著我持續走下去,很關鍵的因素。
然而,在疫情的衝擊之下,所有講座被迫轉型,我也因此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調適與思考,自己究竟可以如何確保線上也能有線下的互動性與感受傳遞的可能。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像是善用各式軟體中的回應功能,也自創了許多跟讀者可以用聊天室互動的默契,同時參考了許多老師在線上教學社群分享的,透過置換可以用來傳達訊息、回答問題的虛擬背景,或是採用互動式軟體、網站,來優化聽眾互動體驗。但沒有一個方式,能讓我打從心裡認同,我透過線上演講的方式,達到了線下演講的效果。
直到那天有一個聽眾,在回饋中說到:「講師的線上演講,讓我更能專注在裡面的細節,但如果有機會,我好想親自感受講者眼神裡的光。」
我這才發現,之所以會有前面的掙扎難耐,與持續卡在線上演講無法達到線下成效的死胡同裡,正是因為我一開始的前提假設就錯了——線上與線下演講,本就不同,他們沒有哪一個最好,只有適得其所,才有機會發揮彼此優勢,達到那一場演講在決定舉辦時,所設定要達成的目標。
就像是帶人、帶團隊,我們將不適合的人放在某一個位置上,即便他的硬實力是可以承擔的、可以負荷的,但當他在工作上找不到熱情,在行事風格上、處事上,與該團隊成員不對盤、或是無法發揮除了硬實力以外的創造力時,我們便很容易發現,這個夥伴,好似事情都在時間內完成,品質也都有完成在標準上,但結果就是達不到驚豔、達不到突破。
自那一天的領悟起,我再也沒有在準備線上演講時,套用線下演講的思維了。
我將自己的演講內容,轉為更多數據、乾貨、知識,減少故事的時間,更多可以在簡報上清楚看見的圖片與資訊,讓聽眾能更加專心,也能不迷失在一個長篇的故事裡。
而這段沒有預期到會開始的,線上演講的經驗,也讓我發現自己無比珍惜每一次與人們實體的相遇,也發現自己好享受那可以感受到情緒脈動、現場氛圍的每一次互動與交流。我想,這些都會是我在疫情結束後,接下來的每一次線下演講中,格外珍惜的體驗吧!畢竟,在從沒有失去過的情況下,我們真的很常會忘記,原來一切,是這麼樣的難得。
從連續幾日的線上演講,我深刻體悟到了與人相遇的珍貴與無可取代,但也發現跨越地理與時間限制的方式,所能帶來的便利與好處,以及那些因為線上而從沒有想過可以將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許多日常無法接觸到的人,匯聚一堂的機會。
我也透過這些經驗,更了解到,線上與線下演講,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與其追求完全達到一樣效果,不如探究兩者可以達到的不同目的,並善用各自優勢,讓每一種演講的方式,都能成為我們能自如用以表達跟交流想法的媒介。
而當媒介 #適得其所,正如人尋找到自己適切的定位,才有機會發揮,除了完成當下事情以外,更能長存於他人心中的深刻影響。
📷 小紅帽Little Red Hood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阿千看世界 Kenk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酷!這微型投影機超迷你小,功能還不馬乎
在用這台前,阿千家已經有三台投影機了加上這台就第四台了!差不多投影機該玩的功能、該怎選、要求那些是必備的我都玩到很熟了,從疫情以來我周邊的朋友關在家裡後,陸續來詢問我投影機要怎挑選,這台好不好那台可不可以入手,因為在家全家人都要搶電視,用手機、電腦看劇也累,他們都嚮往躺在床上就可以投大大螢幕追劇打電動,至少從上個月中開始,身邊就很多朋友、同事都入手投影機在認真過防疫生活🤣
▫
#房間內開燈投給你看 #全關燈也投給你比較
📽最真實的投影👉 https://youtu.be/k6wnYRdL3oo
✍️完整圖文介紹👉 https://kenki2515.pixnet.net/blog/post/353747053
▫
🎬來自韓國【SK】微型投影機🎧
🛒優惠團購由此去 👉 https://lihi1.com/sBaA0
🔸內建電池|沒有「線」的約束,不止在家可用,未來解放帶出門更必備
🔸真假流明|真實200ANSL(流明),接有超高15萬:1明暗對比,完全打趴市面上假高流明
🔸連接多元|投影機WIFI或手機熱點就可搭配內建瀏覽器上網、藍牙連結各項設備
🔸雖小但齊|小小一台250克,比你手掌還小放包包就可帶出去,還有內鍵喇叭
🔸空間擴充|可插入記憶卡安裝你想要的APP軟體在投影機內,超實用!
🔸贈品必送|送專用的HDMI線、三角支架、機身夾,讓你擺放任何角度都輕鬆
🔸遊戲追劇|想接Switch玩!PS5玩,甚至是手機投屏、筆電投屏都沒問題,追劇一把罩
▫
👩🏫我發「4」,你不能不懂亂買!這是我第四台投影機了
🤘 他的200ANSL流明很強大,不是市面上打著300流明、500流明、800流明甚至好幾千流明的那種虛報,因為你看到他打好幾千流明價錢很便宜,因為他報的是LED流明還是燈泡流明你根本不懂🕵
🤘 唯一真實敢測給你看在「陽光照射下、房間內全開燈、房間關暗」三種真實對比給你看,如果你要開燈又超清楚的,請你到公司會議內看那台是不是至少要3萬起跳🤣
🤘 現在疫情你只想到在家使用,但未來疫情好轉了,你也可出遊了,你想背一台很大台又要找插頭才能用的投影機嗎?我想你根本不會想帶出門,所以內鍵電池又小的它太實用
🤘 不止雙版本手機都可投屏,接你的任何遊戲玩也是輕鬆,嫌喇叭不夠大聲或沒重低音,直接接上你家藍牙音箱,你的宅影音世界由此開始
▫
▫
#本次團購均有贈專用支架機夾以及HDMI線
🛒優惠團購由此去 👉 https://lihi1.com/sBaA0
✅保固:一年 (憑發票或電子發票為主)
✅付款方式:ATM轉帳、信用卡、LINEPay支付任你選
(LINE Pay支付用什有高回饋,下方有說明)平常賺的LINE點數也可以直接折抵
▫
💥《#LINEPay用那些卡有高回饋》
🔹永豐幣倍卡8%~9%(可刷5千~1W2)👉 https://lihi1.com/Enzxt
🔹凱基魔BUY悠遊鈦金卡B%(每季可刷4千)👉 https://lihi1.com/tLcJb
🔹遠東快樂卡5%(每月可刷6千)👉 https://lihi1.com/pnX9o
🔹玉山UBear卡 3.8% (每期可刷5263元)👉 https://lihi1.cc/buIjC
🔹富邦J卡3%回饋無上限👉 https://lihi1.cc/6HPiZ
🔹台新玫瑰Giving卡 (節假日3%回饋)👉 https://lihi1.com/S2h9g
▫
#微型投影機 #投影機 #投影追劇 Nintendo Switch PlayStation #追劇打電動 #宅影音 Netflix YouTube #愛奇藝 #200流明 LINE Pay #投影機怎挑 #真假流明 #內建電池投影機
投影到此電腦有線 在 麻吉小兔吃貨旅行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晚看到這篇非常有感,消費者的習慣與整個數位環境不斷改變,要能快速掌握真的很難。
筆者寫的非常好。
今天聽了詹宏志演講,主題是蝦皮之役,我覺得有必要立刻記錄這一場演講,並寫下自己的心得。
詹宏志每次演講都是這樣,他在解釋一段故事,或是一個想要推廣的理念時,他會用一整個大框架來回顧,而不是開門見山直搗黃龍。一開始你可能會不曉得為什麼他要講這些,但當你聽完一整場,你就會發現前面的鋪陳是有意義的,因為他是前面那些故事,造就了今天的決策。這一場又再次展現了這樣的魔術。
今天的主題是蝦皮之役,投影片主標題是「三十億所追求的...」。他一開始就用「花錢」來破題,但是是講述他年輕時的經驗。在進入遠流之前,詹宏志是個浪人,專門在做出版業在報紙廣告上的投放。套用現在的職業,就是幫大公司買Google或FB廣告的代操者。在他那個年代當然還沒有網路,報紙是少數可以放廣告的媒體。他做的就是收出版業者大把大把的錢,想辦法做到廣告效益最佳化。這裡聽到很有趣的故事,那個年代出版社一次都出五本新書,是為什麼呢?在當時報紙只有三張紙的年代,廣告版面貴,所以出版社都只能買小小的版位,大概就Banner那樣大而已。詹宏志經過多次嘗試,發現這樣一個小的版位,塞四本書的介紹顯得浪費,但塞六本書又太擠,所以最後達到一個最佳解,就是五本書。這就是詹宏志拿了各家出版社幾百萬投放後學到的經驗,而當時的風土民情,是那種「我拿了這麼多資源學會的東西,我就應該教大家,讓大家一起省錢」的憨厚老實,所以漸漸的每一家出版社都使用了他的投放技巧。然後詹宏志又跟我們分享了另一個驚人的故事,這個我覺得金庸迷都會譁然。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是遠流在出版金庸的小說,但遠流是怎麼取得金庸授權呢?在當時,金庸的授權握在遠景手上,但出版社都知道遠景有金流上的困難。有一天詹宏志和老闆在飯店遇到金庸,寒暄後金庸突然回頭問他「那你要不要出版我的書」。詹宏志認為金庸是華人文化的指標,如果可以出版金庸的書,那是不可錯失的機會。於是他就立刻寫了提案,去香港見了金庸兩次,兩次都只收到「很好,很好」的回應,卻沒有得到實質回覆。第二次被拒絕後他回到飯店,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他做了一個很冒險的舉動,他把提案改成「簽約就先給一百萬港幣」。但拿這份提案去,沒有給作者看到實際作為,是不會取信於人的。這時他心想,我必須要把這一百萬港幣直接拿到金庸面前才行。但他哪裡有這個錢?他身邊誰有這樣的錢?而且還是可以立即借給他的。他最後打了一通電話,問了一個有這樣能力,但他不太熟的人,張艾嘉。故事最後就是張艾嘉立刻借了他一百萬港幣,他也順利取得金庸授權,遠流現在可以出版金庸的小說了。但這個故事只是引子,為的是引出他後面要說的重點。遠流好不容易取得金庸的出版權,卻發現遠景因為倒債,隨意讓印刷廠加印數萬本的金庸小說,以非常低價且隨便的方式流入市場。這讓詹宏志非常頭痛,他已經承諾要給作者這麼多版費,是要怎樣跟人家低價競爭?他在苦思不得其解時,邀請了出版界的前輩們,請他們指點迷津。其中一個前輩的話點醒了他:「你為什麼要跟那些盜版的人比?如果是我,我就賣比較貴,並強調我是正版的。」這番話催生了後來一個由詹宏志創造的名詞「典藏極品」,他打造了一套一萬兩千塊的金庸,第一年賣了2000套,就足以支付作者的版費。
這兩個故事到底跟蝦皮之役有什麼關係?詹宏志透過這樣的故事,讓我們體會早期台灣做生意是怎麼互通有無的,在那時大家都還窮困時,創業是會互助的。第二個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市場有分眾,你不需要去強打對手,而是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做出區別。這跟蝦皮之役的關聯性,到後半段才被體現出來。
接著詹宏志不說古,把重點拉回到「補貼」。但他也沒直接談蝦皮的補貼,而是從過去比較大型的補貼戰役開始說起。他第一個舉的例子是Amazon。他記得很清楚,在當時Amazon寄第一本書到海外的國際運費是4.95美元,但是第二本以後降到1.95美元。當時的他也沒看懂Amazon為什麼要這樣,這不是虧錢的嗎?因為他知道有些郵購業者會故意把商品單價設低,接近零毛利,然後用郵資去賺錢。而Amazon這樣做很顯然不會賺錢,那為的是什麼?後來他從一個訪問中得到答案,而這個答案也成了他日後發展電商的重大觀念。當時Amazon已經打敗所有線上對手,也讓原本的實體書店們都關門大吉了。有個記者就問Bezos,他已經是第一名了,為什麼還要繼續補貼運費?Bezos說,他的對手不是其他電商或實體書店,而是人們的行為。(當時)人們對於網路購物還有點恐懼,只要人們有這樣的恐懼,我的服務再好運送再快價格再低,人們就是不會在我網站上買東西。所以我必須要有實質的動作去降低這個心理障礙,運費補貼就是最直接的做法。這大大影響了詹宏志的思維,從此之後他在電商上的策略不是在想怎樣比別人便宜,而是怎麼去改變人類消費的行為。聽到這裡,我立刻想起我在2010年於清大第一次聽到詹宏志先生的演講內容:
----2010詹宏志在清大談PChome的崛起------
當時他把2000本書放到台灣各地的書店去賣,最後看銷售數據。數 據顯示北北基地區賣出一千本,剩下的一千本賣到"台灣其他地方"。然後,他又在網路上 同樣賣2000本書,數據顯示,1000本是北北基的網友買的,剩下的一千本仍然是"台灣其 他地方"的網友買的。這說明了人們使用電子商務不只是圖方便,而是一種life style, 一種新的生活模式的誕生。他說某年除夕他要求公司仍然要24小時送貨到府,員工不能 回家過年,他當然也得坐鎮公司。他跑去倉庫,看到一個他意想不到的特殊畫面。他看見 46吋的液晶電視,一貨櫃一貨櫃的出去,是幾十台幾百台的數量在賣。他想,可能是因為 大家難得回家過年,才發現家中老母親的電視已經很舊了傷眼睛,還好有24小時送貨到府 ,除夕夜下單,隔天還能幫老母親親自搬裝電視。詹董這才知道,電子商務和24小時送貨 到府這種服務再也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開創全新的生活體驗,說不定再過不久,就 可以上網訂晚餐,下了班到便利商店取貨,想吃什麼就點什麼。
-----------------------------
從上述這段演講就可以驗證詹宏志今天所說的,你要挑戰的是消費行為,唯有引發一整個世代的行為改變,才有可能創造更大的市場。
在補貼歷史戰役中,詹宏志也提了京東和滴滴的故事。這兩個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就不贅述。但重要的是這些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詹宏志在這個地方濃縮了幾個結論,在我看來可以被視為「補貼的奧義」。首先你要看,你補貼所造就的行為是否有持續性。他以早期創辦雜誌舉例。那時創辦一本雜誌,你大概要一個月賣三萬本才會有獲利,否則那是每個月幾百萬在燒的。所以他在創辦【電腦家庭】雜誌時,就先推出49元的賠本價,其實也就是一種變相的補貼。他要先吸引人看到這本雜誌,然後想辦法透過雜誌裡好的內容,讓人們持續購買這本雜誌。當消費者真正持續購買這本雜誌,甚至長期訂閱時,他一開始的補貼便顯得有意義。又或者像滴滴出行一開始更誇張,做雙向補貼,他讓司機載客可以多賺錢,乘客搭車可以減免。到後來所有乘客都不得不用滴滴,否則路邊攔不到車。而所有司機也都只能用滴滴,否則搶不到客人。滴滴當初看似瘋狂無底洞的補貼,現在看來就是有意識的作為,他改變了人們的行為,使App叫車這件事變成持續的動能。
有意識的補貼,會養成行為的改變,進而引發大規模的成長。
介紹完補貼的歷史和奧義,演講終於來到今天的主題-蝦皮之役。其實從2016年底,PChome就注意到蝦皮了。一開始是5/20 PChome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網路攻擊,但是那時正值露天準備在香港上市,詹宏志和公司主管們不敢輕舉妄動。後來陸陸續續還是有小波攻擊,但詭異的是這些攻擊都沒有勒索什麼,反倒像是暗處有個人在試探PChome有多大能耐。年底時,詹宏志身邊開始有人跟他說「欸我小孩都在用蝦皮」,詹宏志當然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就像當爸媽都入侵Facebook時,就是孩子離開Facebook的時候了。所以他立刻檢查所有數據,包含露天、商店街、24h。但數據都沒掉啊,是啦,的確是少了一些成長的動能,但實質上PChome並沒有被搶走什麼呀。雖說如此,這件事對詹宏志來說還是如芒刺在背,他不能在準備露天上市時,又同時處理這個燙手山芋,他知道自己必須專心面對。於是他決定暫緩上市,反正露天上市不是因為急需用錢,而是要成為一個台灣創業者的榜樣和希望,這件事晚點再做也無妨。暫緩上市當然是個大消息,於是就有記者採用「小蝦米蝦皮拌倒大鯨魚,PChome暫緩上市」大做文章。蝦皮也是夠厲害,那篇報導出來後,他們立刻打蛇隨棍上,所有操作都繞著這個主題走。突然間所有人都開始抱怨PChome介面好老舊、流程很爛,蝦皮又順暢,還有補貼,儼然是新時代的神。詹宏志說,這個狀況你是完全沒辦法防禦的,因為敵人吸引的不是你原本的客群(是你客群的孩子XD),所以也沒有防禦可言。只有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但是他不可以拿露天來攻擊,因為露天的營業額是蝦皮的幾十倍,蝦皮花1億補貼,露天就得花10億。領先者回頭打追趕者是不明智的,你應該要做的,是拿一個比他小的新角色,不怕輸、不怕打,正面去跟他拚搏。於是詹宏志就派出商店街去跟蝦皮PK。
蹦!是不是連回到剛剛講的金庸事件的啟發了。這就是我最一開始說的,詹宏志演講的魔法。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蝦皮和商店街開始了免運的補貼戰,也開始了這三十億的花錢經驗。詹宏志說,第一個月他根本花不到300萬,這很悲慘,等於你要補貼,大家都還懶得理你。但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大家都發現兩邊在打補貼戰,這時的消費者毫無忠誠度可言,每當要買東西,就去比哪邊補貼的多。到2017年12月,商店街的補貼來到9億,聽起來超可怕,但你要想,代表這個補貼戰為商店街帶來幾百億的營收,才會產生這9億的補貼。所以某方面來說,補貼還比行銷來的踏實。行銷有可能只打動部分的人,而那部分的人又可能只有一半的人會去真正消費。但補貼就是有消費才會發生,是扎扎實實帶來盈利。
好,但其實詹宏志的重點不是這場戰爭誰贏誰輸(好像也還沒結束?)。他今天要帶給大家更重要的兩個思維,快速取得行為和集資的重要性。今天蝦皮為什麼要跟PChome打補貼戰?因為蝦皮要快速取得台灣消費者「用App購物」的行為。為什麼要取得這樣的行為,因為蝦皮的目標市場是所謂的「大東南亞」,也就是東南亞加上台灣。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台灣的電商市場是成熟的,消費者已經可以接受線上購物,所以蝦皮在台灣推廣用app購物是相對容易的。有了台灣成功的經驗,他就可以向投資人保證他也可以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取得一樣的成功。而這樣的成功,最後帶來的市場份額會是非常非常巨大的。當你有了「6億人口的行為改變」作為最終目標,你在台灣投入的這幾十億補貼就顯得CP值很高,而這就是剛剛他說的「有意識的補貼」。好,即便你看到未來性,你知道補貼是個有意義的投資,但你哪裡來的錢可以燒?詹宏志帶出另一個重點,就是「現在正在快速取得行為改變的新創事業,從不停止集資」。像滴滴、Airbnb,甚至是阿里巴巴,融完一輪又立刻找下一輪的買家,儼然集資才是公司最主要的業務。蝦皮就是這樣的公司,他們不斷用剛剛大東南亞的偉大的夢在集資,集資不只是因為缺錢,更是因為要把市場上有的錢都收到自己口袋,讓競爭對手沒有錢。唯有持續不斷的集資,才負擔得起補貼戰,也才能成功快速取得行為改變,最終吃下一整個市場。
會後有人問詹宏志,最後悔做過什麼決策?詹宏志說,太晚重視資本市場,是他最大的後悔。他在.com泡沫後那幾年,只要公司有賺錢,就是把紅利發給股東,他要讓股東知道網路公司也會賺錢,他要建立股東信心。但他現在回想起來,這不是一間成長型公司該做的事,他應該要盡量把錢都留在公司,讓公司繼續成長。集資這件事也是,如果他早一點重視資本市場,就可以建造像蝦皮那樣大的夢,吸引投資人,早在對手長大前,把市場上的錢都吸收進來,不讓別人有機可趁。資金線的思考是詹宏志在補貼戰後最大的收穫,雖然是經過慘痛教訓才學來的,但永遠不嫌晚。
最後我想特別留一段來說明我覺得今晚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想像你的對手怎麼思考」。詹宏志為什麼可以看出蝦皮的目的和策略?因為他很努力的把自己塞到蝦皮的角度,試著揣測蝦皮的想法。具體要怎麼做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講對方的語言」。每個時代的新創都有一套新的營運指標,這些指標就是「公司的語言」。例如蝦皮不講月營業額,講的是「年化營業額」,就是把一年之中營業額最高的那個月份直接乘以12。這完全不是PChome的方法,也不是其他已經存在的電商的方法,是蝦皮自己的語言。於是詹宏志把公司內部所有名詞都改成蝦皮用的。一開始你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講這些年化營業額啊什麼的,但講著講著,你大概就會開始理解對方的邏輯是什麼,又是怎麼想的。我會後又跑去問詹宏志先生,要怎麼樣培養「看懂對手」的能力。詹宏志先生說這沒有捷徑,就是點點滴滴的累積。你要去聽他講的每一句話,推敲他的含義,去看他做的每個決策,背後代表什麼意義。而用他的語言,就是認識對手的第一步。我想這是我這場演講最大的收穫。
上一次紀錄詹宏志的演講已經是8年前的事了,現在回頭看那邊紀錄,還是覺得醍醐灌頂。今天再次被詹宏志的宏觀和幽默給教化了。深深覺得活在一個這樣的年代,有這樣睿智的前輩演講可聽,是我莫大的福氣。希望未來還可以再有機會紀錄詹宏志先生的演講!
8年前的演講心得: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292517472.A.0C2.html(不知為何失效了,請見下方網址)
http://huangyishiuan.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