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把愛找回來音樂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把愛找回來音樂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gjo (fragile)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把愛找回來 August Rush時間Su...
把愛找回來音樂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16:17
No regrets 前陣子失去了對生活的感受, 我沒有任何喜怒哀樂, 不再對任何事情有興趣, 不想吃不想喝, 沒有情緒的日子真的過得很恍惚, 不知道生活的目的什麼, 因為妳什麼都不想要。 失去熱情, 絕望的感覺油然而升高, 那是一種找不到方向的茫然, 過去熱愛潛水、音樂、攝影、看山看海, 在那...
附圖版
http://www.wretch.cc/blog/gjo&article_id=7099717
很久沒有在戲院裡飆淚到無法自拔了,但我想會被如此炸到個人背景實在影響太深,
於是現在努力嘗試客觀地來思考這部電影的內容。
我想最大的詬病就是太多巧合跟灑狗血的地方了,那些美麗的邂逅或是感人的重逢的
確太不實際。就這麼巧十一年後小男孩遇到了當年爸媽在華盛頓廣場聆聽的口琴街頭藝人ꄊ為什麼十一年後他可以上網查詢她的名字,分離的當天卻沒有?整間辦公室這麼多照片為
何她一眼就看到自己骨肉?這些問題永遠也挑不完,但有趣的是觀看的過程中自己還是徹
底被帶到這般狗血的情境當中,音樂自然是連結一切最大的功臣,晚點再講,但不得不說
導演對氣氛的拿捏也很有一套(至少對我而言);「投名狀」很多地方情緒已經滿到台詞音
樂一下,我的反應竟是哈哈大笑兩聲,相較之下「August Rush」煽情的地方我的淚線都
徹底被擊敗,有兩個地方覺得太超過,分別是開頭小男孩在草原以及在華盛頓廣場時陶醉
於指揮周遭的聲響中,但他們都在最高點被打斷,畫面迅速切到壞朋友要欺負他以及名片
被吹走,沒有破壞我對這部片的感覺。
講到華盛頓廣場,幾個禮拜前「我是傳奇」中才看到威爾史密斯在這裡跟活死人對決
,如今房子頂樓卻成了俊男美女共度春宵的地方,紐約的風貌真的...很多變。
至於其他地方,自己幾乎都是非常入戲的,像是女主角"I've been counting"或是辦
公室中認出小男孩的照片、以及父子重逢那邊,心中都像被槌子狠狠的重擊了一下,最後
音樂會那邊,即使整個矯情誇張到了極點,隨著兩人一步一步走近,情緒就像被硬生生地
往懸崖推一般,最後就爆發了哈哈。
不過最後還是有點怪,片中小男孩想尋找的是父母親,女主角似乎只想找回小孩(至少
就影片所呈現出來我的感覺是如此),而男主角根本只是忘不了女主角;但最後三人重逢時
,女主角看到男主角的反應竟然只是淺淺一個微笑,男主角也似乎早就知道台上那位就是
他兒子一般,這段三角關係如此結束我實在無法接受啊!但在當時的音樂與氣氛下,任何
其他多餘的解釋或台詞似乎都會破壞感覺,所以好像也想不出更好的處理方法...okay那就
矯情到底吧!
至於小男孩音樂才華是否太扯?我想有學過樂器或是作曲的人,看了不但不會覺得誇
張,反而更增感動。剛才看了一些文章討論Mark Mancina和Hans Zimmer討論小男孩初次拿
起吉他的反應,作曲家們是真的用心在處理他跟音樂的互動。有在彈木吉他的人應該對
fingerstyle這字眼不陌生,近年來越來越多演奏者會把六根弦重新調音,產生不同按法,
同時利用敲擊空弦的泛音和搥勾音點弦來編曲,對於一個從未學習吉他彈法的人而言,它
只是一個可以發出聲響的樂器,因此安排小男孩使用這些技法來彈奏吉他,個人認為是非
常適合的。
父子互動那段產生的張力也讓我動容,男主角穩穩地用正確的按法彈出一個旋律,小
男孩用他自己的方式敲出一樣的音,逐漸地兩人開始合奏,彈指之間惺惺相惜,那段真的
好棒。
至於鋼琴或其他樂器也一樣,我想如果一個人若會彈奏某種樂器或擁有作曲能力,即
使碰到一個全新陌生的樂器,也會嘗試開始彈奏腦海中的音符,對他來說他需要的只是弄
清楚那些動作或行為會產生那種聲嚮罷了。像小男孩在教堂彈奏的管風琴,基本上就只是
一些音程線性的流動,不同於一般鋼琴演奏的思考。
於是進入茱莉亞後,學習了正確的記譜法跟基本樂理,他把腦海中所有聲響結合,創
作了「C大調狂想曲」(這個調性跟曲式也非常適合他的狀況)。總而言之我覺得這些都不算
太誇張或不合理,我想若是莫札特生在現代,面對這麼多新穎的聲響甚至數位編曲,他應
該會做出更瘋狂的行為。
C大調狂想曲是本部片作曲家Mark Mancina和Hans Zimmer共同編曲完成的,個人認為
這合作極具意義。Hans Zimmer身為好萊塢當紅作曲家,本身卻只學過一個禮拜鋼琴,個人
風格強烈,融合電子音色與傳統管弦樂器,而這首曲子結合了許多特殊聲響(如水杯或木吉
他敲擊以及電吉他等),由他來合作編曲是再恰當不過了。主題動機「Sol Do Re Sol Mi」
也是從頭貫穿本片,從小男孩剛出身的音樂盒,初次聽到的風鈴聲,到最後演奏出來的狂
想曲,這個簡單的動機包含了一個完全五度與完全四度,Hans Zimmer曾表示他最喜歡運用
這些neutral、hollow的音程來描寫大自然或心靈層面的氛圍,用它來描寫單純天真的小男
孩對腦海中旋律的渴望與期待,我覺得也是非常成功的。
配樂的話,基本上就分成四類:小男孩的腦海主題,大提琴(古典)、吉他(搖滾)以及
其他(都市節奏或短襯樂),若單獨來看其內容或許無法和贖罪或料理鼠王等相比,但有兩
個地方我覺得很成功在於:利用風鈴結合一些電子合成器或弦樂泛音來處理小男孩腦海中
的音樂(這默爺熟練得很不知他有沒幫忙哈哈),以及把古典演奏和搖滾疊在一起,那邊的
手法只能用高明來形容了。
或許還是很多人覺得太矯情或誇張?但對於一個曾經因為工作放棄音樂離開團員,沒
學過鋼琴與記譜卻在學習管弦編曲,音樂路上從遭受父母強烈反對到感謝父母給予的些許
能力,以及被音樂感動過無數次的人而言,這部片真的太過份了。
--
喔喔喔 彈吉他真是爽呦
有空你也來試試阿 喔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9.19
※ 編輯: gjo 來自: 61.224.49.19 (01/27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