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承兌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承兌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承兌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承兌英文產品中有7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以前在東京念大學時,週末偶爾就會跑一下箱根、伊豆、熱海、日光,感覺就像住台北跑宜蘭一樣。宜蘭的 Westin Resort 氣氛真的很放鬆,讓人可以忽略早餐 scrambled eggs 被寫成 scramble egg 的事實。 在線上課程沒破5000人前,不會有尺度更大的照片了 😂 在兌現昨...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阿布X布布遊戲實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鑽石 #FreeFire #阿布布布 Free Fire 免費鑽石3.0教學公開之前可以答應我一件事嗎? 增加Google問卷獎勵的秘訣 google opinion rewards 大家好我是阿布 昨天本來要發免費鑽石3.0 但是前天發生的體驗服事件 所以緊急撤下已經預排的免費鑽石3.0影片...

承兌英文 在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7:51:46

【照顧自己,就等於照顧了全宇宙】 #贈書 🎉 最近,個案阿承開心地說:「我終於在和朋友聚餐時,說出我真心想點的菜了耶!」他眼中的閃亮,令我也不禁跟著雀躍起來。 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不就是點個菜嗎,有什麼好值得開心的…但對於「配合大隊」的隊員而言,這可能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內心掙扎。 「配合大隊...

承兌英文 在 革命開始的時候躺下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36:52

❨ 雙魚座女生 ☽ 「我想跟妳說一個秘密。」☽ 約我到淡水的咖啡店,那間店這一代文青戀愛的失戀的大致都有去過一次。不知道是怎樣的事,非得如此鄭重道來。 ☽ 是雙魚座的女生,大家都說說我們不像,她只要喝一杯酒就可以發酒瘋,我喜歡她整個人像一則瘋的暗號。雙魚專制的傲嬌與若有似無的觸碰。像 ☽...

承兌英文 在 馬英九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5 01:42:04

今天是總統府前資政林洋港先生94歲的冥誕。形象親民的「阿港伯」,歷任南投縣長、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與司法院長,留下不少建樹,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興建翡翠水庫。 今年上半年,臺灣面臨嚴重旱災,各地水庫大缺水,有的幾乎見底,不少縣市實施「供五停二」限水措施,影響民生、產業甚鉅。唯...

  • 承兌英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0:26:26
    有 452 人按讚

    以前在東京念大學時,週末偶爾就會跑一下箱根、伊豆、熱海、日光,感覺就像住台北跑宜蘭一樣。宜蘭的 Westin Resort 氣氛真的很放鬆,讓人可以忽略早餐 scrambled eggs 被寫成 scramble egg 的事實。

    在線上課程沒破5000人前,不會有尺度更大的照片了 😂 在兌現昨日承諾的當下,突然跳出幾個學生的教師節快樂內信,才發現今天是這個日子。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all teachers in my life. You have made me, in various forms and ways, a better learner, teacher, and most importantly, person.

    也希望我可以繼續將我所知、所不知,分享傳授給更多台灣的學生(這口吻配這張圖 😂)。

    無情業配來了:超過百則評價仍維持滿分5 星好評的 #3D英文筆記術線上課程 配合Hahow 全站大折扣倒數6 天囉。🤪

  • 承兌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21:35:39
    有 544 人按讚

    #世代減碳做伙來

    今天是我第二年參加青年抗暖大遊行,「減少碳排 世代攏來|青年抗暖大遊行」,我走到會場的路上,看到現場都是年輕朋友的面孔,其實氣候變遷是跨世代的議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留言板寫下「氣候立法,節約能源」,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蘇貞昌院長都說2050淨零碳排是國際趨勢,但提出草案近一年沒有進一步積極作為,也難怪環保署長嗆「空口喊口號,當然很容易」

    我會督促執政黨儘速兌現對下一代的承諾,要把過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修成 #氣候變遷法,不只減碳目標要跟上國際的2050淨零碳排,也要納入調適、減災。

    我也看到黑板上其他朋友寫下藻礁永存、減塑、自備購物袋等等,同樣都是我關心、支持的議題。1218藻礁公投,我們應該把7600年藻礁保護下來,為下一代留下美麗的海岸線;疫情之下減塑開倒車,如何輔導餐飲小商家、外送平台或是研發替代的易分解材料,必須集思廣益。

    這會期,我同樣在經濟委員會,歐盟2023碳關稅,減碳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經濟議題,產業不減碳就沒有產業競爭力,連工總都很急。台灣3、4月還在56年大旱災,7、8月豪雨就馬上造成各地淹水;國際上也正發生北美熱浪、西歐洪災、中國鄭州豪雨淹地鐵,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高,我會和這群年輕朋友站在一起,共同面對。

  • 承兌英文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承兌英文 在 阿布X布布遊戲實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16:30:01

    #免費鑽石
    #FreeFire
    #阿布布布
    Free Fire 免費鑽石3.0教學公開之前可以答應我一件事嗎?
    增加Google問卷獎勵的秘訣
    google opinion rewards
    大家好我是阿布
    昨天本來要發免費鑽石3.0
    但是前天發生的體驗服事件
    所以緊急撤下已經預排的免費鑽石3.0影片
    我們還是想發
    因為都已經剪好了
    字幕也上好了
    封面標題都打好了
    哪有不發片的道理
    但是體驗服事件後
    我們希望在發布免費鑽石3.0之前
    希望觀眾能完整看完這部影片
    看完後承諾我們
    不會去打擾其他創作者
    遇到問題會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們
    體驗服事件
    讓我們發覺觀眾是一群
    求知慾非常旺盛的人
    這是好事我沒有說不好
    但是影片是我發的
    所以我希望任何問題都留在我們頻道就好
    因為有些觀眾去其他實況主頻道問了
    其他實況主覺得困擾、煩
    所以把這件事情告訴官方
    要官方來提醒我們
    那我也發了道歉影片
    道歉影片內容是向覺得困擾的實況主及官方道歉
    我先說為什麼我會拍體驗服載點給大家知道
    大家要知道世界很大
    每天有上千部有關FF的影片被發布
    任何實況主發布的任何影片主題
    都不會是第一個發布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發布
    即使台灣沒有
    其他地區一定會有
    公布體驗服載點的影片
    當然我們也不是第一個發的
    國外有一堆實況主已經發布過了
    如果大家用英文關鍵字搜尋可以找到一堆
    畢竟體驗服載點是公開的任何人只要輸入關鍵字都能看到
    官方並沒有鎖起來
    FF這款遊戲在台灣被拍最多的主題是吃雞、抬槍、爆頭等技術型的影片
    我們頻道這三年來的風格
    都是偏向拍攝娛樂與資訊類型的影片
    我們比大部分FF玩家都年長一些
    同時也因為布布的理念
    她希望盡量多放一點教育類型的內容
    希望大家能受到啟發將來少走冤枉路
    或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時能夠得到紓解
    我們通常只在寒暑假發片
    但是今年不一樣
    我們整年都會發片
    因為只要一開邊境布布就會直接跳上飛機
    所以阿布想要在布布去留學前
    保留越多布布的影片越好
    並且盡可能的多出一點資訊型的影片
    讓無課玩家可以多些資源
    就像免費鑽石3.0
    需要擁有軟體開發的背景
    才能夠找到的方法
    阿布再強調一次
    每天光FF的影片就有上千部
    何況是FF以外的各類型影片
    各個主題之間都會有相似及相關的地方
    所有主題沒有人會是第一個發現
    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拍的
    問卷獎勵在FF這款遊戲還沒出之前就有了
    當時就已經有人在拍問卷獎勵
    但是多數人拍的都是教觀眾如何使用問卷獎勵而已
    就像我剛剛說的
    增加問卷獎勵的方法
    是需要結合軟體開發的背景才能得到的資訊
    阿布希望大家在看了免費鑽石3.0之後
    觀眾有任何問題都在我們頻道詢問就好
    不要寫信去google公司
    也不要去其他只是純粹分享如何下載問卷獎勵的創作者頻道留言
    造成他們的困擾
    如果發布免費鑽石3.0
    觀眾能做到完整看完影片教學並且有問題只會在我們頻道留言詢問
    ,請在這部影片按讚
    如果沒耐心看完影片只想趕快知道答案,
    所以會到任何拍過問卷獎勵的人頻道留言的,請在這部影片按倒讚
    如果有其他想法也歡迎在這部影片下方留言
    阿布會根據讚、倒讚及留言
    直接無腦判斷要不要完整公開免費鑽石3.0
    簡單來說免費鑽石3.0是否公開
    決定權在各位觀眾,不是我們
    那我們下部影片見 掰掰
    合作提案歡迎寄信:egcba064@hotmail.com
    【使用貝殼幣抖內說明】
    雷雷工程師(布布)遊戲ID:55652423
    軟體工程師(阿布)遊戲ID:55273189
    一、成為阿布"或"布布永久遊戲好友:2000鑽
    二、"同時"成為阿布"和"布布的永久遊戲好友:3500鑽
    三、.擁有永久管理員板手(可聊天但不能管台):1500鑽
    四、永久FreeFire阿布和布布好友+管理員板手:4200鑽
    請截圖並私訊臉書粉絲專頁
    我們會主動加你FF好友

    【使用現金抖內說明】
    一、使用【歐付寶】贊助支持我們繼續創作影片,
    贊助後請【截圖私訊】臉書粉絲專頁【新聞布頻道阿布X布布】❤️,
    臉書粉專管管或阿布布布會進行確認❤️
    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5C4C1C8F99D685F7933EE202DFD7578F
    二、使用歐付寶或直播時使用超級留言
    加入我們頻道會員累積滿800元台幣(請自行截圖累計並主動私訊阿布布的臉書粉絲專頁)
    我們會在滿800元當天或下一次直播封面增加你的名字及贊助金額❤️
    三、(請自行截圖累計並主動私訊阿布布的臉書粉絲專頁)
    贊助阿布X布布遊戲實況累積達900台幣給板手(可聊天但不能管台)❤️
    四、成為阿布"或"布布遊戲好友:500元
    五、"同時"成為阿布"和"布布的遊戲好友:800元
    六、FreeFire阿布和布布好友+管理員板手:2100元

    【副頻道】
    也請支持我們的副頻道[阿布X布布日常]❤️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9Ee7WdlbOzwg7y2C9SkDg?view_as=subscriber
    免責聲明:
    1.斗內請量力而為,本頻道不提供任何退款機制
    2.若成為管管後,有任何詆毀、汙衊、妨害阿布X布布頻道發展的言行舉動,
    阿布X布布頻道保有修正、暫停或終止玩家成為直播臨時管管或固定管管的權力

  • 承兌英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20:00:14

    |居港英國人|撐黃店排阿布泰挑戰功能組別 計畫暫居台灣「我看不見香港有未來」
    50多歲來自倫敦的精算師李福納(Lee Faulkner),因為1993年的一次到訪愛上了香港:「在着陸的那一刻,便被這個地方吸引着。光是站在街上看着,便能感受到街頭街角都充滿着活力。那時我已經跟自己說,必須有一天會回到香港。」他於2011年兌現了對自己的承諾,找到了一間英資保險公司的工作,並移居香港,而香港亦成為了他的家。

    雖然曾移居阿根廷10年,完全明白旅遊和定居於一個地方的不同,但香港的工作氣氛和社交生活上的文化差異,也讓他吃不消。加上不出一年,他便看清了香港保險界的弊病:「我放棄了那份工作,因為錢不是所有。」辭退了工作但卻選擇留在香港,在上環海味街建立公司從事英文教育及財務健康推廣。住過4年堅尼地城,6年前住進了南丫島。他沒有成為香港人眼中那種離地「鬼佬」,會食黃店買阿布泰,比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更貼地,是日家訪他還帶我們到平時經常光顧的黃店。他說:「我不是那種可以到一個城市生活,但過着度假風格生活方式的人。不能生活在一個地方,但將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當作是外國人的事。我認為如果有一個地方,給了我一個家,那麼我便有責任去照顧它。」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30/EMOSNUEE6FBBVMOQGT4AYSIRT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英國 #黃店 #阿布泰 #功能組別 #台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承兌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09 21:16:37

    多個環保體團今天參加舉行全國環境會議,對於近來議題焦點的藻礁公投上,藻礁公投連署領銜人潘忠政強調,總統蔡英文去年答應,就藻礁議題,責成行政部門,建立溝通平台,並且舉行類聽證會,但都沒有兌現。環團代表會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進總統府,提醒蔡總統實現承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097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