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批判教育學在台灣發展與困境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批判教育學在台灣發展與困境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phyllis0624 (喔 我主耶穌...)看板NCCU_SEED標題批判教育學導論時間Sun...
批判教育學在台灣發展與困境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36:08
【不是不能說,是希望你好好說——淺談台灣運動賽事與原住民的話語政治】 關於新聞標題或內文標籤化族群加上勇士/戰士形容的問題,親愛的漢人在IG已經針對媒體操作楊勇緯的手法進行回應,其中一個原則與倫理,就是如果族群標籤跟新聞內容上下文無關,就避免單獨片面呈現,避免刻板印象的疑慮。這裡我們常常收到很詭異...
批判教育學是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所嘗試的是要徹底改變學校的不平等結構;批
判教育學也是個文化政治的手段,它非常嚴肅地看待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和隔閡,特別在於
族群、階級與性別議題上;批判教育學提出批判、奮鬥與希望的語言,試圖為所有的受壓
迫者解開束縛,乃至以解放人類所遭受的所有壓迫為終極目的。
在本書中,作者Barry Kanpol指出:當今所有的師資培育與教師在職教育是成
為批判教育者的第一步機會。因此,大學教授與中小學校教師可以連成一條陣線,共創學
習的契機,來對抗制度性的壓迫與混亂,以及教育精神的瓦解與死亡,使我們對教育的絕
望能轉化成為在教育中持續奮鬥的信念。
1 故事與新聞:教育中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個人故事
師資培育
我這個教師
公共論述
2 教師在危機時期的生活:意義的緊張
關於批判的理論
3 文化之中與文化之間的緊張
學校的概況
教師─行政人員之間的交換
S. O. A. R.與共同計畫的時間:官方的與實用的
教學的官方面向
4 與差異建立關係
自我與社群
教師的主題
學生的主題
5 多元文化論述與民主想像的政治
教師故事的取得
Chapel中學
教師及其個人歷史
同理心的建立即連接差異與他者的相似性
6 可能性之批判的跨學科平台
7 批判教育學中持續的議題與趨勢:與Svi Shapiro以及一位學生的對談
8 告解行動作為批判教育學的必要步驟之芻議
師資培育的繼續教育之兩難困境
晚近文獻上的一些要點
個人與體制性的告解
告解
告解在師資培育中的角色
批判教育學議題的討論逐漸在台灣的學界受到重視,本書的翻譯大致上也是順應這樣的脈
絡。這本書的核心主軸在於概述在教育中的批判理論運動,這個運動在很多的方式上回應
了學校對其今日處境的發現,並且透過三個不同年級與人口差異之各地區所完成的教師研
究與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可能性批判的平台,帶出所謂批判教育學的「批判」元素。在
Kanpol的看法中,批判教育學是一種嘗試改變學校不平等結構的手段與方法。批判教育學
也是個文化政治的工具,它正經地看待人類的差異,特別是關聯至種族、階級與性別議題
。在分享批判、奮鬥與希望的語言上,批判教育學試
圖鬆緩受到壓迫者,並且終止人類所遭受到的許多壓迫的形式。如同Kanpol在這本書所傳
達的:「批判教育學指的是檢驗的工具與方法,期望藉以改變允許不平等與社會不義的學
校結構。批判教育學是一種文化的─政治的工具,它嚴肅地採納人類差異的說法,特別是
當這些差異與種族、階級與性別有關的時候。在它最基進的意義上,批判教育學尋求讓被
壓迫者不再受到壓迫,以共享的批判的語言、抗爭的語言與鬥爭的語言來團結人們,終結
各種形式的人類苦難。……最後,批判教育學也表達人的信仰與信念是如何鑲嵌在學校教
育中(頁46)。」因此,在這本書中,Kanpol致力於讓職前與在職教育工作者成為批判教
育學的中堅份子,也就是他所謂的批判教育者,或是Henry Giroux所謂的轉化型知識份子
,這是指致力去了解在學校周遭與學校裡壓迫性社會結構的教師。因為,批判教育學的理
念讓這群教育工作者學會在對抗制度性的混亂、壓迫及精神上的垂死與流亡之中,如何表
達他們自己對致力於教育工作的信念與信心。
然而本書並未涉及與分析批判教育學所汲取的各種理論背景,大抵上來說,理
論背景包括美國進步主義的傳統(如John Dewey、Myles Horton, Herbert Kohl, Maxine
Greene, Ivan Illich等等)、巴西的文化識能計畫(如Paulo Freire, Augusto Boal等
等)、霸權與權力論述(如Antonio Gramsci與Michel Foucault)、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
理論(如Max Horkheimer, Theodor Adorno, Walter Benjamin, Leo Lowenthal, Eric
Fromm, Herbert Marcuse, J胼rgen Habermas等人),以及當代思潮的影響(如後現代主
義、後殖民主義、文化研究與女性主義等等)。在批判教育學的發展背景,最重要的關鍵
人物乃是巴西的基進教育家Paulo Freire。他的經典著作《受壓迫者的教育學》(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一書已點出了整個批判教育學論述的核心:如何使受壓迫ꨊ者開展解放的教育學?
此外,Freire描述傳統的教育方法為「囤積式教育」(banking
education),這種教育抹煞學生的創造力,使其批判思考的能力變得呆滯。Freire曾對
囤積式教育做如下的定義:在這種教育底下,教育好像是客戶到銀行從事的存款行為,教
師是存款者,只要將特定的知識存在學生的帳戶之中,其教育結果便告結束,而學生們要
辛苦地加以接納、耐心地背誦,學習的過程便告結束。在這種囤積式教育下,知識成為一
種禮物,由自認為「擁有知識的人」贈送這些知識給被判定為缺乏知識的人。學生愈努力
將這些被給予的知識儲存起來,則愈不可能發展批判的意義。也就是說,囤積式教育隱含
權威的政治意涵,讓受壓迫者內化宰制階級的價괊教育在現在這種環境底下,成了統治階級傳遞、灌輸特有意識形態的工具,囤積式教育
在統治階級的操控下,失去引導人民反省教育本質,而是在反民主、反人道的權威宰制下
,締造一個堅固的非人道社會,剝奪人人自由反省、開展存有、創造人性化的存有權。
當然,批判教育學不只侷限在Paulo Freire的論述,他的思想也影響到歐洲與
北美的教育學者,諸如Michael Apple、Robert Connell、Roger Dale、Miriam David、
Jame Gaskell、Madeleine Grument、Henry Giroux、John Harp、Liv Mjelde、Robin
Small、Philip Wexler、Paul Willis、Geoff Whitty、Michael Young、Peter McLaren,
bell hooks等人,當然也包括本書的作者Barry
Kanpol。雖然批判教育學發源自拉丁美洲、發揚於美國,其生成發展的環境顯然與台灣的
教育脈絡不盡相同,但是批判教育學所標幟的「重新理解教育裡的文化政治意涵」方向,
在在展現論題鮮活、論述有力的特徵,我們認為這對台灣教育問題的思考開啟了新思維與
新方向。不過,很值得一提的是當批判教育學正開始受到台灣學界重視的同時,它也很快
地成為新的消費商品,甚至也溜進補習班的講義裡。別忘了批判教育學一再強調的批判/
轉化或是它在開啟批判性的語言/可能性的語言,這是一種結合行動與反省的實踐,沒有
行動的反省就是咬文嚼字的空談主義(verbalis
m),沒有反省的行動則是為行動而行動的盲動主義(activism)。因此,我們一直認為
批判教育學很珍貴的地方在於回到某種實用主義的立場,了解在實際的社會或文化脈絡中
,社群或行動者抗拒的可能性,就像Kanpol說的:「大抵來說,批判理論是對上述教育問
題的一種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回應。……在批判的社會理論領域內,以及如何
理解學校主要只是傳統的場所,本書就是要為讀者提供工具與方法,去『做』批判理論,
用非常不同的方法去構想教育(頁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