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d258 #知識 #20180505
繼上次的「洞洞大全」後🕳️🕳️
今天帶來的是滿滿的鋸齒⚙️⚙️
以後"期望"每周六都能po出
大整理系列 一次介紹給大家😁
.
補充:麵包刀的鋸齒讓我想到洋芋片
除了品X那種波浪形狀之外 (詳見 #agad34 )
還有表面鋸齒溝漕的(波X多蚵仔煎口味!...
#agad258 #知識 #20180505
繼上次的「洞洞大全」後🕳️🕳️
今天帶來的是滿滿的鋸齒⚙️⚙️
以後"期望"每周六都能po出
大整理系列 一次介紹給大家😁
.
補充:麵包刀的鋸齒讓我想到洋芋片
除了品X那種波浪形狀之外 (詳見 #agad34 )
還有表面鋸齒溝漕的(波X多蚵仔煎口味!!)
將一個鋸齒看成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三邊」
如此一來 洋芋片總表面積增加(爽)
使得調味粉更均勻地附著(好吃)
也讓口感更酥脆了呢(停不下來)😋
.
補充:玻璃瓶瓶蓋的鋸齒
目前我算過的 #台灣啤酒 #紅標米酒
還有國外進口 #啤酒 都是「21個鋸齒」😆
讀者們若手邊有這種瓶蓋 可以算算看☺️
#CrownCap #Beercaps #BottleCaps
.
補充:最後一頁的鋸齒葉緣🍃
是由「小編的媽」所提供 感謝娘親🙏
在此提早跟您說聲 #母親節快樂 😍
.
今日 #GoogleDoodle
是取自2014/5/5的封面:日本兒童節
日本的兒童節是有分男孩、女孩的唷
都是由農曆傳統節日演變而來的
(明治維新後 廢除農曆 改用新曆)
🎎農曆3月3日上巳節→新曆3月3日女兒節
🎏農曆5月5日端午節→新曆5月5日男孩節
5/5這天 同時是日本的端午&男孩節
他們也會吃粽子 並在自家屋外掛上 #鯉魚旗
期望孩子們像「鯉魚躍龍門」一樣地健康成長
#鯉幟 #こいのぼり #端午 #端午の節句
-
【agad大整理系列】點進 # 看更多
#agad237 滿滿的「洞洞」🕳️
#agad188 滿滿的「熱炒菜名」🥗
#agad153 滿滿的「豆腐」⬜️◻️◽️
-
#agoogleaday #follow #instagram #instadaily
#一天一google #Zigzag #Gear
齒輪的英文是 Gear 也是指傳動裝置
可利用兩種以上不同尺寸(不同力矩)的齒輪
以槓桿原理設計出傳動裝置 例如汽車手排檔
低速擋(1擋/起步擋)➡️低轉速(費時)高扭力(省力)
高速檔(high gear)➡️高轉速(省時)低扭力(費力)
上述只是為了 in high gear 這個片語而鋪陳的😓
意思是「全速前進、達到巔峰狀況」
造句: My business is in high gear.
The movie goes into high gear when Thanos...
扭力瓶原理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中醫常講濕氣,尤其告誡我們應避免冰冷的飲食,造成脾虛和濕氣重。但西醫卻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運動期間可以喝冰的降溫,對女性經前或產後喝冰冷亦無忌諱。到底中醫中的濕氣是什麼概念?而為何西醫無法理解或認同這個道理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中醫是一個以物理為原則的醫學,是以「質」和「能」做為基礎,質即是陰,能即是陽。我們所吃下喝進的都會成為「質」,而我們的身體靠著這些「質」轉化成推動身體的所需的燃料,進而轉化成機能,也就是「能」。然而在轉化這些質的過程中也會消耗掉我們的能量。如果我們將身體的機能看作是引擎的馬力和扭力,那麼質便是汽油、機油、冷卻液。一個引擎要能運轉必然要消耗汽油機油,這就是我們將「質」轉化成引擎運轉的「能」。然而在油氣混合前,引擎也需要能量來啟動,比如電瓶裡的電池來打火,這就是轉化「質」為「能」的過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如果理解引擎運作,便會知道引擎需要在一定溫度以上運作時才會達到最佳化,因此冷卻液是冷卻過熱,而不是讓引擎保持低溫用的。而汽油的純度越高,溫度越高,爆炸的殘餘越少,機油越好,引擎磨損越低,則整個引擎便能達到最佳化運轉。
我們人體也是一樣,好的飲食和作息能導致我們身體運作機能最佳化,但不好的飲食作息,甚至外部因素會導致我們身體機能不佳,因而致病。那麼濕氣是什麼?濕氣就如同汽油和機油裡有對引擎運作不好之物,濕氣會造成我們身體在機能運作上無法最佳化,甚至對身體這個「引擎」有害。一個身體引擎運轉不順,有東西在裡面阻礙機能最佳化,那麼你給再好的藥都無法到達該去的地方做治病的效果,所以為什麼中醫治病,首先要祛濕。
那麼為何喝冰的會造成濕氣重呢?這道理和引擎需要一定溫度才能最佳化運轉是一樣的道理。在物理學裡,「熱能」是會往冷的地方走,而我們的身體保持在約攝氏37度,是一個最佳運作溫度,但當冰冷的飲食進到身體時,我們體內的「熱能」首先跑去了冰冷的食物飲料那,這過程已經用掉很多原本不必要的能量,再來才花能量將其轉化成推動身體的「質」和「能」。而在這轉化過程當中,身體花太多能量對進來的冰冷食物做「均溫」,所以對需要轉化的「質」沒做到最佳化,進而成為了不好的「質」進入體內,最後這些不好的質就在體內累積造成所謂的「濕氣」。
濕氣的幾個特徵,身體一直覺得累、水腫、睡眠不好、舌苔厚、大便黏、易寒。身體機能不好,要花更多能量去處理和推動這些不好的「質」,而不好的「質」也沒有轉化成好的「能」,反而要花更多其他能量去轉化,自然身體會累,會睡不好,體內運作不佳,多餘的水分自然也不能順利排出。而所有一切造成整個系統的不順,自然消化及排泄系統也是沒辦法最佳化運作,進而消化不完整,造成大便黏。濕氣重身體機能不好,當然免疫力也會低下,自然更容易受外在影響生病,所以為何中醫最怕的是濕?就是因為濕氣造整個身體機能不佳,即便想治病,藥亦無法順利到達病灶處,病則無法除。
新漢方名人堂專欄
中醫濕氣的科學
稍微對中醫理解的都知道煮薏仁水和紅豆水服用可以幫助祛濕。雖然薏仁及紅豆水能祛濕,但很多人為求快買便利商店冷櫃中冷的薏仁水或紅豆水,當你在便利店購買冰過的薏仁水或紅豆水時,想一想喝冰的薏仁水或紅豆水到底是真的祛濕?還是反過來增加濕氣?這也就是為何五臟裡脾很重要,和胃相輔相成,正是進到胃裡的東西會影響脾臟,脾臟也會影響胃的消化,而消化完的「質」也要進入到整個系統裡,因此中醫為何治病要先治脾整胃也是這個道理,都是環環相扣的。
西醫不能理解濕氣是因為西醫並非以系統看人體,且西醫偏重藥理化學治病,而未著重於整體的物理原理。中醫絕對有其科學道理,只是需要更佳的解釋方法,我們應以現代方式理解中醫,以正確觀念和知識對照科學,才能以其為養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