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托嬰中心利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托嬰中心利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托嬰中心利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托嬰中心利潤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36的網紅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想知道~ 📣各位爸媽每個月的 #托育費用佔家庭所得多少呢?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0到未滿3歲的嬰幼兒送到保母或私立幼托機構,平均每月費用大概在1.6萬到1.7萬左右,大約佔家庭可支配所得的19%到20%,若送到公立或非營利托育機構則可以降低到10%。 根據「我...

  • 托嬰中心利潤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5 21:36:34
    有 149 人按讚

    好想知道~
    📣各位爸媽每個月的 #托育費用佔家庭所得多少呢?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0到未滿3歲的嬰幼兒送到保母或私立幼托機構,平均每月費用大概在1.6萬到1.7萬左右,大約佔家庭可支配所得的19%到20%,若送到公立或非營利托育機構則可以降低到10%。
     
    根據「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111年)」裡的規劃,1個嬰幼兒每個月的托育費用,應該盡量控制在家庭所得的10%到15%,大約是8000元到12000元,這樣才能減輕家長的照顧與經濟負擔,才有機會生第二胎...呃...是有機會生不是一定會生啦!😂
     
    這個目標也是許多民間團體:像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台灣應該要來努力的目標,現在也成為小英政府的努力方向,我們時代力量也認同應該從這個目標開始,盡力減輕爸媽的照顧和經濟負擔。
     
    但是我們也特別強調,要達到10%到15%的目標,依賴準公共化的撒錢直接補助很可能無法達成,或是會衍生其他問題。從過去的許多新聞案件可以看到:準公共化機構時常爆出巧立名目額外多收費用、給教保人員的薪資待遇不佳,或是超收幼童,甚至給寶貝們吃過期的食物這些事。
     
    追根究底還是因為私人機構有營利的動機,而公共或非營利的托嬰中心和幼兒園相對地沒有追求利潤的目的,比較不會發生上面的問題,所以時代力量從中央到地方一貫的方向就是要求「#直接增加公共托育」,不該再大幅增加準公共化的補助。
     
    我們的目標是讓公共托育和私立托育的比例能夠在五年內達到5:5,十年內要達到7:3,這需要中央和地方跨黨派的共同合作。我們時代力量新竹市議會黨團10月開了「幸福城市零公托」記者會,指出新竹市府公托變「公拖」,拖到現在還是零公托。但也很肯定林智堅市長回應民意,跟社會處積極辦理,終於在這次定期會中,市長給出了一區至少一所公托,而且已經選定地點並給出明確時程了。

    當然我們不會以一區一公托為滿足,我們時代力量議員在新竹的責任就是 #協助市府找尋合適的公托場地,以及 #盯緊市府加快公托增設的進度,在中央的時代力量立委,則幫忙在法規和預算上協助推動「真公共化」。
     
    時代力量,上下一心,從中央到地方,齊心推動真公共化,如果肯定我們的目標方向,懇請爸爸媽媽們 #政黨票投時代力量,新竹市立委投 高鈺婷 新竹市立委參選人,一起為真公托加油,來降低爸媽的經濟負擔、少一些加班時間來陪小孩,減少育兒開銷來增加生活品質!
     
    #票投惠婷改變不停
    #政黨票投時代力量
    #讓地方議員能深耕地方
    #讓我們國會更多席次更有力量
    #歡迎留言分享讓我們了解現在大家托育費多少呢

  • 托嬰中心利潤 在 楊博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30 06:54:25
    有 85 人按讚

    #民意│#托育政策│【#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1.公共托育福利普及化,托育在地化
    2.兒顧系統雲端化,落實多方稽核管理制度
    3.幼教專業師資,勞動條件提升
    4.增加「延托及臨托」人員訓練,減少幼保員負擔
    5.善用並累積社區資源,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6.閒置空間應用活化,善用校園及社區空間
    ❤️「立法更新,國會換新」❤️
    ❤️「專業治國,安心過活」❤️
    📌全文請見👉https://reurl.cc/ObMjEg
    📌懶人包👉https://reurl.cc/0zvZEk
    -----------------------------------------------------------------------------
    『#幼兒照顧系統,#滿足專業平價之托育需求』

    『學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幼教產業是孕育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教育前哨站,而生育國家幼苗的女性則是職場中堅人力,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2019年公布「女性重回職場大調查」,線上調查全台未在職、在職女性、企業主管,調查顯示,30到49歲年齡段的女性,高達81%想重返職場,但多數遭遇家庭支援系統不足的問題,研究顯示台灣女性沒有就業問題,只有工作和家庭難以兩全的問題,而女性離開職場主因是照顧幼兒,佔了40.6%、懷孕18.1%、預備生育18.3%。目前勞保局提供投保薪資60%的育嬰留職津貼父母分別最多可申請6個月,唯留職停薪期間仍需了解職場脈動,未來重返職場時,才能順利銜接以往的專長。當女性重回職場時首要的協助除了了解友善的企業在哪裡60.3%,就是家庭安頓的資源48.6%,所以政府應建立友善的幼兒照顧系統,健全社會福利制度。

    世界上所有的開發國家生育率大幅下修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台灣這幾年開始也因為貧富差距擴大、物價高漲、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遲滯等,使的婦女就業率逐年增加,不婚或不生小孩的觀念越來越盛行的趨勢下,導致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也連帶對相關幼教產業產生嚴重的衝擊和影響。幼兒園的經營壓力變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許多的幼兒園進而思考轉型,希望可以透過各種『社會創新』的方式以及策略來提升競爭力以及經營績效。

    台灣政府近20年來推出2-6歲的幼兒教保公共化政策如下:
    1.內政部於2002年推動「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
    2.教育部於2007年推動「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
    3.2012年「幼托整合」與《幼照法》正式實施。
    4.2012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幼照法》第9條為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
    5.2014年103年教育部推動「非營利幼兒園實施方案」,預計103至107年共設置100園。
    6.2012通過《社區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2014修改為《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103迄今全國只有8個社區/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7.2018年教育部推出「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預計補助地方政府增設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106至109年將增加1,247班。
    8.2018年教育部修改《幼照法》,增加「職場互助」,但目前未有進一步的實施。

    2019/08/01準公共化政策已全國實施,然由於學前教育非義務教育,以致相關主管機關對於私立幼兒園在新課綱及正常化教學的推動上無法落實,部分私幼容易流於商業化,巧立名目(公兩、非營利之制服教材等只能收成本價,私立沒有規定),例如加開才藝班、雙語教學,家長在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情況之下,無形中增加了許多育兒成本,但基本的學習能力的養成反而容易被忽略。

    幼教機構常因自身財力、規模、理念想法等不同,所呈現出的競爭優勢也各異,表現出不同的經營風格;幼教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之中會將對幼教的理念、做法和價值予以具體化呈現,且與社會產生一個良性的互動規範。目前 #公托中心及公立幼兒園僧多粥少,就算抽籤排隊其名額已多數由弱勢家庭優先入園,鮮少照顧到中產雙薪家庭之幼兒,雙薪家庭,建議除了弱勢家庭優先之外也效仿先進國家、#北歐 將托育設計為國家積極 #勞動市場政策(positive labor market policy)的一環,規定只有在父母(或單親)參與勞動/工作(或就學)的狀況下,才可享受公共托育服務。

    幼教機構在這種惡劣的市場條件下,台灣目前呈現了幾個問題:
    1.補貼政策誘導托育費用逐年上升,家長的育兒負擔並未因政府補助而有減輕,以至於每年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招生期間,就會產生家長為了尋求〝平價〞的托育機制,搶破頭去抽籤的奇觀。

    2.因為公共量的普及性不足,當然就難以近便,家長為了尋求〝平價〞的托育機制,常常需跨區送托,對於都有在上班的雙薪家庭而言,送托的距離就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

    3.因為公共量的不足,政府為了要達到五歲幼兒完全入學,以及照顧弱勢家庭的相關政策,公幼和非營利幼兒園的招生方式就設定各種優先入學條件,使得托育政策又淪為殘補式的社會福利補助政策,無法真正因應不同家庭的需求。

    4.由於公共量不足再加上分布不均,以至於偏鄉/經濟弱勢地區的托育問題難以解決。因為,私立幼兒園有一定成本與利潤考量,所以許多偏遠鄉鎮未有私立幼兒園,再加上公立幼兒園的設置是以學區為主,設置的區域對於部分家長並不便利,且在幼托整合的過程,許多鄰里公立托兒所被迫關閉或整併,都影響到偏遠地區托育服務量的不足和不便,這些問題不是政府加碼給予當地家長津貼補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5.政府預算配置值得深思,國防軍購案/預算應大幅降低比例,於育兒政策預算大幅提高比例

    6.現行幼兒園準公共化政策也會碰到私立幼兒園聯合抵制的問題,因為私立幼兒園也會怕政府未來若預算用完,沒有補助了之後,他們的收費標準也回不去了,不可能臨時向家長調會原本的學費。反而原本經營不善的幼兒園會想加入準公共化政策彌補財務空缺,然而這些師資及設備對幼兒的學習不一定好,值得政府正視問題並研擬配套措施。

    依據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資料,從2014年教育部開始設置非營利幼兒園,至2019年3月共132園,設置最多為台北市共34園,其次是新北市18園,再來為高雄市17園,就設置的分布而言,還是以都會區為主。這是因為非營利幼兒園的設置規格成本高,適合設置在都會區,再者,人口數也往往是政府資源分配考量的重點。以至於長期托育服務量不足和不便的偏鄉區域,依舊得不到改善,雖然《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條明訂,離島、偏鄉於幼兒園普及前,得採社區互助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但至今教育部並未編列任何正式預算去推動。

    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推動關鍵少數的力量,支持育兒政策修正,立法不是口號,更應全方面考量完善,以下經由公立、非營利、私立幼兒園、資深幼保人員、職業婦女、研究報告、教育期刊、法規研究、媒體社論參考,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1⃣.#公共托育福利普及化,#托育在地化

    托育服務應實施『公立、公私合營、私立並行」,讓0歲至6歲兒童提供連續、完整、符合父母就業需求的公共托育福利政策。(國防軍購案/預算大幅降低比例,育兒政策預算大幅提高比例)

    0~2歲:擴大「#親屬保母」適用範圍,讓已受保母課程訓練的合格保母,依其意願開放家庭托育,並將保母資訊數位雲端化、數位系統管理,讓社區中的雙薪家庭能從住家、工作地點就近找到幼兒托育及臨托的社區保母。(亦可以有效降低幼兒園師生比原5:1 -》4:1)
    鼓勵3名以上合格保母由政府提供社區空間及補助設備,受托10名以內幼兒,提供普及、平價、優質、社區化的托育服務。
    3~6歲:依據教育部統計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數量逐步提升當中,然而兩者相加之數量仍遠不及私立幼兒園,我國2-6歲幼兒數量卻是逐年提升的,『#公立、#非營利、#私立幼兒園』的比例應逐步調整為『4:3:3』才符合先進國家的政策方向,而這三種性質的幼兒園應該定位清楚,基本的管理及考評也應該一致,除了提供家長多元選擇外,政府更應該為家長幼兒在教保品質上把關。

    2⃣#兒顧系統雲端化,#落實多方稽核管理制度
    托育機構設立後的管理真的很重要需建立園所內『#主管、#幼教師資、#家長』三方互評機制,讓托育機構展現專業服務價值,讓家長安心送托,互評機制『主管機關公開數位化』,促成「產、官、民、學」四方合作。

    3⃣#幼教專業師資,#勞動條件提升

    好的教保服務品質,家長才能安心送托,否則再多的托育機構也不能真正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好的教保服務品質就得仰賴好的幼教人才,一個優質教保服務機構最大的資產就是擁有專業素養的老師們。
    我國幼兒教育專業人才之培訓已出現長久以來「#畢業不就業」的現象,以致托兒所、幼兒園招募師資選擇性不高。造成此現象之原因包括幼保人員的 #薪資普遍較低、 #工時長、#工作內容繁瑣、#家長意識抬頭、#大環境經濟狀況 等造成專業優秀的幼教人員大多數轉往其他行業就業。

    4⃣.#增加「#延托及臨托」#人員訓練,#減少幼保員負擔

    建議增加「延長照顧服務之人員」之訓練,鼓勵直轄市、縣(市)教育、社政或勞動相關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辦理之180小時課後照顧服務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並安排至各托育機構實習,增加各園所的照顧人力並讓有服務熱忱的學員有先期對幼教職業的認識。如此一來增加了日間課程的實習人力,也培養了延長托育的服務人才,有效減少幼保人員工時及工作負擔。
    友善職場推廣,薪資福利待遇提升,與家長妥善溝通園所教育理念,引導國人尊重專業,建立良性循環,提升家長信任度…等措施。

    5⃣#善用並累積社區資源,#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延托及臨托』建議廣納社區既有資源,例如社區中已請育嬰留職停薪之家長、專職帶小孩的社區居民,經過社區托育機構舉辦的基礎托育課程訓練後,於社區托育據點協助延長托育及臨時托育,累積社區服務時數,未來可兌換社區中的「托育、托老」服務。社區互助的運行模式是建立社區意識必要先行的里程碑,有利於未來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
    (註:因育嬰留職停薪身分不宜另兼工作,會有勞保納保及薪酬問題,故建議以社區服務時數來兌換未來社區中的托育、托老服務)

    6⃣#閒置空間應用活化,#善用校園及社區空間

    目前已有社區大學善用國中小校園閒置空間的先例,政府亦可開放國中小閒置教室空間供民間業者申請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或托育中心。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4條教保服務機構得作為社區教保資源中心,發揮社區資源中心之功能,協助推展社區活動及社區親職教育。可增加現有公立幼兒園的區域教保資源整合功能。

    參考資料:
    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
    2019論壇/滿足多元的學前教育需求
    女性重回職場...6成6要擔心家庭支援系統不足
    女性重回職場大調查:結果發佈
    教育部統計處-幼兒(稚)園概況表(80~107 學年度)
    降低幼兒園師生比問題研析
    立委提案降低幼兒園師生比 幼教總會反對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
    阿公、阿嬤幫忙帶孫子(親屬保母)可申請補助 (內有申請流程、各地區開課資訊等)

  • 托嬰中心利潤 在 哈母太忙:享受生活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28 10:27:43
    有 12 人按讚


    #哈母生活手札
    #以下為個人觀感歡迎討論

    我其實一直沒有太研究關於育兒津貼補助,因為心裡想著就按著法令申請即可。但最近聽說新的育兒補助法令下來了,補助也增加了,但兒子的托嬰中心老師昨天告知要漲價2000,因應準公共化政策之後,托育人員的福利都相對的增加,目的是為了讓托育的品質更好,導致他們經營的成本也增加。托嬰老師昨天還直接跟我說:「其實沒有影響啦,因為補助也變多了啊!」

    我真心覺得這樣看似補貼父母的政策根本是假議題吧!重點已不是在那兩三千塊,而是這ㄧ切的美意感覺好像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倒不如法令直接明訂要調漲托育人員的基本薪資保障,基於經營的利潤原則托嬰中心必須漲價,這樣在我耳邊聽起來還覺得比較合理,能接受的父母自然還是必須花錢。而不是看似補助父母的德政還讓新聞炒得沸沸湯湯,但仔細抽絲剝繭會覺得根本是在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