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茹毛飲血 / 屠松煜
《茹毛飲血》誕生、製作於 2020-2021年間,也是我個人、樂團、工作夥伴們與全世界受疫情威脅,被迫做出許多改變的一年。再縝密的規劃都沒有用,因為趕不上變化。景物變動得很快。街道空了,店家收了,曾幾何時,看現場演出成了不可妄想的奢侈、與友人聚餐聚會更是可能觸法,從沒想過...
關於茹毛飲血 / 屠松煜
《茹毛飲血》誕生、製作於 2020-2021年間,也是我個人、樂團、工作夥伴們與全世界受疫情威脅,被迫做出許多改變的一年。再縝密的規劃都沒有用,因為趕不上變化。景物變動得很快。街道空了,店家收了,曾幾何時,看現場演出成了不可妄想的奢侈、與友人聚餐聚會更是可能觸法,從沒想過世界會變成這副模樣。
《茹毛飲血》專輯當中的歌曲,有些我們已經帶著他們走過不少地方,有些則是從未拆封的新品。 縱覽曲目清單,想到一件聽混音時的怪事:有一些瞬間心裡會覺得「這真的是我彈的貝斯嗎?好像哪邊怪怪的?」… 類似盯著一個字看很久或重複的書寫同一個字,會開始質疑這個字是不是真的長這樣,好像很熟悉又不認識的狀況。後來查才知道這感覺來自一種叫做「語義飽和」的大腦運作機制,若盯著同一個字太久,會只注意到這個字的某些特徵過度強調,進而漸漸失去了對這個字的整體理解,對於字本身所含意義與讀音的聯想變弱,唸出來也覺得怪怪的,因此產生了不熟悉、分離的感覺。這個原理也可以某部分解釋這段期間人們的心理狀態的衝突。
在三級警戒下,大多數人們都被迫在家工作與生活,活動範圍變的非常限縮。每天所見20幾坪、幾乎相同的景物;每天所聞卻是各種疫情的消息,其變化巨大與影響程度難以量化。
在這個狀態下不管什麼什麼人的神經多少都會疲乏,對於世間有抽離、不熟悉感,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慢慢因這樣的生活形態扭曲、麻木。我們是在這樣高度緊張、情況不明朗的社會氛圍下完成這張專輯的。
因此我其實挺好奇,對於初次聽到這些歌曲的人會是什麼感覺。因為在製作過程中自己已經聽太多次了,無從參考起。我不偏好向聽者主動具體闡述《茹毛飲血》這張專輯的歌曲是在討論什麼。若硬要給提示,我會說這張專輯是我們對於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人與萬物間相處的觀察所思,並投出的質疑、反饋、濃縮。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 《樂記·樂言》。
一個作品真正完成的時間點是在該作品被人們聽到,並因之產生感受—我認為這是聽者是作品最後的一環。聽者的感受也是重要的樂趣:在還未接受到任何可能影響自身衡量與感受作品的相關資訊前(尤其是來自創作者),聽者對於這些作品最第一印象的認識,是真實且可貴的感覺。而一個人的感受,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也未必能與他人清楚解釋。若一個作品沒有感動你,再多的解釋也不會改變歌曲對你無感的事實;任何後設解釋而造成的感動遠不如從自身聆聽經驗中探索、發覺來的深刻...
_
未知籠罩密布
生離死別難以招架
卻還是想邀請
踽踽獨行的你
聽我們的歌
茹其毛、飲其血
拼個魚死網破
攜手出牢籠
共築康莊道
#打倒三明治
#茹毛飲血
📷 @hmtanewo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