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手足之情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手足之情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手足之情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手足之情意思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萬的網紅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故宮典藏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竟然不全‼️ 👀🔍文淵閣《四庫全書》,可說是故宮典藏文物中的「重量級」國寶,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現存最完整也最精美的一部。然而,無論從史料記載又或是文物自身透露的訊息,在在提醒我們:眼前這部大書,其實並不完整,且非原汁原味,甚至還有別藏海外的遺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

  • 手足之情意思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18:00:05
    有 1,013 人按讚

    🤔🤔什麼⁉️故宮典藏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竟然不全‼️

    👀🔍文淵閣《四庫全書》,可說是故宮典藏文物中的「重量級」國寶,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現存最完整也最精美的一部。然而,無論從史料記載又或是文物自身透露的訊息,在在提醒我們:眼前這部大書,其實並不完整,且非原汁原味,甚至還有別藏海外的遺珠!本季「院藏善本古籍選粹」例行展,策展團隊一改過往彰顯文物光鮮雍容的選件思維,邀請觀眾把目光轉向更接近真實而未必盡善盡美的那一面。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打從乾隆皇帝發動纂修《四庫全書》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這是一項無法在他任內「完工」的浩大工程。有些書籍,是在官方宣布「告成」後才開始編纂的,就連乾隆自己的詩集、文集,也要等到嘉慶九年二月一日(1804年3月12日)才全數續補完成。因此,絕大多數乾隆朝繕錄的文淵閣《四庫全書》,每一冊最後會蓋上「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年間補入的書冊,則改鈐「嘉慶御覽之寶」或「嘉慶尊親之寶」。

    🕵️🗄然而,唯有一部從康熙年間便下令編刊頒行的《日講詩經解義》,直到帝國傾覆都未見成書,原本預計寫入《四庫全書》的「經部」「詩類」,最後只留下兩個無書可盛的「空函」,成為南、北七閣《四庫全書》永遠無法彌補的一處缺口。

    🇹🇼🇹🇼中華民國肇建初期,紫禁城內的「小朝廷」內務府對文淵閣《四庫全書》做了一次全面的清查盤點,果然發現若干書籍遺失,遂就近前往保和殿,調閱當時存放在「古物陳列所」的文溯閣《四庫全書》照樣重鈔、裝潢、鈐印,重新補回文淵閣書架上的木函裡面。幾年後,竟意外尋獲一部《四書大全》遺失的書冊,而先前重鈔的本子便成為整座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內容重複、新舊並陳的唯一個案。時至今日,這六冊重鈔本正好可以放在前面提到《日講詩經解義》的一個空函裡,讓失而復得的原鈔本歸回原函,各得其所。

    🖱💻至於其他幾種遺失的文淵閣《四庫全書》,大多不知所終;其中一函五冊早在光緒年間提調至懋勤殿後,就再也沒有送回文淵閣。幸運的是,這五冊裡面有二冊目前仍保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另外二冊則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他們皆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遺落天涯海隅的零星手足。拜圖書出版和網路科技之賜,世人猶能訪察其蹤跡身影,也為我們認識文淵閣《四庫全書》帶來新的收穫與想像。雖有遺珠,不成遺憾。

    🎖📚曲折的歷史因緣與時空背景,造就了文淵閣《四庫全書》不同階段或不同面向的「不全」,卻未曾稍減其作為一珍貴文化遺產的整體價值。「天下佳物,原不必以完善而始獲珍祕」,原鈔、空函、補繕、遺珠,共同建構起文淵閣《四庫全書》在歷史、文化、學術、文獻乃至文物各方面的多重意義和獨特內涵。倘若只因他是乾隆皇帝親封的「書城鉅觀」而輕信、摯愛,恐怕更是錯付情意了。

    🔑✍️想了解更多細節❓敬請參閱《故宮文物月刊》第462期(2021.09)〈文淵閣《四庫全書》「不全」說──續補、空函與遺失〉:
    https://www.facebook.com/109503509133442/posts/4312771645473253/
    並關注續篇〈文淵閣《四庫全書》「不全」說──失而復得、遺珠無憾〉。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例行展
    📆 2021年8月5日(四)~2021年11月14日(日)
    🖼 北部院區正館(第一展覽區)104陳列室📕

  • 手足之情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09:45:22
    有 48 人按讚

    愛能治癒人們,但還需要其他配方之一

    孩子在家上課,大人在家上班,這三周朋友們都過得好嗎?

    是不是難免會心煩或焦慮呢?

    偶爾情緒不好沒有關係的。長時間關在家裡不能出門,即便像是我很喜歡待在家,很喜歡獨處的人,有時候也會覺得很悶的。更何況是喜歡眾處、喜歡外出跟人互動連結的朋友呢?大家都辛苦了!還是要撐過這段防疫的重要時期,大家都要好好的。

    當不能改變環境時,我會選擇改變心境。

    防疫在家的日子還長,趁機來好好檢視親子關係,就可以把居家防疫的痛苦,轉換成改善親子關係的一大收穫唷!

    #好好溝通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很大的原因是雙方無法好好溝通。

    現代生活忙碌讓大家心情壓力都很大,大人沒時間等孩子說話,就急著自己說自己決定。這會造成一些後遺症,比方說孩子沒有學會好好說話的能力,最後就變成甚麼都不想說。

    當孩子甚麼都不說,大人又急著自己說,這條溝通的線路就是阻塞的。

    親子要重啟溝通,就從好好說話開始。

    防疫在家的時間很多,家人之間好好的說話,會讓家庭氛圍出現改變。

    #學習付出和負責
    以前孩子在學校上課,家長可能眼不見為淨。現在孩子在家學習,孩子的學習狀況完全攤在家長的眼前,你是看了覺得心情很寬慰,還是嚇得倒抽一口氣呢?

    還記得長子在一歲多時不小心跌倒撞到嘴唇,嘴唇流出血來,他哭了!我也哭了!那時我好自責,自責自己怎麼沒有照顧好他,讓他受傷。我多希望受傷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呢?但孩子跟我們都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我們可以心疼他,但不能代替他受傷。我們能做的事是教會孩子為自己的身體負責,學習「把自己照顧好」。

    「把自己照顧好」是生活的必要信念。孩子除了要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也要把自己的學習照顧好。

    父母對孩子放心有兩層涵義:
    1是相信孩子。
    信任孩子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祝福。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這樣孩子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像現在我的兩個青春期兒子都可以自己去看眼科等。

    2是父母把心放一部分在孩子身上。
    即便我們讓孩子去嘗試,還是要觀察、監督與詢問孩子是否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因為放手不是放生,只是我們從以前主導孩子生活,慢慢變成引導孩子多思考、多發表、多行動,漸漸讓他學會「管理好自己」,他才可能自律與自主。

    孩子防疫在家的時間是一整天、一整周、一整個月甚至更久,他除了要管理與照顧好自己,也要讓孩子多付出。

    我們是一家人,家也是大家的家,所以大家一起做家事,互相支援與幫助,最能彰顯一家人的情意。

    孩子叫得動才學得會。不要捨不得讓孩子做事,當他習慣只等著別人來幫助自己時,他就會以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我是被父母寵愛長大的小孩,家裡有六個手足,雖然我排行第四,但哥哥姊姊甚至弟弟妹妹都對我照顧有加。習慣被照顧的我,在剛出社會工作時很不習慣。

    還記得那時在補習班當帶班導師,有一次要去家訪,那時在補習班上課的學弟們搶著說:「學姊我騎機車載妳去!」我還沒有回答要或不要時,有一個女同事說:「你們不可以這麼保護你們的學姊,要讓學姊自己去,要讓妳們的學姊學習獨立。」

    那個同事還比我小兩歲,但她說的話卻一直在我的腦中盤旋。「要讓妳們的學姊學習獨立。」

    獨立真的是需要學習的。

    習慣被照顧的人真的會延緩長大,甚至永遠也長不大。但誰可以保護我們一輩子呢?

    現在回過頭去看,還好那時候我選擇了自己去做家訪。因為我慢慢踏出被保護與被照顧的舒適圈,才發覺「原來自己一個人也做得到」。

    愛孩子就讓孩子多付出,在付出的時候,不是失去而是獲得更多成長與成熟的機會和訓鍊。

    【延伸閱讀】 https://reurl.cc/M7O2WL

  • 手足之情意思 在 台灣溫太在大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8 10:08:35
    有 6,536 人按讚

    竹內結子過世的新聞,有些留言讓人看了很難過。
    "產後憂鬱就是想太多""太自私了,為什麼不想想自己的孩子?"

    關於產後憂鬱症,大多數人還是不了解吧,我想分享三年前的舊文,談談我的親身經驗。

    在女兒出生後的大半年裡,其實我並不算快樂。人到底為什麼要生孩子呢?為什麼好好日子不過,要這麼折磨自己呢?我一直反覆不停的想著。

    看多了歌頌母親偉大,強調家庭溫馨的戲劇和小說,也曾以為當媽媽就是這樣一件自然而然,並且幸福洋溢的事情。

    但育兒生活背後的陰暗面,很少被提及。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做媽媽就是完全的失去自我,就是完全的犧牲跟奉獻。但實際體會了才知道,這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意思是妳產後傷口還沒好,坐也不是,躺也不能,還是得日夜抱著孩子親餵,因為這才是正確觀念。

    意思是就算奶頭已經皮破血流,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得忍耐每一次錐心刺骨的疼痛繼續哺乳。

    意思是為了顧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妳得放棄許多外出的機會,天天24小時和嬰兒關在一起。

    意思是難得出了門,他卻在公開場合暴走尖叫,妳怕干擾到別人,只有早早離席。

    意思是妳不要想睡覺,睡覺權力不屬於集中營俘虜,被拷問的嫌犯,或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母親。

    意思是孩子連續幾個月,半夜無理由的瘋狂嘶吼,哭鬧幾個小時不停,疲倦不堪到甚至自己也哭出來,仍然得想盡一切方法安慰他。

    沒有人注意到,妳也需要安慰。妳也只是一個嚇壞了,手足無措,倉皇上任的新手媽媽。

    好像做了媽媽就是要強大,就是要獨立,就是要母愛沸騰變成神力女超人,不然就不是一個好母親。

    異國育兒,完全沒有後盾也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就算精疲力竭,也只能咬牙苦撐。產後荷爾蒙大幅下降,加上女兒並不是一個好帶的孩子,我曾有一點憂鬱傾向。

    新手爸爸不是不幫忙,但能做的事情有限,而且男人天生對嬰兒哭聲有抵抗力。每天早上他出門上班,又剩下妳自己,面對一個其實並不那麼熟悉的親生骨肉。

    很難形容這種感覺,當妳看到孩子這麼幼小,這麼無助,哭的這麼可憐,而妳覺得力不從心。

    妳知道妳應該愛他,他這麼需要妳!但身體疲憊和精神緊繃,卻讓妳感覺到煩躁痛苦,想逃卻逃不了。

    然後妳不停的責怪自己,為什麼我這麼自私這麼軟弱無能,這麼不像個好媽媽?為什麼別人都能做到,而我卻想逃避?

    如果走不出這個情緒漩渦,就會越陷越深,慢慢沉進流沙裡了,好像沒有任何人聽得到妳呼救。

    有段時間我變得暴躁易怒,焦慮不安,對任何事物都失去了興趣。

    娘娘夜夜啼哭不停,疲勞到了極點時,甚至腦海中曾幻想抱著女兒從高樓跳下去的畫面。

    我的情況算是輕度,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這麼做,因為還有感覺到自己不太對勁,知道自己只是太累了。

    但有些媽媽就真的做了傻事,甚至帶著孩子一起去尋短。大概是捨不得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這世界上,認為除了媽媽之外,很難再找到別的人對他照顧周全。

    當然很殘忍,但這樣的悲劇仍然時有耳聞。

    其實做了媽媽就是不停的在內疚。

    各種因素無法餵母奶感到內疚,
    職業媽媽沒辦法親自照顧孩子感到內疚。

    忍不住對孩子吼叫之後感到內疚,
    孩子不小心摔下床時感到內疚。

    孩子狂哭時找不出原因感到內疚,
    孩子感冒生病時感到內疚。

    女兒一歲多時好不容易,我跟幾個媽媽朋友一起拋夫棄子去泰國玩。在夜市看到一個和女兒差不多月份的小女孩,綁著沖天炮,搖搖擺擺,笑嘻嘻地朝我走來,瞬間心糾結在一起。

    只是離開她幾天,我都感到內疚。

    做了媽媽就再也瀟灑不起來了,行為上可以,內心再也放不下了。所以只好認命,然後盡量調適自己,不要想做個滿分的媽媽。

    偶爾請人看一下孩子,喘口氣。沒有力氣煮就吃外食吧,家裡亂點也沒有關係。從忙碌中找到片刻放空的時間,讓妳一點一點恢復力氣,繼續面對日復一日的育兒生活。

    當孩子每次對妳微笑的時候,就像是哈利波特裡面的疾疾,護法現身,那道強大而溫暖的光芒,足以驅散一切黑暗陰影。

    把那畫面存在妳心裡吧!反覆溫習,以渡過每一個痛苦想逃的時刻。

    當妳發現,妳已經可以安然地面對孩子的哭鬧,妳已經可以獨自揹著孩子出門逛逛,妳已經能親口說出:對啊我之前好憂鬱!

    那就表示妳已經走過最難熬的日子了。

    也許當媽媽,是為了學習生命中,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是為了明白真的有不求回報的愛。是為了不再逃避,勇敢面對。是為了徹頭徹尾的把自己改造成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善良,更體貼,更有憐憫心的人。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如果身邊有人做了媽媽,請對她少一點要求,多一點關懷,多一點體諒,多一點點包容。

    因為她看似堅強的微笑下,可能藏著一顆瀕臨破碎的心。

    因為你的一點善意,也許就能把她從情緒泥沼中拉出來。

    因為你也有媽媽。

    希望這世界上,再也不要有因為產後憂鬱症,失去媽媽的孩子。

    我在此衷心祈禱。

    娘娘現在四歲了,回頭看那段黑暗低谷仍歷歷在目,妳也走過產後憂鬱嗎?或是妳現在就在產後憂鬱中呢?說出來吧,妳會好過一點。

    #歡迎分享
    #Angrylababy與媽媽

    更多即時日常在IG👇🏻
    https://instagram.com/angrylababy2018?igshid=1jxcj6fq9bipz

    ::::::::::::::::::

    買好一點,喜歡一點,用久一點。
    歡迎加入溫太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ngrylababyshop/

    🚸對Tot school homeschool ,孩子邊玩邊學各種玩具教具主題有興趣,這裡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7095596893215/?ref=share

  • 手足之情意思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7 21:58:06

    #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長三級警戒,會不會有「防疫疲勞」?。

    我講了一句「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啦,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

    這句話在6月15日晚間,被熱心網友擷取出來,引發很多議論。

    媒體直接下標「苗博雅:全國民眾跟雙北一起坐牢」確實很聳動,只看這一句,很可能會誤以為我在批評台北市民。

    所以,我能理解打來辦公室飆罵髒話、嗆聲、斥責的人,大家都是希望台灣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有些市民朋友感覺被傷害,今天我也在反省,當時是否不該這麼直白?

    如果我說「我很慚愧,台北市政府防疫的基本功沒做好,疫情還在延燒,必須全國延長三級,大家要一起撐下去」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我整段發言的脈絡很清楚(請參見逐字稿)。我的訴求就是「台北市政府要做好防疫基本功」,絕對不是責怪市民朋友。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台北生活成長。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比市府高層少一分。

    這一個月以來,我眼看台北市民,以及全國民眾,為了配合防疫,讓自己的生活大亂,讓生計逐漸窒息,但北市府高層的防疫作為每況愈下,還不斷演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政治表演秀。我必須承認,我真的很憂慮,很著急。

    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收到民眾的求救陳情,一天比一天更多。

    一開始是確診者得不到醫療、接觸者無法做篩檢、接觸者沒有隔離四處拋拋走;接著是停課不停學沒配套,家長快要崩潰;長輩確診、全家隔離,病人小孩沒人照顧;做小生意的、餐飲業、服務業、打零工的、藝文工作者存款逐漸見底,不知怎麼撐到六月底,更不用說封到七、八月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用「坐牢」來形容?因為我在基層接觸到的一般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種種問題,市民四處求救,沒有答案,我們也只能盡力幫一個算一個。

    也正是因為每天都接到各種真實的求救訊息,我才看得更清楚,每天市府光鮮亮麗的記者會背後,各種令人心痛的真相。

    在政論節目上,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論述(後面要批判中央的紓困政策也被剪掉了)。謝謝熱心的網友,讓我有機會可以講得更清楚。

    進入三級警戒後,我收到許多陳情是,有人確診,但同居的密切接觸者卻未被立即隔離,也沒有做篩檢。過了三天、五天、七天,最長甚至九天,才收到隔離通知書,而直到隔離期滿,都無法做篩檢。

    匡列、隔離、篩檢是早已執行一年半的防疫基本功。但台北市的執行面,卻在三級警戒後出現大問題,造成「應隔離,未隔離;應篩檢,未篩檢」的漏洞,不只使台北疫情繼續悶燒,外溢造成外縣市群聚感染,甚至還不幸有死亡案例。

    看著市長一下子說「沒辦法做疫調」,後來變成發明一堆新名詞。但更誇張的是,實際的作法跟市長在記者會的說法,還是不一樣。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實際執行亂成一團,怎能不著急?

    例如,市場攤商陳情希望市府提供資源,協助人流管制。但市府執意使用「攝影機照市場、神奇機器」等無效方法,對議員反映的民意充耳不聞。疫情較不嚴重的外縣市都紛紛實施分流管理,台北市硬撐到6/6才宣布實施市場分流。人流管制的基本功,做得這麼慢,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為了避免確診者遭遇「沉默缺氧」而急速惡化甚至重症死亡,中央早就宣布在中央的集中檢疫所,提供輕症、無症狀患者自我監測的血氧機。我跟市府爭取,希望緊急採購血氧機,讓台北市集中檢疫旅館的確診者自我監測,保護市民的生命。但市府的回應沒有採購計畫。市府募款超過三億,但連血氧機都不想提供給確診市民,這怎能讓人不錯愕?

    例如,市府天天在記者會上要求「要疫苗」。但事實是台北市的疫苗施打狀況連連,許多有資格的第一線醫護、前三順位人員打不到,市府無法幫忙解決問題,來找議員求救。台北市獲配的疫苗數量明明足夠前三順位人員施打,但有資格的人打不到。原來疫苗管理的基本功是花拳繡腿。

    之後更糟糕,甚至發生沒資格的大規模特權插隊。這怎能不讓人生氣?

    例如,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明明既有的里鄰催種系統可以順利完成,但市府高層堅持己見,錯失提早動員民政、社政單位的機會,導致基層人仰馬翻,民怨高漲,幫忙打疫苗的醫護,還要幫忙做市府沒做的行政工作。

    很多台北市民不知道,市府許多單位(包括衛生局)的人員,每天都要「看記者會市長講了什麼」才知道政策細節,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情。市府橫向聯繫出這種狀況,能不心急嗎?

    種種求救訊息,我們團隊每天都發揮100%的努力,在我們的職權範圍內幫忙解決。

    但是還有太多事,需要市府才能解決,懸而未解。

    民眾為了配合防疫,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但負責指揮調度的市府高層,還在自我感覺良好,基層事倍功半,累死小公務員和基層醫護

    雙北市民,全國民眾,都是三級防疫的受害者。其他資源較少的縣市,都逐漸壓制疫情,而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政府,防疫表現竟然每況愈下,民怨越堆越高。身為台北市議員,我真的很生氣,也很慚愧。

    議員的工作,就是指出應該改進的事情,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我必須承認,「全國民眾陪雙北坐牢」是帶有情緒的,是對台北市政府的恨鐵不成鋼。

    全國人民都這樣配合防疫了,台北市政府卻指揮失能,沒有發揮應有的防疫戰鬥力,這樣對人民公平嗎?

    台北人不是自私的,全國同胞都是我們的手足。「同島一命」是真的,它不是要全國人民包容台北市政府做不好的藉口,而是更應該強力要求鞭策台北市政府做得更好的理由。

    台北的圍堵殲滅必須成功,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實話。

    苗博雅只有一人,沒有大政黨做靠山,也沒有網軍。我的團隊每天所做的,都是在想怎麼幫忙民眾,協助市府漏接的需要幫助的人。

    明天開始,我的團隊要繼續將100%的精力放在處理民眾的求救訊息,為民眾解決問題。所有政治口水,不再回應。

    如果你還是很生氣,我很抱歉,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圍堵病毒、壓制疫情,那請盡情攻擊我。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電話中對我的員工飆罵髒話。我講的話,我負全責。我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把全部的心神,拿去幫助市民。

    非常感謝支持我、愛護我的朋友們,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盼望。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