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手腕血管很明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手腕血管很明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手腕血管很明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手腕血管很明顯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Hunter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25:43

【手肘疼痛難耐?網球肘與高爾夫球肘放鬆】⠀ —⠀ 手肘內外側的上髁炎雖然常被稱作高爾夫球肘和網球肘,但許多人並不是因為打網球或高爾夫球才受傷,臨床上比較多人是因為工作需要頻繁使用手腕,造成前臂的肌肉負擔較大所導致,像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廚師、作業員、家庭主婦等等。當前臂背側的伸肌不堪負荷後,位...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Hunter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24:20

【個案分享】 前三週診所來了一位30幾歲的男性,熱衷於滑雪、袋棍球等戶外活動。兩年前因滑雪跌倒,左手剛好撐在冰上,造成手腕急性扭傷;從那之後手腕只要一伸直就會感覺到疼痛,做伏地挺身這類需要手撐地的動作時更明顯(主訴疼痛程度約7/10),這兩年間輾轉做了不少復健,卻始終沒有明顯改善。 第一步先評估...

  •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07:30:00
    有 59 人按讚

    【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1]。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2]
      
    因此,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資訊也成為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健康層面,因為身體老化後難免會有病痛,且容易受傷或行動不便。但其實銀髮族可以靠自己努力,儘可能地遠離病痛,或延緩病痛的到來。
      
    運動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可以幫助銀髮族更有效地避免受傷和生病,不管運動的強度高低都有用。所以,銀髮族要多動,才能讓美好人生維持得更久![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說,邁入50 歲,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
      
    娃森解釋,走路幾乎人人辦得到,而且隨時可上路,最容易執行。她建議所有不愛運動的人,想要無痛鍛鍊身體,第一步就是常走路:「事實上,走路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氧運動一樣好處多多。」
      
    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可能有所受限。不過,依據個別體能、年齡,走路也有多元選擇,從散步、北歐式健走到超慢跑,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行方式。
      
    ■低強度:散步的速度,每天走半小時
    一項針對全球17國、13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每週走路5天、每天30分鐘,就能有強健心臟、減少心臟病發的效果。
      
    研究成員之一的加拿大醫師雷爾(Scott Lear)表示,最好將散步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辦公室不同部門間多走動,或是爬樓梯、起身到茶水間倒咖啡,都有益心臟健康。
      
    ▶另外,雖然一般印象要「日行萬步」,但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4,4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3]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
     
    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湊,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4]。
      
    ■中強度:北歐式健走,可活動全身80%肌肉
    體能狀況比較好、覺得散步無聊的人可以進階一級,挑戰斜坡快步走、或背負重物走路,也可以採取仿滑雪運動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北歐式健走不但促進熱量消耗,同時還能活動全身80%的肌肉。
      
    ▶北歐式健走:
    想像一下,廣闊的雪地配上清澈的藍天,空氣冷冽又清爽,你穿上全套滑雪裝備、準備衝入一片銀白,展開一整天的越野滑雪之旅。然後再想像一下,你在自家附近模仿越野滑雪的動作,一邊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走路,一邊用「健走杖[5]」帶動身體前行;這就是北歐式健走。
      
    麻省總醫院心臟科專家巴吉許(Aaron Baggish)醫師,非常支持這種運動方式。北歐式健走就是雙手各握一支「健走杖」,往前走的同時,上半身與手臂施力下壓健走杖,用力推動身體往前進。法國健康及運動醫學研究學院(IRBMS)巴蓋特(Patrick Bacquaert)博士說,健走杖可幫助身體平衡,能減少關節負擔,也可減輕背痛。
      
    這套專業的健走技巧是由運動生理學、健身專家共同開發,原本是專為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族群設計,比起一般的走路,需要出更多力,能消耗較多熱量,加上健走杖強化穩定性,因此包括腿部有宿疾的人和老人家都適合。
      
    北歐式健走不但是種心血管運動,也能訓練肩部、手臂、核心和腿部肌肉。巴吉許醫師解釋,「行走時不使用健走杖,只會啟動腰部以下的肌肉;如果加上健走杖,就會同時啟動上半身的全部肌肉。使用80-90%、而非50%的肌肉,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熱量燃燒益處。」
      
    許多證據顯示,北歐式健走燃燒的熱量高於一般行走,增幅介於18-67%。與北歐式健走具關聯性的事物,還包括減少脂肪、「不良的」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憂鬱、焦慮、長期疼痛、腰圍,以及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耐力、肌肉強度、柔軟度、步行距離、心血管適能和生活品質。
      
    巴吉許醫師表示,它還有另一個好處:「使用健走杖時會更加穩定,因為與地面有更多接觸點,而非僅止倚賴雙腳。」[6]
      
    ■高強度:碎步般的超慢跑,燃脂效果比健走更好
    如果上述的健走對你來說還是太輕鬆,不妨轉攻「長距離慢跑( Long Slow Distance)」,也稱作「超慢跑」。超慢跑顧名思義比一般比慢跑速度慢、步幅也比較小。由於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超慢跑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換算成時速大約是5至6公里,雖然只比健走的4公里快一些,消耗的熱量卻多很多,原因在於,即使速度超慢,但「跑步」時仍有雙腳同時離地的時間,會比永遠有一隻腳撐地的健走使用更多肌肉。
      
    超慢跑發明人德國醫師亞肯(Ernst van Aaken)強調,超慢跑是步行與慢跑的結合體,看重時間長度,而非距離長度。不妨從1天15分鐘開始入門,再慢慢增加到1小時,長期鍛鍊下來,成效相當顯著[7]。
      
    ■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走路4步驟」,矯正姿勢後走起來可以更輕鬆
    走路姿勢錯誤,除了讓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或是造成其他身體上的病痛,為了讓大家不為「走路」所苦,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整理出正確走路4步驟,只要確實執行,7天後就能看出成效,想要「走」回正軌很簡單。
      
    【步驟1】:遵循腳跟滾到腳尖的原理。
    正確走路第1步:重點在從腳跟到腳尖的順序施力,讓腳底自然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步驟2】:運用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往前推。
    正確走路第2步:使用到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腿部就能自然抬起,輕鬆走路。
      
    【步驟3】: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
    正確走路第3步:要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走路時下肢肌肉才不會過勞。
      
    【步驟4】:雙手要擺動。
    正確走路第4步:注意雙手有沒有自然擺動,若無就得回頭檢查,下半身推進力是否出現問題。
      
    詹珞瑤強調,其實對姿勢正常的人來說「走路是不費力的」,只要連續7天確實執行上述4步驟,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變化,走路會變得愈來愈輕鬆[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呼籲, 50歲之後,一定要多走路。雖然走路人人都會,但依強度可再分成散步、北歐式健走和超慢跑,走對了,心臟自然好[7]。
      
    ■「維持規律的運動」- 銀髮族保健之道
    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也減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對關節沒有太大壓力的有氧運動為原則,如快走、游泳、騎固定式腳踏車、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為原則,運動頻率建議每週三至五次,亦可搭配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的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建議30分鐘以上,如果較高齡或體力無法負荷的長者,可以一天分開數次來運動,加起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亦可。
      
    總括來說,維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如果能夠每天做體操等適度的柔軟度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對健康的好處更多[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llo醫師)「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https://helloyishi.com.tw/senior-healthcare/active-aging/exercise-is-important-for-the-elderly/
    ∎[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80215.aspx
    ∎[3]Lee I, Shiroma EJ, Kamada M, Bassett DR, Matthews CE, Buring JE.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179(8):1105–11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34709
    ∎[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871
    ∎[5] 健走杖與登山杖不同;登山杖附有可以套上手腕的腕帶,健走杖則是附有類似手套的特殊系統。巴吉許醫師解釋,「你是將手部滑進去,然後利用掌心而非手指,將力量傳至健走杖並帶動身體向前。」
    ∎[6] (天下雜誌)「不只是走路 歐美健身新趨勢,「北歐式健走」是什麼?」: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0
    ∎[7]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醫生:請將步行當日常」: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34?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30-dgt
    ∎[8]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注意4重點,執行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430W0122
    ▸ ( YouTube /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4重點 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youtu.be/iZG87bzP0Co
    ∎[9]2016年8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銀髮族保健之道】(作者: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溫瓊容主治醫師):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8/project_2.html
      
    ➤➤照片
    ∎(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37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運動 #老齡化 #長者 #高齡化 #步行 #走路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散步 #北歐式健走 #超慢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康承親子概念藥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5 12:00:30
    有 26 人按讚

    今晚是母親節禮物團最終團登場💪💪💪💪💪
    這樣的節日,就是提醒我們要好好寵愛著自己的太太
    也喚醒你們要好好寵愛自己❤️❤️❤️❤️
    身體不舒服,依然堅持著照顧全家,這就是媽媽們偉大的地方
    #不舒服就不要再忍住 #媽媽們的健康才是最寶貴的資產
    #爸爸們也很重要 #只是畢竟這是母親節哈哈 #父親節在誇你們
    當初在規劃母親節禮物企劃時
    夫人就說我一定要加入 #Artificer運動手環跟項鍊
    而且就在最後一刻帶給你們❤️❤️❤️
    開過2次團,很多買過的客人都會私訊說真的很棒!!!!!
    想要再回購多買幾條,也讓全家人都使用👍👍👍👍
    因為造型很簡單,好搭配就這樣一直戴在身上
    覺得身體真的輕很多,整個人睡眠品質變好,精神也更好!
    #我們一家人一直持續使用了好久的時間
    #Artificer運動手環跟項鍊

    在高壓且被3C支配的生活之下,我們的身體都在混亂中度過,這團Artificer運動手環跟項鍊,是要真心推薦大家可以改善生活品質的好東西,由衷的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使用!
    跟大家分享我們的使用感受,也是試了有感之後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局長的生活就是每天超長工時,長時間用電腦或手機處理工作事務,面對工作、面對客戶、面對小孩、面對老婆(喂!),超高壓的生活還是堅持健身還有重訓,外人眼裡覺得局長就是年輕體力好,但跟他一起過生活的我無時無刻在擔心他的身體健康。舉例來說,雖然局長的體質屬於一沾床就睡,完全沒有睡不著的困擾,但他怎麼睡都還是很累,睡再多都不夠,再加上他做重訓的習慣,每天起床都是無精打采然後三不五時跟我抱怨他肌肉痠痛。運動手環跟頸圈戴了一陣子之後,局長覺得最明顯的是運動過後的痠痛跟肌肉緊繃恢復速度快很多,不會因為身體尚未恢復而影響下次的健身,整個人有一種神清氣爽。
    我覺得他睡眠品質好太多了!!半夜磨牙跟做夢亂抓癢的次數降低到我醒著的時候幾乎沒有再發生,早上起來送小孩上學也不太聽到他邊罵邊催出門,可能因為有睡好精神好情緒也比較穩定。以前局長送小孩上學之後回家一定倒頭就睡回籠覺,現在他居然回家之後就開始在電腦前工作,還會記得幫我買杯拿鐵~
    而且我覺得局長脾氣變好了,我想應該也是跟睡眠品質變好有關係,比較不容易不耐煩,也不像之前常常被氣的像隻憤怒鳥回家跟我嘰嘰喳喳的抱怨,(老公跟我說心事我很願意聽,但是太多的情緒起伏我擔心他的心血管阿),我覺得光是睡眠品質變好就真的太重要了,睡眠本身就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
    換我自己來分享,我這兩年有每周做復健治療的習慣,不治療會痛,我固定復健的部位是腰、兩隻手腕;我不能睡沙發,一睡必落枕要治療肩頸。手環跟頸圈戴到現在我的手腕痛,目前拉長到隔周治療可以不發作,看劇看到不小心睡在沙發上,居然肩頸沒事!!!
    運動之後的痠痛,之前大概要4.5天才可以完全緩解,現在大概1.2天甚至隔天就不痠痛了,真的好神奇。
    還有,心情真的比較平靜,這個我感覺超明顯!所以我之前脾氣不好,不是我的問題,是文明病文明病好嗎XDD
    #想跟上這團的請來留言+1局長通知吧

  •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2 12:21:34
    有 55 人按讚

    🚩跌倒後肩膀好痛!小心鎖骨骨折​🚩

    上個週末我家松果弟弟(2Y10M)陪我們去新家整理東西,興奮地和哥哥在沙發上爬來爬去玩耍。我們突然聽到大哭,跑去查看時弟弟已經趴在地上了。小樹趕緊澄清是松果自己不小心從沙發上跌下來,我把松果扶起來,一般來說他自己跌倒都不敢哭太久,可是這次他哭很很激烈,好像不太尋常。​

    我問他哪裡痛?他先指出是右側脖子和耳後,可是檢查都沒有挫傷,後來他就明確指出是肩膀中間的地方痛,我仔細觸摸他的鎖骨,並沒有明顯突起或是位移。接下來一個小時內,松果陸續在喊痛,我觀察到他的右手不敢舉起,而是彎曲靠在肚子上;抱他上汽座時,我的手放在他右側腋下一使力,他就哇哇大叫。我心裡覺得不太對勁,就跟樹果爸說我還是帶他去一趟急診好了。折騰三個小時之後,照X光片才確認他右邊鎖骨真的疑似有裂傷,吊了一條三角巾可憐兮兮地回家。​

    👉鎖骨骨折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佔所有兒童骨折約8%~15%​

    🔸受傷機轉​
    1. 大約8~9成患者是跌倒時直接以肩著地造成​
    2. 鎖骨直接受到撞擊(例如交通事故)​
    3. 跌倒時以手伸直撐地 (FOOSH, Fallen Onto an Outstretched Hand),容易合併手腕及手肘其它傷害​
    4. 新生兒產傷​

    🔸症狀​
    1. 疼痛​
    2. 無法舉手過肩​
    3. 骨折部位可能有紅腫瘀傷​
    4. 肩膀可能向下向前位移​
    5. 骨折處可能有表皮突起、變形​

    🔸治療​
    大部分兒童鎖骨骨折都不需手術治療,使用八字肩帶或三角巾幫助固定患處、減輕痛楚,小朋友的骨頭生長快,約3~6週可以癒合。​

    🔸什麼時候需要手術治療呢?​
    1. 開放性骨折、或是骨斷端可能會刺穿皮膚​
    2. 斷骨可能傷害週遭神經血管、或是縱膈腔組織​
    3. 兩側斷端位移太多,可能引起癒合不良的情況,醫師可能會判斷需手術治療。​

    雖然孩子們跌跌撞撞是正常的成長過程,但看似輕微的跌倒,還是有可能剛好造成骨頭的傷害,如果孩子有反常的哭鬧或肢體活動受限,一定要考慮骨折的可能性。還好松果兩三天後疼痛就緩解許多,雖然還不敢用右手支撐出力,但三角巾已經像身上的裝飾品,手都在外面了玩耍了,根本沒吊到啊~​😅

  •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29 19:58:14

    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倒C字型,」侯鐘堡醫師從頸部開始說明,若長期以「烏龜脖」的姿勢打電腦,頸椎關節就容易退化、長骨刺,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過度僵直等問題。

    腰部
    「其實根據人體的構造,腰部不是拿來彎的,」侯鐘堡醫師指出,髖關節才比較適合彎曲,若長期以腰部為支點搬東西或抱小孩等,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及椎間盤狹窄等問題,引發長期腰痛、走路走不遠、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膝部
    侯鐘堡醫師指出,非常多人有膝蓋問題。他說明,如果長期蹲跪,膝蓋承受的壓力將是平常的6、7倍左右,容易造成關節退化、長骨刺、軟骨磨損。

    錯誤姿勢如何調整?

    1、確認視力
    「首先要注意眼鏡度數是否足夠,」侯鐘堡醫師指出,若眼鏡度數不足,在打電腦、滑手機時就一定會向前傾。

    2、電腦螢幕高度
    電腦高度應維持與視線水平,或稍微向下10度也可以。

    3、調整座椅高度
    座椅高度要調整成讓手肘能適當的靠在桌面,才不會造成聳肩。「聳肩也會造成頭部前傾。」

    4、手腕靠墊
    侯鐘堡醫師指出,若有腕隧道症候群或滑鼠手的患者,手腕部分建議要有靠墊,鍵盤也要好好選擇。

    5、座椅選擇
    建議座椅需有腰靠設計。「如果沒有腰靠,大概坐20分鐘,腰部就會開始疲勞,自然會向前拱,對腰部健康不太好。」侯鐘堡醫師說,建議坐著每20到30分鐘就向後靠,降低腰部壓力。

    6、避免長期蹲姿
    有些長輩做家事需要蹲著,但膝蓋已經開始退化,蹲姿就會對膝蓋造成更大的負擔,加速退化程度。「所以會建議他準備一張小椅子,用坐取代蹲,就能降低我們膝部的壓力。」

    侯鐘堡醫師示範動作

    髖關節伸展運動
    長期久坐容易造成髖關節僵硬、梨狀肌緊繃,就建議多做此伸展。

    步驟:
    1、坐姿預備,翹腳維持90度,並吸氣。
    2、吐氣時身體向前傾,會感到臀部髖關節、梨狀肌的伸展。
    3、此時可將腳尖稍微勾起,伸展的感覺會更明顯。
    4、一次維持30秒至1分鐘,即可換腳。

    正確搬重物方法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要搬重物時很容易直接彎腰,此時就會對腰部產生很大的壓力,就容易有椎間盤突出及腰椎退化等問題。

    方法一:腰椎打直,彎髖關節及膝蓋下蹲,將重物搬起。
    方法二:運用重訓當中的「硬舉」動作。腰椎打直,彎曲髖關節、屁股向後推,下蹲將重物搬起,將比彎腰輕鬆許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2月號《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19

    【相關文章】

    「頭痛醫腳」有根據!3招鬆筋膜、強化足弓改善全身痠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08

    痠、痛、僵、麻…是筋膜沾黏!扶椅拉背一口氣放鬆腰臀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10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腿有力、更長壽,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能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57

    【相關影片】

    腰腿又痠又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骨力顧健康/陳怡孜醫師】
    https://youtu.be/a7gwkPY12E8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如何正確舒緩"椎間盤突出"引發的腰痠背痛【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FLBKRB_uEMQ

    #侯鐘堡 #復健 #足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手腕血管很明顯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30 21:30:00

    #防毒洗手功 🔥🔥 真正 #抗菌防毒 的 #洗手法 到底怎麼做?我們洗給你看!不用水也可以將手洗淨嗎?到底乾洗手跟濕洗手差在哪?洗手這件小事,充滿好多眉角學問!快來聽聽筱薇和俐彣怎麼說!🔜🔜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一定要洗手的五個時機!
    🔸 洗完手之後一定要這樣做,否則前功盡棄?
    🔸 乾洗手跟濕洗手的差別是什麼?
    🔸 噢!原來這樣洗才乾淨!

    更多影片在神經很有事YouTube👇留言中

    #影片大綱
    🔸洗手七字訣:
    ▫內- 掌心對掌心搓揉
    ▫外- 掌心搓揉手背
    ▫夾- 指縫間搓揉
    ▫弓- 指背向掌心搓揉
    ▫大- 兩手虎口交替搓揉
    ▫立- 指尖對掌心搓揉
    ▫腕- 洗至手腕上一吋
    🔸建議清洗秒數:濕洗手40-60秒,乾洗手20-30秒
    🔸乾濕洗手的差異:
    1. 濕洗手:有明顯髒污時選擇濕洗手,可洗掉手上98%的暫時性菌叢。
    2. 乾洗手:無明顯髒污,於戶外取水困難時可選擇乾洗手,可殺死手上部分的細菌和病毒。
    🔸洗手五時機:
    1. 用餐前
    2. 出入醫療院所前後
    3. 接觸嬰幼兒前
    4. 如廁後
    5. 咳嗽及擤鼻涕後
    ------------------------
    主講 :楊筱薇。汪俐彣
    內容腳本 :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
    #洗手 #乾洗手 #濕洗手 #洗手七字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洗手五時機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