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主在談論一個過去我未曾接觸過的名詞叫「大腦多向思考者」,心理師依據自己本身與許多案例接觸的經驗來歸納出這樣的一群人。源於感官的敏銳度過於常人,進而影響大腦不斷地接受大量的刺激,除了自身有時會無法負荷之外,也會導致與他人溝通及相處上的問題。因為其他人無法體會到這些人的感官經驗,所以總認為他們...
.
這本書主在談論一個過去我未曾接觸過的名詞叫「大腦多向思考者」,心理師依據自己本身與許多案例接觸的經驗來歸納出這樣的一群人。源於感官的敏銳度過於常人,進而影響大腦不斷地接受大量的刺激,除了自身有時會無法負荷之外,也會導致與他人溝通及相處上的問題。因為其他人無法體會到這些人的感官經驗,所以總認為他們「想太多」或「很奇怪」,進而讓這些人產生強烈的孤獨感。這些人除了擁有敏銳的五感外也有著許多其他共同點如發散性思考(看見事情的連結,但對於脈絡的靈敏度不佳)、暫時脫離、絕對價值觀、較有同理心、人際關較為平等、抑鬱、失眠、容易被操控以及是個極度完美主義者。亞斯伯格和自閉症為其極端情況的幾種,在國外甚至有專門輔導PESM(腦力過度開發困擾者)融入社會的機構。
看完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二所描述的情況,我的感想是
幹,你前面講得好像我重新投胎比較快一樣,該不會後面要告訴我「沒關係」吧?
而後面內容和我猜測的相去不遠,也和我經歷過的一樣,這本書倒是給我提供了多了解自己的一個面向,及一種新的解釋,有種相見甚晚但未猶晚也的感覺。至於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或許看完前面的概說應該還很難了解,於是我試著做一份自述,是關於我之前做餐廳外場時的經驗,其中盡量詳實記錄自己的思慮活動,或許可以幫助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解何謂「大腦多向思考者」,但我自認是沒有什麼過人的感官就是了。
-
停好車,穿過幽暗又潮濕,混著中午廚餘的味道和隱隱熱氣的小巷,想到等會兒要穿的圍裙上也沾上了這種味道,這家店不知道多久洗一次圍裙,該不會要我帶回家自己洗吧?如果這樣的話就要分開洗耶,不然其他衣服也會沾到,話說洗衣精好像沒了…….。推開後門走進店裡,看到情侶今天兩個人都坐著,而且中間隔了一個位子,平常情侶男都會把位子靠過去然後把頭枕在情侶女的大腿上滑手機,連常和他們有說有笑的副店今天也躲得遠遠的,感覺很不妙。空氣有點悶,感覺空調沒開,燈也關著,不會是這兩個賭氣要誰去開吧?男的很會遷怒,今天還是小心一點好。吧檯的同事看起來也不好,是因為今天被叫來加班嗎?還是因為她最近在學沙拉弄不好又被罵了?前場唯一一組客人,看他們吃飯的速度和桌上的剩餘量,大概是下午三點半左右進來的吧?四個穿著襯衫的男人看起來像上班族,聽著他們的談話內容就更沒錯了。但,為什麼會特意在平日下午請假聚餐呢?以我們店裡的價位他們應該不是日常性的餐敘,應該有什麼特殊意義才是。而且服裝都沒有換究竟是等等還要回到崗位,還是迫不及待見到彼此呢?
-
這大概是我停車到我走到樓上去換制服之間的心理活動(大概不超三分鐘吧,我甚至還沒穿過廚房呢),其實我心裡很清楚自己知道這些干我屁事,但往往只要視線一掃過,問題就會像來自深海的泡泡一樣,不知道從那裏冒出來。更別提後來我寫完訂位還得戴上耳機,要從每個信息中分辨哪個是不是叫我的,還得注意時間幾點要去補貨,幾點要去巡廁所。在要注意這些的情況下,這對牽著手走進店裡的情侶怎麼坐下第一件事反而是拿起手機和其他人傳訊息?這一家人媽媽不斷說自己的哪個朋友又買了什麼,但又叫小孩把英文單字拿出來背,真的背得起來嗎?另一桌的男人們熱烈地聊著自己在大陸怎樣怎樣,好想很熟很要好的樣子,但從廁所出來的臉卻好像剛溺死一樣喘不過氣?這桌的阿嬤幫整個家族決定要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其他人都不太在意?每天回家都像剛經歷跑完一場馬拉松一樣,到睡覺前除了讀幾頁書以外完全沒有任何行動能力。顏吶在<幽魂訥訥>裡面說過,做一雙城市的耳朵,我們能隔桌分享這般無私的親暱,正是因為出了門之後的那般漠然。但很多時候,很多很細微的事一滲入腦子裡,就像大雨前空氣中滿佈的凝結核,或像被抽掉中子棒的反應爐,使我瞬間變得比多氯聯苯還多慮,甚至連身體極度疲累的情況下也關不了機,夜裡難以成眠。
可能有人會想,你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啊,有什麼難的?
但其實我想說這種行為就跟何不食肉糜那句話一樣,我控制得了的話,我還在這邊苦苦尋思如何與之共處,你當我是智障嗎?
很多時候我會把自己關起來休息,盡量不接收任何外來信息,也盡量不和任何人說話。最長的一次長達一個多禮拜,除了去小七買吐司和店員說那一次過謝謝之外,沒有再說過任何話(不過好像沒有人發現就是了)。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的第一句便是:「二十幾歲時,有一段時間,我心裡只能想著死。」而那次無疑是我最接近死的一次經驗,但那已經超越對於自己生命彷彿一種儀式性的結束,而是不斷地去思考這樣的決定終究迎面而來的會是什麼。腦袋裡翻滾的是對這個世界為何找不到地方好好休息的厭惡,更多的是未來出社會又怎麼可能有這樣一段長可以任性的時間,這樣的自己又會怎麼樣的被看待的焦慮及害怕。當下覺得自己像個落地的蟬蛻,內容物已經從身體的裂縫不知道去了哪裡,無用,而且空,彷彿每次呼吸都會有迴聲在胸腔裡響起。
不過那次之後,我決定不再管自己在別人眼裡是怎麼樣的,以一攤爛肉之姿對社會框架說謀哩洗杯安抓,透過大量的書寫來袒露自己的心,然後一直貼上網路,讓大家知道這種人是存在的,讓大家知道這種情況是無法控制的。情緒的反噬自此漸漸少了,好像也自在了一些,因為沒法接受的大概都跑了(又或者,有誰真的來過而不僅是走馬看花呢?) 寫到後來已經又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不過總之是一本不錯的書(結尾太草率的吧喂)。
-
字數超過上線被吃了,詳見fb
手機關機要休息多久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如何因應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能看電視、或者是要結束看電視、看影片,也是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當寧寧老師對蜜亞醬說:「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但透過正向同理心教養,以及情緒教養,與孩子一起學習合作、自律和情緒管理~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
手機關機要休息多久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防疫在家,孩子的耐性與情緒,真的是大人的考驗呢~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居家防疫,真的要安排好多事情,孩子也會有更多時間接觸3C
然而,如何因應孩子,心平氣和地結束看電視、看影片,變成是現在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
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還有其他您遇到的各種教養問題嗎?歡迎在線上與寧寧老師暢談
手機關機要休息多久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防疫在家,孩子的耐性與情緒,真的是大人的考驗呢~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居家防疫,真的要安排好多事情,孩子也會有更多時間接觸3C
然而,如何因應孩子,心平氣和地結束看電視、看影片,變成是現在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
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小寶寶多看書很好~寧寧老師在寶寶課堂中,準備許多有趣的繪本,寶貝們都好認真的一起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