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手機媒體沒聲音oppo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手機媒體沒聲音oppo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手機媒體沒聲音oppo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手機媒體沒聲音oppo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19的網紅Rabbie 創業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演講下半場 Alan 分享他的職涯經歷,這段我覺得很有趣。他從雜誌業務,到汽車零組件貿易、遊戲橘子,再到現在的 Twitter 董事總經理,幾乎每次的新任務都是自己主動要求的。 有時候是有這項任務,但主管還沒決定要讓誰去做,有時候則是連主管都沒想過要做這件事,但 Alan 總是會在對方決...

  • 手機媒體沒聲音oppo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27 14:21:58
    有 35 人按讚


    「演講下半場 Alan 分享他的職涯經歷,這段我覺得很有趣。他從雜誌業務,到汽車零組件貿易、遊戲橘子,再到現在的 Twitter 董事總經理,幾乎每次的新任務都是自己主動要求的。
     
    有時候是有這項任務,但主管還沒決定要讓誰去做,有時候則是連主管都沒想過要做這件事,但 Alan 總是會在對方決定之前,主動舉手要求負責這件事。
     
    許多事情在他要求負責的當下,該怎麼做他一點頭緒也沒有。雖然這狀況有點令人傻眼,但這樣的主動性讓我印象超深刻,也難怪可以一直達到同齡人坐不到的位置。」

    昨天去聽了 Twitter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Alan 的演講,去的理由就跟你現在想的一樣。「原來 Twitter 有在關注大中華區啊,他們在幹嘛?」
     
    這場演講前半部講 Twitter,後半部講海外職涯的發展。演講筆記在 CMX 裡面有很多完整的筆記,這邊分享幾個我的想法。
     

     
    ・Twitter 不是社群媒體,而是新聞
     
    Alan 一開始就提出這個點我覺得很有趣,在 App Store 的分類上,也可以看到 Twitter 是在新聞的分類,所以大家一直把他跟 Facebook 或 Instagram 比並不正確。在新聞這個分類上,Twitter 在 App Store 的排名超過蘋果新聞。
     
    第一時間聽到這個定位,我覺得非常合理。就如我前陣子動態說的,我在 Twitter 平均每天都會看到兩篇不錯的文章存起來,Facebook 平均一個月只有一篇。Twitter 對我來說比起社群媒體,更像是我單向接受特定領域資訊的管道。
     
    根據他們的研究,使用者在使用 Twitter 的腦波,跟使用其他社交軟體的腦波不同,他們的解讀是使用者在使用 Twitter 時,會更期待看到他們即將看到的資訊,例如 NBA 球星講了什麼,或是 BTS 有什麼新的消息。
     

     
    ・Twitter 的特色就是沒有演算法,所以有很強的即時性
     
    這點反覆出現在這場演講,似乎這就是主要的賣點。Twitter 沒有演算法,所以即時性比較強,大家能看到最新的消息,例如 OPPO 新手機發佈會的直播,在 Twitter 上的觀看量就大於所有其他平台。
     
    老實說我不是很確定這個因果的關聯性,Twitter 現在的定位是新聞,但在許多 Twitter 早期故事中,看得出來當初是把它當作是朋友間互相瞭解近況的工具。而且就算是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還沒有演算法的時候,他們的社交性質似乎也都是比 Twitter 強。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有更強的社交性質,Facebook 是透過交友方式必須經由對方同意,而不是單向追蹤,達到更強的社交感。Instagram 則是透過不同的介質,用好看的圖片而不是文字,來提高身邊朋友動態的吸引力。
     
    但是 Twitter 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成為新聞媒體這步的,我一直都理不太清楚。也許現在它跟其他大平台的差異在於無演算法的即時性(其實還是有啦,只是時間是主要因素,它的排序演算法結果跟 Instagram 比較類似),但應該不是因為無演算法,使它成為新聞而非社交平台。
     

     
    ・Twitter 大中華區的方向就是賣眼球,幫企業走向歐美或日本市場
     
    這邊回答了我一開始的疑問,Twitter 大中華區在做什麼?整場聽下來我覺得 Twitter 經營大中華區更像是在經營一個 2B 的業務,而不是一個 2C 的社交平台,或是拓展更多的使用者。
     
    Twitter 大中華區的角色,很像是蘋果新聞賣廣告版位的業務。「我在歐美和日本有一堆人在看,你如果想打進這些市場,就在我這邊發佈資訊。」這場演講內容其實拿去給廣告主聽也完全沒問題(說不定就是同一份XD)
     
    所以比起一般的使用者,他們應該比較多接觸的應該是想在歐美或日本有近一步發展的企業,例如他們協助 Acer 做品牌曝光,在電競賽事期間執行一套行銷活動,打入歐美的電競市場。
     
    如果是以往歐美或日本曝光的方向思考,Twitter 的確是很好的工具。
     

     
    ・為什麼台灣人不頻繁使用 Twitter,把 Twitter 當社交平台?
     
    Alan 問在場的人誰有 Twitter 帳號,超過 8 成的人舉手,他說台灣人其實使用 Twitter 的人並不少,只是我們都只追蹤歐美或日韓的明星,不會互相追蹤,所以不知道很多人有在用。
     
    但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沒有出現在歐美或日本呢?雖然很多台灣人有 Twitter 帳號,但我猜活躍的人數應該並不多,否則沒有必要把方向放在「協助台灣企業打入歐美或日本」,大可以直接「協助台灣企業增加在台灣的知名度」。
     
    就像五月天阿信在各個平台都很活躍,包括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微博,但 Twitter 是這幾個裡面唯一一個訊息以日文為主,留言也都是以日文為主的平台。
     
    這幾點其實看得出來 Twitter 並不是一個對台灣人傳遞訊息很有效率的方式,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國外的人演講完時常是留下自己的 Twitter 帳號讓大家追蹤,台灣卻是留 Facebook,而且送交友邀請還不一定加你XD
     
    Alan 強調 Twitter 的新聞媒體性質,主打協助大中華區的企業走向國際,應該也是在這個地區的獨特情況下,最容易發展的路。
     

     
    ・Twitter 將會有點像 Pinterest
     
    「Twitter 不是社群媒體,而是新聞」,這點我覺得將會越來越明顯。原本我覺得 Alan 強調這一點,只是為了符合 Twitter 在大中華區的策略規劃。但後來聽了 Twitter 創辦人兼現任執行長 Jack Dorsey 前幾天的訪談,我才發現這是整個 Twitter 正在前進的方向。
     
    前兩年 Twitter 上有許多聲音,認為 Twitter 充滿著憤怒的情緒,這對整個社群都很不健康。Jack Dordwy 在這個訪談中也認同這個觀點,他說 Twitter 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逐漸變大的不健康言論,包括言論操縱、假新聞、歧視和暴力,而他們會做很多改變解決這個問題。
     
    其中一個改變包含重新確認 Twitter 的定位。他說 Twitter 是一個「以興趣為主的社交網路」,人們上 Twitter 是因為對某一個領域有興趣,所以上來追蹤一堆相關的帳號。但他們可以讓人們追蹤這些領域的 hashtag、趨勢、社群,這樣就可以一次看到所有他有興趣的領域相關資訊,而且減少不健康的言論出現在你牆上的機會。他們將把重點從「追蹤人」改為「追蹤興趣」
    https://www.ted.com/…/jack_dorsey_how_twitter_needs_to_chan…
     
    這點其實跟 Pinterest 一樣,Pinterest CEO Ben Silbermann 去年底在 Web Summit 提到,Pinterest 跟 Instagram 很不同,它不是讓你去跟別人互相比較,或是展現自己的平台,它是一個給你靈感的地方。你對什麼有興趣,你來 Pinterest 就會獲得許多這方面的靈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T_sDkHYRc
     
    Pinterest 追蹤人的機制也非常薄弱,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 Twitter 會開始像 Pinterest。只是 Pinterest 並沒有太強的即時性,Twitter 在這方面應該還是可以做出蠻不一樣的事。
     

     
    ・再來一次,為什麼台灣人不頻繁使用 Twitter,把 Twitter 當社交平台?
     
    上面我試圖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但最後也只講出現狀,想不到原因。不過在打完上面這串後,我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也許可以說明為什麼台灣人不頻繁使用 Twitter。
     
    同樣是「追蹤興趣」的平台,Pinterest 這三年美國使用者從 62m 到 82m 成長了 32%,國外使用者從 63m 到 184m 成長 192%。使用者最多的國家依序是美國、加拿大、南非、菲律賓、印度、印尼。
     
    台灣使用 Pinterest 的人也不多,我在想,這會不會跟人口數有關?這類「追蹤興趣」的平台,他們解決的問題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有好多高手,我在哪裡可以看到大量資訊」,可是台灣在許多領域,我如果有興趣,反正參與的人也不多,加入一兩個 Facebook 社團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完了,這些人產生的資訊,足以在 Facebook 的社團中消化完,資訊量並沒有大到可以獨立出來的程度。
     
    我可以想像台灣的社群專家都在某幾個 Facebook 社團內討論,而且我每天上 Facebook,這些人在社團分享的內容,平均一天只會在我牆上出現 2~3 次,資訊量並不大。
     
    但我無法想像歐美的社群專家,全部都集中在一個 Facebook 社團討論,這些量太大,討論起來版面會很雜亂,也沒有效率。
     

     
    ・台灣太小了
     
    這是我最近常常想到的點,昨天又被提醒了一次。全球 GDP 2014 年 77 兆,台灣 2017 年 GDP 5726 億,只佔了 0.7%。
     
    最近我看了一本天使投資的書,可以明白為什麼台灣沒有專業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想找達到 PMF 的產品,在五、六年內可以成長 50~1000 倍的公司。而這兩件事在台灣都比美國困難許多。
     
    先講 PMF,假設一個 SaaS 公司,有 1000 個客戶我們認為它達到基本的 PMF。這 1000 個客戶佔台灣人口數的 0.004%,佔美國人口數的 0.0003%。在說服對方購買機率相同的條件下,顯然更大的市場,更容易達到 1000 個付費客戶。
     
    更別說顯而易見的市場天花板,先從美國開始並成功的公司,幾乎都能達到一定的規模,由於文化因素,英文語系的世界不需要太大調整都可以吃下來。但在台灣就算成功,不管要去哪幾乎都要從很前面開始,而且規模也很難跟當地對手競爭。
     

     
    ・主動性比才能更重要
     
    演講下半場 Alan 分享他的職涯經歷,這段我覺得很有趣。他從雜誌業務,到汽車零組件貿易、遊戲橘子,再到現在的 Twitter 董事總經理,幾乎每次的新任務都是自己主動要求的。
     
    有時候是有這項任務,但主管還沒決定要讓誰去做,有時候則是連主管都沒想過要做這件事,但 Alan 總是會在對方決定之前,主動舉手要求負責這件事。
     
    許多事情在他要求負責的當下,該怎麼做他一點頭緒也沒有。雖然這狀況有點令人傻眼,但這樣的主動性讓我印象超深刻,也難怪可以一直達到同齡人坐不到的位置。
     
    ----------
     
    這篇動態大部分是我自己的思考,如果想看比較完整的筆記,CMX 社團蠻多的,可以去裡面看看
     
    【 #CMX給社群經理的社群 】
    Real Connection, Real Community!
    台灣第一個為社群經理 Community Manager 而創的「學習型社群」
    ➡️加入CMX社團傳送門:https://ppt.cc/fCxMzx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