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手機中毒怎麼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手機中毒怎麼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手機中毒怎麼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背著 #Doughnut包包 穿上 #WIWI涼感衣! 🔜 折扣碼 #輸入albee再折150 🔗 https://doughnut.cc/MacaroonBag (超可愛馬卡龍色系,有親子包、後背包、斜背小包...等) 🔜 WIWI #迪士尼涼感衣 正版卡通授權/室內室外都好穿 📍下單連結🔗 h...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中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33:50

- 因近期Apple有Back to school方案(買指定ipad或macbook會送airpod,詳細內容可再看 @med_llstudy 整理超清楚) 應有許多同學或新生觀望是否要買平板,因此分享自己使用狀況供參考。 使用配件: iPad pro2020+ apple pencil2+ m...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倫敦男子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20:49:45

|水仙花之亂|​ ​ 春天到了,超市的鮮花區又添上全新面貌,公園裡開滿了嶄新面孔的漾彩繽紛,到處都可以看到或白或黃的水仙花。​ ​ ​ 細細長長的鮮綠寬葉向上延伸至花柄,瓣瓣靜美,未盛開時倒有點像蒜苗青蔥。每到這個季節,英國某些超市便會特別貼出(中文)公告,要大家不要誤食了這個有點像蔬菜的花,若不幸...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07:15:57

記得剛開始寫一些關於人際關係的文章時 常花很多時間陪同學聊各種問題 其中我最百思不解的,就是有許多人我看起來完全沒任何問題 十分獨立,日常生活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 能動能靜,能夠和一群人相處,也能獨自讀一下午的書 從不糾結自虐,該放就放,認清事實就轉身,絕不拖泥帶水 能很好的處理情緒,難過...

  •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3 13:02:43
    有 41 人按讚

    背著 #Doughnut包包 穿上 #WIWI涼感衣!
    🔜 折扣碼 #輸入albee再折150
    🔗 https://doughnut.cc/MacaroonBag
    (超可愛馬卡龍色系,有親子包、後背包、斜背小包...等)

    🔜 WIWI #迪士尼涼感衣 正版卡通授權/室內室外都好穿
    📍下單連結🔗 https://gbf.tw/jvtty
    ✅目前尺碼跑得很快~請不要猶豫喔!有喜歡的就先下單 (售完不補,都是現貨立刻出)
    ✅小孩尺寸從80-150都有
    媽媽尺碼S-2XL,爸爸尺碼M-2XL
    ✅圖案有非常多選擇,冰雪奇緣、米奇、米妮、維尼、小飛象、奇奇蒂蒂、TsumTsum、玩具總動員、Super Wing、三麗鷗Hello Kitty..
    ✅長版(可當洋裝)、短版、還有媽媽、爸爸可穿的!#親子裝


    來分享兩個優惠訊息!都是微解封後想外出跑跑跳跳,都很適合的❤️ 知道大家都悶很久了~想換新行頭請看過來。

    一定有很多媽媽有了孩子後,把手提包換成方便後背使用的 #媽媽包~這樣能空出雙手處理小孩,但一般市面上這種機能款包包,樣子都長得很普通…要不就真的俗俗的,人家從背後一眼就看出妳是媽媽🧑🏻‍🦰。

    NONONO❌當然不行啊!一定還得保持少女的模樣,最好沒帶小孩時,背出去一樣好看也實用的包~我幫大家找到這款顏值很高,外型很年輕好看,但功能性也一點不輸媽媽包喔。
    更多詳細介紹🔗 https://ibmm.tw/doughnut/

    Doughnut Macaroon系列,顏色很多滿繽紛的,喜歡什麼色系都能找到!背包有不同大小尺寸,我身上這只是最大款的,如果是要爸爸背的,還可以選LARGE(再大一號),當然有出比較小可以配成 #親子包 的MINI款,這個就很可以讓小朋友背。

    自從有上學後,姊姊對自己的物品就比較有概念~也讓她練習準備要帶出門的東西!跟媽媽是一樣色系的包,真的很吸睛。

    後背包夾層很多,這樣才能把需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好,不然有時急著用,就像大海撈針這樣,怎麼都翻不著。內部光拉鍊層就好幾個,都很適合放怕掉出來的東西!隔層有大有小,而且深度也夠,再也不怕水壺沒關緊弄翻了。

    另外再來個斜背小包Tiny,看起來很小但它一點也不廢,我平常出門就是一定帶手機、錢包、鑰匙,通通都裝得下。而且這些隨手就需要拿到的東西,自己斜背在前方,真的比較方便!
    -
    謝謝廠商提供的優惠活動💯 想趁機換個包嗎
    🔗 https://doughnut.cc/MacaroonBag

    🔺以下優惠全官網品項都可使用🔺
    ☑️全館85折、全面免運消費(至到8/15)
    滿4000贈Macaroon Tiny小包
    還可以有機會抽台東知本老爺酒店住宿卷
    ☑️輸入albee可再折$150元

    -

    家裡小朋友也是艾莎控的請舉手....自從看過冰雪奇緣之後,恩尚就變成艾莎女王啦!任何東西都想要艾莎的,深深中毒了~家裡衣服也不少,但我想分享給妳們這家有 #迪士尼正版授權的涼感衣!而且是正港台灣MIT製作生產。

    這邊買🔗 https://gbf.tw/jvtty

    ✔️尼龍+木醣醇的雙重親膚涼感,材質摸起來就是冰冰涼涼的!
    ✔️超快乾布料,可吸濕排汗,透氣度很好,10分鐘快乾!不會悶熱不舒服。
    ✔️可抗99%紫外線
    ✔️環保無毒的數位印色,顏色很鮮明,我都丟洗衣機洗(建議裝洗衣袋),沒有掉色喔
    ✔️很輕很舒適,只有87公克

    -
    ➿尺寸挑選部分~這家版型正常⬇️
    就是小朋友身高幾公分就往上選這樣➿

    👩‍🦰我174,目前68公斤,穿2XL,穿長版的長度很夠,可以蓋住屁股
    👧恩尚:108公分,穿尺碼120,長版的大概到膝蓋上,短版的也好看,都不會過大,但如果想穿合身,可以選110。
    👶君尚:83公分,穿尺碼90,正剛好唷。

    材質真的好舒服好好穿,我自己有入手一件,在家我都直接套長版的,單穿這件XDDD 真的流汗不悶熱!🌞夏天必備唷~

    -
    有任何問題可以私訊艾比,加賴搜尋🔍 @ibmm 或點 https://lin.ee/z3lOz🔜

  •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4 23:01:56
    有 12,680 人按讚

    新蜜紅豆
    如果說在阿芳的食譜作品中,找出幾道阿芳覺得值得驕傲的作品,蜜紅豆應該是其中之一。
    阿芳有個愛吃甜食的爸爸,銅鑼燒是父親的最愛,加上阿芳的阿公阿嬤在日據時代開旅社為業,長媳的媽媽需要幫忙烹煮旅社的餐食,所以許多日本風格的食物,媽媽做起來特別有很道地的日本風味,所以從小阿芳的腦海中,家裡的冰箱永遠有一鍋蜜紅豆,年紀小不覺得它甜,加了水煮紅豆湯,媽媽會芶一點濃濃的芡,用瓷碗裝配瓷湯匙,放在小盤上旁邊還會放上一片醃製的黃蘿蔔,讓我們吃紅豆湯可以解口,沒有吃完的勾芡濃濃紅豆湯,媽媽還會加個煉乳調均勻,用家裡一套鋁製的製冰棒器,做成冰棒,是我們孩子飯後最棒的甜品,常常被爸爸用來獎勵我們有好表現的獎勵品。

    蔡阿公喜歡吃銅鑼燒,蔡阿嬤的手藝中並沒有這一項,所以我母親蜜紅豆的美食頁面中,缺少銅鑼燒的這一頁,一直到阿芳站上電視螢幕,為鍋寶公司拍攝快鍋的電視影片,才由阿芳把它補了上來。
    那是一個電視從老三台剛邁入有線電視也就是我們說的第四台階段,當時台灣還沒有建構正式的購物台,除了一些系統台及頻道商的節目,像摔跤,一休和尚這樣的影片,還仿效著美國TV購物錄製示範影帶,在電視節目播出觀眾收看後可以打電話去訂購商品,也就是電視購物的前身,而阿芳為鍋寶公司錄製的第1集節目,就是我從小吃到大,沒有什麼特別學,就像從小看著媽媽每天洗米煮飯一樣自然,看完就學會了的蜜紅豆,只不過我把媽媽用電鍋反覆蒸煮,有時候還不小心高低粒夾生加了糖變硬無救的老方法,改成了精算水量用快鍋有壓力的烹煮,很輕鬆就能煮出粒粒飽滿,不破沙不破仁的蜜紅豆,然後又搭配買快鍋贈送的平底鍋,做出很漂亮很有吸引力的銅鑼燒,尤其在餅漿裡面加一點點醬油少許的米霖,讓阿芳做出來的銅鑼燒,都受到自己父親蔡阿公的肯定,當年電視節目的播出後,客服的電話叮叮響起,就知道這樣子的料理跟點心真的很受到大家的喜愛,也讓鍋子熱銷,蜜紅豆跟銅鑼燒開啟了阿芳和鍋寶公司20幾年的工作情緣。

    隨著電視節目的播出,阿芳食譜的出版,網路時代多元的媒體,這個可以變化做紅豆年糕,紅豆湯,紅豆沙牛奶,紅豆牛奶冰,銅鑼燒很多紅豆...的阿芳蜜紅豆,成了許多觀眾姐姐妹妹們家中煮紅豆的手法,尤其到了年節,蒸年糕的要先做蜜紅豆,包鹼粽的也先做蜜紅豆,這就是為什麼阿芳說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值得讓自己覺得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前天一早打開手機,螢幕跳出臉書社團中,有好朋友拍了一張春上黃豆的照片,詢問大家這個黃豆是不是顏色帶點灰還有黑色的斑點,這樣的豆子品質好嗎?還能夠吃嗎?阿芳上去做了回覆及說明,也因而讓阿芳想要快一點把這篇文章寫好跟大家分享。

    會煮阿芳舊版蜜紅豆的好朋友,對食譜有印象的話,應該就會知道食譜的做法1,寫的就是紅豆不泡不洗,倒入小鍋中加水立刻開火煮至沸騰,把水連同浮豆盡快倒掉,倒掉後再重新清洗,洗乾淨後放到快鍋加水烹煮。常常我說到紅豆的這個的第一個做法,對於飲食衛生安全高標準的媽媽,看到,聽到,眼睛瞪得比什麼都還大,還好在煮完倒掉一次水後,有重新再清洗乾淨,才解除了大家的疑慮,但是也因為阿芳的做法,最後可以讓大家煮出又綿又密的紅豆,所以也很少人特別問為什麼阿芳的第一個處理步驟這麼特別。

    如果那一天有看到阿芳對於那個黃豆的色澤及黑點所作的解答,是因為照片中的黃豆是國產九號黃豆,而且是產銷履歷的黃豆,農民在通常都在九成多熟度就採收(9號黃豆如果在七成多的熟度採收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毛豆),而且因為是產銷履歷的農產品,所以農友不會使用落葉劑,讓準備採收的豆田在一夜之間菁葉乾枯方便收成,因此這一個九號黃豆,還有葉綠素的成份,乾燥之後就有一點灰綠灰綠,也因此國產的九號黃豆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做綠晶黃豆,而豆子上面的黑點,是葉綠素再加上採收時田間的落塵沾染在豆身上,乾燥之後就退色成了黑黑的小點,但那不是發黴,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從上面的這個回答如果大家再把市面上有個國產紅豆的品牌把紅豆取名老鷹紅豆,有機會可以看看包裝上的說明,就不難把這兩個不同顏色的豆子有相關聯的邏輯找出來,阿芳曾經在紅豆田採收時親自南下屏東,看到田間採收的狀況,就可以理解原來豆子在收成的時候,需要等到莖葉乾枯,否則採收的時候豆莢及莖葉汁液,會讓採收的豆子不乾爽,沾上汁液,豆相不漂亮也賣不了好價錢,但為了要好收割,方便的農藥落葉劑,噴灑後能夠讓豆田從一片綠油油一夜枯黃,再隔一天就能夠採收,這樣高效型的農藥,讓田中的田鼠毛髮上沾染了農藥而中毒,,天空中的老鷹,吃了田中中毒的田鼠,雀鳥,巴哥,也連帶中毒喪命,雖然這樣的農藥,未來在土地的循環上會產生降解,但是無辜的鷹鳥,卻因為農藥的使用,在生物鏈下丟失了性命。
    隨著台灣農業,重視土地環境及生態,落葉劑從國產豆種植不再使用,農友讓豆子在田中自然乾枯,但同樣也怕下雨所以9成多熟時,比較乾燥了就趕快採收,也讓這些在土地上,遨翔天空的鷹鳥,不用再為食而亡的悲歌。

    阿芳原來的蜜紅豆,會用最快速的方式加水清洗,而且把乾豆倒入水裡不做清洗立刻加熱,是為了豆子碰水的那一刻,因為加熱可以讓豆子立刻產生膨脹,這樣子和豆子相碰的第一次水,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進不了豆身,水滾同時可以看到壞豆空豆浮起,倒掉後重新清洗,至於不泡是快鍋的壓力讓紅豆好煮,如果沒有快鍋,想泡不泡,只要自己喜歡都可以,用電鍋用蒸鍋烹煮的效能沒有快鍋好,但是只要把握在豆子沒有確認用手按捏可以極度綿軟破身,就先不要把糖放下去,再多蒸一下或悶一下,確認完全熟軟才做半糖的動作,否則加了糖做的蜜製的動作,因為糖的密度就會讓豆子鎖緊,就會產生高低粒軟硬不一的狀態,當只浸泡讓豆子漲大,可以煮出以不浸泡的豆子更大更飽滿的豆型,但是浸泡過後的豆子,很多人因為覺得紅豆不好煮而加了過多的水,煮到紅豆熟軟水份又過多,再多一下下就全部破仁破沙,豆殼是豆殼,豆沙是豆沙,泡在湯水中的紅豆,如果甜度又不夠,就和綠豆湯一樣很容易就酸敗,這也就是為什麼蜜紅豆好吃的道理,煮得剛剛好每顆又圓又胖,蜜了糖讓豆型穩定,也是最天然的防腐劑,濃縮的香氣,綿密的口感,未來拿來變化做點心怎麼用都好吃。

    雖然國產紅豆黃豆價格遠比國外進口的價格高出許多,但阿芳要說這樣子的讓土地讓環境讓生態都更完美的新紅豆,新黃豆,才是能夠讓我們吃的真正安心的好豆,所以這兩年阿芳總會在各項烹調之間,鼓勵大家多多選擇國產雜糧,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煮紅豆的手法,有了新蜜紅豆的食譜,今天把新蜜紅豆的食譜貼在文章中。
    看完阿芳從自己家裡煮蜜紅豆的原生背景故事,再看看從新農業的角度認識國產的紅豆機黃豆,老同學就可以好好的把這一份阿芳所寫下的新蜜紅豆食譜保存下來把舊的食譜做更新,就像手機臉書時時要更新一樣,媽媽買食材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希望這樣的安心甜蜜滋味,不只在阿芳家,而是在更多的家庭裡,因這味甜蜜而幸福,更希望藉由這篇文章的分享,讓大家知道農產品的安全遠比美味更重要,選擇安心的農產品,也讓在意環境生態的優質農民,可以有更多的支持力量,這才是最棒的善循環。

    寫完這篇文章,劉爸一直在呼喊阿芳,像大人喊小孩洗澡睡覺一樣,所以抹茶紅豆麵包明天再來,🤣🤣🤣,另外補上豆子的照片,並不是一定只有春上的豆子才好而是阿芳家現在就只有這些,重點起是包裝上的產銷履歷,讓大家認明這是國產豆,☺️☺️☺️大家晚安!

  • 手機中毒怎麼處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13:00:27
    有 358 人按讚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