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手指食物 意義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手指食物 意義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heilala (sheilala)看板BabyMother標題Re: [寶寶]所謂打泥派的飲...
手指食物 意義 在 Jomiku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8:07:49
中秋節的煩惱 說實在的,現在節味激淡,任何佳節的存在意義就是可以合理的巧立名目和好友家人相聚。 可是烤肉真的不是我的首選,身為一個社會觀察家的暖男如我,總是在每次的烤肉局中感到不勝唏噓;團體中總是有一些小胃男女擔任分母,也有那種料理工具人根本整場汗流浹背,狼狽也不見得能取得好感,何況每年總有些不熟的...
※ 引述《dorachen69 (小迷)》之銘言:
: 我有個當新手媽媽的朋友,在FB會分享她的打泥食物。真的是滿滿的食材去打成泥,很
有
: 去幫寶寶準備。
: 因為她寶寶也七個月大了,我跟她說該讓寶寶吃點固體的食物,至少是軟爛的東西。然
後
: 說打泥派的要長八顆牙才要給手指食物(其實我也不太懂她手指食物的定義),我跟她說
長
: 顆牙才給吃手指食物,那她什麼時後才要訓練咬合跟咀嚼?
: 我用我家二寶當例子跟她說,我家的一歲三個月才六顆牙,以她的標準現在還只能吃泥
狀
: ,但是二寶已經可以自己吃些肉類。我後來還說現在教養也出現代溝嗎?我們差有十幾
歲
: 我這樣的建議會算是去介入她的養育方式嗎?
: 版上有所謂的泥派養育方式,真的要到八顆牙才能吃固體食物?我家大寶出生我也看了
不
: 網站文章,但是沒印像有這樣的一個方式,到二寶基本上就是隨便養了,
我看原po在推文裡說不是想引發口角
是想知道怎麼跟這種朋友溝通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我是過來人
血淚史很多
看我的心得能不能幫到你
如果點進來只是因為純粹對副食品很徬徨
這篇主要講怎麼救身邊的人
副食品的衛教資訊強烈建議你搜我幾天前才發的副食品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6594448.A.A13.html
花點時間看全文
你的孩子、語言治療師和醫師都會感謝你
正文開始
前幾天加拿大總理在我們學校的畢業典禮的致詞是:「你是想要贏一個辯論,還是改變世
界?」
對我個人來說很有幫助
有時候我們會很氣憤甚至崩潰
為什麼顯而易見的事
有人會看不清執迷不悟
然後就會緊張得要死
開始勸為什麼那樣不好
可是每個人教育背景和關心的領域不同
有些人喜歡科普甚至更專業的內容
有些人喜歡食譜和心靈點滴
出發點就不同
加上心理學上有研究指出人都會有「確認謬誤」(confirmation bias)
意思是人傾向相信和自己想法接近的資料
而違背自己想法的事實
就會排斥或忽略
所以光是說「那樣不對」和「那樣的缺點」
有時候很難被聽進去
這時候從「他認為的優點」討論也是一種選擇
像是我曾經看過語言發展有關的誇張言論:
「口腔按摩對語言發展有幫助」
所以不讀繪本也不管溝通意圖
一直按摩或上當買了奇怪口腔按摩道具
碰到這種情況
我如果直接說「你做這些跟語言無關的事,根本浪費早療黃金時間」
會讓家長覺得自己做了有害的事
心情上會很難接受(確認謬誤)
但如果進一步討論
為什麼這麼做?
他認為的優點是什麼?
會發現通常都是被非專業的人或不肖商人灌輸了「這樣有用」的觀念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舉例說有其他專業的人反對等等......不夠!!!!!
因為你有信賴的人
他也有啊
為什麼你的「專家」就是對的
這時候你可以做的有:
1. 提醒他這個「專家」或某個路人講這些話的時候,是否會影響到他專業的信譽甚至執
照(如醫師執照、治療師執照)
有些作家、出版商或雜誌兼購物平台會利用自己講話沒有顧忌
不用負責
所以講得特別誇大聳動
反而真正專業的人因為實事求是
用字必須很準確
所以沒那麼精彩
也不會用太多行銷話術
家長如果碰到講得很神的成效
就是你該退一步
找對該領域有專業執照的人查證的時候
或有些過來人「路人」會說
我的X歲也XX還不是好好的
如果是會因為路人意見就動搖的家長
你要提醒他們
那萬一你的小孩到了X歲沒有好好的
講這種話的人他人在哪
會出來對你的孩子跟負責嗎?
2. 提醒他所謂的專家有沒有附上研究來源
有些正路不走走偏的醫師或治療師也會亂講
大家攻擊的那本書
也是有醫生推薦
本人對沒根據的說法深惡痛絕
發現唯一杜絕的方式就是培養家長要有看研究不看人的能力
因為根據不是說不說得出理論
(有些偽專家理論都講得很華麗)
而是有沒有有名有年份的研究
沒有研究的說法都是跟喝符水一樣
跟你宣傳的人覺得很有用
拿回家用的人覺得很有用
但真的檢驗會發現
就像喝符水不是沒用就是心理作用
3. 問他用那個方法的確切原因是什麼
以吃泥吃到飽及八顆牙才接觸固體這麼極端的說法也聽進去的人來說
很多都是資訊來源很單一
我們分享有研究根據的正確作法
才能幫他們了解其他觀點
如果他想幫助消化
把你知道有研究根據的事實分享給他
找營養師寫的文章
讓他有達成同樣目的的正確作法
如果他覺得這樣比較安全
把吞嚥安全相關的研究分享給他
讓他知道絕大部分嬰兒都在4-6個月左右開始接觸固體
固體有分纖維多寡、會不會遇水融化的特性
循序漸進沒有比較不安全
如果你只是一介家長
手邊沒有正式研究
可以往有信譽的平台找這些資訊
HealthyChildren.org是美國兒科學會給家長
從出生到成年的教養建議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
從怎麼餵奶到上學、中學怎麼面對霸凌、怎麼準備上大學都有
一次用二十年
公開免費、年年更新
不用買書啊~
需要翻譯過或是台灣本土的研究
也可以找有信譽的專業人員分享的內容
轉貼給他們
以上就是我每次面對很誇張的言論
從對方的出發點著手的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過程不用當成辯論
貼給他事實然後問對方的想法
當作一個分享和討論的過程
如果這些方式都試過了
還是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就祝福他的寶寶吧
或心裡想著關我屁事然後忘了
你已經盡力了 拍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4.114.195.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6874184.A.BAB.html
也可能那個ST沒惡意
但像你說的因為很久以前曾經流行所以現在過度自信
聽過比較困擾的情況是因為家長拒絕其他所有的方式只要按摩
雖然家長不配合的情況稍微情有可原
但都一樣不是藉口
「口腔按摩」「口腔運動」和「感覺統合」沒幫助系統性回顧論文隨便搜一堆
有需要我可以提供給你朋友
※ 編輯: sheilala (174.114.195.24), 05/21/2018 13:34:10
臨床也是實證一部分
但要有客觀的檢驗
不然臨床經驗會被無限上綱
臨床人員的確認偏誤會完全沒有經過控制
EBP是一個在研究、臨床和個案經驗都「客觀檢驗」的思考流程
還有採用實證下「最佳」的方式
這樣的決策過程完全不會否定臨床
也不會是臨床跟研究二選一
以口腔運動而言
如果其中一個領域長期缺乏證據
要記得研究也是從臨床找真人
不應有臨床的效果長期做不出來的情形
不用不表示用了有害或完全沒價值
但時間有限 用成效那麼不明顯的方式等於佔用了其他更有效的方式的時間
※ 編輯: sheilala (174.114.195.24), 05/21/2018 1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