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重車日誌-教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很多車友和教士詢問說車子到底要不要"大保養"的問題,教士只能笑笑的說: #車不是紙糊的 - 分享個簡單的影片,分別是「做過全車精緻大保養」的03年CBR600RR與教士之前那台「只有換機油空濾」的06年黑鳥的油門反應比較。 - 那台600RR行駛里程32800公里,花了好幾萬元去做什麼全車大保養...

  • 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18 22:36:46
    有 3,662 人按讚

    最近很多車友和教士詢問說車子到底要不要"大保養"的問題,教士只能笑笑的說: #車不是紙糊的
    -
    分享個簡單的影片,分別是「做過全車精緻大保養」的03年CBR600RR與教士之前那台「只有換機油空濾」的06年黑鳥的油門反應比較。
    -
    那台600RR行駛里程32800公里,花了好幾萬元去做什麼全車大保養,四缸平衡,拆洗節流閥噴油嘴什麼清潔保養通通都來;而教士的黑鳥在拍攝時里程大約53000公里,除了換機油、濾芯空濾鏈條等秏材外,其他什麼大保養都沒做過。
    -
    那我們看到的結果是什麼?600RR的油門反應明顯慢了半拍,怠速運轉也沒有高里程的老黑鳥要來的穩,為什麼會這樣?這時就只能回到一句台灣車界讓人有點心寒的一點,那就是
    #車不是被騎壞都是被修壞的
    -
    只能和大家說,不是你肯花錢在車上就等於愛車,因為你如果完全不想懂車只覺得錢掏出來就能解決一切的話,對不起你就很可能會落入不肖車行所設的陷阱當中。
    -
    重車不是紙糊的,有很多引擎周邊的核心元件諸如節氣門、進氣岐管那些東西能不拆就不拆,因為正常也沒必要拆,你說車會積碳、節氣門會髒掉影響點火效率,但教士要說,只要你都是正常騎車偶爾拉拉轉,而不是那種喜歡在市區低速塞車,市區堅持遵守那可笑的「重車形象」乖乖排隊把水溫飆的亂七八糟的人,也許你那些東西不做,車子的HP會1滴1滴的扣,可能騎個10萬公里才會有一點怠速不穩的感覺。
    -
    但如果你給了兩光的店家做了,很抱歉,你的HP可能是一次被重重的扣了2~30%,甚至永遠回不到正常的車況去。這是為什麼?
    #先說我不是一竿子打翻全部的車行的船
    #因為也是會有良心店家的
    -
    簡單的說,重車因為是多缸引擎,本身就是會比單缸檔車或小綿羊要來的複雜許多。但台灣很多車行在保養車的方式都還是土法練鋼,靠著「經驗」來修車。但現代的車充滿了許多複雜的電路與感應器,如果修車的人的經驗錯了,很抱歉,你的車就掰了。
    -
    教士舉個簡單的例子,黑鳥如果要做四缸平衡,第3缸是不能調整的因為它是基準缸,其它124缸的平衡就是要以第3缸的數值為基準。
    #但如果是給依經驗行事的車行大概就是把四個缸通通調成一樣就叫四缸平衡了
    而有些車例如APRILIA的RSV4的四缸平衡甚至必須要插電腦才能調整,而電腦調整好的平衡如果用傳統儀器看會覺得根本沒有準。或是有些車的原廠手冊會說要調整平衡必須將哪些感應器給拔除,有著非常多的眉角,但我相信很多台灣的車行是不會去看這些東西的…因為就是覺得經驗能勝過一切。當然下場就是很多人不保還好,一保就出事…
    -
    除了四缸平衡之外,最常見到的清積碳或洗節氣門的節流閥(蝴蝶片),很多車行會用很強的藥劑把節流閥給洗過一次,然後還要記得把被洗的亮晶晶的節流閥PO上網說這就是辛苦的證據,車主回家車一定騎的很爽…結果呢?他們甚至不知道節流閥上面會有一層鐵氟龍鍍層,用久了自然就是會灰灰黑黑的,他們就會把這個鍍層當成積碳給刮掉,然後會有什麼結果呢?
    -
    這個鍍層主要就是在冷車時增加節流閥厚度,控制空氣進入的量避免過多的空氣影響啟動時的空燃比。當這個鍍層被刮除了,第一個會出現的反應就是你的冷車會超級難發車,因為少了那層鍍層你要發動時引擎就會吸到超過預期量的空氣造成空燃比異常,必須反覆重新發好幾次才有可能把車發起來,而且怠速會有點不穩。但這個現象又會隨著車熱起來,節流閥熱膨脹的物理反應而消失,所以使得很多新手不知該如何抓毛病,因為不知要和老闆怎麼形容車的狀況,騎到車行時車也熱了根本找不到病在哪。
    -
    而通常被這樣搞過的車,你的節流閥就是沒救了,只能一直面對這個狀況下去。
    -
    -
    看到這邊,大家還會覺得所謂的「精緻大保養」是必要的嗎?
    教士自己或身邊朋友就有無盡血淋淋的案例,例如以前的M900去換正時皮帶換到整顆引擎換掉、VFR800去大保養後冷車永遠發不起來,或是身邊朋友的2017年5代10R,里程剛破萬就被車行洗腦要去做大保養,教士和朋友一直勸他千萬不做但他還是去了。換來的就是永遠無法搞定的怠速劇烈跳動,停個紅燈聽起來像是在拉轉挑釁一樣…
    -
    -
    也許這樣說會得罪到很多車行,但為什麼會想要幫人做大保養?因為這樣才有錢賺啊!!!
    有人也許會說有些原廠手冊也會建議每一萬公里調整一次節流閥平衡,不過也有聽聞這種「建議」實際上是車廠在規避一些糾紛所設出來的。
    -
    當然,如果幫你處理車的車行就是按表操課,一切按照車廠的SOP進行保養、維修,你要把車給他拆當然可以。不過以教士的經驗,車子能不拆,就別拆吧!
    所謂的大保養其實也就是增加一些長里程數後需要更換的秏材,例如空濾、火星塞或鏈條之類的東西。如果你真的想要動到引擎周邊的核心部件,建議可以等到真的不幸發生缸頭漏油之類必須拆除周邊才能施工的狀況再去執行。
    -
    坊間做工細膩且技術純熟的店家絕對也不在少數,所以教士也不會說什麼大家都不要信任台灣的車行,只是慎選自己身邊的店家才是保護好自己與荷包最好的辦法。
    -
    我相信有良心的車行是不會隨便洗腦客人在低里程數(2萬以內)就要求要做什麼須要拆除引擎周邊的大保養。當然,也許說出這樣話的車行本身也是技術十分優秀的店家,給他們拆車也不會有什麼太多的問題,問題是你自己要懂得評估是否該去做這些保養?
    -
    之前在忍4群組就看到很多新手騎士在問他們的車里程要破萬了,是不是該聽車行說的,要做平衡、清積碳和洗節流閥噴油嘴這些東西,教士總是會問他們:請問你覺得你的雙缸400cc新車一萬公里,會比我的13年老車的5萬5千公里要來的髒嗎?
    如果車真的要做那些大保養才能維持正常車況,那為什麼路上那些可能連機油都不太常換的婆婆媽媽的買菜車都還活的好好的?是吧?
    -
    總之,分享給各位車友
    記住
    #不是肯花錢就是愛車的舉動
    -
    那有人會問,車行如果不靠大保養要怎麼賺錢?
    #那就瘋狂的去騎摩托車來換秏材讓車行換來賺錢啊
    #不常騎車的就瘋狂的改車給車行賺啊
    #把大保養的錢拿去大改車不也很好嗎

  • 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24 21:23:43
    有 531 人按讚

    【試車報告】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論 GT為何物
    【4K UHD | https://youtu.be/FWc9ItO-8Zs】

    人生,就像場毫不停頓的電影。 自年少開始打拼事業,跨入婚姻、初育兒女,這些都是不同的人生階段,當然,也適合入主不同的車款,可當事業已達一定高峰,兒女也已長大成人,這時,若想添購新車,是該買輛自己打從心底喜愛,妥協甚少的車款了,可不是嗎?

    【修長美型】

    沒錯! 用修長與美型來形容Audi A7,可說再恰當不過了!

    就像個身著小禮服走在街頭的女子,低扁、修長的A7 Sportback硬是比路上許多車輛來的優雅、性感,而在流線下滑的車尾,還有個能在120km/h或手動開啟的尾翼,玲瓏線條堪比女性的腰臀,至於21吋的超大輪圈,則可和九頭身美女的長腿一較高下!

    不過,A7 Sportback的外觀亮眼之處還不只這樣,今日高級品牌的車款,皆大多都已將LED作為光源,但論及內部發光體和造型的設計,Audi就如一位把玩光影在手裡的魔術師,不斷利用發光體的改變、造型排列,和光型的變換,讓消費者看到更為科幻的車燈設計,好比在A7 Sportback上,不只效法A8運用橫貫車尾的尾燈,和層層片狀的日行燈,還能在車輛開關鎖時帶來炫目的燈光掃曳,而我們試駕車還選配了雷射光源的遠光燈,不僅湛藍的燈體酷炫,更能提供再增一倍的照射距離!

    【隱性妥協】

    雖說A7的買家在購入車款時應是鮮少屈就、違背心願的,畢竟這車夠龐大,還是四門、四座、又流線! 可對於造車者而言,卻是綜合了許多妥協,這樣面面俱到的[完美]才得以創造!

    在優雅的Coupe造型之外,其實原廠也認為A7具備另外兩個優點,首先,是可與Avant車型媲美的載物空間,在四座模式下,A7的後廂就擁有了535L的容積,而當椅背全數放倒後,更擁有1390L的龐大空間!

    再者,Audi也認為它擁有毫不遜於Sedan車款的空間表現!
    憑著較舊款更長的軸距,新A7的車室又增加了21mm,180cm的成人坐在後座,雖頭頂剩下的空間略少於4個指頭,但腿部仍留有1個拳頭以上的空間,可說是相當寬敞,且後座還具備雙區域空調,和試駕車選配的19揚聲器B&O音響系統,以及雙層隔音玻璃,只不過,若說到這輛車的明顯缺點,那則因為受限於後車門的尺寸,後車窗最多僅能降下整體面積的一半,若想吹吹風,或許只能將手伸出車外了…

    【科幻隨行】

    除了燈具科技之外,A7當然也配備了許多高科技配備,除了一般較為常見,具有導航、安全提示的HUD顯示器之外,就連Audi的數位儀錶,也因為擁有更高畫質,當顯示地圖資訊時,就連南非的海岸浪花也能在儀錶見到,精緻程度相當驚人! 此外,也因為試駕車還配備了夜視功能,還能在儀錶上顯示鏡頭畫面,於黑暗環境中駕駛也能帶來更高的安全。

    而在中控介面,Audi不僅將霧銀飾條、鋼琴烤漆和螢幕結合地天衣無縫,多數時候,上方10.1吋螢幕為車輛各式功能設定區,或導航介面,下方則是空調設定、車輛模式、尾翼和輔助系統開關,但當進入座椅細項設定,或是導航搜尋功能時,下方8.6吋螢幕又會化身鍵盤/手寫板,排檔桿則成為手部支撐點,與上方螢幕搭配使用,可說是相當的便利! 此外,Audi還特別調教了這兩具螢幕,讓人需比照傳統按鈕,施點力道按下才能輸入指令,可大幅避免功能誤觸,然而,原廠也表示,若車主不習慣這樣的設定,還是能藉由靈敏度調整,為駕駛帶來如同智慧型手機一般,輕觸即可輸入的設定。 只是,這中控螢幕固然便利、美觀,但在陽光下易吸熱的特性,則是較難避免的了。

    至於車輛安全,就彷彿這輛車還有太多重點尚未介紹,不論是原廠文稿,又或是試車前的簡報,安全配備皆是點到即止,並未多加著墨,但可以告訴各位的是,除了文前提到的夜視系統,A7 Sportback還可搭載盲點偵測、追撞警示、可自動將車輛維持在車道中央,或是隨旁邊車輛些微調整所在路線的車道輔助系統,而主動測距巡航功能,當然也可搭載在它身上! 只是因導入國內的車型仍未能確認詳細配備,到台灣後,A7能有什麼真本事,依舊是個我們也好奇的問題!

    倒是可順帶一提的,雖然Audi也預計在2018年推出AI自動駕駛功能,但相關法規,就連在德國也仍在積極討論、修正中,若國人想見到此般高科技的配備,應還需等上好一段時間。

    【溫馴巨獸】

    在性能版S7、RS 7尚未曝光前,現階段A7車系僅有兩種引擎配置,其一是3.0L V6的柴油動力(50 TDI),另一則是我們體驗的55 TFSI車型,它的3.0L V6汽油渦輪引擎能為這輛車帶來更高的340hp馬力,且可於1370~4500rpm輸出的最大扭力平原也高達了51kgm,若再看到另一個數據,是這輛逼近5米長的大車,竟只需5.3秒即可完成0~100km/h加速,看到這裡,相信你也和我一樣,認為它是輛性能相當狂暴的車款對吧!

    然而,在試駕後,我卻全面改觀了!
    在低速時,憑著不算小的排氣量與渦輪推送,A7加速自然是輕快的,可當油門略深的踩下後,嗯? 原本預想的強大推力並未湧出,這不是Turbo Lag,尤其你還記得稍早提到的扭力峰值便可證實,且也絕非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不夠神速,真正的原因,是在引擎與變速箱的協調關係,原廠為了讓這般動力亦能讓人輕鬆代步、自在駕馭,因此在正常狀態下,檔位設定大多志在提供滑順、寧靜的駕馭感受,令動力順順地湧現,讓人得以享受旅途;可倘若將檔位切至S檔、大腳油門,甚至強行利用換檔撥片降檔後,當轉速猛然抬升後,340hp馬力便會不留情地推進車輛,頗有大排量NA車款之姿,此時,路人唯能見到的,將是一個修長、龐大的身影,升著尾翼飛馳而去!

    另外,有趣的是,這輛車並非主打節能客群,但這代A7上還標配了48V的MHEV輕型油電混合技術,透過後置的鋰電池、啟動馬達的交互運作,A7雖然無法將車輛改為全時純電模式,但在55~160km/h的車速間,車輛可進入純電巡航狀態,可替100km的路程節約0.7L的油耗,此外,當引擎重啟時,亦近乎讓人不會察覺抖動的產生! 可說在舒適與節能間巧妙地取得了平衡。

    【精緻旅途】

    在過去,Audi品牌最自豪的,莫過於強悍的quattro四驅系統,且在不同車型、不同車輛模式,皆會有著相異的前後動力分配比,背後目的,當然也是為了強化越野或是性能表現等需求,而我們試駕的A7 Sportback 55 TFSI車型,它其實也配備了quattro!

    聽到這,相信不少車迷便開始好奇,那麼這輛絕美的車款,究竟多數時候偏前驅,還是後驅? 分配比例又是如何呢? 但原廠給出的答案卻相當令人驚訝! 原因在於,A7採用的為quattro ultra四驅系統,在舒適巡航時,A7僅會採用前輪驅動以減低油耗,但極端狀態下,後軸則可分配到8成動力,剩下的時間,電腦會隨時偵測路況,一旦環境與駕駛狀態改變,毫秒間,就能變身四驅車款,而動力分配比例,自然也將依電腦進行調配,換言之,這更像是智慧的進化,而非環保的妥協! 至於您腦中所想的突遇積水畫面,在大量的感測器搭載後,系統甚至能夠提前分析路況,最後,再加上嚴謹德國品牌上市前的車輛測試,我想大家就不必過分擔心了!

    那論及駕馭樂趣呢?
    我們試駕的這輛A7其實還配備了後輪轉向系統,且這套系統還擁有傲視車壇,誇張的5度轉向幅度! 這不僅在車輛迴轉時,便能用肉眼察覺後輪巨幅的偏擺,甚至讓這輛車擁有了與A4相同的迴轉半徑! 這麼一來,過彎當然犀利多了!

    此外,雖然21吋胎圈的配置易導致舒適性喪失,但配合試駕車搭載的氣壓懸吊後,除非用過快的車速衝上減速坡,車輛才會產生較大幅的跳起,否則多數時間,皆能盡職地消弭路面碎震;而當車輛設定至運動化模式,懸吊還能夠降低10mm,原本滑順通過的路面,也將多了些震動傳入,不論轉向、路感回饋都像增加了2~3成一般,此刻,輕盈但精準的轉向,與極為犀利的車體支撐性,便相輔相成! 你想開快? A7可一點都不會攔你!
    而且重點,是能夠讓你舒適、輕鬆的享受駕馭快感!

    【TCar短評】

    該如何定義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它的外觀傳承了Audi的科技感與創意時尚,內裝,也提供了抗拒妥協的買家所期待的舒適與高質感體驗,而雖與國人見面的A7仍配備未定,但它的確有著高深的安全潛力,至於動力、操駕性能與舒適體驗,它不愛耀武揚威,但若你嘗試想像擁有這輛車該享受的旅程會是如何,體驗卻也絲絲入扣,難以挑剔…

    一輛稱職的四門Coupe,不! 應該說是輛大GT,不就正該如此…

    【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引擎形式: 2995c.c. V6 DOHC 24V + Turbo + MHEV
    最大馬力: 340hp/5000~6400rpm
    最大扭力: 51kgm/1370~4500rpm
    變速系統: 雙離合器七速自手排
    驅動模式: 4WD
    長x寬x高: 4969x1908x1422mm
    軸距: 2926mm
    車重: 1815kg
    懸吊結構: 前後五連桿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8 (標配),255/35 R21 (試駕車選配)
    台灣售價與規配: 未定

    #audi #a7 #sportback #55tfsi #tcar #海外試駕

  • 所選檔位將於低速啟動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2-20 16:36:41
    有 508 人按讚

    [試車報告] Mazda MX5 Roadster 輕・快
    4K 影片: https://youtu.be/E-oyjtF-wpg
    風,快速地從頭頂掠過,車速,隨著轉速錶指針起伏而加快!

    貼地般的低陷坐姿,眼睛專注地注視前方,雙手緊握方向盤,耳畔聆聽引擎聲夾雜風的和鳴。

    身體敏銳地感受車體的慣性移動,右腳,彷彿精準地採放油門及煞車,嘴角,揚起自信的笑容。輕、快、敞篷、小跑車!

    Mazda New MX5,You would like to be a driver!

    輕量車體

    MX5的日本名字為Miata,自從1989年在Chicago Auto Show發表後,迄今已進入第四代車型。

    車型問世之初,原廠以輕量化、雙座設定、Roadster敞篷、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等元素,打造出饒富駕馭樂趣的機種,歷經四代褪變,依然是車迷們心裡充滿駕馭激情的小跑車。

    尤其現今車壇推出的後繼車款,不僅車體放大,車重也隨之升高,只有MX5未忘卻初衷,保留純粹的駕馭特質,車長、車高及車重,都比上一代車款來得小巧。

    為了保有輕量化特質,車上沒有多餘的配備,頂篷採手動設計,但只需扳動一個口環即可固定或收納,因此開關篷速度取決於駕駛者的操作熟悉度。

    簡約的座艙陳設,中控台擁有鮮明的設計風格,三圓儀錶刻意將轉速錶放大,並且採居中配置。坐在低陷的駕駛座上,雙手握住方向盤,食指扳動換檔撥片,雙眼凝視前方路況,並以餘光判讀轉速,不僅速度感強烈,更能專注地駕馭,並藉由高聳的排檔座,享受鮮明的跑車包覆感。

    值得說明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及減重,New MX5副手座並無手套箱配置,僅於防火牆後方設計個置物槽,就連加掛式的置杯架都必須依需求在排檔座上游移。

    人馬一體
    MX5的車重雖然僅有1088kg,但6.8kg/hp的馬力重量,還是無法讓他擠身高性能車之林;不過國內販售車型搭載Skyactiv-G 2.0升四缸DOHC 16V引擎,進氣側擁有Dual S-VT連續可變氣門,搭配13.0的高壓縮比,擁有160hp/6000rpm的最大馬力及20.4kgm/4600rpm的最大扭力,結合具運動化換檔模式功能的六速手自排,0~100km/h加速實測,依然擁有8.5秒的實力!

    這樣的性能表現,或許仍不及價位相近的歐系渦輪鋼砲,但比起日規版本所配置的型號P5-VP 1.5升引擎及131hp/15.3kgm的動力數據相較,性能已稱得上出色,尤其引擎轉速反應活潑,檔位銜接敏捷,加速過程中的貼背感雖不算強勁,但仍聽得到引擎賣力的嘶吼,帶著些許性能味。

    過去,MX5(Miata)在操控層面上,向來講究人馬一體的境界,而New MX5自然也維持這樣的特質。

    除了文前提及的車體及車重降低外,為了營造更優異的配重,引擎重心後移15mm,刻意落在前軸後方,並且藉由長車頭、短車尾的設計,讓座艙後移,駕駛座重心落在後軸前方,因此擁有50:50的車體配重,搭配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再配上短行程減震筒,擁有相當刁鑽的操控反應!

    輕量化的優勢,不僅不會消耗過多動力,對於車重造成的慣性影響也比較小,這些可說是MX5在操控層面上的優勢。然而為了輕量化,又無法犧牲太多車體剛性,原廠除了採用高張力鋼材搭配車底的鋁合金強化結構補強,並以特殊焊接工法打造這輛小跑車,並稱為Skyactiv-Body。

    啟動引擎,低速時的引擎聲浪並不突出,拉轉至6000rpm後聲浪變得較為奔放,雖然稱不上雄渾悅耳,但有著鮮明的躍動感。

    為了營造鮮明的運動特質,MX5的阻尼適中,但略偏向硬朗。因此在市區道路加速行駛,雖然擁有清晰的路感回饋,車體碎震也相對明顯,這也是2310mm短軸距設定無法規避的缺點,高速穩定性同樣因此略受影響。

    當然,直線拼高速本來就不是MX5的擅長之處,多彎的山道才是施展操控身段的主戰場!

    小巧的車體,打開軟篷就能享受開闊的駕馭感受,以我179cm的身高,入座後保持戰鬥坐姿,能夠感受到這輛小跑車的包覆力及靈活度。精準的轉向,只要覷準彎頂點,MX5小巧的身體能夠快速地劃過彎道,即使在方向盤未回正的狀態下提前加速,車尾要扭擺前的細微慣性,也會透過椅背,讓駕駛者提前察覺,再藉由後軸的LSD,可以享受些微甩尾也可以選擇收油、回正,可以說是一輛饒富駕馭樂趣的小跑車。

    TCar短評

    所謂的人車一體,其實就是掌握車輛回饋給你的資訊,藉由身體細微地去感受,信賴它的底盤優勢,並且將其特質發揮,享受隨心所欲的馳騁快感。

    MX5不是一輛性能強悍的車,卻是輛饒富樂趣的小跑車,如果說這樣的操控感覺像Go Kart,似乎又太過籠統,畢竟驅動方式不同,慣性反應也不一樣。然而,隨心所欲的駕馭特質,速度不快,卻可以讓人臉在過彎時,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Mazda MX5 Specification
    引擎型式 2.0L L4 DOHC 16V
    最大馬力 160hp/6000rpm
    最大扭力 20.4kgm/4600rpm
    長寬高 3915x1735x1230mm
    軸距 2310mm
    車重 1088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205/45R17
    國內售價 129.8萬元

    主要配備
    i-Eloop 動能回收
    i-Stop怠速啟閉
    換檔撥片
    DSC動態穩定
    ESS緊急煞車警示
    4SRS輔助氣囊
    七吋中央顯示幕
    BOSE音響系統

    Mazda台灣
    #mazda #mx5 #roadster #tcar #試車報告 #葉明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