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所有說明手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所有說明手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所有說明手法產品中有7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Yale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自由學院 X 工具王 阿璋首次合作「虛擬貨幣新手投資攻略工作坊」 https://freedumglobal.com/VXKhe 🎁 免費下載 虛擬貨幣入門秘訣(10分鐘了解虛擬貨幣) https://freedumglobal.com/Hi3yD 👉🏻 工具王 阿璋 IG https://...
「所有說明手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Unwoods (Anguc Makaunamu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Unwoo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美味生活HowLiv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所有說明手法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所有說明手法 在 Unwoods (Anguc Makaunamu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1:55:08
和大家分享一些在黃昏結束和入夜前的拍攝,這個系列沒有在展場出現,但是因為中秋節,想和你們分享和月亮有關係的作品。帶點雲霧的月光,有光暈的話,媽媽都和我說明天一定是晴天。 拍攝如果在北海岸的黃昏時分結束,真的很幸運,除了夕陽之外,也可以靜靜地坐著等待入夜前的靛藍,如果又有月亮,一整天拍攝的辛勞都被天...
所有說明手法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16:59
《岩田先生:任天堂傳奇社長如是說》 這是整理取材之前任天堂前社長 #岩田聰 訪談以及任天堂官網上登出的《向社長詢問》欄目的書,從來自札幌的高中生「天才程序員」,到扭轉巨額負債狀況的小型企業社長,再到世界頂尖遊戲公司任天堂主理人。本書還有宮本茂(馬力歐之父)跟系井重里(地球冒險 MOTHER 的製...
所有說明手法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4:55:59
眾所周知,《Minecraft》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四方體形成的,至少你很難看到曲線的存在,因此想看到封面圖這張光景,很多人下意識會認為是 Mod 模改的結果,不過這是一位創世神玩家親自在遊戲裡建造出來的,且並沒有依靠任何 Mod 模改。 海外玩家 Mysticat 近期發布了一支影片,說明他希...
-
所有說明手法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22:00:30🏆 自由學院 X 工具王 阿璋首次合作「虛擬貨幣新手投資攻略工作坊」
https://freedumglobal.com/VXKhe
🎁 免費下載 虛擬貨幣入門秘訣(10分鐘了解虛擬貨幣)
https://freedumglobal.com/Hi3yD
👉🏻 工具王 阿璋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hntooltw/
👉🏻 幫助你提早退休 美股被動式投資
https://freedumglobal.com/enDj9
👉🏻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計算機
https://freedumglobal.com/WFx6P
很多人對投資虛擬貨幣很有興趣
但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究竟新手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該知道哪些資訊呢?
這部影片特別邀請我的好友 - 虛擬貨幣專家 工具王阿璋
針對投資新手最常會問的11個問題進行完整說明
讓你一次搞懂虛擬貨幣投資的大小事
時間表
00:00 準備來跟虛擬貨幣投資專家請教
01:30 投資虛擬貨幣多久了?
02:24 虛擬貨幣是什麼?
02:56 投資加密貨幣的優缺點
06:00 虛擬貨幣小數點後是價差合約?
06:11 新手可以投資加密貨幣嗎?
07:50 投資加密貨幣的最大風險?
08:51 怎麼防範詐騙資訊
09:34 加密貨幣適合被動式投資嗎?
10:25 加密貨幣為何有上限?
11:52 新手可以如何開始投資?
13:00 建議新手多少錢開始?
15:16 阿璋投資加密貨幣的獲利有多少?
16:18 自由學院跟阿璋的首次合作來了!
前一部影片
我媽買虛擬貨幣被騙了!(預防加密貨幣詐騙的方法)
https://youtu.be/uXLxK7na3FI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的話,這邊還有更多影片可以看喔!
💁🏻♂️:我買了虛擬貨幣... 並意外賺了..
https://youtu.be/ES8nA-yVp5s
💁🏻:想要被動收入?年輕人若不改掉這3個金錢錯誤,那就註定窮一輩子 ft 蕾咪
https://youtu.be/a7ZKmlFejFQ
💁🏻♂️:真的有辦法透過投資建造被動收入嗎?
https://youtu.be/CSjapePKge4
💁🏻:讓我在27歲前賺超過100萬美金的人生準則
https://youtu.be/5T13KEdbQ4g
#賺錢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比特幣 #阿璋 #工具王 #投資 #詐騙
更多更棒的文章在這: https://freedumglobal.com/4liVz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GGmQpT
在這裡追蹤我:
👨🏻💻👩🏻💻FB: http://bit.ly/1otSo9C
👨🏻💻👩🏻💻IG: http://bit.ly/2ijoSox
Podcast版本唷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znCSaz
Spotify: https://spoti.fi/2YlQcER
使用的設備:
相機:https://amzn.to/34R5G4W
(聯盟連結)
鏡頭:https://amzn.to/2ZfdDQf
(聯盟連結)
燈光:Aputure 300D 和 Lightdome 2
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
剪片設備:IMac 5k
合作請聯繫:info@yalechen.com
免責聲明: 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過往表現不能作為未來業績指標。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有些連結為聯盟連結。
此作品/影片/文章之創作者為 Freedum, LLC -
所有說明手法 在 美味生活HowLiv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06 15:51:1432L全能蒸氣烘烤爐WSO322EB:https://bit.ly/3rmTOEJ
後疫情期間新常態其中一項,就是盡量居家飲食減少外出就餐,但想要好好吃頓飯看似簡單,實際動手後卻又比想像中複雜多了?如果你也有這種困擾的話,那就一起來看看如何通過惠而浦Whirlpool32L全能蒸氣烘烤爐,瞬間晉身大廚,一起來探索廚藝無限可能。
美國百年家電領導品牌「惠而浦Whirlpool」的廚房萬用神機「32L全能蒸氣烘烤爐」,不僅一機多用滿足煎煮烤炸的料理需求,操作介面直覺易懂,不必動不動就翻閱厚厚的說明書,即使是料理新手也能輕鬆完成多樣料理。
其中的全自動烘焙麵包行程,簡直是把專業麵包師帶入自家廚房,隨時都能吃到熱騰騰剛出爐的麵包實在太幸福了!真正做到了一機多用,中西料理通通搞定。最最重要的是,惠而浦連空間規劃與後續清潔也貼心幫大家設想到了,貼心設計前置排風扇有效節省櫥櫃空間,不需特意騰出大範圍空間提供烘烤爐散熱,可下拉式加熱管與全不鏽鋼腔體安全好清潔,讓料理前後都不需煩心!
現在就實際與大家分享如何靠著萬用神機惠而浦Whirlpool32L全能蒸氣烘烤爐輕輕鬆鬆、好料上桌~一次完成「美式海鮮燉飯」、「奶油紙包蝦」與「時蔬佐油醋」三道美味料理。針對多道料理同時烹調的需求,不僅能將溫度控制精準到以「5度」為單位調整,還有模擬專業廚師烹調手法的【全功能蒸烤模式】,在烘烤時加入蒸氣,加熱同時保留食材水份,維持多汁口感,加上熱風對流功能,讓烤箱內的所有料理能穩定且均勻的受熱熟成,也不會因此造成料理串味,輕鬆享受每種食材的原汁原味,輕鬆一機出三菜,再也不用擔心煮飯煮到汗流浹背了!
為了最佳的保溫及加熱效果,惠而浦32L全能蒸氣烘烤爐採用三層隔熱玻璃加上門邊條達到氣密效果,使用時安全隔熱不發燙又可兼顧優良保溫功能。在後續清潔方面,全不鏽鋼腔體內壁不易產生有害物質,即使沾黏醬汁、油垢也容易清潔,可下拉清潔的加熱管以及拆裝簡單的水箱設計,大大降低清潔難度,事後清理不煩心。
有鑒於疫情影響,大家越來越重視除菌消毒,是時候應該也讓爸爸媽媽們更重視器皿的清潔了,惠而浦Whirlpool32L全能蒸氣烘烤爐蒸氣消毒功能,以蒸氣達到高溫殺菌效果,不僅可用來消毒碗盤瓢盆,也能用於寶寶餐具與奶瓶等嬰兒用品,日常飲食更安心。
創立於1911年的美國百年品牌惠而浦Whirlpool致力於持續創新改善居家生活,針對每個家庭的不同需求貼心設計,在疫情期間也希望能帶給消費者更安心無虞的家庭飲食環境,與大家齊心共度難關,現在只要在貼文下方留言並tag「Whirlpool惠而浦」粉絲團,就有機會抽中品牌獨家設計質感圍裙呦!
更多惠而浦Whirlpool蒸烤爐這裡看
https://www.whirlpool.com.tw/product/kitchen-appliances/steam-ovens
#惠而浦健康家 #源自美國領導全球家電百年 #EveryDayCare -
所有說明手法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23:14:07【摘要】
本習題主要練習用去零因子的手法計算一些類型的函數極限,包括分式型、根式型等等。並且在最後一題展示一個極限不存在的證明類題
【勘誤】
無,有任何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習題】
檔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wJPyiGPmG6nTu1xuLY-RWYu7yC--rzh/view
簡答:可在張旭的生存用微積分社團下載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nghsumath666.calculus
【講義】
請到張旭老師臉書粉專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然後私訊張旭老師臉書粉專索取講義,通過審核即可獲得講義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reviews
【附註】
無
【丈哥的話】
嗨!大家好,我是丈哥
這是張旭老師的微積分的習題講解
目前由我來負責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教學影片
請幫我分享給更多正在學微積分的同學們,謝謝~
【學習地圖】
【極限篇重點六習題】(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jnSHFVNhM9j1aIG3dvYLyU)
習題 6-2 (https://youtu.be/3aDIhi9On9o)
習題 6-4 (https://youtu.be/EKVbAsrgxUk)
習題 6-6 (https://youtu.be/ybUmPkpOzYQ)
習題 6-8 (https://youtu.be/kblaTSsxB6I)
習題 6-10 (https://youtu.be/oJwO2V7151I)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與丈哥 (王重臻) 共同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張旭老師其他頻道或社群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Twitch:https://www.twitch.tv/changhsumath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521685904
【其他贊助管道】
歐付寶: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1FDE508D6051EA8425A8483ED27DB5F (台灣境內用這個)
綠界:https://p.ecpay.com.tw/B3A1E (台灣境外用這個)
#張旭微積分 #極限篇習題 #丈哥講解
所有說明手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所有說明手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所有說明手法 在 Unwoo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大家分享一些在黃昏結束和入夜前的拍攝,這個系列沒有在展場出現,但是因為中秋節,想和你們分享和月亮有關係的作品。帶點雲霧的月光,有光暈的話,媽媽都和我說明天一定是晴天。 拍攝如果在北海岸的黃昏時分結束,真的很幸運,除了夕陽之外,也可以靜靜地坐著等待入夜前的靛藍,如果又有月亮,一整天拍攝的辛勞都被天空美麗顏色的漸層過渡洗滌了。 入秋了,傍晚很想去海邊再坐一坐,中秋節快樂。
展覽宣傳文字:
M I L D
————
W I L D
Mild as the sea, wild as the rock
Unwoods 攝影個展
solo photography exhibition.
————————————————————————
日期|9.11 (六) - 11.11(四),Mon-Sun 12:00-22:00
地點| @homeys.cafe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6巷36號
————————————————————————
一趟探險中的自我投射
讓心靈與肢體於曠野延展
隨著浪花漂浮消退
凝固在岩壁裡
與草木浮光 隨興的融合為一
以多重曝光的拍攝手法,凝結當下所有元素,挖掘不斷流動的
肌理、光影、溫度⋯重建人與自然環境的親密關係。
A journey into self-projection.
Into the thick of wilderness, fade with the waves, solidify in the rock, and merge with the floating light of the green.
Condense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moment by multiple exposures. Through exploring the texture, temperature, colors, light, and shadow, rebuild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ody and nature.
Unwoods a.k.a 高敏修(b.1986)
台灣·台東·卑南射馬干人影像創作者,自由攝影師。
擅長以攝影重曝手法結合人像與自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