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房屋署投訴鄰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房屋署投訴鄰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房屋署投訴鄰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影攝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口、大灣區、土地與香港> 這篇長文,本人用了四晚時間寫,希望看倌喜歡! 一)人口: 清 . 毛際可 《今世說》 序 : "" 殷、劉、王、謝之風韻情致,皆於 中呼之欲出,蓋筆墨靈雋,得其神似。"" 2019年02月19 蘋果日報的報導: // 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香港人口統計...
房屋署投訴鄰居 在 影攝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口、大灣區、土地與香港>
這篇長文,本人用了四晚時間寫,希望看倌喜歡!
一)人口:
清 . 毛際可 《今世說》 序 :
"" 殷、劉、王、謝之風韻情致,皆於<世說> 中呼之欲出,蓋筆墨靈雋,得其神似。""
2019年02月19 蘋果日報的報導:
// 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香港人口統計,去年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 7,482,500人,比上一年增加 69,400人,增長率為 0.9%。當中去年度單程證持有人移入數字為4.2萬人,佔整體人口增長數字逾6成 。.... 單程證持有人能說廣東話的比例,由2005年第二季的85.2%跌至去年第三季的68.9% 。//
本人與看倌分享一則死因庭新聞,內容如下:
// 內地年輕母親和3歲半幼女獲批單程證,來港與同屬新移民的丈夫一家團聚,惟五日後其西環觀龍樓寓所,於凌晨遭人淋天拿水縱火,男戶主逃生時墮樓亡,妻女和懷疑放火的六旬鄰居先後被燒死。 //
死者已矣 !本人純粹講事件背後的問題,希望各位見諒!
不尊重或不能融入香港文化的新移民,大有人在。案中其中的死者、懷疑放火後自殺的鄰居,一早已多次向房協投訴新移民一家發出噪音,兩者亦早有爭執。是否因新移民一家經常過於嘈吵,爭執後都不懂收儉,才會刺激到曾出言恐嚇的鄰居,而釀成慘劇呢?如果政府再不檢討單程證問題,類似事件一定會再次發生。
此外,新移民一家都是年輕一輩,為何團聚不是在中國,而是來香港呢?
根據房屋署提供傳媒的資料,申請公屋的新移民佔了 20%!
香港已納入大灣區規劃,香港的人口只會多,不會少的,所以,政府急於向中央表忠,才會發展明日大嶼。大灣區不只影響香港的人口政策、土地、醫療、教育、經濟,還影響文化!
據明報2019年2月21日 報導:
// 去年獲批准在港就業的非本地畢業生個案達 10150宗,當中內地生佔整體約九成,去年接獲9297宗內地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申請,同年批出 9206 宗個案 ....... //
香港的僱主根本不會明白內地人在港就業,只是想吸收經驗、盜取秘方,方便返中國就業或照版煮碗經營同樣公司。
*****
二)大灣區:
《三國志 · 魏志 · 高貴鄉公髦傳》“ 高貴鄉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沉 、尚書 王經 、散騎常侍 王業 ,調曰:‘ 司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輿卿﹝等﹞自出討之。 “
中美貿易戰惡鬥連場下,國家主席習近平另一發展宏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網要,姍姍來遲,昨日(二月十八日)終於出台。本人在囚中,睇到大灣區綱要,腦裡無限個<一帶一路>出現,香港只是中央的一部提款機!
大灣區內的創科--灣區內的其他地區一定不會讓香港加入!就算肯,轉頭都會把產業據為己有。或是國策朝令夕改,港商會得不償失!香港想在創科分一杯羮,懂不懂先開發類似<學 『習』APPS >呢??
金融方面--根本是利用香港為中國民企、微企集資。集資上巿後,由於無實則業績支持,最終倒閉。加上中國在非洲不斷撒錢,而這些國家負債累累,中國收不到債項,只有向香港埋手。
大灣區的醫療--香港醫護人員已經苦不堪言!現在中央還開展跨境陸路轉運服務,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本人覺得奇怪,在大灣區居住的港人,已經離棄了香港,為什麼又要使用香港的醫療服務?難道大灣區的醫療不好?!
飲食業--會正式學習中國的地溝油、腐肉、老鼠肉等技術,因為這都是大灣區重點文化!是綱要的其中一項!
產業及基建--香港已慢慢融入,例如沙中線豆腐渣、深圳灣大橋斷纜事件,都是大灣區綱要的一項,香港會越來越多偷工減料、超支等事件出現。
互聯網及電訊--香港將會設人臉檢測去全面監控巿民的生活、不可以批評政府、不可安裝防火牆、將設置集中營等!
教育及年輕人發展--鼓勵香港居民北上就業和讀書,而中國居民就南下香港。讓香港多些中國居民,以防止香港人有叛國之心!
梁振英聯同商界(李家傑、劉鳴煒、李立斌等人)設立大灣區共享基金會,旗號打正是慈善,實則又是搵港人笨柒!一定會有好多賣旗活動出現。
林鄭不斷講香港沒有被規劃,現實是香港已一早俾中央規劃緊啦!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多大灣區慈善團體出現,到時萬人空巷的殘乞、抱住假仔女乞、咪咀唱歌的乞丐,只要打住大灣區慈善,政府都不可以執法!
*****
三)土地:
《史記.儒林列傳》
"" 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
大灣區規劃網要提及綠色生態,稱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而林鄭、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與中央唱反調,理得綠水青山,有錢搵就是金山銀山!就算中央叫停內地填海項目,香港都不可以停。如果香港停,那班新移民(及背後的民建聯、工聯會)一定屌媽臭蟹,因為認為冇地起公屋!加上,中國已停填海,中資卻要賺錢去幫<一帶一路>建設。所以,香港的填海不可以停,照填 1700公頃,懶理香港人反對!否則那有地方給中資搵錢?!而反對派卻很廢,無牙力無權,最多只能爭取收回高爾夫球場的 32 公頃,以及研究棕地建屋。
若說高爾夫球場是自然生態高價值的地方,不可以拆毀,那麼大小交椅洲的生態價值高過高爾夫球場,更加不可以破壞!為了一小撮人的利益,而犠牲全港 740 萬人觀賞中華白海豚的權利,政府是以大欺小!
測量師學會副會長趙錦權說,填海一千公頃,可為庫房帶來九千七百億至一萬一千四百億元賣地收入 。
政府根本就是利用收回高爾夫球場 32 公頃和棕地來換取港人不反對明日大嶼,以免中央覺得林鄭和官員們連填海掠錢的小事都搞不掂!
如果政府搞不掂填海掠錢的項目,那有錢給中央去<一帶一路> SHOW 嘢 ?! 那有錢給中資繼續偷工減料?! 還有的是,林鄭若搞得掂,一定有得連任!就算冇得連任,都一定有得做政協副主席!
土地政策,本人由入囚到現在,重覆了好多次,希望看倌不要煩厭。所以,今次本人只是發嘮騷式寫土地問題,希望看倌見諒!
影攝食
19~20 / 02 / 2019
房屋署投訴鄰居 在 佰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九龍城區小店故事
美東邨【 文輝書局 】
-----------------------------
店主: __女士 (不公開姓別)
低調外表斯文文靜,實健談友善
.
日常嚐好:
和街坊吹水、
看報紙、看路過既狗狗,
喜歡剪貼收集報章:小動物,為物件搵新主人
-----------------------------
※ 店內氣氛
在星期六的下午,理應是小孩子通邨跑的假日,我們進入文輝書局,昏暗的環境電燈也沒開,她說:「都冇人客都冇必要開燈吧!」。店裡看似似不welcome的感覺嗎?和她交談後我覺得不是。就像在沒開燈的她的家的下午,說說笑笑被招待過了一個歡樂的下午。
.
※ 街坊的雜物房,非賣品比售賣品多?
店裏面有一個玻璃櫃,痴一張非賣品的告示,問:櫃內的是限量版所以是非賣品嗎?她回答:「哈哈因為這些都是隔離左右寄存在這的物品,鄰居搬屋不捨得掉所以放住喺度先,等到時我要搬再問下佢哋點處置啦...」其實與其要話呢度係書局、文具店,不如話呢度係街坊嘅儲物室,寄存的物品不一定是文具:有日本劍道的劍,遠看以為傘,摸落劍身滑雪雪好溫柔;還有那隻人咁高嘅熊啤啤、那副沒開封麻雀枱般大的弓箭套裝...許多東西都是一件的,玻璃櫃不夠放於是擠滿了整間店,有些用繩懸掛吊起,是限量版也是非賣品。
.
※ 沒專屬賣甚麼的店
「文具店從前都是都做小朋友生意,現在這裡長者比小孩多,文具店賣的又怎單止賣文具呢。每個月有幾日她都會去取貨,入幾打鉛芯筆、擦膠,足以夠賣一年了吧,「打開門做生意咩都冇不太好吧?入那麼少量貨品送貨很貴呢!」
「有個婆婆每天都買一小塊手掌大的啪啪紙,後來才知道來買來失眠催眠用,但她每次每日都買一塊,不會一碼一卷這樣買,哈哈」
.
※ 重建厄運,是人性化的重建嗎?
經營了近30年的老店,將於2020 年美東邨重建前結業,現在凋零的屋邨,美東邨街坊都在討論安置和賠償的問題。房屋署沒有給美東邨店舖原居安置,房屋署給文輝書局兩種命運的選擇:一是接受以每租約計的賠償金十五萬,二是沒賠償金等待五年後被安置到別的新屋邨,如秀茂坪山頂的安達邨等地,而她也沒有在別處再解美東邨的打算。她形容和房屋署人員開美東邨重建會議當晚很高興:「平日就係冇機會嘈,有一個人不滿投訴,街坊個個都一齊呼應好熱鬧!」
現在她平日開舖閒時愛翻報紙,和剪下些古董收藏的報導,「如果重建時鄰居仲唔領取返佢地既物件,我就會將古董舊物捐比收藏家了⋯⋯」
-----------------------------
房屋署投訴鄰居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麻將走向夕陽所揭示的社會現象 - 林祖偉
打麻將(麻雀)多年來是深受不少華人歡迎的娛樂活動,特別是春節、喜宴,麻將的熱鬧聲往往是節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期有研究指,香港麻雀活動不再普遍如昔,打麻將的人數都愈來愈少,到底背後原因是甚麼?BBC中文採訪了幾名麻將愛好者,問問他們的看法。
香港麻將愛好者的看法
「空間問題!」38歲的王先生直截了當地這樣回答。王先生任職市場營銷,自言十分愛打麻將,「享受與朋友大打一片的時光」,但由於他仍與父母、弟弟同住,不想花錢到麻將館或是雀會等地方消費,又想和朋友打麻將,便要等待家人不在家的時候才玩麻將。
「我的家人都不打牌,他們只是覺得很無聊……到外面打牌要抽水(即麻將館從嬴家身上抽取部分獲勝金額),哪可能可以打麻雀。」王先生說,假日他都只會在家中對著電腦,或是逛街。
另一個原因是噪音問題。王先生住在香港的公營房屋,隔音效果不佳。「除了害怕打擾家人,最擔心的便是有鄰居投訴。」他說。
香港法例中有一條《噪音管制條例》,訂明在任何時間於住所或任何公眾地方,因為進行任何消遣活動,發出的噪音「對任何人而言是其煩擾的根源」,即屬犯罪。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資料,有關條例沒有具體確定可接受的噪音聲級,一般是靠警方現場判斷。而因為打麻雀產生噪音而被罰,甚為罕見,一般警方會希望住客或大廈管理處自行處理。
「有時候也不是擔心罰款的問題,是鄰里關係的問題。」王先生說。
不過,對一些家庭來說,並不存在「土地問題」。梁太太也是住在公營房屋的麻將愛好者,她在下午丈夫上班、子女上學的時候,都會相約近鄰於四方城決戰,從來沒有人投訴噪音問題。
當聽說香港打麻將的人數減少了的時候,她感到很驚訝。梁太太問:「怎麼可能?我每周打幾天呢。」她說,打麻將是便宜的娛樂,「最多也只是輸幾百塊,哪一家贏了便請吃飯」,她認為打麻將是反映一個人性格的好方法,坦言如果麻將桌上合不來,現實生活中也不會「很搭」(合得來)。
「你沒有聽過劉德華講的嗎?人品好,牌品自然好。」她引述2002年香港電影《嚦咕嚦咕新年財》的經典對白:「我覺得大家是要學麻將,未來我女兒帶男朋友回來,我一定要求他跟我打麻將,看一下他人品。」
香港中文大學麻雀研究學會創會會長呂卓仁同學說,自小與家人一同打麻將,形容麻將是「聯繫年輕人、成年人、老人家」的工具。他在大學創立學會,致力推廣香港麻將,讓大學生有空間盡顯牌技,這個學會曾牽頭舉辦全港大專生麻雀大賽,有300多人參加。
學會總務、就讀文化管理系的季歆智認為,年輕女性在學打麻將的時候,欠缺男性的動力和好奇心。
她坦言,在念中學的時候,覺得麻將很複雜、規則太多,很難去學懂,一度想過放棄,但後來有同學鼓勵下才喜歡上打麻雀。她曾經在學校的宿舍,逐戶拍門邀請同學打麻將,一般而言,男同學對打麻將的反應比較熱烈,但她認為打麻將不分性別。
季同學提到小時候學打麻將,得不到家人的認同,家人認為沉迷麻將、賭博並非好事。她在大學時,認識了許多完全不會打麻將的同學,當時她感「十分驚訝」。但事實上,可能許多同學也有差不多的經歷,家人希望子女專心讀書,而沒有把麻將直接傳授給下一代。
女性地位提升
據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去年調查訪問了5000名香港人,發現香港各個年齡層每周均打麻雀的人數下跌,由五年前10%,跌至6%,其中跌幅明顯的是55-65歲群組,以前每月打麻雀人數高達四成,現在則只有不足兩成半,而年輕人中,僅2%表示會每周打麻雀。
益普索研究總監張懷樂對BBC中文表示,研究發現少了香港人打麻將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家熱衷上網,是次調查中,受訪者在互聯網上的活動,例如網購、看新聞、影片等有錄得顯著升幅。不過網上游戲則沒有升幅,線上線下的麻將也許沒有關係。
這個研究沒有和「空間問題」直接扣上關係,不過一些有趣的數據同時顯示,女性地位提升,或改變了她們打麻將的模式。
研究顯示,女性每月喝酒的人數從2012年的25.9%,提升至30.8%,但男性則是由43.2%,跌至28.1%;其中,女性在每周酒精消費量上,大幅上升151%。調查亦指,女性賭博人數也較2012年上升兩倍。
張懷樂認為,這反映香港多了事業女性,衍生了不一樣的娛樂習慣。「打麻將本身主打家庭主婦,但今時今日女性上班時間也不夠用,不會花時間打麻將,反而會花時間在喝酒等社交活動上。」
以前在香港,女性好賭好酒也會被負面看待,甚至有「爛賭婆」等難聽的標籤。張懷樂認為,現在女性地位提升,也比以前有財政能力,社會上對於她們喝酒、賭博也持更開放的態度。
「香港麻將」會被取代?
香港愈來愈少人打麻將,也愈來愈少人打「香港麻將」。在香港,麻將近年經歷了很大的轉變,麻將館由主力經營香港麻將,逐步轉攻大陸市場。一些麻將館會以「祖國全衝牌」、「愛國深圳牌」(又名跑馬仔、推倒胡、杠牌)作招徠,甚至會為大陸旅客提供交通費。
麻將在各地均有不同的演變,北京、上海、四川、廣東、台灣以至日本、韓國都各有不同牌例,無論是打法、結算甚至麻將的數目也不一樣。據香港麻將權威簡而清所撰寫的《開台》,香港麻將源自廣東麻將,打法十分類似,不過在計算番數(台數)上有不同的規則。
曾在香港某麻將館工作二十年的張先生說,以前香港的麻將館均是打香港麻將,但在他退休前,已演變成打大陸麻將為主。他說,「跑馬仔」相較香港麻雀,是一種節奏明快、規則簡單的賭博活動,大陸旅客較為豪爽,所以麻將館樂於做大陸客人生意。他說,由於以往麻將館形像較差,所以無法吸納新的客群,多年來主打中年人生意,但「土地問題」同樣困擾香港傳統麻將館,要面對租金成本上漲等問題,所以主攻大陸旅客生意是無可厚非。
張先生不擔心香港麻將會失傳,他認為香港人打麻將的頻密程度減少了,但不代表他們不會打,只是花時間在其他活動身上。「過年時總會聽到麻將的聲音,有些人就是一年打一次,這樣就夠了吧?……現在年輕人都愛上網當宅男嗎。」
BBC中文聯絡了多間香港麻將館,全部拒絶接受訪問,但其中一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負責人向BBC中文強調,現在麻將館仍有部分位置預留給專門打香港麻將的客人,但人數的確比起「跑馬仔」的為少,而希望玩「跑馬仔」的不單止是大陸人,也有不少是香港人。
不過在香港中文大學創立的麻雀研究學會的呂卓仁同學,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位資訊工程系學生說,他的學會有規定,不容許會員在學會內玩大陸傳來的「跑馬仔」。他解釋,這是因為「跑馬仔」的賭博性強、競賽程度較低,如果不賭錢的話,並不是「有趣」的活動,但相對其他麻雀,即使不賭錢,也是十分有趣。
而且,他認為,今時今日的香港麻雀反映了香港特殊背景,即使是源自廣東麻將,但經歷多年轉變,揉合了香港人獨有的思想和想法,只有香港人才會打的麻將。他成立學會的目的,也是要推廣香港麻將。
「這是香港人打的牌,為甚麼不留住它?反而要打其他牌種?我覺得不是很合理。」他對BBC中文說:「一旦被取代,香港麻將便會消失,我不認為是一件好事。」他說,如果長大後發現自己子女只會打大陸麻將,「我會好傷心」。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生活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