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房屋結構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房屋結構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房屋結構圖產品中有3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515的網紅童話夢想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童話夢想家節目播出|「#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分享獨立創作繪本《#到家了》】 📒《到家了》繪本閱讀資訊: 1.國家圖書館 2.台南的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展出地點:沒有名字的繪本 💖其時美好手繪 FB:其時美好手繪 ♥客廳的大人物:「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 ◎彥...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仔漁光村|街坊帶遊59年歷史公屋 兩年後清拆重建 60年代共用廚廁兼無升降機 近60年歷史的香港仔漁光村,位於香港仔市中心不遠處,預計將於2023年清拆重建。這條依山而建的屋邨共有5座:白沙樓、順風樓、海港樓、靜海樓、海鷗樓,每座大樓的名稱均使用了漁民相關的詞匯。從高處俯視,整條邨的結構就像一...
「房屋結構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Gi Gi Wong王老太愛吃愛旅行Samsung手機隨手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小樂樂屁股扭一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阿尼尛 An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童話夢想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Gamma 美股科技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房屋結構圖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房屋結構圖 在 Gi Gi Wong王老太愛吃愛旅行Samsung手機隨手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04:50
11:50km/4:30hr)為了節省車費-翻了十幾座山去看海⛰🏃♂️這麼賢良淑德 勤儉持家 現代人實屬罕見? 這個請大力讚美👏 (對面海是深圳) #cityview#village#country 行走路線: 11:50km/4:30hr 單程,回程搭車。 良景邨街市後邊-菠蘿山-良田坳-香...
房屋結構圖 在 小樂樂屁股扭一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23:28
#樂樂openbox 團go又來囉!這次要go什麼? 答案是:貓抓屋啦!!! 這次是 @askids.tw 孩紙器-吃不亭+貓頭家團購優惠活動 讓大家用意想不到的價格帶回家唷! 要進貢皇上就是趁現在手刀來吧! 首頁有購買連結喔! - 貓貓生性喜愛磨爪與啃咬,尤其是紙箱的神奇魔力。 ASKiDS使用台...
房屋結構圖 在 阿尼尛 An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52
#尛外電 男孩跟爸媽吵架 連續6年在院子挖洞 挖出地下基地 ---------------------------- Artist: @dongyuanhow ---------------------------- 6年前,西班牙時年14歲的男子安德烈斯(Andrés Cantó)在某次跟爸媽吵...
-
房屋結構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2 21:00:16|香港仔漁光村|街坊帶遊59年歷史公屋 兩年後清拆重建 60年代共用廚廁兼無升降機
近60年歷史的香港仔漁光村,位於香港仔市中心不遠處,預計將於2023年清拆重建。這條依山而建的屋邨共有5座:白沙樓、順風樓、海港樓、靜海樓、海鷗樓,每座大樓的名稱均使用了漁民相關的詞匯。從高處俯視,整條邨的結構就像一條小船。60年代,香港仔漁港繁榮興盛,屋邨因而命名漁光村,為香港仔一帶的水上居民和鴨脷洲居民提供廉價房屋。
研究香港屋邨歷史多年的作者陳志華指出,60年代出現摩打船,部份使用搖櫓漁船的競爭力下降。同時,漁民開始考慮子女的將來,希望下一代可以讀書打工或做生意,令漁民紛紛開始上岸。上岸的漁民會居住在岸邊的棚屋和寮屋,沒有廁所和廚房,居住環境差:「你能想像到,一個有瓦遮頭的石屎建築,與本來的居住環境相差得遠了。」
影片更正
02:00:「房協圖片」應為「1964年2月7日華僑日報 」
05:57 :「房協圖片」應為「1961年11月20日華僑日報」
08:51 :「政府」應為「房協」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08/WFRMDHCZSBBZFLZ7XJGOVX7TN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香港仔 #漁光村 #公屋 #60年代 #鴨脷洲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房屋結構圖 在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22 17:08:49【Wekerle estate 韋克勒區域】
布達佩斯是一個很美的城市
很多區塊的特色不同
大布達佩斯有23個區塊
我想我今天來到的是最美的一塊
從地圖上你搜尋這個區域
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特別規劃過的區域
非常有條理的矩形社區
19世紀
布達佩斯已經達到了一個飽和的狀態
所以開始準備擴展成大布達佩斯
當然的建築商多半為了解決人口居住問題
都在狹窄的道路上 建造密集的多層公寓房
但從郊區搬過來的新居民
實在不適應沒有綠化的城市
所以有一些建築師就開始推廣
「花園城市計畫」
主要的中央廣場
對於“為社區建設”的概念非常重要
因此由當時的明星建築師KárolyKós贏得
他使用放射狀的街道佈局設計了該佈置
並設計了一個帶有商標的木質大門
更多設計師提交了房屋計劃案
一到二層、雙套房到十二套房之類的建築
所有設計均遵循KárolyKós
建立的“特蘭西瓦尼亞風格”
包括高屋頂和大量使用木結構
所有房屋均提供寬敞的花園,
街道佈局是舒適,綠樹成蔭的大道
初期就種了五萬顆樹🌲
而且該社區擁有完善的園藝服務
還協助居民種植果樹在自家花園
當時的總理SándorWekerle非常支持
所以這個區域最後就以此命名
區域的核心廣場 就以主要設計師
Károly Kós卡羅利·科斯
(影片中有講錯在此修正)
KósKároly廣場上一棟建築物的外觀
被用作匈牙利流行的每日肥皂劇《Barátokközt》
所以匈牙利人非常熟悉 😂
非常感謝我的匈牙利朋友
帶我來這個區域
我從來沒想過會有那麼美麗的社區
隱藏在大城市布達佩斯裡面
鬧中取靜的住宅區 擁有所有的生活機能
警察局、學校、商店、就只差沒醫院
重點是這些百年老房子
居然還可以被保持的那麼完整.太完美了
Thank very much my hungarian friend
Bring me to this area
I never thought there
would be such a beautiful community
Hidden inside the big Budapest
A quiet residential area
with all the functions of life
Police stations, schools, shops,
Just didn’t have hospitals
The point is these century-old houses
It can still be kept so intact .Is amazing
匈牙利🇭🇺真的會超出你的想像
Hungary🇭🇺
Will really exceed your imaginatio
Town news小鎮新聞📰
http://uj.kispest.hu/
#島女匈打日記
#20210421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楊寶寶的代購生活
#米包深旅行
#migisbackpack
#隨團旅遊達人
#浪漫旅人
#紅白拖台妹
#帶著國旗去旅行🇹🇼
#島女迷路中✈️
#島女在匈牙利🇭🇺
#Hungary🇭🇺
#匈牙利🇭🇺
#Budapest
#布達佩斯
#匈牙利不只有布達佩斯
@wow_hungary
@Discover_hungary
@we_love_budapest
Wekerle estate
Wekerletelep
韋克勒區域
Kós Károly tér
卡羅利·科斯廣場 -
房屋結構圖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21:00:17【🔴直播LIVE】隔週週日22 : 00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00:00 開場
00:47 捷運宅的
05:22 買賣及承租⽅式
10:20 產權問題與管理維護
12:10 優劣勢分析
捷運宅
最直接的優勢為"交通便利"
開賣必秒殺
今天來分析一下
它到底有何缺點?
#捷運宅
#共構
#聯開宅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房屋結構圖 在 童話夢想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童話夢想家節目播出|「#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分享獨立創作繪本《#到家了》】
📒《到家了》繪本閱讀資訊:
1.國家圖書館
2.台南的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展出地點:沒有名字的繪本
💖其時美好手繪 FB:其時美好手繪
♥客廳的大人物:「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
◎彥如姐姐 也是媽咪 小語:
在疫情期間,有一群熱愛創作繪本的人,發起「疫起宅家創作繪本」的計畫。
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身份、工作,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喜歡畫畫、故事和繪本。
這次,來到我們家的故事好朋友,跟我一樣是個媽媽。
她的每一句話語,都能與我呼應,讓我有相同的感觸。
她說:「我的工作空間就是整個家,我必須有條有理的處理一切......」
我完全能感受理解這樣的說法。
她分享:「因為迷路,所以到家!」
故事創作的源起,是因為她腦中一片空白,於是在空白的畫紙上探險。沒想到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卻經歷了家人與生命拔河的困境,最終,故事完成時,她內心激動不已,因為她總算與家人一起「到家了!」
讓我們來聽聽這個繪本故事,也聽聽她的生命與創作故事——陳明利 《到家了》!
◎獨立創作繪本《到家了》故事介紹~
蝸牛到家了!
松鼠到家了!
大象到家了!
還有誰到家了?
★每一個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家」!
《到家了》是一個故事內容和結構很簡單的繪本。創作者依照動物的外型,設計出每一個動物的房屋造型。反覆的節奏,很適合用來陪伴0~3歲的孩子。每個跨頁的句子也很簡單,例如第一個跨頁裡就寫著「蝸牛到家了。」讓親子共讀的家長應孩子要求反覆讀故事內容時不會太累。不過故事的最後畫的是他們各自到家了之後單獨做的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作者身為全職媽媽的經驗,很能體會在孩子0~3歲時,主要照顧者幾乎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感受。因此想藉著這樣的畫面鼓勵孩子身邊的主要照顧者記得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Feel at home!
「家」不侷限於一個有形的建築物,也不一定是由一群有血緣關係的人所組成。
「家」可以是一個令人有歸屬感的地方!
願每一個人都可以「到家了!」
〓〓〓〓〓〓〓〓〓〓〓〓〓〓
•Podcast 播出
🎧收聽推薦連結
Apple Podcast:https://pse.is/apple_story0505
Spotify:https://pse.is/spotify_story0505
KKbox:https://pse.is/kkbox_story0505
•環宇廣播電台 線上收聽
https://pse.is/UNI967_story0507
也歡迎在各收聽平台搜尋「#童話夢想家」聆聽!
〓〓〓〓〓〓〓〓〓〓〓〓〓〓
房屋結構圖 在 Gamma 美股科技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恆大違約對市場的真實意涵,市場期待中國「內需」帶動成長的未來遲遲未來,也看不到在未來發生的可能】
✍🏻 分析全文:https://gamma.to/notes/gIkGU2pEN0F9avF9nLV0
📩 免費電子報:https://bit.ly/39U5HKw
#中概分析文
🔖 市場共識的論述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將由「消費」帶動:
過去十年投資人對中概股的共識是,中國經濟的不平衡將由高儲蓄率轉往「消費」帶動其經濟成長,而中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也在致力促進這項改變。這樣的論述也廣被中國經濟學家與各券商的策略分析師所相信。
🔖 高儲蓄率的兩種不平衡的主因:
民間儲蓄佔 GDP 的比重自 2010 年至 2016 年有逐年微幅的下降,但在 2016 年至 2019 年看到了停滯,又在 2020 年消除了民間儲蓄在過去五年的下降進程。儲蓄率的降低某種程度上來自於社會年齡結構的變化,因為高齡人口的花費比年輕人口多。而在造成儲蓄率高的根本性問題如社會安全問題及高房屋成本上,近幾年也似乎沒有看到什麼改善。
🔖 低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
顯然,高儲蓄率意謂著低私人消費占比。中國相較於其他已開發經濟體的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很低 (例如美國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將近 70%),中國 2020 年在私人消費的成長更為疲弱。
🔖 中國房市的供給與需求:
房屋所有權比重在都會區已達到 90%,在偏遠地區更是將近 100%。若都市化程度提升 1%,將會創造 600 至 700 萬單位的房屋需求,而目前中國有 6 億 5800 萬單位的房屋,光 2019 年就有 650 萬單位的房屋被建造以滿足房屋需求。
🔖 販賣國有地是地方政府的關鍵收入來源:
地方政府有大約 35% 的收入來自土地銷售,而賺取的收入大都會再被投入於「建設計畫」,以求達到各省的 GDP 目標成長率。地方政府不僅發債來替這些高度管制的建設計劃融資,更會繞道而行,以「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 來發行不會被認列在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這些債務會再被銀行包裝成「財富管理產品」與高收益債等形式賣給儲蓄戶。
🔖 人民與政府間的「吹牛」遊戲:
習近平在 2017 年的演說中提到:「房屋是用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這其實預示了中國的政策執行者想要打壓房產價格的意圖,但消費者都知道政府無法完全承受房產價格暴跌的社會風險。
🔖 資本市場的不效率與失落的十年:
家戶的整體資產負債表實際上看起來是這樣的——民眾的儲蓄都被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而這些固定資產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房地產,而他們的股票也都同時與房地產深度的掛鉤在一起。
#更多分析於內文中
房屋結構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年來各種參與式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行動,不僅使得我們將關注的焦點從產出成品的本身移往作品共創過程的設計與思考,也讓我們思考藝術創作者與策展人對於自身角色與合作對象權力關係的反思與實踐策略。我們來透過 典藏 ARTouch.com 龔卓軍老師這篇文章的梳理,從藝術家陳豪毅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alacecay阿美傳統家屋構築」計畫發展脈絡,看到藝術家生命經歷與地方生活交織的深刻意涵。
--------
其實,許多當代的繪畫、雕塑、公共藝術、社會參與藝術的直擊人心,可能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創作論述」撼動人心,而是因為它們以嶄新的形式,敲打到觀眾的感性內核與生命黯黑之處。藝術家陳豪毅(Akac Orat)在今年暑假蓋好的那幢沒有創作論述的家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陳豪毅的創作路徑,或許因為位於成功鎮和平國小老師和當代原民的身分,使得他在畢業後展開了非常不同的創作與策展路徑。從2014年開始,卑南族與阿美族混血的陳豪毅,已經以「沒有作品的藝術」這樣的跨教育理念,來創製國小藝文實驗課程,並且把三民國小和平分校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海岸阿美血統的小朋友視為創作的藝術家,參與在這樣的實驗課程裡。譬如「宇宙課程」,就是把東海岸最常見的星空、八大行星、外星人,甚至是隕石、星座與隕石坑問題,都轉化為陶作、裝置與讓學生「學習如何提問與創作」的起點。他引導學生拍攝介紹八大行星的影片、挖隕石坑、露天坑燒隕石,同時透過蒐集柴燒木材的勞動過程,讓這一連串的創作行動,打開學生探索各種身體能力與材質對應變化的過程。最後,在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和平呼叫宇宙星」計畫引導下的整個典禮,小朋友們播放這些自創影片,以及最重要的是也播放一百多部NG的探索片段,讓持續一天一夜的坑燒隕石過程和歌唱,成為學生身體記憶與材質探索的成果。「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用玩樂的方式學習,讓小朋友們快樂探索,讓他們的身體去記憶。原住民跟一般的漢人不一樣,他們是用身體去感受,他必須要流汗、跑來跑去,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指甲弄得很髒。」(註3)包括藝術家陳豪毅本人,雖然過去學習的是陶藝,但這也是他第一次進行野地的坑燒法。因此,即便是對老師的角色而言,也需要「學習如何去學習」(learning to learn),這正是人類學家Tim Ingold所謂的「探究的藝術」(Art of Inquirying)。(註4)」
..
陳豪毅在2011年畢業後回台東,開始在成功鎮上的和平國小服務,直至2018年辭職離開。這個期間,除了他開發出來的「宇宙課程」之外,手做築造計畫是他非常重視的教學手法。他引導小朋友蓋煙燻櫃、蝸牛室、樹屋、瞭望台、軌道車,讓學生在學校養蝸牛,爬上動手蓋的兩米高的瞭望台去瞭望。這些建築創作行動,一定會有採集材料的過程,去附近坡地採竹子,到海邊去採漂流木,「帶他們做時,反饋很好,小朋友可以很清楚地認知他們在做什麼,這種學習比閱讀書本好很多,而且有很多好玩的時刻。譬如撿漂流木時,我會讓小朋友坐在漂流木上,然後開車一路把漂流木拖上岸來。小朋友超開心的,會不時拉著我說:『老師再來再來,再去揀木頭。』燒隕石時,叫小朋友去撿木頭,平時沒有被注意的材料得到了他們充分的關注。蝸牛室建成之後,他們養出來的蝸牛超多的,而且從家裡一直帶來。」.
...
陳豪毅回憶起他剛到和平國小時,就受命做過一次傳統屋建造的完整記錄工作。於是,他開始更密集地找老人家探問房屋方位、柱子尺寸、空間規畫、材料採集等更為細節的問題。在細問之下,才發現麻荖漏部落其實有三間一百年以上的傳統屋,後來因為道路規畫的關係,一間在巷子深處,一間被包覆起來在樓房裡面。當然,這是傳統部落與家族不願提及、不想面對的一段歷史,因為信仰改宗而造成巨大的信念變遷,使得原本全部都是傳統屋的部落,目前也只剩下一些厲害的老人家,屬於陳豪毅的外公那一輩的老人家,曾經有看過造屋過程。但實際參與造屋又有完整記憶的,在部落裡幾乎已近完全絕跡。陳豪毅在調查過程中,直接去測量各種結構上的實體尺寸,看過這些隱藏在部落角落的三幢傳統屋之後,他不斷修正自己原本的設計圖,那張早先按照和平國小時的蓋屋記錄畫下來的設計圖,又開始了「圖表」的運動。
就此而言,有人或許會質疑本文作者:那麼今天任何一個建築師修復老屋或標下古蹟建築的修復標案,也可以算是當代藝術的創作行動嗎?對此,我可以提出的初步回應是:一位當代藝術與策展訓練背景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可能沒有建築師執照,但正因為陳豪毅試圖建立的傳統屋,已經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築造過程與技巧,那麼,在幾乎超過半世紀已經沒有任何新建的海岸阿美家屋的斷裂建築史來看,是否我們可以透過具有當代藝術實踐背景的他的家屋創作,以人類學家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ilfford)的《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的當代觀點,看到一種嶄新的復返式、重新聯結歷史經驗式的家屋創作築造行動?」
(引用自: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48356.html?fbclid=IwAR3DjUCR3l6bQ-P7fxAHcP6oZKD0n4l8xOuB1sci9EOCax1yOAD7so1xv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