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義大利連衣索比亞都打不贏嗎 網路上常常有二戰義大利的笑話,其中一項是義大利竟然連非洲國家衣索比亞都打不贏,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歷史上義大利共有兩次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是1894到1896年,第二次是1935~1936年 #先來談談第一次入侵衣索比亞 時間回到1876年,衣索比亞的孟利尼克...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ฅ'ω'ฅ飛天德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系列是 艦長技能 升級品 亞服定位 介紹 這是分隔線 ---------------------------------- FB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itch.open2...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4 20:18:21
    有 1,372 人按讚

    #義大利連衣索比亞都打不贏嗎

    網路上常常有二戰義大利的笑話,其中一項是義大利竟然連非洲國家衣索比亞都打不贏,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歷史上義大利共有兩次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是1894到1896年,第二次是1935~1936年

    #先來談談第一次入侵衣索比亞

    時間回到1876年,衣索比亞的孟利尼克二世,這時還是國內的軍閥,就偷偷與義大利人接頭,想方設法購買義式現代化武器,要壯大自己的勢力,伺機奪取皇位。

    義大利也借力使力,想扶植一個親義的政府,來擴張自己在東非的勢力。

    #從衣奸變成衣索比亞英雄

    188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孟尼利克這個「衣奸」,是站在義大利這邊;以對抗當時的皇帝約翰四世,最後在義大利的支持下,孟利尼克二世如願當上衣索比亞皇帝,孟利尼克也把衣索比亞海岸送給了義大利,讓義大利取得東非地一塊殖民地,簽訂了《烏恰勒條約》

    #與義大利鬧翻

    但這個條約出現翻譯上的誤解,衣索比亞文的版本是「義大利可參與衣索比亞外交」,但義大利的版本是「義大利可主導衣索比亞外交」,義大利也用這規定,宣告衣索比亞是義大利保護國,並昭告天下,孟利尼克得知後相當不爽,寫信跟列強解釋,但沒人鳥他,孟利尼克怒而撕毀條約。

    義大利原先打算用賄賂的方式解決紛爭,先送給了孟利尼克200萬發子彈,失敗後又扶植了另一個魁儡,想要武裝推翻孟利尼克,但也失敗了。

    #全面開戰

    義大利最終火了,在1894年底,直接出兵1.8萬人入侵衣索比亞,但衣索比亞大軍有接近20萬人,人數佔有優勢,且在孟利尼克二世的領導下,衣索比亞有半數的現代化的士兵,加上衣索比亞幅員廣大,又缺乏現代交通建設,補給後勤與通訊指揮都相當困難

    在1896年3月的阿杜瓦戰役,義大利被徹底完爆,義大利國內爆發各種示威遊行,要求義大利撤軍,首相被迫辭職,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完全獨立。

    這一戰也被俾斯麥嘲諷,義大利人胃口極佳,但卻只有差勁的牙齒

    這就是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被當笑話的由來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但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就是義大利獲勝了,1935年得知義大利要入侵衣索比亞時,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下達全國動員令

    「所有能夠攜帶長矛的男子都必須上戰場,已婚男子可以帶著他的老婆為他作飯洗衣服、未婚男子能夠找未婚女子為他做飯洗碗」

    當時的衣索比亞擁有50萬大軍,但很多都還是拿長矛弓箭,拿火槍的也多是1900年前的裝備,雖然比起其他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算是蠻有戰力的,但比起義大利還是有一段差距

    七個月後衣索比亞被征服,陣亡比是1:27,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國,直到1941年才被英國光復。

    #優秀的義大利海軍

    二戰的義大利長久以來被黑化嚴重,義大利確實是弱,但也沒那麼誇張

    像是二戰的義大利海軍表現就還不錯,擁有六艘主力戰艦,十九艘巡洋艦、五十九艘驅逐艦,各型潛艇100餘艘,在缺乏訓練、燃料與空中支援下,面對的是世界最強海軍英國皇家地中海艦隊,在蓬塔斯蒂洛(Punta Stilo)與卡拉布里亞海戰(Calabria)打成平手

    #有創意的武器

    武器更是有極有創意的人操魚雷,顧名思義是那時代的精靈炸彈,藉由人為操作,魚雷可以準確地擊中目標且「駕駛員」在魚雷爆炸前,可以利用魚雷後半身撤離現場,人員大機率不會折損。後來被日本人學走,做出了「回天魚雷」,結果為了節省原料,回天並沒有逃生系統,挺不人道的。

    #義大利的潛水艇

    義大利的潛艇部隊也相當優秀,1940到1943年,義大利潛艇在大西洋擊沉了112艘商船,絲毫不輸給德國的U艇。

    潛水艇達文西號,總計出航11次,擊沉了17艘船隻,甚至還計畫偷襲紐約,只是在行動前,達文西號就被擊沉了。

    達文西號也是整個二戰中戰果最佳的非德國潛艇。總結來說意大利海軍雖然不能與英國海軍匹敵,但在極度缺乏燃油與裝備下,絕對是一支值得尊敬的海軍,也是二戰義大利軍隊中少有的亮點。

    #重點來了

    好在現在還有一款佛心遊戲《戰艦世界》,讓我們可以好好了解義大利海軍,《戰艦世界》是一款史詩級的海戰主題PCGAME

    《戰艦世界》擁有所有海軍強國的最強艦艇,每個國家的特色都不同,可以研究不同國家的特點,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戰術與打法,像是義大利的特色就是具有隱蔽性、機動性且轉砲很快,裝甲防護也還可以,但就是手短了點。

    《戰艦世界》是一款用心打造的史詩級遊戲,嚴格對照歷史的真實細節,在還原歷史船艦上嚴格且苛刻,像是船艦材質如鐵甲還是木質甲板都依照歷史去設置,同時戰艦數據也依照歷史的數據庫去打造,慣性、後座力、碰撞、鑿穿等效果,都力求趨近現實。

    #重點是免費的

    現在使用Cheap專屬下載遊戲連結 https://wo.ws/2P0S4BS

    配上我的神秘代碼 #BOOM 就可以獲得新手大禮包,裡面有七天的加值帳號、250萬枚銀幣、20個不安的火焰迷彩,還有兩艘船,美國的聖路易斯巡洋艦,與德國的加值船埃姆登輕巡洋艦,趕快來感受一下最真實的海上盛宴吧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8 09:30:00
    有 359 人按讚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合作緣由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1927年,剛過不惑之年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正思索一件事。

    自清末以來,落後的中國就一直向西方列強學習軍事好提升實力,蔣介石麾下的國民革命軍也不例外。事實上,當國民黨在孫文提倡「聯俄容共」後,就跟蘇聯建立密切的軍事合作。
    當時蘇聯除了輸送軍火,還派遣軍事人員協助訓練。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的回憶中,就提到由他領導的廣西軍政府選擇投入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就撥贈了一批蘇聯製的莫辛那甘步槍裝備給廣西部隊。而李宗仁跟化名為「加倫將軍」的蘇聯軍事顧問─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留赫爾有著不錯的交情,兩人還曾以白蘭地為賭注,來打賭軍事行動的發展。另外,作為蔣介石嫡系力量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其成員是由蘇聯協辦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可見蘇聯軍事隊當時國軍的影響力極深。
    而蘇聯的軍事協助效果也非常顯著,1926年,國民革命軍自廣州誓師北伐,1年後,國軍就攻佔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席捲全國之勢已是有目共睹。

    但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1927年,蔣介石宣布清黨,利用武力排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勢力,這個舉動也讓國民黨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宣告斷絕。

    「沒了蘇聯,現在該和哪一個國家合作發展軍事呢?」蔣介石開始列出各種可能性。

    日本?
    由於距離近,加上明治維新的西化改革成效卓著,日本一直是清末中國學習軍事的主要流派之一,就連蔣介石自己都是日本軍校出身。但當時日本是國民政府的對手─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合作對象,加上對中國的不懷好意,那是絕無合作之道理。

    英國?美國?
    雖然中國在一戰時,和這兩個昔日跟現今的世界第一強國屬同一陣線,但在戰後,英美兩國卻對當時陷入軍閥內戰的中國發起軍事禁運的制裁,美國更是瀰漫一股置身事外的孤立主義,自然不可能和國民政府進行軍事合作。

    法國?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老牌西方列強,竟跟國民政府表達過建立軍事合作的意願(甚至後來還說過中國政府可以不用付薪資給來華的法國將領,可謂半買半送),但蔣介石卻拒絕了。要說原因……「法國人在普法戰爭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國家的軍事水平實在不靠譜呀。」
    (在這裡,老ㄕ順便幫法國軍事「略微」平反。其實法國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單以坦克製造為例,二戰初期,當時德國坦克對法國B1坦克的厚重裝甲完全束手無策。作為德國坦克部隊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古德里安,就曾說過:「我看到德軍坦克主炮打在法軍坦克上,炮彈直接被對方裝甲彈開。」所以法國的軍事還是挺強悍的。
    不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國民政府沒選擇和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倒也非常正確。因為二戰的法國在物資及軍備都擁有優勢的狀況下,卻被德國只用40多天的時間完敗。這個比普法戰爭還難看的戰績,也使法國人至今仍飽受調侃。)

    「看來能合作的對象,就只有它了。」
    蔣介石心中的最佳選擇,最後定睛在曾經是一戰中屬於敵對陣營的中歐強權─德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870年才完成建國大業的德國,雖然是個新興國家,但在清末洋化運動中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英法等老牌列強。
    例如:號稱清末第一強軍的「北洋六鎮」,就是清朝聘用德國教官,並購買西洋軍火裝備的現代化部隊。而曾經排名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其主力艦「定遠」、「鎮遠」是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打造。
    所以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早有淵源,而德國軍事實力的強悍更是舉世聞名。
    早在建國以先,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就以劣勢的國力及兵力,迅速扣倒奧地利、法蘭西兩大歐陸強權;到了一戰更是幾乎以一國之力強抗英法俄三大國,而且在美國參戰前,德國於東線戰場完勝俄國,西線戰場則佔領法國頗多的土地並保有主動權。
    這也難怪德國即便是一戰的戰敗國,卻仍獲得蔣介石青睞。

    問題是……德國人願不願意和當時的國民政府合作呢?

    說來時機巧合,身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當時也對中國情投意合。
    在外交上,德國需要有盟友,一方面改善身為戰敗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則是突破被英法兩國壓制下的外交困境。
    在經濟上,德國因大戰耗損大量的人力、物力,戰敗後又身負2000億馬克的賠款,這讓德國經濟陷入蕭條。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都迫切需要外銷收入重振經濟。
    更實際的一點,就是失業的德國軍事人員需要找到頭路。因為在凡爾賽條約中,德國被規定只能保留10萬陸軍,極少數的海軍(分別是6艘過時的戰艦、6艘輕巡洋艦、12艘噸位數不足1000的驅逐艦、12艘魚雷艦),還有3個軍官學校;其他像:裝甲部隊、潛艦部隊、空軍部隊、化學部隊,一律廢除。一時之間,許多身懷絕技的德國軍人身陷窮困落魄的窘境(這其中就包含後來成為納粹德國元首的希特勒大大),成為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能跟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合作,不但能讓失業軍人盡展所長,還可以避免他們待在國內,成為治安上的未爆彈(像是咱們的阿希,就跑去參加了納粹黨後,竟然還發動了一場啤酒館政變試圖顛覆當時的德國威瑪政府)。

    這邊廂,國民政府想要提升軍事科技,那邊廂,德國政府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及原物料。
    於是乎,蔣介石透過留學過德國的政治委員─朱家驊,先接觸德國民間的名望人士,之後向德國軍政界透漏蔣介石希望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的意願,並且開出一份理想人選的名單。
    德國政府則開始研究中德合作的可行性,而當他們打開蔣介石的名單後,只見印入眼簾的第一人是: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成為老蔣心中的顧問第一人選,馬肯森是何許人也?
    此人在一戰中多次擔任東線戰場的軍團指揮,首先在1914年開戰之初連挫俄軍因此被封為德國陸軍元帥,後在1915年領軍橫掃巴爾幹戰場,攻佔了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其用兵風格,就是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遼闊的戰場中突破敵方防線,日後被封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甚至尊他為心中世界名將的第一人。
    然後德國政府表示:「否決!」

    德國政府接著看名單第二人,名字是:埃里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他們不假思索地表示:「再次否決!」
    如果說馬肯森是德國一戰中的東線戰場英雄,那魯登道夫則是德國戰爭後期的靈魂人物。
    在一戰初期,魯登道夫以參謀長的身分協助上司興登堡在坦能堡重創俄軍,使德國在東線戰場由守轉攻;一戰中期,魯登道夫進入德國的參謀總部,開始制定許多重要戰略方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用潛艦擊毀所有通往敵方英國的船隻,這個戰略雖然後來成為美國參與一戰對抗德國的原因之一,但短期內,曾把英國逼到物資短缺的恐慌中,可見這個戰略的巨大殺傷力......無論是對敵我都是如此);到了戰爭後期,魯登道夫直接架空德國皇帝讓軍方成為實際執政單位,然後他先把列寧送回俄羅斯,引發俄羅斯的共產黨革命,使其退出一戰,從而讓德軍在東線中獲勝,後來又主持對西線戰場的大規模攻勢,曾一度讓德軍推進到法國首都巴黎的近郊。由這些經歷可以看到魯登道夫,是個能量巨大,並在戰略上極度大膽進取的有能人物。

    那為何德國政府毫無懸念的拒絕讓上述兩人成為蔣介石的德國顧問?
    絕不是因為德國人要把好人才留給自己用(馬肯森跟魯登道夫當時都已經從軍隊退役,而從魯登道夫後來還跟希特勒一起聯合搞政變,就知道他在德國政壇不受待見),而是因為在一戰落敗的德國,在簽署的凡爾賽條約被規定:「德國國民不得到外國政府或其部隊擔任軍事顧問,且德國政府有義務阻止有此意願的德國國民。」

    所以德國政府很遵守這條規定,以至於他們阻擋國民前往國外從事軍事相關活動?答案是:倒也沒有。

    其實德國政府蠻鼓勵退役軍人往國外發展。原因除了先前所提:可以解決凡爾賽條約限制下的軍人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出國發展的軍人若是回到德國,說不定還能把在國外發展的經驗帶回到國內,促進本國軍隊發展。
    像德國一戰中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就在戰後跑去美國從事特技飛行表演。如果各位覺得烏德特只是跑去雜耍,所以跟軍事活動沒發生關係,那可就想簡單了;因為後來烏德特藉由這些飛行經驗,大力推動德國裝備俯衝轟炸機,也就是德國在二戰中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斯圖卡轟炸機,成為德國日後閃擊戰的關鍵。

    但魯登道夫和馬肯森卻有個問題導致無法出國,那就是:知名度太高,怕惹出爭議呀!
    雖然各國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對於德國中低階的退役軍人出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畢竟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要是德國動作搞得太誇張,各國還是會跑來質問,尤其是魯登道夫這個基本把所有國家都打了個遍的猛人,那更是嚴加看管的對象。

    接連打槍蔣介石的人選後,德國政府後來想到變通的方法:「乾脆讓魯登道夫推薦,一個可靠但知名度不高的人選去跟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吧。」
    而魯登道夫考慮一番後,則說:「讓馬克思‧鮑爾去中國活動吧。」

    圖片為:
    第一張─奧古斯特·馮·馬肯森,蔣介石預設德國顧問的首選
    第二張─埃里希·魯登道夫,蔣介石第一批提出的顧問團人選之一
    第三張─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合照
    這兩人有一段時間密切合作,甚至一起策畫了啤酒館政變企圖奪取德國政權,但該政變很快被鎮壓,魯登道夫甩鍋給希特勒,自己完全沒被判刑,希特勒則為該事件背鍋吃了幾個月的牢飯,但也在蹲苦窯時,阿希完成他的著作─《我的奮鬥》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3 17:07:34
    有 254 人按讚

    話說昨天我覺得非常疲倦,所以我還發文說這一個禮拜估計都不會發文章,不過在我看完「阿基米德大戰」後,我立馬改變主意。

    絕大多數的戰爭電影,其内核反而是「反戰」。它們用戰役的血腥、戰火間的生離死別、戰亂下的壓迫混亂,表現戰爭對人類社會極大的破壞,以及人性之惡被無限放大的一面。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戰爭電影,對於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來說,電影中戰爭場面的殘酷也的確讓我對戰爭有敬而遠之的反感。但身為一個教學者,蠻現實的一點是……播放太血腥的場面我會被告。同時我也在想:除了直接述說戰爭的殘酷,還有沒有其他途徑來表達「反戰」的立場,畢竟戰爭場景雖有不同,可內核若是千篇一律,看多了真的容易審美疲勞呀。

    所以當有人向我推薦「阿基米德大戰」時,我一直對該片充滿期待。

    先簡述一下「阿基米德大戰」的劇情大綱吧。
    二戰開打前,日本海軍內部分為「戰艦派」和「航母派」。
    戰艦派擁抱傳統大艦巨砲主義,認為應該要建造噸位更大、火炮口徑更大的戰列艦(順帶一提,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戰列艦的輝煌時代,尤以英國與德國爆發的「日德蘭海戰」最為著名,該戰役,雙方都是動用巨艦火炮向對方開火,在龐大的戰列艦面前,其他噸位較小的巡洋以及驅逐艦簡直不堪一擊)。
    航母派卻認為飛機將會是未來作戰的主力,所以應該多建造能在水面上搭載戰機實施遠程打擊的航空母艦(又順帶一提,二次世界大戰後來的確證明航母的威力,像是美國偷襲日本的「杜立德空襲」,就是讓航母搭載轟炸機,在距離日本1200公里外的海洋上起飛,殺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並給予強烈震撼、而二戰的海戰,基本也都是「可視距離外」的海戰,也就是雙方都是派出空軍互掐,之後誰的空軍強,就比較有機會從高空攻擊到敵方船艦,而雙方的海軍其實沒多大機會實際看到對方的船艦)。
    雖然我們以事後諸葛的上帝視角來看,當然是要發展航母,但關鍵是……當時大部分人其實不知道這個「可能」的新趨勢(注意我剛剛說的,大艦巨砲主義在一戰中是被驗證成功的,而在二戰開打前,幾乎都沒人使用航母打出關鍵的勝利戰役,換言之,航母在當時人眼中其實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產物)。
    由於日本國防預算有限,海軍高層決定在「戰艦派」和「航母派」當中擇一優先發展,此時戰艦派端出一個氣勢磅礡的計畫─製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的超大型戰列艦!(而這個超大型戰列艦,將取一個極為響亮的名稱:大和。)
    一心想要發展航母的山本五十六,正苦思要如何阻止超大型戰列艦建造的時候,恰好遇到天才數學家的男主角,於是拜託男主角以數學的方式算出超大型戰列艦超出預算,從而使建造計畫被取消,於是男主角踏上一條以數學阻止戰艦建造,甚至企圖阻止日更多邁向戰火的反戰之路……

    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這部片的分享,然後會有輕微的暴雷……不過我覺得沒差吧?歷史題材的電影你還怕暴雷?(當然昆丁塔倫提諾的歷史元素電影例外。)
    像是:後來世界最大的大和艦誕生、日本海軍戰敗,這幾乎都是常識了,所以歷史電影其實一開始就是有固定結局的暴雷狀態。這也成了考驗歷史電影的地方:如何讓觀眾在已知結局的情況下,仍能高度帶入電影。這個關鍵做得好,那通常是韻味十足的經典,做的不及格,就成為讓人想打瞌睡的流水帳。

    回頭再來說我為何被本片吸引吧,扣除本片一開始就高能的大和艦戰鬥畫面,本片就沒有任何戰爭場景,所以本片大部分時間要在不呈現戰爭中講述反戰的理念。
    而我觀看本片時,發現本片在反戰思維以及人物描述上都不一般的複雜。
    首先主角的反戰角度是比較單純的,也就是「戰爭會帶來破壞、戰爭建造會阻礙平民社會的發展,所以要反戰」,因此主角拼命用絕對正確的數字去證明。
    但同樣反戰的山本五十六就非常複雜,他是認為「與強大的美國開戰,幾乎沒有獲勝的希望,所以應該避戰」,但若是到了非戰不可的時候,山本卻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投入戰鬥,增加獲勝的可能性,以至於他後來制定出「偷襲美國海軍」的戰略。換言之,山本不是完全反對戰爭,而是反對沒有勝算的戰爭。(岔開一句話,所以日本對於攻打國力甚弱的中國通常都沒什麼意見,頂多就是分成「有限戰爭」及「全面戰爭」的派別。)山本的概念,也是日本右翼較為新潮的主張,也就是他們認為戰爭並沒有錯,錯的是國家打了一場勝算不高並且最後輸掉的戰爭。
    另外,我前面提到大和艦最終還是建造完成,所以主角是輸了嗎?不,這當中可是經歷很多層的反轉,這也是本片的看點之一,直到最後一刻,各種複雜以及顛覆性的思考持續出現,這也帶出片中應該是反面的人物,大和艦建造提倡者─平山造船中將的複雜程度。與片中幾位單調的反派人物不同,平山中將造艦的理由非常深層,而他也非常的能言善道,並有著職人精神的堅持,讓我根本不討厭這個戰在主角對立面的腳色,而是覺得他深具魅力。

    本片越看到最後,真的讓我覺得「人,是非常複雜的」。即便主角打出絕對正確及理性的數字(順帶一提,曾聽有人這麼說過:「數學與其他學科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就是其他學科都有難以解釋的灰色地帶,但只有數學是絕對的,它只有對跟錯兩種結果。」),但人們總是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或表達方式試圖闡述自己的主張,到最後甚至有讓人覺得荒謬的程度。
    但這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寫照,如同戰爭,幾乎大部分人都知道及同意戰爭不好,那為何戰爭卻在人類歷史上從未停息過?甚至很多時候,人類是樂於投入戰爭(比如電影提到的,日本人民很大一部分在富國強兵的提倡下,對於戰爭的響應非常狂熱)。

    最後一提,我當天去看電影時,其實已經感到頗為疲倦,本來還有點擔心會步會看到一半就睡著。但本片流暢的節奏以及清晰的目標,使我看的過程中非常輕鬆。個人覺得就算不是歷史的愛好者,本片也具有相當的娛樂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尤其是當我看到大和艦的模型,即便我知道航母才是真正的二戰海軍主力,大和艦更是因過度保護造成戰績乏善可陳,但我還是瞬間感到其中大艦巨砲的美感挑起我的熱血。可同時,對於大和艦搭載的歷史以及誕生背景,那也是充滿感慨及唏噓呀。

    願我們終能在過往損失中,記取教訓,並化為當代人的經驗及收穫。

    #阿基米德大戰
    #大和號戰列艦
    #山本五十六
    #我在想如果這篇影評安麗效果還不錯是不是可以吸引片商以後給幾次試映體驗呢_真男人就是講話誠實直接呀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ฅ'ω'ฅ飛天德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13 08:00:00

    這系列是 艦長技能 升級品 亞服定位 介紹
    這是分隔線 ----------------------------------
    FB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itch.open2...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open0706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ฅ'ω'ฅ飛天德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9 12:00:01

    實況頻道 :
    https://gaming.youtube.com/c/open0706-open2014/live
    FB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itch.open2014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open0706

  • 戰艦世界英國驅逐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5-11 16:06:59

    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國戰鬥艦 USS Marine/Battleship
    1898年奉派至哈瓦那保護美國僑民, 在當地發生爆炸沉沒,艦上260餘名官兵全數喪生,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線, 1889年下水,1895年服役, 1898年沉沒

    2. 鐵爵號HMS Iron Duke/The Dreadnaught battleship
    為英國無畏型戰鬥艦,以英國將威靈頓的稱號命名,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因擔任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的旗艦而聲名大噪,1931年退役移做訓練鑑, 1939年因遭德軍烘炸而損壞

    3. 大和號Yamato/日本大和級戰鬥艦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大艦巨砲主義」的具體象徵,1940建造完成, 1941服役, 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因而成為英美聯軍鎖定攻擊的目標, 1945年4月6日, 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發動「菊水作戰」派大和號等船艦迎戰優勢的美國艦隊, 次日, 大和號在沖繩附近遭到380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攻擊而壯烈成仁, 殘骸於1985年被尋獲 (它是第一個啟用球形船頭取代尖形船頭,來增加速度彌補船隻尺寸)

    4. 亞利桑那號 Kidd 船長/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 USS Arizona/Super Dreadnaught
    Battleship
    1931年進行現代化改裝,1941年不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 全艦共1000餘名官兵陣亡,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並建成紀念碑供人參觀憑弔
    1915年下水, 1916年服役, 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擊沉(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5. 密蘇里號/戰鬥艦 USS Missouri(BB-63)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波斯灣戰爭等, 共獲得11個戰鬥勳章,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此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6. 俾斯麥號/德國戰鬥艦 Bismarck/Battleship
    (不能打到魚雷機,德國對外號稱是自沉而非被擊沉), 於 1939年下水,1940服役, 不但噸位大,航速高,還配備強大火力, 儼然是一座堅固的海上堡壘, 為各國海軍所望塵莫及, 但在1941年5月27日與英國海軍艦隊激戰中遭擊沉,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1989年尋獲

    7. 虎德號Hood Battlecruiser/英國戰鬥巡洋艦
    虎德號建造完成時為當時最大, 最快速且外型狀觀的主力艦, 二次大戰期間,與威爾斯王子號一同搜索德國精銳戰艦俾斯麥號, 雙方戰艦在1941年5月24日相遇, 爆發激烈戰鬥, 虎德號遭到擊沉, 全艦只有三名生還者, 英國舉國哀悼

    8. 紫晶號 HMS Amethyst
    建造於1942-1943年間, 英國巡防艦,配備有反潛及防空武力,主要的任務為護航, 在國共內戰期間曾值勤於中國,1949年, 當紫晶號運送補給品至位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之時, 被中共的重砲兵部隊砲擊中彈而擱淺, 中英雙方交涉幾個月後, 紫晶號才趁機逃脫, 結束這場衝突事件 (1942年下水,1957年解體)

    9.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USS Essex (CV9)
    1941下,1942服役,1969除役, 1973拆解, 1943年5月開始投入太平洋戰爭,於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創戰功, 戰後因功榮獲「總統單位嘉獎」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

    10. 高雄號Takao/Heavy cruiser Takao class/重巡洋艦高雄級
    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等巡洋艦艦型」,高雄號為該型船艦的第一號艦,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其龐大的艦橋宛如日本古城般雄踞海上

    11. 千鳥號 HMS Plover,也音譯為蒲樂福號
    是英國駐香港的皇家海軍孔雀級巡邏艇, 1983年開始服役, 擔任維持海上治安及救護工作, 1997因香港回歸而轉售予菲律賓海軍

    12.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Japanese I-400 Submarine
    I-400型潛水艇是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俗稱「潛水航空母艦」, 艇內搭載2架(後改為3架)特殊水上攻擊機「晴嵐」, 目的是想利用潛水艦接近美國巴拿馬運河作奇襲攻擊, 但在發動攻擊前夕時, 日本已投降, 1946年於夏威夷近海被當做實艦標的擊沉處分(1944下水,1945除役,1946自沉)

    13. 悍神號HMS Termagant/Talisman class destroyer
    英國護身符級驅逐艦,屬大型重武裝驅逐艦,曾參加過日德蘭之役
    H代表 he or her, M代表 majority 英國皇家, S代表 ship

    14. 鱘魚號HMS Sturgeon/A class torpedo boat destroyer
    英國A級魚雷艇驅逐艦, 是英國最早期的魚雷艇驅逐艦, 1894年下水,是A級驅逐艦中第一艘下水的,1912年解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