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快將過去,而六個月來,香港人的其中一項最大改變,除了本土事態種種發展,還有「海外香港人」(Hong Kong Diasporas)這個群體,通過高度參與這場運動,正式成為本地香港人的延伸。昔日不少人假定離開了香港,就等同「放棄」香港,變得「離地」,今天海內外香港人卻成了「各自爬山」的分工合...
2019年快將過去,而六個月來,香港人的其中一項最大改變,除了本土事態種種發展,還有「海外香港人」(Hong Kong Diasporas)這個群體,通過高度參與這場運動,正式成為本地香港人的延伸。昔日不少人假定離開了香港,就等同「放棄」香港,變得「離地」,今天海內外香港人卻成了「各自爬山」的分工合作,不少眾籌、聯署、策劃,都是海外香港人群體大力推動而成。這樣的轉變,符合全球化時代的時空壓縮定律之餘,亦足以影響香港深遠。
一旦海外香港人這群體,成為香港本土的戰略縱深,以下互動,就會陸續有來: - 海外香港留學生連結世界各地的未來精英,建立國際人脈網絡;
- 海外香港專才無論持甚麼立場,都會逐漸撥備一個收入、時間百分比,放在香港本土事務,以及當地和香港有關的事務;
- 當海外香港人以香港核心價值、而不是以出生地為主軸舉辦活動,應能避免「唐人街化」,逐漸吸引當地通路人參與,這就像一些海外、內地專才來到香港後,逐步被香港核心價值融化,成為「真香港人」一樣,為香港人的持續國際化,保持新鮮血脈;
- 海外香港人只要有經濟實力,進行策略投票,足以開啟和當地政治、社區領袖的互動,剛過去的加拿大、英國大選,已看見這方面的嘗試;
- 海外香港人的公司、工作,在互聯網、斜槓人時代,不少可以和香港本地市場互動,例如設計、程式一類,可以遙距請本地香港人完成,無形中提供了經濟上的安全閥;
- 至於本地香港人的公司,同樣可以有工作聘請海外香港人,作為半實質的助學金; - 本地青年希望出國,有了世界各地香港人群體支援,可望有更多可能性;而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列明因這波運動而有刑事紀錄者,入境、工作等不會受影響,也為其他國家開了先例,特別是不少香港、內地大企業傳出「更謹慎」聘請這幾年畢業的香港學生,海外就業,更彌可貴;
- 不同地域的海外香港人在「無大台、有平台」原則下,可能逐漸出現類似「香港文化協會」的組織,溝通各地港人之間的合作;
- 香港與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等,一直擁有類似金融身份,而香港人一大專長,就是金融管理;假以時日,海外香港人、英聯邦避稅天堂、香港這三角關係之間,也許會出現更多的基金、投資可能性…… 以上這些,其實並沒有特別新奇的發展。香港特區政府的對外經貿辦駐各地辦公室,理論上,也有責任開拓這類工作,雖然因為政治原因,顧忌很多,但畢竟是一種官方聯繫。然而上述民間網絡,足以釋放的潛能更多,特別是經過過去六個月,香港人身份認同在全球急速強化,不少海外港人的參與度、積極度,甚至比本地香港人更高。
目前有超過一百萬海外香港人,其中超過一半居住在加拿大,然後是美國、英國、台灣、澳洲等,已經具備了建構互助共同體的基礎。對中國而言,只要讓香港回到回顧初年一國兩制的初始狀態,這個和本地互通的海外香港人群體,也有百利而無一害,同樣是中國軟實力的一部份,就像2000年,海內外香港人紛紛自發協助北京申辦奧運一樣;但假如中港矛盾持續發酵對立,自然就是另一回事。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26日
#hk #hkdiaspora #overseashkers #香港人 #simcity #hkculturalcouncil
戰略三角理論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平學苑,課程預告】
#台美關係概要
#變動中的美日中台關係
影響兩岸關係的外在因素,主要來自於大國的權力結構及其所塑造的國際體系。簡言之,有什麼樣的國際體系與大國關係,直接影響到兩岸關係的內容。
根據戰略三角理論,冷戰時期美蘇中的「大三角」互動關係,直接決定美中台小三角的性質;後冷戰時期,中國的崛起業已取消取代瓦解的蘇聯,美中關係遂成為最重要的大國政治的內涵,美國更透過美日安保條例維繫其在亞太區域利益。目前兩岸關係受到美(日)中爭霸的牽動,也讓台灣面臨極為嚴峻的國家安全戰略的選擇。
在這個戰略的十字路口,和平學苑全民國事課程特別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張旭成,以及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從理性的角度,針對「台美關係概要」與「變動中的美日中台關係」兩個主題,進行專業的介紹。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參與。
#和平學苑
#全民國事課程
#張旭成
#何思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