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戰爭銀行存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戰爭銀行存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戰爭銀行存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戰爭銀行存款產品中有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寫呢啲]係喎,紅日都有文。一向都年中無休,之前聖誕除夕年初一都有文的。星期六都有!係咪抵睇先! 1. 雷曼時刻,冇噃。定只係未到?今日唔爆聽日爆,下年唔爆十年後爆?當然做末日淡龜呢,把口一定無敵的,唔會有得輸,講到中為止。真係中咗又先知,可以講足幾十年,不過依然係咁撚窮(或者更差嘅:講中嗰次...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一年中國掀起的金融整肅風潮,席捲整個金融系統,從網路金融到傳統金融,無一倖免。金融的背後,其實是有政治和軍事的考量,政治和軍事的背後,是最高領袖手裏的牌局。中國人,臺灣人,香港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中國的最高領袖準備怎麼打手裏這副牌。 #備戰 #銀行 #中國金融 -----------...

戰爭銀行存款 在 @AirFrankie 航空面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14:34:00

這是我的福氣 現在能看到以下這封文章都是有福之人,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 生活過得很逍遙。 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 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公寓,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 但...

戰爭銀行存款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9:43:24

#八百回合經濟談 〔#搞懂景氣循環〕 #景氣系列 最終回正式登場! (溫故知新傳送門👉 #搞懂景氣循環) 壓軸的重點將聚焦於「政府」在景氣循環中扮演的角色。 穩定景氣使經濟蓬勃發展,為國民增進福祉是政府的職責。同時,光靠市場機制無法完全使供需達到平衡,這時便需要政府的協助,而政府便是透過:#貨幣...

戰爭銀行存款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04:33:57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美銀美林料中美G20不會達成協議⠀ .⠀ 中美兩國領導人將於本末G20峰會期間會晤,市場期待這場「習特會」會為貿戰降溫,不過知名投行美銀美林預計,兩國都不會在這次峰會達成任何貿易協定,雙方僅會承諾繼續努力。⠀ .⠀ 美銀美林大中...

  • 戰爭銀行存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12:39:27
    有 91 人按讚

    [今日寫呢啲]係喎,紅日都有文。一向都年中無休,之前聖誕除夕年初一都有文的。星期六都有!係咪抵睇先!

    1. 雷曼時刻,冇噃。定只係未到?今日唔爆聽日爆,下年唔爆十年後爆?當然做末日淡龜呢,把口一定無敵的,唔會有得輸,講到中為止。真係中咗又先知,可以講足幾十年,不過依然係咁撚窮(或者更差嘅:講中嗰次自己根本都冇買)。

    2. 現實十分簡單,世界係屬於樂觀者嘅,悲觀嘅基因一早淘汰晒(但謹慎唔同悲觀)。你見有錢人都係樂觀者,有幾多個可以長淡發達? 一個都冇。係一撚個都冇。你做到Big Short 單眼醫生 或 John Paulson 之類(一樣係中一次講十幾年然後衰足十幾年),最盡架啦,但都只係一次淡,唔係長淡。

    ==============
    已經2000人訂!多謝大家!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下一個目標當然係攞你命3000!

    ==============
    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3. 講返,先睇美股,當然都唔多靚仔。但舊年3月講到而家話「升市脫離經濟」(CLS,經濟不知幾好,企業盈利不知幾勁,居然仲有讀者PM我問我美國點解決濟脹問題),「等調整我就買」嗰班友,恨到啦,你計intra day 標普指數卒之回調咗5%,等足一年!咁又係咪買?定都係唔敢買?「跌定先」。幾時先知「跌定」?咪就係升咗幾倍你先信舊年跌定。「確認見底先」。如果你同我知幾時「確認見底」,應該齊齊發咗達十世。

    4. 不過,本人倒係整理咗啲高位回調近20%嘅美股,一般都係大名,咁有興趣嘅咪睇下。但唔代表我全部叫你買(咁多點買?),即係買完即跌10%然後又話「嘩聽咗個財演點我呀 輸咗10% 呀點算」,嗰啲就返屋企磨墨算啦,慢慢have fun

    5. 又,呢輪見到,標普指數大約20%成份股高位跌咗兩成(「熊市」,哈哈),但你見mid cap 或者 small cap多好多!S&P small cap index 講緊過一半都回咗20%。我唔明點解好多人「覺得」買small cap 「平啲」(佢老味真係覺得A公司股價10蚊就平過B公司股價500蚊)。

    6. 另外,週末寫咗篇財務自由文,自問十分精彩,可惜星期一股災冇乜人埋。但,你又唔係今日跳樓,又唔係今日退休,所以都係要繼續架啦,聽日記得準時返工。冇計架喎,馬拉松

    7. 不過,我都接到啲PM,咁順手澄清埋。古語有云,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8. 咁我彷作話你知,投資就係儲蓄,交稅就係開支,MPF當然係儲蓄

    9. 因為上次篇文都唔少人問我,咁咁咁又點計,呢啲又點。咁有啲情況的確複雜嘅,你啲乜乜保單我就唔知點計(雖然好大部份係變咗做退休儲備—你個保險經紀嘅儲備)。

    10. 但簡單啲嘅,我話計收入,咁有人問做乜唔計交稅。咁就梗係計稅後啦,我以為係常識。或者你當係開支減咗佢咯。

    11. 另外仲有人問,「咁你係咪叫人唔使儲錢全部投資」。差矣!完全理解錯!投資咪就係儲錢!根本係同一樣嘢,你見人地啲網都係 收入= 開支+ 投資/儲蓄。兩樣係同一樣嘢!反過來說儲錢一樣係投資!咁你咪用個可恥嘅銀行存款利息計,或者曲奇餅罐嘅咪當零,咁你發現你永世都唔使財務自由。

    12. 最後,強積金,當然係儲蓄(!),亦即係投資。當然你唔順超嘅,可以扣返個基金開支費嘅。

    13. 好啦,玩完個財務自由大計算(Patreon週末寫咗,長文),好多人見到,嘩,有排喎。點可以快啲。嘻。

    14. 現實就係咁,當然唔易,易嘅個個都做到啦,個個都做到仲有乜咁特別?

    15. 但,想加快?好簡單,不外乎三個方法嘅啫。一係舊錢碌得快啲,一係舊錢大啲!亦即係,一係投資回報率高啲!一係你就放多啲錢!有幾難明?

    16. 如何投資提升回報嘅?「咪睇我Patreon」,但提提你,講緊係十幾甚至幾十年嘅回報,好難出術求速成。你去買場波梗係可以一晚幾倍,但你可以連買幾多場而唔輸錢?

    17. 放多啲錢落去嘅,即係一係開源,一係節流。

    18. 好多傳統智慧(即係你啲濕鳩網友)話你知,開源有用過節流。我都想,我都以為係,可惜唔係。殘酷嘅現實係,「節流有用過開源」

    19. 但此話何解?咁具體啲,每個月拎多5000蚊(或者5萬,隨你)投資,肯定可以早啲上岸啦。但你嗰5000蚊點嚟?係嚟自收入高咗,定開支細咗?

    20. 照計都唔難明,但我計埋數你睇,你嗰5000蚊,嚟自減少開支,對你提早上岸嘅幫助大好多。呢度都仲可能唔少人估到,但有幾大幫助?可以睇Patreon!

    21. 不過,本人唔係冷氣軍師紙上談兵,亦唔係日日食白麵包儲錢上車嘅人。開支要減,係好難的。中國人講由奢入儉難,充滿智慧。你食開百人一朱好地地,但到你食過嗰啲 鮨乜鮨物,甚至只係MK仔餓媽卡些,仲點返去食爭鮮?好難的

    22. 加咗人工,梗係對自己好啲啦,老到X都鬆晒,有錢都冇力享。全部係事實。所以我篇文都教你拎個中庸之道。唔會好離地地咁你 搵3萬儲2萬5

    ==============
    已經2000人訂!多謝大家!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下一個目標當然係攞你命3000!

    ==============
    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戰爭銀行存款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戰爭銀行存款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2 13:41:15
    有 148 人按讚

    國寶銀行 - 美國欺凌實例

    74歲華裔老人在美國無辜被抓,莫名其妙成了政府的替罪羊,結局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孟晚舟被捕案,震驚全球,而距離現在的10年前,其實也發生了一件同樣驚動世界的抓捕“大案”!

    然而“案子”的被告,只是一個無辜的華裔老人,他在美國突然被抓,成了替美國政府背鍋的替罪羊,面臨“182項指控,240條罪狀”,然而萬萬沒想到,他的結局,居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就是孫啟誠。1935年,他生於上海,其父孫瑞麟是著名企業家,更是一個慈善家,曾在重慶南山創辦大型孤兒院,解救了成千上萬,因日寇侵華而流離失所的孩子。

    在父親的影響下,一顆民族大義的種子,在他幼小的心裡就種下了,直至日後生長成參天大樹!16歲那年,他家移民美國,在大學裡,他拿下經濟學碩士,還獲得法學博士,這樣通學博覽的優異成績在當時,無論是在華人中還是美國人中,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而完成學業後,他本可以順利步入美國上流社會,可他,卻在那時,做出一個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定。

    那時在美國,聚集最多華人的地方,莫過於紐約唐人街。家鄉味十足的理髮館、街邊做生意的華人小攤販、簡陋的華人修鞋攤、戲劇表演,這裡的一切,都讓他感到無比親切,他說:每當我在唐人街走一走,我就覺得,很有家的感覺...我想融入這裡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一輩子。

    然而,在華人美國求生的背後,其實充滿了無盡的辛酸和不公。

    在唐人街擺攤的華人小販,會由於地攤超出了一點點道路,員警就氣勢洶洶找上門,不過短短一米的距離,就會被罰走1000美元,這可是她們辛辛苦苦幾個月的血汗錢!美國警車還會在唐人街隨意停車,擠佔攤販的經營空間,不受任何約束......

    這一切都被他看在眼裡,於是1964年剛畢業的他,毅然放棄了高薪工作,放棄了走入美國上流社會的機會,就在唐人街,修鞋鋪、菜攤、肉店林立的地方,成立了一間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他所要做的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為華人同胞們,所受到的不公待遇,提供最及時的幫助!

    之後十多年,他充分發揮所學之長,為華人同胞解決法律上的困難。在接觸了大量華人的困難後,他發現了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很多在唐人街做小生意的華人,薪水是日結或周結,而美國幾家銀行,吸收了華人幾千萬的存款,獲利無數。

    可當華裔要向這些銀行借錢、貸款之時,卻是:“對不起,因為拿不出有說服力的收入來源,一分都不借。”造成的結果是:在唐人街生活的中國人,很難買房、更難投資擴大生意,可以說是永遠在美國難以立足。他曾嘗試去幫助同胞們,向美國主流銀行進行遊說,可卻是一次次無功而返。
    他感到非常的不公平,為了最大限度的幫助同胞們,他決定,再次放棄了,從事了大半輩子的律師行業,自己去開銀行!他說:“是時候了,我要回饋社會,回饋華人。”

    “ Abacus意為算盤,在中國人心中,它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瑰寶,所以他決定,把銀行叫作:Abacus(算盤) Bank(國寶銀行)。他的算盤,是要為同胞謀福祉。就這樣,為了開能為華人謀福祉的銀行,他投入了全部身家,再東拼西湊,終於在1980年,國寶銀行成立了。

    國寶銀行的開設,為當地華人從無助與艱難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他克服重重苦難,向美國政府申請了低息貸款,幫助成千上萬低收入的華僑,在美國安家、謀生。

    之後又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無數華人家庭因此重獲新生,不管是賣花的阿姨,還是賣菜的老伯,都是在他的幫助下,終於能買得起房,並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立足之地。當地的華人常說:有困難找“國寶”,要借款找“國寶”,要發財找“國寶”。

    “國寶”一時名聲遐邇,成了在美僑胞們家喻戶曉的華僑銀行,甚至連帝國大廈的所有者,皮特·瑪律金也成了國寶銀行的客戶。他說:“中國人在國外,團結,應當是融入血液的東西。”“國寶銀行,為的就是要讓同胞,能在異國他鄉生活得體面有尊嚴。”

    他將銀行開在了紐約,更開在了華僑心裡!而他在事業成功之際,始終念念不忘生他養他的中國,他深知人才對於祖國的重要,2000年他宣導籌建了“美中教育基金會”,聯絡和組織美國多所大學,與中國的教育部門合作辦校,為中國輸送了,律師、會計、電腦、金融、企業管理等,各方面源源不斷的人才,更加深了中美兩國交流,他的巨大貢獻,受到美國和華僑一致讚譽,他被稱為“中美兩國的親善大使”、“中美友好橋樑的建築師”。

    一切原本向著美好前行,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風暴,他,頃刻陷入了萬劫不復!2008年,美國突然爆發嚴重次貸危機,所有的主流銀行徹底慌了,失業、貧困、破產,成為巨大的社會災難,為了挽救幾近崩潰的國家經濟,10月,布希簽署《緊急經濟穩定法案》,決定動用納稅人高達7000億美元的稅金,救助那些金融巨鱷。但這時候,已經飽受折磨的美國人,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花納稅人的錢拯救美國銀行,那誰又來為這次危機背鍋呢?

    政府當然知道,次貸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華爾街那些極富盛名的金融大佬,把風險極高的貸款進行包裝,瘋狂向民眾拋售,這樣的惡性循環,最後觸發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震盪!但也因為這些人實力太過雄厚,得罪不起,於是,美國政府就把矛頭,對準了他和國寶銀行!國寶銀行,竟莫名其妙成了當時唯一一個,被美國國家政府,指控貸款欺詐而起訴的金融機構。美國警方去銀行瘋狂抓人,當時的場景令人震驚!工作人員被用鐵鍊拴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抱頭走了出來,這種逮捕方式,連美國當地律師都看不下去了,“像是趕牛一樣被趕下長廊,這種抓人方式,此前根本沒有先例......”更有人說道:“這太不公平了,這簡直是恥辱!”

    “如果是一群非裔工作人員,他們就不會這樣!”就因為他們是華裔,住在唐人街,就要遭受如此的歧視與不公?!

    這一年,他已經74歲,萬沒想到,一場美國人釀成的金融風暴,竟讓自己成了替罪羔羊,更沒想到,法庭上他竟整整被定了182條指控,240條罰狀!“大銀行大到不倒,國寶銀行小而進牢”的鬧劇,就此在美國上演。他一家,被媒體曝光在美國民眾眼中,一下子成了“全美罪人”,而這個罪名,不知有多麼荒謬!要知道,當時美國平均房貸壞賬率在5%,而國寶銀行3000多筆貸款,只有9人不履行借貸,壞賬率僅為0.3%,有著全美最低的不履行借貸率。讓這樣一家信譽極佳的銀行,去背美國金融危機的鍋,任誰也無法接受。

    可那時美國新聞報導中,卻對華人進行了巨大羞辱,看到自己的父親受到這麼大委屈,他的小女兒憤然辭去政府公職,
    “美國政府讓我看不到他所宣揚的正義,和公平。相反的,我只看到了他們的無能與狂妄。我真是太失望了。”

    她堅決站在父親一邊。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政府地檢署有上百位律師,此後他們對國寶銀行進行調查,可隨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政府竟主動提出:只要孫啟誠願意交600萬美金罰款,這事就可以過去。

    但是為了家人的尊嚴,為了華人的尊嚴,他堅決不妥協:“我們華人做事乾乾淨淨,我們沒做的事,永遠不會認!” “這是一個國家在施威,這是一種天大的恥辱,我不能讓華人臉上無光,我也要給自己一份尊嚴!”

    他決定,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要把公平和正義奪回來,就這樣,一個華人家庭,對抗整個政府的戰爭,打響了!面對強大的政府機構,他僅有的優勢是,四個女兒當中,有三個曾是律師,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法律相當熟悉,“政府不知道我不是那麼好欺負的,而我的女兒們,她們也都是堅強,有智慧,有能力的女人...”而美國檢查院根本並沒有想到,他如此固執,如此頑強,182項指控,本以為勝券在握,卻沒想到由於物證並不確鑿,檢方難度越來越大,最後竟然不惜動用了上百名知名大律師,把國寶銀行的檔案調查了個底朝天,為的就是他一家認罪!

    而這段最困難的時期,支撐他的,是熟悉的唐人街,是最親的同胞們。

    每天,面店老闆為他的女兒,送上一份熱乎乎的雲吞面,在店裡,她們一呆就是一整天,討論案件只為“還給爸爸一份清白!”很多華人,一直等待著他洗刷冤屈的那一天,他說:“在我困難時,我的同胞沒有棄我而去,他們給我鼓勵,支持,告訴我一定能打勝這場官司。”

    無論什麼時候,華人在海外永遠都團結起來的!這場官司打了整整五年,遞交60多萬張檔,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他以超乎尋常的勇氣,終於贏來了正義!最終,關於他的182項罪名,240條罪狀,無一成立!

    在得知官司勝利後,許多華人紛紛前來,“你為我們出了口氣!”“讓我們相信我們還是有機會反抗的”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勝利,是為捍衛全體海外華人尊嚴的勝利!

    孫啟誠一家人後來,他一家對抗美國政府的故事,還被拍成描述華人抵抗不公的紀錄片:《國寶銀行 小到可以進監獄》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尊嚴,從來不靠別人施與,它是自強與抗爭!這是孫啟誠老人的精神,更是所有中國人的精神,我們愛好和平,以和為貴,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害怕,更不代表著,我們可以如同魚肉一般任人宰割!中國人的脊樑,永遠打不斷,中國人的信念,永遠撕不碎,不屈的中國,終將贏得勝利!

    視頻:國寶銀行的故事
    【看電影了沒】這家華人銀行為何被美國政府盯上?紀錄片《國寶銀行:小到可入獄》👇

    (國寶銀行)紀錄片2017--一個華人家庭歷時5年對抗美國政府。

    ———————————
    https://youtu.be/JkscvUEUnJ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