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截斷裝甲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截斷裝甲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Pz101 (學好戰技殺共匪)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裝甲雄師》第八部讀後感時間Th...
http://blog.yam.com/wehrmacht/article/23823407
已得到原作者授權。
(靠,這年頭把自己的創作放在自己blog都會被著作權蟑螂咬了,不可不龜毛也)
睽違五年之久的《裝甲雄師》系列終於又推出新作了。誠如作者滕昕雲在
〈作者序〉中所言,五年之中除了一些公私事務的困擾之外,要怎麼把1942-43
年冬南俄戰線混亂複雜的全般戰鬥概況爬梳釐正,並且簡潔明晰地陳述出來,
也是一大考驗。前兩年有一次在書展碰到滕先生,少不了順口打探一下新一集
的《裝甲雄師》大約何時出版,他的反應是....嗯,跟研究生被老闆追討論文
進度的反應略有神似。而且研究生頂多兩三個老闆,但會去跟滕先生催稿的恐
怕就不只兩三個了,湊合湊合說不定可以組一個不滿額的紅軍親衛突破戰車團。
本書除了結論、附錄外,正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紹1942年末南俄戰線與史達林格勒第六軍團被圍的概要背景,並
循《裝甲雄師》系列慣例,介紹本時期德國裝甲部隊的戰車發展(如虎一式、三
號戰車及四號戰車的演變)與部隊概況,特別是新組建的各裝甲師、特種裝甲單
位(包括大德意志師所屬戰車團、空軍赫曼‧戈林戰車團與配備虎式戰車的獨立
重戰車營)、以及戰力升格為裝甲擲彈兵師(書中將Grenadier譯為榴彈兵)的
Waffen-SS各師。
●第二章介紹史達林格勒被圍後希特勒禁止突圍一事、史達林格勒圍城中的裝
甲部隊以及第22裝甲師在包圍初期反擊的戰況。
○第三章介紹德軍頓河集團軍發動「冬季風暴作戰」力圖拯救第六軍團的戰況,
以及解圍無效後第六軍團的結局。
●第四章為史達林格勒解圍失敗後,南俄戰線的全般戰局,包括深陷高加索的
德軍A集團軍撤退經過,與紅軍意圖截斷整個德軍南俄戰線的攻勢。
○第五章則係南方集團軍司令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於1943年2月以反
手拍手法對紅軍發動逆襲、再次穩住南俄戰線,以及德軍重奪卡爾可夫的經過。
●在結論中,作者以南俄戰事為例探討兩個議題:
1.紅軍機動攻擊模式在1942-43南俄戰役中漸趨完備,其長處是在戰線上的多個
不同地點發動攻勢讓敵軍疲於奔命,而非如德軍在1940-41年所展示的,以機動
部隊單鋒突進完成作戰層級(Operativ)甚至戰略性的大包圍。
2.1940年西線戰役之後德軍裝甲師以各師編裝戰車數量減半的方式進行大幅擴
編,造成各師戰車部隊戰力下降,反映於42-43南俄戰役的結果就是,參戰各師
的可用戰車數在久戰之後或遭逢惡劣天候時往往嚴重不足。因此,這種編裝上從
大到小的改變,究竟是好是壞?(作者在之前的系列著作中是持肯定態度,在本
書中則基本上仍持原論)
○附錄為42-43南俄戰役德軍參戰各裝甲師的編制簡表;p.122及p.123之間收
錄有48頁的黑白照片,另外有少數黑白照片及若干戰況地圖散見於正文中。
全書的優點,在於將42-43年南俄戰役德軍參戰各裝甲師的全般狀況作了相
對完整的論述(至於獨立重戰車營等特殊單位的戰況,據稱將留待後續以專書介
紹)。不過照例,還是要列舉一些缺失之處,以示本人「為了寫書介,確實有很
認真地看」(這理由還過得去吧):
1.錯別字的數目比起這年頭的很多出版物來說算是很輕微的了,如「終就形
勢比人強」(p.101)、「不惶多讓」(p.183);比較嚴重的問題是贅字和重複出現
的詞句較多,後者是電腦時代經常出現的情形,如「我們可以從其飛往頓河集團
軍司令部,非得親自和曼斯坦晤談可以看出」(p.181);前者則可能多少出自於
作者本身用字的風格,如「....,以利裝7、裝11師之作戰容易」(此處容易二字
並無必要,畢竟應該不會有「以利某部之作戰困難」這種事吧?p.141),另外,
「某部逐退了攻擊前來的紅軍部隊」(p.45),是「前來攻擊」之誤嗎?
2.作者在介紹四號戰車的發展時仍稱:換裝75mm L43戰車炮的四號戰車依炮口
制退器的不同,區分為F2及G兩型(p.24)。不過根據Thomas Jentz等人的研究,實
際上並沒有「F2」這個型號,無論制退器的形狀與否,都可視為G型。(這一點現
在甚至已經在ML討論區被當成FAQ了)
3.p.25提到的「東線履帶(Ostketten)」,其實正確的稱呼應該是「冬季履帶
(Winterketten)」。冬季履帶於1942年開始研發;而東線履帶也確有其物,但是
在1944年才開始研發使用。
4.翻譯字詞的一些問題:1942年11月19日紅軍發動的「烏拉紐斯作戰(Operation
Uranius,p.31)」似可直接照字面譯為「天王星作戰」,畢竟當時紅軍的若干大行
動也都以太陽系行星命名,如火星作戰;書中多次提到紅軍的「警衛師」,不知是
不是Guard Division,如果是的話,似可依慣例譯為「親衛師」;p.106提到的
「安統陣地(Anton-Stellung)」和「貝爾塔陣地(Berta-Stellung)」,不妨考慮翻
成A陣地及B陣地,因為Anton、Berta就跟英文中的Alpha、Bravo、Charlie一樣
意思,就是字母的代稱。
5.p.183探討裝甲師內戰車編裝數目的多寡及優劣時,把「妥善率」和「可用車數」
兩個概念弄混了。作者原本想要表達的應當是:「當戰車數量因各種因素而出現銳
減時,等比例的相對情況下,大編制裝甲師的可用車輛按理應會比小編制的裝甲師所
保有的為高。例如裝甲師戰車大幅減額至原戰力的20%時,160輛戰車的裝甲師僅餘下
32輛的戰車,但300輛的師即應當保有60輛的實力」。
個人認為:滕昕雲在探討德軍裝甲師編裝問題時的論述方式,略嫌簡化。我雖然
同意滕的結論:較大的編裝只有在特定條件下─就書中所言的條件,幾乎可說是連演
習都不一定能達成的理想狀況─才能發揚更大的戰力,但可惜的是,滕昕雲在本書中
似乎並沒有提出「在比較惡劣的條件,如東線那樣的環境下,小編裝的裝甲師戰力仍
可較為有效地發揚」的史證。書中引用來支持小編裝裝甲師的說法,其實早在「戰場
條件相對良好」的西線戰役之後就出現了,能否用來解釋德軍在東線上繼續維持類似
編裝的作法,多少有點疑問。這方面的論述,如能找到並引述43年冬戰役之後德軍本
身探討類似問題的史料來作為佐證,應當會更為理想。
--
非正道的壞份子,要以非正道的力量,
將其葬身到更黑的闇處。
這才是身為首領的任務──
為密探御庭番眾作一個漂亮的總結!
─京都御庭番眾御頭 四乃森 蒼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