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我的樓蘭伴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我的樓蘭伴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我的樓蘭伴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我的樓蘭伴唱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久沒出遠門,終於有機會去宜蘭呼吸新鮮空氣,其中一站來到宜蘭三星安農溪畔的歐式城堡民宿「安農溪右岸民宿」。 - 民宿主人在宜蘭經營傢俱、床墊販售,因此民宿內的傢俱、床架等等都是自行訂製,甚至繪圖設計製造,有來住宿兼參觀傢俱的感覺,有看上眼的傢俱也可以直接向主人洽購。 - 二樓房型有挑高、開天窗設計,...

我的樓蘭伴唱 在 Osullivan Ching-Yuan Shi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7:40:12

My soul food in tokyo. 附近有間以東南亞學生為主體的語言學校,所以人力招募不是問題,走上二樓,一打開門,永遠都是滿滿的泰國人員工的熱情招呼,除了前些日子泰皇駕崩時自肅外,這裏總是給我種熟悉的夜市熱炒店氣氛,以及一次次的笑容。 商業午餐是打拋豬+生春捲+飯+甜點+飲料,頗為超...

  • 我的樓蘭伴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22:33:53
    有 163 人按讚

    很久沒出遠門,終於有機會去宜蘭呼吸新鮮空氣,其中一站來到宜蘭三星安農溪畔的歐式城堡民宿「安農溪右岸民宿」。
    -
    民宿主人在宜蘭經營傢俱、床墊販售,因此民宿內的傢俱、床架等等都是自行訂製,甚至繪圖設計製造,有來住宿兼參觀傢俱的感覺,有看上眼的傢俱也可以直接向主人洽購。
    -
    二樓房型有挑高、開天窗設計,能調節室內光線,在白天時能讓室內光線更明亮、均勻,夜晚還能觀星。還有美美的立體雕花梳妝台。床頭版雕刻細緻、木頭素材傢俱應用,淡化了人工感,空間上顯得溫暖、親和。 由於主人自營傢俱販售,在床墊的挑選下也不馬虎,使用的是自家生產、販售之吸熱、散熱好的透氣床墊,為六星等級獨立筒床。
    -
    每間衛浴都有算是蠻大的窗戶,光線好又通風,乾濕分離、免治馬桶都是標配。
    -
    房價包括:
    ✅中西式早餐
    ✅提供自行車免費使用
    ✅旅遊地圖及旅遊行程諮詢
    ✅專屬停車空間
    ✅泡腳區
    ✅麻將桌
    包棟者還提供烤肉場地、烤肉用品代訂、伴唱設備。
    -
    聽說最近都客滿了,趁著暑假與夏天尾聲,天氣還正好,想出去透透氣的人快搶!
    ---------------------------------------
    歡迎加入我的社團⬇️⬇️
    好想住飯店⭕好康.踩雷不藏私
    好想吃東西,美食、踩雷不藏私
    全台美食吃起來
    IG 上追蹤我:https://www.instagram.com/daphnechien/

  • 我的樓蘭伴唱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0 18:08:10
    有 1,856 人按讚


    沒想到,那個期待明天會更好的年代,竟是我現在最懷念的年代。

    1985年問世的《明天會更好》是台灣近代流行歌曲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由羅大佑作曲,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詞,陳志遠編曲,羅大佑、張艾嘉、李壽全出面邀集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六十餘位華人歌手共同錄唱。

    藍與白唱片在1985年10月25日發行的《明天會更好》裡,一共收錄了這首歌曲的「群星合唱版」、「松江兒童合唱團演唱版」與「卡拉OK伴唱版」三種版本。

    在「明天會更好」基金籌備委員會於1985年10月出版的《明天會更好》手冊(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4940254844531)裡詳細說明了這首歌曲的緣起和錄製經過。

    === 以下文字彙整自《明天會更好》手冊 ===

    在1984年英國藝人的「他們知道這是聖誕節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之後,有1985年美國藝人的「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然後有1985年加拿大藝人的「眼淚是不夠的」(Tears Are Not Enough),然後有中美洲的「你唱我也唱」,然後是「綠色和平」、「街上起舞」……等等。

    他們的目標有的是為了賑飢,有的是為了同一民族的苦難,有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這一個風氣,已經從歐洲到美洲,然後來到亞洲。

    國內藝人何嘗不想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何況我們有更切身的理由。今(1985)年以來,從江南案、十信案、國信案,我們自己的社會是在低迷的氣氛中,國內的藝人們多麼想用他們微薄的力量,為整個社會做一個「啦啦隊」的工作!為整個社會做一點勸慰打氣的工作!

    在這樣的想法下,國內影藝圈的幾位熱心人~吳之敬、張艾嘉、段鐘潭等人,聯合發起了「明天會更好」的義唱活動,號召了六十位藝人共同灌製一首歌,預備以唱片的發行募集六百萬元捐給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這個活動,成為亞洲藝人的第一個,也成為國內藝人認同社會的一個證明。

    這就是「明天會更好」的由來。

    此外,當時台灣唱片市場的盜版、盜錄問題十分嚴重,加上曾有媒體以「海盜王國」形容台灣生產仿冒品的猖獗情形,對台灣的國際形象傷害頗大,故「反盜版」、「反盜錄」、「反仿冒」也成為許多參與這首歌的歌手在參與「明天會更好」活動時所強調的主題。

    1985年9月15日上午9點,所有參與活動的歌手陸續到台北市光復南路「國聯飯店」一樓的接待處報到,此時,「明天會更好」的錄製工作進入最後階段。六十位歌手齊聚一堂,大家抱持著同一理想、同一目標,每一個人的興奮都寫在臉上。

    全體參與人員到齊後,10點左右,便分乘兩輛大巴士,到台北市立棒球場拍攝團體照。拍完團體照,所有人員再度搭乘巴士,前往位於三重的白金錄音室。

    抵達錄音室時已進正午,但是所有人仍堅持先練唱再用餐。於是,先錄製大合唱部份,12點20分,第一次正式練唱,由於大夥兒早上在國聯飯店已經反覆聽了多遍試聽帶,所以很快便進入狀況,渾然忘我地大聲齊唱:「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午後1點多,大家才休息吃便當,同時利用這個空檔聊天敘舊想當年。午餐結束後,下午1點40分,大家再度走進錄音室,正式錄下合唱的部份。

    3點半,合唱部份錄製完畢,ENG的拍攝也告完成,接著便開始獨唱部份的錄製,甄妮因為有事,被排在第一位。

    接著是許慧慧、成鳳、李碧華、陳黎鍾、麥瑋婷和江音潔的六人合唱,這一段青春女歌手的合唱,將與費玉清的男高音獨唱搭在一起。

    獨唱的部份每人兩句,全曲分別由蔡琴、余天、蘇芮、潘越雲、洪榮宏、陳淑樺、娃娃(金智娟)、王夢麟、李珮菁、齊豫、鄭怡、江惠(江蕙)、楊林、齊秦等人負責。

    傍晚6點左右,已錄完前兩組的獨唱部份,製作人建議大家先事休息,好準備晚上的錄音工作。

    7點不到,已開始三、四組的錄音工作。整個獨唱部份約在晚上8點30分左右完成了大部分的錄製,幾位因為另有他事而來不及錄唱的人,例如蔡琴、余天與費玉清等人,則另外安排時間補錄。

    這時,製作人李壽全將已錄好的母帶反覆播放試聽,趁著工作告一段落,製作群聚在一起,交換這一天的工作心得與感想。

    9點過後,所有工作人員暫離白金錄音室,另闢陣地,商對其餘的工作細節。

    凌晨零點30分,羅大佑、彭國華、李壽全等工作人員再度回到錄音室,準備錄製最後的疊唱部份。零點45分,余天、蘇芮趕回錄音室,一直工作到深夜,所有工作人員在要求完美的心情下,沒有絲毫的倦意。

    當製作人決定全部OK時,已經是次日(9月16日)清晨5點20分左右。

    可以肯定的是,1985年9月15日,是值得紀念與難以忘懷的一天,而9月16日,會是更美好的一天。

    為了使這項美意有個公平、合理的結果,用競標方式取得國內的發行權,是經過眾人幾番研議後,覺得最可行的辦法,然而部份唱片業者卻建議,應由「明天會更好」基金會負責發行,不過幾經洽詢後,發現此舉不符我國有聲出版規定,於是再按原議,召開競標會議。

    10月22日下午,藍白唱片公司以高於海外地區兩倍的保證銷售額,取得國內獨家發行權。如此再三的研議,也耽誤了國內的發行時間。

    如今,用「好不容易」來形容《明天會更好》這首歌的誕生,應是最恰當不過的了!當「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的歌聲洋於空氣中,駐留在所有人的心中時,願此曲能讓所有懷著共同理想的人,一同祈禱「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

    作詞: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
    作曲:羅大佑
    編曲:陳志遠

    (蔡 琴)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余 天)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
    (蘇 芮)春風不解風情 吹動少年的心
    (潘越雲)讓昨日臉上的淚痕 隨記憶風乾了

    (甄 妮)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 候鳥出現牠的影跡
    (李建復)帶來遠處的飢荒無情的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林慧萍)玉山白雪飄零 燃燒少年的心
    (王芷蕾)使真情溶化成音符 傾訴遙遠的祝福

    (黃鶯鶯)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洪榮宏)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陳淑樺)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 拋開記憶中的童年
    (金智娟)誰能忍心看他昨日的憂愁 帶走我們的笑容
    (王夢麟)青春不解紅塵 胭脂沾染了灰
    (李佩菁)讓久違不見的淚水 滋潤了你的面容
    (費玉清)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齊 豫)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鄭 怡)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
    (江 蕙)日出喚醒清晨 大地光彩重生
    (楊 林)讓和風拂出的音響 譜成生命的樂章

    (合 唱)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合 唱)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蘇 芮)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齊秦和聲)

    (余 天)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蘇芮和聲)

    (合 唱)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 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合唱名單:
    小松、小柏、王日昇、王芷蕾、王夢麟、文章、水草三重唱(新加坡)、包偉銘、成鳳、江蕙、江音潔、百合二重唱、李佩菁、李碧華、李宗盛、李建復、余天、何春蘭、芊苓(馬來西亞)、巫啟賢(馬來西亞)、吳大衛、林禹勝、林淑蓉、林慧萍、洪榮宏、邰肇玫、施孝榮、岳雷(新加坡)、唐曉詩、徐乃麟、徐煒、姚乙(馬來西亞)、金智娟、麥瑋婷、許慧慧、陳淑樺、陳黎鐘、黃慧文、黃鶯鶯、張清芳、張海漢、童安格、費玉清、楊林、楊烈、楊耀東、甄妮、齊秦、齊豫、廖小維、潘越雲、鄭怡、賴佩霞、鍾有道、蔡琴、藍心湄、羅吉鎮、蘇芮

  • 我的樓蘭伴唱 在 Yoyo Sham 岑寧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11-23 15:48:07
    有 161 人按讚


    ...婆婆媽媽的故事。謝謝曉蕾。

    劉天蘭 空難之後

    一架阿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從香港起飛,原本要到泰國曼谷。
    那年,劉天蘭只有四歲,書香世家:爸爸是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總編輯,打字機逹逹逹逹,打出一篇篇英詩和散文;媽媽在《新晚報》主編副刊,廣結左派文人;家裡煮飯打掃都靠傭人萍姐,照顧十四歲的哥哥天均、八歲的姐姐天梅,還有小狗噹噹。
    晚上十一時,飛機應該降落在曼谷機場,卻失了蹤!
    終於泰國空軍在緬甸山區發現飛機殘骸。四歲的小女孩去媽媽的房間,看見媽媽哭得死去活來,旁邊幾個同事在安慰,包括陶傑的媽媽。「當時小女孩不知道媽媽為何會這樣傷心,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好久都沒看見爸爸,好久。」劉天蘭在自傳裡寫道。
    爸爸劉芃如是四川成都人,在四川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媽媽楊範如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因為父親重男輕女不能讀大學,改請劉芃如來家教英文。課堂間情愫蔓生,兩人結婚,生下兒子天均。爸爸已是大學講師,獲得獎學金入讀倫敦大學研究英國文學。一九四九年爸爸本來計劃回國出任副教授,途經香港時被老師勸說留下,加入《大公報》,媽媽就帶著天均來香港,加入《新晚報》,相繼生下天梅、天蘭。
    「爸爸媽媽最初住在摩利臣山道的房子,同屋共煮的頭房中間房尾房住了好多人,包括查良鏞先生……隔壁房間還有叮噹馬頭的梁羽生先生。」兩大武俠(小說)高手,劉天蘭小時已經常喚作查伯伯、陳文統(梁羽生真名)叔叔。
    梁羽生也寫過劉爸爸,形容他是「學兼中外的才子」,蕭紅在香港過身,亦有份奔走。梁羽生說他雖然在報館曾經負責要聞版,但更愛文學創作:「聽報館的朋友說,有一次報館要劉芃如寫一篇有時間性的文章,他遲遲未交,報館朋友催他,他突然大發脾氣,說道:『你們都是才子,我是劉慢,我不寫了!』」
    劉天蘭聽了大笑:「『劉慢』是爸爸的花名,他們都愛笑他寫得慢!」然後輕輕收起笑容:「這些關於爸爸的往事,我其實知道得很少,他公幹遇上空難時我年紀太小,我和哥哥姐姐也不敢在媽媽面前再提起爸爸,媽媽有很多情緒。」

    媽媽才三十出頭,用爸爸的撫恤金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買房子,早上在《新晚報》編副刊,晚上還得寫稿賺稿費,是萍姐照顧三個孩子。「我媽媽,有很典型左派文人的一面,也有不典型的一面。」劉天蘭開始說故事:灣仔的《新晚報》她從小就熟悉,副刊組在四樓,她放學後偶然會去找媽媽,等媽媽七點看完「大樣」(最後排版)後一起回家,七樓小食部還有乒乓枱,媽媽同事的孩子會在那裡一起打乒乓,報館經常有聯歡會,員工都是一家大小來──陶傑便記得六歲時,聽過「楊範如阿姨」表演相聲。
    「小時我個個都叫姨姨、叔叔、伯伯,長大後才知道『威猛』!」劉天蘭說媽媽最要好的兩位手帕交,吳阿姨是羅孚太太吳秀聖,楊阿姨是黎小田母親楊莉君,而嚴浩爸爸嚴慶樹伯伯、陶傑父母曹驥雲伯伯、常婷婷阿姨、畫家黃永玉、作家葉靈鳳等等,都是媽媽的同事。
    「報館就是社群,同事大多是外省人,教育、文化、思想都非常貼近,很多不懂說廣東話,也不需要學,自己就成一個圈子。」她記得爸爸剛過身,幾個同事輪流天天來陪媽媽;哥哥青春期學結他有點吵,這些姨姨叔叔又輪流來訓話。

    可是,在劉天蘭眼中:媽媽並不全然是典型的左派人士。她看著媽媽的老照片,細細形容:媽媽上班穿旗袍,或花或素,都是淡雅的顏色;正式場合搭上西式外套,大方得體;郊外踏青,穿的是翻領翻袖白襯衣、七分褲、平底鞋、方形手錶和蝴蝶形墨鏡,活脫脫一位「柯德莉夏萍風格的中國少婦」。
    「如果爸爸不是突然離世,媽咪可能更加獨立。」天蘭說媽媽曾經想在銅鑼灣買一間小鋪開文具店,可是被同事勸停:「你一個女人,看店安全嗎?」為了三個孩子,媽媽選擇繼續留在報館。
    「我媽媽是聰明女子,懂人情世故,有很多好朋友,她的責任感很強,說要『堅頂三天』,把哥哥天均、姐姐天梅和我帶大。」雖然生活圈子全部都是同事左派人士,但天蘭覺得媽媽更喜歡文學和文化,而不是政治:「哥哥讀拔萃、姐姐真光、我在聖保羅,都不是左派學校。我沒有問過媽媽,但我估『不言而喻』。」
    一九六七年暴動,哥哥考入香港大學,但選擇往加拿大升學,並留下工作,姐姐也接著去,七四年媽媽帶著中四的天蘭,終於全家移居加國。當時的中國,是火紅的文化大革命。

    哥哥劉天均在溫哥華開設電台節目《華僑之聲》、電視節目《華僑之夜》,姐姐和天蘭輪流上電視報新聞,媽媽也幫忙編輯電視雜誌。一九七七年天蘭剛入讀大學傳理系,暑假就受哥哥所托向無線電視採購節目,十九歲少女獨個兒回到香港,開心得彷彿飛起來。
    媽媽放心?「她那麼多死黨,會照顧我啊!」天蘭去找媽媽的好朋友楊阿姨,楊阿姨的丈夫在麗的電視工作,就叫丈夫帶天蘭去參觀。天蘭大膽開口,竟然有機會做暑期工;楊阿姨也打電話給兒子黎小田,天蘭於是也上了小田的節目伴舞伴唱。有一次,天蘭還被安排跳單人舞,配合一位男歌手──那是剛出道的張國榮。
    暑假結束,天蘭帶著無線節目的放影版權和多姿多彩的回憶返加拿大,翌年她參加華埠小姐得到冠軍,之後回到香港簽約無線。「媽媽很開明,給我很大自由度。」她說媽媽在《新晚報》當副刊編輯,經常報導長城鳳凰新聯三家電影公司,天蘭自小便有機會跟著媽媽去試片間,也許無意中埋下演藝的種子。
    天蘭回港參與台前幕後大量不同崗位的丄作,姐姐又接著回港選美,連哥哥也回來做律師,媽媽卻寧願留在加拿大,閒時四處旅行。
    「媽媽快要六十歲,突然對我們說想結婚,問大家是否贊成?」劉天蘭說三兄妹都舉手舉腳贊成,爸爸過身後,媽媽也有追求者,但都為了孩子婉拒。
    「媽媽的新娘妝,是我化的!」劉天蘭笑著說。
    媽媽回四川探親,重遇朋友許先生,四十年代許先生和劉先生一起追求楊小姐,許先生輸了,直等到一九八零年才可在一起。

    劉天蘭在香港,可算是見證三十多年來的創意工業發展史:無線藝員、時裝模特兒、蕭芳芳助手、電影副導演、唱片歌手、雜誌執行編輯、電視台電台高層、形像設計……最近在忙服飾精品店TINA’s Choice,銅鑼灣利園和PMQ都有店鋪。「我很幸運,對很多事有興趣,同時也得到多機會,可是各個崗位其實都離不開創意工業。有時回想自己彷彿在織一張布毡子,好花樣好多質地,效果幾得意,好多層次,好豐富。」
    而媽媽,變成她的大後方。媽媽再婚後十年,許先生癌症過身,媽媽獨自住在加拿大,自得其樂,年紀很大還在學英文,直至跌斷手骨才搬回香港,當時天蘭女兒岑寧兒Yoyo在唸中學,正好在家作伴。
    「我很開心有五、六年可以和媽媽一起住,Yoyo有婆婆,似一個家。」天蘭說當日離婚,不少人覺得她帶著女兒是「單親家庭」很「欠缺」:「欠缺什麼呢?我不明白,但之後才明白,我是在沒有欠缺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本身因為爸爸的猝死,沒有安全感,有時看事情比較負面,可是她把我們三兄妹帶得很好,讓我們仨都自信心爆棚,我也就能學著媽媽,獨自把YOYO帶得好好的。」
    二零零二年媽媽突然背痛,姐姐馬上陪著去醫院,醫生說是大動脈內壁撕裂,然而年紀大,不主張做手術,安排上病房觀察。大家陪到夜深,媽媽叫各人去睡,第二天一早,天蘭買了粥來看媽媽。「我站在床邊,看著姐姐拿著枕頭從門口進來,姐姐突然臉色一變,我回過頭,媽媽的儀器指數大亂。護士慌忙請醫生,醫生未經便出來說:『走了。』」天蘭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深刻:「稍稍慶幸是,媽媽沒有受苦,前後僅僅二十二小時,好快。」
    喪事辦完,三兄妹聊天,都覺得媽媽非常本事,當年父親不在經濟應該是拮据的。「但你有沒有覺得少了什麼?」「我真的不覺得!」三人互問,都覺得童年過得很好,有屋住、有飯吃,傭人萍姐懂得買布做衣服,三個孩子漂亮體面,健康成長。
    「媽媽守寡時才三十多歲,她常說自己一事無成,唯一成就就是養大三個孩子,我自己當上媽媽,才知道這句話有多艱難。」天蘭不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