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rreads
Ruth Behar《傷心人類學》
「新的故事極需我們以過去不曾使用的語言來述說;這些故事述說我們曾經隱藏的真理、我們不敢承認的真理,以及使我們羞愧的真理。」
拾起這本書單純是因為興趣,而非專業。
閱讀此書也像是透過文字爬梳的情感與風土異域,來碰觸其他世界,...
#purrreads
Ruth Behar《傷心人類學》
「新的故事極需我們以過去不曾使用的語言來述說;這些故事述說我們曾經隱藏的真理、我們不敢承認的真理,以及使我們羞愧的真理。」
拾起這本書單純是因為興趣,而非專業。
閱讀此書也像是透過文字爬梳的情感與風土異域,來碰觸其他世界,而非以個人智性上不存在的專業來審視。正因如此,《傷心人類學》對我來說讀起來既有著情感上的共鳴,亦有理性上的疑惑。
曾聽過就讀人類學系的朋友大概談論田野,對我來說大部分人文知識皆是透過閱讀與日常觀察思考取得,並不曾有過系統化的整理,因此我對於田野的過程其實饒富興趣:一個客觀的觀察者角色,抽離自我,卻又必須透過內化而成為他者的發言人。
我們如何審視群體,亦透射出我們如何審視自我。因此,一個「脆弱的觀察者」-如作者自述,透過感性的書寫去梳理出她的自我辯證,田野成了她試圖找出自己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的過程。
我必須承認,「觀察者」的身份令我感到好奇不已,特別是強勢文化國家的觀察者身份。殖民式觀察的角度開拓了疆野之餘,卻也同時讓誤解蔓延,或是期待在受觀察者上找到自身文化霸權的救贖?
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台灣也處處充斥著殖民式的歷史社群觀點,以及現代在所謂政治正確的社會壓力下我們總些微地在自己身為強勢族群的身份中感到汗顏(至少我是如此)。但在人類學此門專業中,觀察者必須客觀、抽離的記錄與研究,與作者本身情感上的脆弱性有著鮮明對比。傷心了,還是專業嗎?脆弱的,必定違反知識道德?我好奇其中的分野是如何模糊或是如何壁壘分明,對單純讀者身份享受閱讀來說,這是另外一道有趣但知識不足判斷的疑惑。
〈死亡與記憶:從聖瑪麗山城到邁阿密海灘〉一章,描述西班牙一處小農村的死亡,死亡儀式的意義、生者與死者看待死亡的心境,以及作者自身針對親人死亡的傷痛。死亡見證與否在每種文化下意義有著極大不同,作者試圖透過在場的觀察療癒自己過去見證死亡的不在場。小鎮中的死亡儀式之描述包含宗教與世俗人情,透過一連串的祝禱,展現出道別與療癒罪惡的過程,並從中得到安息。
沒有宗教信仰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對他者的觀看,人類對死亡的畏懼與崇敬,並非完全對立於對生命的肯定,而是對存在的想望;亦是,生命與消亡可以同時是二元論的對立,也可以是存在與不存在的冰山表象意義。投身於宗教之人,將存在與信仰視為不可分割體,並從中獲得「我曾經存在、將繼續存在,並受到祝福」的喜樂,儀式見證的即是此種肯定。然而於我來說,存在本質的無意義、甚至可說意義就是為了存在,我又會如何觀察自己與他人?我的「死亡儀式」,可證明或療癒什麼?在場與否,是否具備脆弱與傷心的可能?
人類學家透過紀錄讓小鎮的死亡透過見證得以永存,這是作者在傷心之時同樣保留專業,於是小鎮這麼存在下來了,於每個讀者心中。
讀〈前進古巴:離散、回歸與絕望的民族誌書寫〉一章,我心中產生了微妙的好奇與疑惑。因作者身為流亡古巴人的身份,我在閱畢時傳了訊息詢問一位在台灣做社會研究的猶太裔美國朋友,關於他如何看待猶太裔身份、群體認同與以巴衝突。
聽著他一邊回答我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一邊重新思考過去在我心中懸而未解之謎:「為何過去某位身為外省第三代的朋友,即便出生成長都在台灣,依然對中國有著複雜的身份認同?」離散、流亡,不管在美國或台灣都存在,與過去家族記憶的撕扯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複雜觀看,同時身為「受害者」與「背叛者」,必將勾勒出失望、憤怒、痛苦與孤單的土地記憶。
透過作者與我朋友點出,我理解所謂認同其實更多時候是複雜、非二元對立的,是一種需要梳理與療癒的過程,透過文化、教育、家庭、傳承等等,更多社會成因所造成的結果。
我再也無法單純地指著誰否定他的認同、或質疑別人情感,某方面來說我透過作者對於自身「美國與古巴」的對立痛苦中看到了我過去對於「中國與台灣」在歷史上的牽連與殖民式觀點中的天真與粗糙。而這樣的理解,也讓我期待自己可以產出開啟對話或是放下叫囂的溫柔場域。
或許最後誰都必須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你該如何看待自己?
「個人的即是政治的。」誰都脫離不了這樣的反思,即便是我自己。家族複雜的血脈、同時身為本省人也具備混血族譜,被時代撕裂的情感認同、被殖民混淆的文化與民族視角、被極權者暴虐過的苟延殘喘;卻也滋養出堅韌的認同,隨著成長後的自我,慢慢生根、蔓延、茁壯。
這樣的脆弱書寫即便再如何客觀、再如何想以專業之界線作中介者的角色,都還是不免以自身的觀點去看待他者,去擁有情感上或智性上的理解。也就是說當邊界被模糊,二元對立的消融讓自我的空間得以展露;不管是透過人類學上的書寫,或是單純透過讀者的反思與回饋。
最終都回到自我認同,如何看待自身成長經驗、如何盡可能溫柔地回應世界黑暗;如何在受傷療癒之餘建構更大格局的觀點,在微觀之處也放下個人的憤恨。
我想我還在學習,不管透過什麼方式。
期許自己能夠永遠在學習中。
#RuthBehar #傷心人類學 #群學出版 #人類學 #社會人文 #閱讀 #閱讀筆記 #讀書筆記 #心得 #閱讀日常 #書蟲 #bookstagram #books #reading #booklover #bookworm #taiwan #taipei
我的心得安息譜 在 少女劉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崇拜女神是愛情的開端,
女神氣息來自凡賽斯狄倫.女神淡香精
我對女神的定義,不只是維納斯美麗窈窕而柔和,
更像是雅典娜美貌與智慧並重,對藝術甚有心得,
掌管豐富的知識,深諳詩歌音律。
VERSACE用地中海寶藍瓶身,
譜出希臘神話愛情故事,
獨特海洋與蔚藍色調,鑲上黃金細節,
性感的圓潤曲線,優雅的瓶身線條,
創作出絕無僅有的神秘女神香氛。
前調由黑醋栗融合翠玉蘋果讓人印象深刻,
中調綻放出檸檬玫瑰香帶入蜜桃冰沙裡,
用花果香調銜接上前調的圓潤果香,
後調用純白森林木揉合安息香,
安穩的木質香調讓人為之著迷,
帶領你我進入女神的香氛境界,
展現最後的溫暖餘韻。
凡賽斯狄倫・女神淡香精
獨特・力量・性感・優雅的女神花香
前味:黑醋栗、翠玉蘋果、三葉草、勿忘花、紫蘇葉
中味:香葉薔薇、淺粉玫瑰、檸檬玫瑰、蜜桃冰沙、茉莉花
後味:安息香、純白森林木、麝香、廣藿香
#宏亞香水 #VERSACE #狄倫女神 #淡香精 #DylanBluePourFemme #少女劉強
我的心得安息譜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致旅途不單純的小美好
世界這麼大,我還想再看它一眼,遠行後的自己,明白了渺小的意義,不再拘泥過去,活著不是為了痛苦的漩渦,更多是追逐更精彩的歷程。
於是辭了工,重新踏上旅程,斷斷續續走了兩年多,2017年可是一個實踐自我的一年,我踩著步伐走回了多年前打工度假的原點 紐西蘭,同時也是改變我一生的起點。
曾經我以為遠行只是逃離,只因為相遇的人們太過善良,也慢慢敲碎我多年防備的武裝,終於可以不經過迂迴說出內心深處的低喃,也可以透過不同人的生活經歷來調整未來的步伐,也一直深思「同一條路走下去好嗎?」
過往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好,養活了自己,也可以不停的短程旅行,別人的眼中我過得真的太幸福,總能聽到「就你好了,有錢有閒去旅行。」
以前我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痲痹自我的感受,卻在經歷了友人的死亡,才知道活著不只是專注在眼前的苟且,他人的羨慕,家人的保護,而是「親愛的,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過去的三十年荒唐的、浪費的,已經沒有時間去評斷過錯,包括選錯科系、愛錯了人,甚至是擔負了相忍為家的期望,最後我問自己「你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過了某一個年紀,三十歲彷彿就是臨界點,看似沒有中年轉職的餘地,拿什麼跟剛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拼,拿什麼經驗當未來的賭注,落入兩難,雙腳陷入污泥,耳邊一直有個聲音「離開吧!飛蛾撲火也好過在一個冷冰冰的軀殼裡自我憂鬱,即使要放棄多年累積的輝煌。
或許不想再後悔什麼,或許也有了足夠的存款,這錢能擔保兩年內不會有什麼問題,辭職信遞出後,也大概是跟產業完全說再見。
三十過了五,最終選擇了一無所有,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賭注,還好我並非真正什麼都沒有,除了存款,還很會寫作,而且樂於分享這些年的旅遊心得,只是別人問我「工作是什麼?」我總無法說得明白,有些人問「旅行是你的工作嗎?」我搖頭,因為我不想旅行只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多是文字跟嚮往。
一直很任性的走自己想要的旅行,2017就想完成一趟長途旅行,那種把身體跟心靈遠遠拋諸天際的自由狂妄,煩惱憂愁全都放在腦後,眼前就是遠方,就是嚮往。
但沒料到摩羯座他媽今年是水逆,即使我背包多年,仍然一堆劇情超展開,殺得我措手不及。
三月從台灣搭乘某不舒服的廉價航空轉了三次航班到紐西蘭奧克蘭,終於明白這把老骨頭再也不能經歷又窄又小的飛航座位,整個逼死自己。
五月從斯里蘭卡到印度兩次中暑,在45度下沙漠旅行,才明白人不能逆天旅行,明明身體狀況不佳,別在炎熱的季節挑戰自我的極限,還上吐下瀉到拉血,好害怕回去會有什麼後遺症。
六月從無止盡的尼泊爾山區顛頗到死的巴士到26小時餓到肚子快發暈的印度火車,還是坐超賣的巴士座位票,顛頗再顛頗,也明白等待是多折騰人的磨練。
七月從雨季降臨印度加爾各答,一整個下午在暴雨行程,我迷失在大雨過後的火車站,獨自背著行李雙腳感覺在腐爛的黑水中找今晚落腳處,一再滿房,一再被拒絕入住,直到好心人的幫忙坐在送菜的腳踏車離開水域,然後隔天看到路上水溝沖出來的死老鼠屍體,噁心死了!
十月在西葡兩國旅行,提款卡出了問題,身上只剩下1000多台幣現金,開始為5毛錢擔心受怕,就怕多一分錢我就只能棄賽離去,還好路上的人太善良,給了我最好的幫忙,即使西班牙獨立事件嚇到我,最終還好只是鬧劇一場。
十一月摩洛哥簽證還是沒有下落,每一次寫信問都說在等待,等到最後一天還是後會無期,所有行程全部大亂,機票改飛埃及,大家都說一個女生去埃及很危險,但危險的是這裡數字我一個都看不懂。
十二月在貴得離譜的以色列跟約旦旅行,五星級價格,阿拉伯品質,最生氣是約旦的計程車司機,真氣到我要揍他,管他我是不是一個女生,雖然不管哪一國的計程車司機都呈現無奈的抗爭,但騙我上車後又開始需索無度,理智線完全斷裂。
而且小販也是,轉身落地起價,都不停省錢中間訓練耐心,而哪一國的青年旅館,都在沒有熱水跟冷暖氣中氣到吐,哪一國的交通都會意外的坐錯車或是沒有搭上車,最可惡是還在安息日當天移動,原來真的猶太人一週一次過年,全部人都放假,連交通運輸全體罷工。
十二月,從來沒想過戰爭離我這麼近,大概100公尺的距離,之前6月在去印度大吉嶺前發生暴動,而真實離開埃及後聽聞恐怖組織爆炸清真寺,在離開巴勒斯坦經歷一場宗教、民族的紛爭戰亂,誰能想像離開後的幾小時,那個地方竟是火海,離開關口時我手很抖。
更沒想過為了「紀念品」事件搞到我在土耳其整個理智線狂斷,一個幾面之緣的旅人不停地盧我代買要送給粉絲的物品,我請他自己下次飛過去買,但他卻要我寄到他香港的家,我表明拒絕後還來質疑若粉絲團抽到海外讀者怎麼辦,還給我幾天時間想想,讓我完全崩潰,到底招誰惹誰。
小小抱怨之後才發現情節超展開,他的認知是我要幫他買才對,因為我不幫他買,所以要我把他之前送我的紀念品寄還給英國給他,真印證一句「相逢不如不相識」。
到了香港,轉身深圳,然後廈門,我發現自己哪裡都不想去,每次包包放到安檢門,拿起,放下,再拿起,我感覺就是不停重複著這個動作,每經過一道安檢門,我又老了一歲,這裡什麼都要證件,沒有網路,沒有支付寶,沒有微信,好像就哪裡都不方便,但我卻仍然無法上google。
天知道這年我經歷些什麼,那些完全不盡美好的旅程,的確狠狠的,完全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我問自己「難道這就是你想要成為的自己嗎?」那些歌頌旅行的旅人,心想大概都沒有我如此遭遇吧!
有時候我會自嘲,親愛的,你不是在旅行,你不是在追逐精彩,你就是在毀滅夢想而已。
怎麼辦,即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樣跌跌撞撞的自己,雖然一直覺得怎麼這麼衰,怎麼錢被偷,怎麼折磨傻,怎麼想找個地洞躲下去,怎麼越旅行越不靠譜,但這就是我啊!真真實實的存在,還有跌倒,既然都挺過來了,那就繼續明年的荒唐。
即使很衰,常翻白眼,不過我還是感激路上發生的一切,因為這些鳥事徹底讓我僅剩的優雅全都棄守,對!我就是要罵髒話,我就是要講出這些不美好,管讀者心裡怎麼想,我旅行又不是演戲給你看,還說我抄襲別人的文字,才想說你哪隻眼睛認定我抄襲,你以為寫旅行跟論文一樣嗎?
以前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結果內傷自己,所以不想再當好好小姐,就像面對貪得無厭的計程車司機,大吼「你給我載回去!」
當然今年旅途也美好的發生,只不過衰小的事情真的比較容易說嘴,每翻一次白眼,就好像多了一天,白眼翻到天邊,已經過了萬年。
🛫2017 旅行
紐西蘭 澳洲 馬來西亞 斯里蘭卡 印度 尼泊爾 泰國 西班牙 葡萄牙 希臘 埃及 以色列 約旦 土耳其 香港 中國 的我大概會記得這一整年的崩潰。
#好像做了一場很久的夢
#夢裏我不是在旅行而是打怪物
我的心得安息譜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致旅途不單純的小美好
世界這麼大,我還想再看它一眼,遠行後的自己,明白了渺小的意義,不再拘泥過去,活著不是為了痛苦的漩渦,更多是追逐更精彩的歷程。
於是辭了工,重新踏上旅程,斷斷續續走了兩年多,2017年可是一個實踐自我的一年,我踩著步伐走回了多年前打工度假的原點 紐西蘭,同時也是改變我一生的起點。
曾經我以為遠行只是逃離,只因為相遇的人們太過善良,也慢慢敲碎我多年防備的武裝,終於可以不經過迂迴說出內心深處的低喃,也可以透過不同人的生活經歷來調整未來的步伐,也一直深思「同一條路走下去好嗎?」
過往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好,養活了自己,也可以不停的短程旅行,別人的眼中我過得真的太幸福,總能聽到「就你好了,有錢有閒去旅行。」
以前我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痲痹自我的感受,卻在經歷了友人的死亡,才知道活著不只是專注在眼前的苟且,他人的羨慕,家人的保護,而是「親愛的,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過去的三十年荒唐的、浪費的,已經沒有時間去評斷過錯,包括選錯科系、愛錯了人,甚至是擔負了相忍為家的期望,最後我問自己「你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過了某一個年紀,三十歲彷彿就是臨界點,看似沒有中年轉職的餘地,拿什麼跟剛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拼,拿什麼經驗當未來的賭注,落入兩難,雙腳陷入污泥,耳邊一直有個聲音「離開吧!飛蛾撲火也好過在一個冷冰冰的軀殼裡自我憂鬱,即使要放棄多年累積的輝煌。
或許不想再後悔什麼,或許也有了足夠的存款,這錢能擔保兩年內不會有什麼問題,辭職信遞出後,也大概是跟產業完全說再見。
三十過了五,最終選擇了一無所有,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賭注,還好我並非真正什麼都沒有,除了存款,還很會寫作,而且樂於分享這些年的旅遊心得,只是別人問我「工作是什麼?」我總無法說得明白,有些人問「旅行是你的工作嗎?」我搖頭,因為我不想旅行只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更多是文字跟嚮往。
一直很任性的走自己想要的旅行,2017就想完成一趟長途旅行,那種把身體跟心靈遠遠拋諸天際的自由狂妄,煩惱憂愁全都放在腦後,眼前就是遠方,就是嚮往。
但沒料到摩羯座他媽今年是水逆,即使我背包多年,仍然一堆劇情超展開,殺得我措手不及。
三月從台灣搭乘某不舒服的廉價航空轉了三次航班到紐西蘭奧克蘭,終於明白這把老骨頭再也不能經歷又窄又小的飛航座位,整個逼死自己。
五月從斯里蘭卡到印度兩次中暑,在45度下沙漠旅行,才明白人不能逆天旅行,明明身體狀況不佳,別在炎熱的季節挑戰自我的極限,還上吐下瀉到拉血,好害怕回去會有什麼後遺症。
六月從無止盡的尼泊爾山區顛頗到死的巴士到26小時餓到肚子快發暈的印度火車,還是坐超賣的巴士座位票,顛頗再顛頗,也明白等待是多折騰人的磨練。
七月從雨季降臨印度加爾各答,一整個下午在暴雨行程,我迷失在大雨過後的火車站,獨自背著行李雙腳感覺在腐爛的黑水中找今晚落腳處,一再滿房,一再被拒絕入住,直到好心人的幫忙坐在送菜的腳踏車離開水域,然後隔天看到路上水溝沖出來的死老鼠屍體,噁心死了!
十月在西葡兩國旅行,提款卡出了問題,身上只剩下1000多台幣現金,開始為5毛錢擔心受怕,就怕多一分錢我就只能棄賽離去,還好路上的人太善良,給了我最好的幫忙,即使西班牙獨立事件嚇到我,最終還好只是鬧劇一場。
十一月摩洛哥簽證還是沒有下落,每一次寫信問都說在等待,等到最後一天還是後會無期,所有行程全部大亂,機票改飛埃及,大家都說一個女生去埃及很危險,但危險的是這裡數字我一個都看不懂。
十二月在貴得離譜的以色列跟約旦旅行,五星級價格,阿拉伯品質,最生氣是約旦的計程車司機,真氣到我要揍他,管他我是不是一個女生,雖然不管哪一國的計程車司機都呈現無奈的抗爭,但騙我上車後又開始需索無度,理智線完全斷裂。
而且小販也是,轉身落地起價,都不停省錢中間訓練耐心,而哪一國的青年旅館,都在沒有熱水跟冷暖氣中氣到吐,哪一國的交通都會意外的坐錯車或是沒有搭上車,最可惡是還在安息日當天移動,原來真的猶太人一週一次過年,全部人都放假,連交通運輸全體罷工。
十二月,從來沒想過戰爭離我這麼近,大概100公尺的距離,之前6月在去印度大吉嶺前發生暴動,而真實離開埃及後聽聞恐怖組織爆炸清真寺,在離開巴勒斯坦經歷一場宗教、民族的紛爭戰亂,誰能想像離開後的幾小時,那個地方竟是火海,離開關口時我手很抖。
更沒想過為了「紀念品」事件搞到我在土耳其整個理智線狂斷,一個幾面之緣的旅人不停地盧我代買要送給粉絲的物品,我請他自己下次飛過去買,但他卻要我寄到他香港的家,我表明拒絕後還來質疑若粉絲團抽到海外讀者怎麼辦,還給我幾天時間想想,讓我完全崩潰,到底招誰惹誰。
小小抱怨之後才發現情節超展開,他的認知是我要幫他買才對,因為我不幫他買,所以要我把他之前送我的紀念品寄還給英國給他,真印證一句「相逢不如不相識」。
到了香港,轉身深圳,然後廈門,我發現自己哪裡都不想去,每次包包放到安檢門,拿起,放下,再拿起,我感覺就是不停重複著這個動作,每經過一道安檢門,我又老了一歲,這裡什麼都要證件,沒有網路,沒有支付寶,沒有微信,好像就哪裡都不方便,但我卻仍然無法上google。
天知道這年我經歷些什麼,那些完全不盡美好的旅程,的確狠狠的,完全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我問自己「難道這就是你想要成為的自己嗎?」那些歌頌旅行的旅人,心想大概都沒有我如此遭遇吧!
有時候我會自嘲,親愛的,你不是在旅行,你不是在追逐精彩,你就是在毀滅夢想而已。
怎麼辦,即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樣跌跌撞撞的自己,雖然一直覺得怎麼這麼衰,怎麼錢被偷,怎麼折磨傻,怎麼想找個地洞躲下去,怎麼越旅行越不靠譜,但這就是我啊!真真實實的存在,還有跌倒,既然都挺過來了,那就繼續明年的荒唐。
即使很衰,常翻白眼,不過我還是感激路上發生的一切,因為這些鳥事徹底讓我僅剩的優雅全都棄守,對!我就是要罵髒話,我就是要講出這些不美好,管讀者心裡怎麼想,我旅行又不是演戲給你看,還說我抄襲別人的文字,才想說你哪隻眼睛認定我抄襲,你以為寫旅行跟論文一樣嗎?
以前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結果內傷自己,所以不想再當好好小姐,就像面對貪得無厭的計程車司機,大吼「你給我載回去!」
當然今年旅途也美好的發生,只不過衰小的事情真的比較容易說嘴,每翻一次白眼,就好像多了一天,白眼翻到天邊,已經過了萬年。
🛫2017 旅行
紐西蘭 澳洲 馬來西亞 斯里蘭卡 印度 尼泊爾 泰國 西班牙 葡萄牙 希臘 埃及 以色列 約旦 土耳其 香港 中國 的我大概會記得這一整年的崩潰。
#好像做了一場很久的夢
#夢裏我不是在旅行而是打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