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山林解禁之後:我們該知道的幾件事》 關注岳界動態的人們,應該多少都看過了山林解禁的新聞吧!透過媒體的報導,這是個少數岳界事務直接與社會接觸的時刻,非常值得大家觀察民眾反應如何。 目前我觀察到的評論主題粗分為三: 1. 搜救使用者付費 2. 憂心解禁後會讓山裡垃圾變多 3. 選舉前的...

  • 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27 18:00:00
    有 240 人按讚


    《山林解禁之後:我們該知道的幾件事》
    關注岳界動態的人們,應該多少都看過了山林解禁的新聞吧!透過媒體的報導,這是個少數岳界事務直接與社會接觸的時刻,非常值得大家觀察民眾反應如何。

    目前我觀察到的評論主題粗分為三:

    1. 搜救使用者付費
    2. 憂心解禁後會讓山裡垃圾變多
    3. 選舉前的作秀

    大致上來說,輿論肯定「山林解禁」新政,但也在意解禁後的配套措施。這三個議題我個人的分析如下:

    -\-\-\-\-\-\-\-\-\-\-

    A(1):使用者付費
    使用者付費是記者會上沒多加著墨的議題。會間,岳界代表之一蔡及文指出使用者付費之所以不合理,乃因其為政府保護人民生命而提供的公共服務,故目前各縣市實施的懲罰性《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不符開放的精神。

    對此,蘇院長受訪時並未有正面的回應,只說會繼續與各界討論,跟著新政策的方向走。

    本人追蹤使用者付費議題已久,也多次撰文介紹歐美的模式。簡言之──要收費,服務必須得好,保險也必須能支付費用。現在我們一沒有合理的保險(金管會和產險公會研議中),二沒有好的服務(消防單位不稱職),所以現在喊使用者付費還太早了。

    這樣大家應該能夠理解,為何《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會一直被岳界視為惡法。保險不涵蓋有夠貴的直升機費用,加上裝備、訓練都不符山域搜救所需的消防隊,很難想像這種思慮不周的制度會出現在一個法治國家。

    我們離國際水準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相信中央是傾向不收費。請大家不要忘了,美國就有人因為怕付費而延誤求救的案例,甚至演變成跟搜救隊玩躲貓貓,雖然搜救人員氣得牙癢癢,但對外公開表達意見時,大致上仍會反對使用者付費。

    一條生命啊,只因為偏激鄉民都說他活該、有錯在先,就應該見死不救?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言論,是國民素質之憾,我們應堅決抵制。

    -\-\-\-\-\-\-\-\-\-\-

    A(2):垃圾議題
    原則上,「除了國防必要、地形破碎的危險地區、原住民聖地、生態保育區域以外,通通開放」,但我告訴大家,最吸引人潮的幾條路線依然是那幾條,沒有變化。

    這個開放政策下來,也許有人會質疑垃圾的分布會變廣,我只能說,會去的人早去過了,不會去的人還是不會去,我們應該把注意力維持在熱門路線上的龐大人潮,例如玉山、雪山、奇萊南華、嘉明湖、合歡山、北大武、南湖大山等等。其餘的,還是要從長期的教育和宣導來著手。

    話說,垃圾問題我覺得還能從教育與宣導來對付,但山區的排遺、廚餘問題才是真正棘手之處,必須得借助政府之手來加以管理。使用者付費,或許未來可能會搶先在清運上實現也說不定。

    究竟政府什麼時候才會將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視為國家戰略的一環,提高相關管轄部位的層級,真的把台灣絕美的山林推向國際,就不知道了,只能希望未來能夠發生。

    〈附〉臺美政府結構比較:

    美國聯邦政府 → 內政部 → 國家公園管理局(NPS)
    美國聯邦政府 → 農業部 → 美國林務局

    中華民國政府 → 內政部 → 營建署 → 國家公園
    中華民國政府 → 行政院 → 農業委員會 → 林務局
    -\-\-\-\-\-\-\-\-\-\-

    A(3):選舉前作秀
    有沒有政治考量、有沒有想爭取登山圈的選票,這些只是臆測而已。好的政策與政見,就是好的政策與政見,不該因為被某黨或某人提出而受無據的批評。假如你覺得不對勁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沒關係,起碼起碼監督一年半載下去,發現是空頭支票時再指責他們作秀不遲。

    最後再講一個事實:政策是可能隨著政黨輪替、輿論風向和決策者意志等因素而變的東西。幾年幾億元的經費,要做出什麼變革,其實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穩固。一但高爭議度的山難再度發生,媒體搧風點火外加民意群情激憤,體制面上的努力難保付諸流水,再度轉向懲罰與封閉靠攏──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若是大家都認同政策的方向,那請義無反顧的支持下去,政府無論是誰當家,都要讓官員能感受到我們的團結。少了這一點,很多好的變化都要胎死腹中。

    -\-\-\-\-\-\-\-\-\-\-

    4. 預言篇:原住民傳統領域
    最後一點,就當我是在預言吧。

    假設蔡英文連任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繼續運作,原民傳統領域的存在感會越來越強烈,或許國家公園還不會受影響,國有林地上肯定會大幅重疊。傳統領域和登山活動,一定會有接觸的那一天,是彗星撞地球還是相看兩不厭,我就不知道了。

    原住民對土地的集體所有權概念,原則上不會不利於登山活動,但若是違背了環保原則(例如族人最深惡痛絕的丟垃圾),那就是不同的故事了。

    另一方面,登山健行活動與山域觀光活動,多多少少都會和振興原鄉經濟的政策有所接軌,林道接駁特許化、原住民生態嚮導、部落自治 ... 不要說不可能,已經在發生了。

    我不怕這些事情發生,我怕的是出自對原住民歷史和轉型正義、修復式正義不了解而滋生的仇恨言論,畢竟主流社會對原民議題一向冷漠至極,一旦在登山與觀光活動上交錯,很難想像會出現什麼火花。

    吳豪人所撰之《野蠻的復權》擺在我的書桌上,我繼續疑惑著原住民族在臺灣的命運。

    引一句書腰上寫的話:

    「不是飛禽走獸,
    不是炎黃子孫,
    是這塊土地原本的主人」

    -\-\-\-\-\-\-\-\-\-\-

    山林解禁是個里程碑,但請想像眼前的探勘路還很長遠,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山林解禁 #使用者付費 #登山保險 #山域搜救 #原轉 #轉型正義 #原住民 #野蠻的復權 #山域政策

    圖片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 我是美國林務局的搜救員書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7 18:00:00
    有 239 人按讚

    《山林解禁之後:我們該知道的幾件事》
    關注岳界動態的人們,應該多少都看過了山林解禁的新聞吧!透過媒體的報導,這是個少數岳界事務直接與社會接觸的時刻,非常值得大家觀察民眾反應如何。

    目前我觀察到的評論主題粗分為三:

    1. 搜救使用者付費
    2. 憂心解禁後會讓山裡垃圾變多
    3. 選舉前的作秀

    大致上來說,輿論肯定「山林解禁」新政,但也在意解禁後的配套措施。這三個議題我個人的分析如下:

    -----------

    A(1):使用者付費
    使用者付費是記者會上沒多加著墨的議題。會間,岳界代表之一蔡及文指出使用者付費之所以不合理,乃因其為政府保護人民生命而提供的公共服務,故目前各縣市實施的懲罰性《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不符開放的精神。

    對此,蘇院長受訪時並未有正面的回應,只說會繼續與各界討論,跟著新政策的方向走。

    本人追蹤使用者付費議題已久,也多次撰文介紹歐美的模式。簡言之──要收費,服務必須得好,保險也必須能支付費用。現在我們一沒有合理的保險(金管會和產險公會研議中),二沒有好的服務(消防單位不稱職),所以現在喊使用者付費還太早了。

    這樣大家應該能夠理解,為何《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會一直被岳界視為惡法。保險不涵蓋有夠貴的直升機費用,加上裝備、訓練都不符山域搜救所需的消防隊,很難想像這種思慮不周的制度會出現在一個法治國家。

    我們離國際水準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相信中央是傾向不收費。請大家不要忘了,美國就有人因為怕付費而延誤求救的案例,甚至演變成跟搜救隊玩躲貓貓,雖然搜救人員氣得牙癢癢,但對外公開表達意見時,大致上仍會反對使用者付費。

    一條生命啊,只因為偏激鄉民都說他活該、有錯在先,就應該見死不救?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言論,是國民素質之憾,我們應堅決抵制。

    -----------

    A(2):垃圾議題
    原則上,「除了國防必要、地形破碎的危險地區、原住民聖地、生態保育區域以外,通通開放」,但我告訴大家,最吸引人潮的幾條路線依然是那幾條,沒有變化。

    這個開放政策下來,也許有人會質疑垃圾的分布會變廣,我只能說,會去的人早去過了,不會去的人還是不會去,我們應該把注意力維持在熱門路線上的龐大人潮,例如玉山、雪山、奇萊南華、嘉明湖、合歡山、北大武、南湖大山等等。其餘的,還是要從長期的教育和宣導來著手。

    話說,垃圾問題我覺得還能從教育與宣導來對付,但山區的排遺、廚餘問題才是真正棘手之處,必須得借助政府之手來加以管理。使用者付費,或許未來可能會搶先在清運上實現也說不定。

    究竟政府什麼時候才會將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視為國家戰略的一環,提高相關管轄部位的層級,真的把台灣絕美的山林推向國際,就不知道了,只能希望未來能夠發生。

    〈附〉臺美政府結構比較:

    美國聯邦政府 → 內政部 → 國家公園管理局(NPS)
    美國聯邦政府 → 農業部 → 美國林務局

    中華民國政府 → 內政部 → 營建署 → 國家公園
    中華民國政府 → 行政院 → 農業委員會 → 林務局
    -----------

    A(3):選舉前作秀
    有沒有政治考量、有沒有想爭取登山圈的選票,這些只是臆測而已。好的政策與政見,就是好的政策與政見,不該因為被某黨或某人提出而受無據的批評。假如你覺得不對勁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沒關係,起碼起碼監督一年半載下去,發現是空頭支票時再指責他們作秀不遲。

    最後再講一個事實:政策是可能隨著政黨輪替、輿論風向和決策者意志等因素而變的東西。幾年幾億元的經費,要做出什麼變革,其實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穩固。一但高爭議度的山難再度發生,媒體搧風點火外加民意群情激憤,體制面上的努力難保付諸流水,再度轉向懲罰與封閉靠攏──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若是大家都認同政策的方向,那請義無反顧的支持下去,政府無論是誰當家,都要讓官員能感受到我們的團結。少了這一點,很多好的變化都要胎死腹中。

    -----------

    4. 預言篇:原住民傳統領域
    最後一點,就當我是在預言吧。

    假設蔡英文連任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繼續運作,原民傳統領域的存在感會越來越強烈,或許國家公園還不會受影響,國有林地上肯定會大幅重疊。傳統領域和登山活動,一定會有接觸的那一天,是彗星撞地球還是相看兩不厭,我就不知道了。

    原住民對土地的集體所有權概念,原則上不會不利於登山活動,但若是違背了環保原則(例如族人最深惡痛絕的丟垃圾),那就是不同的故事了。

    另一方面,登山健行活動與山域觀光活動,多多少少都會和振興原鄉經濟的政策有所接軌,林道接駁特許化、原住民生態嚮導、部落自治 ... 不要說不可能,已經在發生了。

    我不怕這些事情發生,我怕的是出自對原住民歷史和轉型正義、修復式正義不了解而滋生的仇恨言論,畢竟主流社會對原民議題一向冷漠至極,一旦在登山與觀光活動上交錯,很難想像會出現什麼火花。

    吳豪人所撰之《野蠻的復權》擺在我的書桌上,我繼續疑惑著原住民族在臺灣的命運。

    引一句書腰上寫的話:

    「不是飛禽走獸,
    不是炎黃子孫,
    是這塊土地原本的主人」

    -----------

    山林解禁是個里程碑,但請想像眼前的探勘路還很長遠,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山林解禁 #使用者付費 #登山保險 #山域搜救 #原轉 #轉型正義 #原住民 #野蠻的復權 #山域政策

    圖片來源:教育部體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