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英文進步的小秘訣】
.
本文開始之前有幾點聲明,
1.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把英文「考好」,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藉由長期累積自然而然的讓英文「能力」提升。當然假以時日,語感提升,成績一定會變好,但是如果只是希望快速提高考試分數,幫助可能很有限。
2. 我自己雖沒留學過,但卻是國際學校體系...
.
【讓英文進步的小秘訣】
.
本文開始之前有幾點聲明,
1.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把英文「考好」,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藉由長期累積自然而然的讓英文「能力」提升。當然假以時日,語感提升,成績一定會變好,但是如果只是希望快速提高考試分數,幫助可能很有限。
2. 我自己雖沒留學過,但卻是國際學校體系出來的,語言獲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過程可能較接近母語人士,跟一般台灣學生不太一樣。但是這些大多是對任何人都會有幫助的通則。
3. 先附上我ㄉ人權,證明藏在照片裡
👉TOEIC 990(十年前,國二時)
👉TOEFL iBT 118(五年前吧)
👉全民英檢高級、劍橋英檢CAE
👉105指考英文好像98吧 不確定
.
👂聽:我很推崇用YouTube找自己喜歡的主題,然後看看有沒有國外的YouTuber在拍相關的影片。例如喜歡極簡的人,就很推薦Matt D’Avella, The Minimalists之類的頻道。不要強迫自己去聽沒興趣的主題,大家都長大了沒必要逼自己聽空英抄筆記。
.
👄說:很抱歉,目前除了主動找外國人攀談(對於社恐仔難如登天),我實在想不出來哪種方法可以在台灣不尷尬的提升口說能力(好像有一些社團像是NTU Toastmasters是專門練口說的?但是我想到要跟那麼多人social就整個頭皮發麻)
如果真的很想「聽起來」像是歐美人士,你可以學YouTuber講話。不過個人覺得,只要讓對方聽得懂,口音根本沒什麼好不好意思的,更不是次等的象徵。重點還是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達出來。
.
👀讀:可以設定一些目標給自己,例如「一個月看一本英文的書」、「訂閱New York Times每天隨意挑2篇文章瀏覽」(對了,NYT其實很便宜欸 好像第一年一週0.25鎂吧?)。主要是自己可以達成為主。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很多台灣人的盲點,就是「查字典」。在選擇書籍難度的時候,建議可以翻到任何一頁,數數看有幾個字不認識再買。一般來說在五個以內大概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還有,不要邊讀邊查字典甚至做筆記,這樣超掃興的。看到不懂的字,可以略過或先寫在紙上。如果他一直出現,頻率高到影響閱讀再查!否則就儘量透過前言後語(context clues)去推敲那個字的意思。
例如:Rob is so conceited. He constantly boasts about his accomplishments and everyone hates him. 如果你不知道conceited是什麼意思,可以先從 everyone hates him推敲出他好像不太受歡迎喔。為什麼呢?Because he constantly boasts about his accomplishments。
.
✍🏻寫:最後就是寫的部分了。我覺得寫作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在達成「可以溝通」的標準之後,又要求字詞精煉優美,甚至少數人會追求精進到藝術的層次。無論原本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藉由一天寫一點英文日記的習慣去進步、去習慣用這個語言表達。一開始可以寫個一兩句就好,之後越來越進步可以進階到寫滿一日一頁的手帳XDD
如果對文法比較在意,可以用打的再用Grammarly揪出文法錯誤。我沒有實際用過付費版,不過評價好像還不錯。
.
以上就是我針對自己學習英文的歷程,整理出一些大家都適用的通則。會看這個帳號的人,應該都已經過了黃金學習語言的年齡,也很難為了增進英文能力,而毅然決然地把自己丟到英語系國家沈浸式學習。但是這些簡單的作法不太花錢,而且對任何人應該都會有一些效果,希望有幫助到大家。
.
對了偷偷說,我爸(四年級生)就是用類似的方式把英文也練得很好。他小時候家裡超窮,考高中落榜,大學也不是外文系。可是他卻可以完整的唸完很厚的英文書,可以幫別人翻譯東西,還從UCLA的宿敵手中拿了一個碩士。現在有網路資源的加持,一定更容易進步的。
.
#醫學系 #醫學生 #英文 #讀書帳 #讀書方法#英文學習 #語言學習 #托福 #多益 #全民英檢 #英檢 #畢業門檻 #留學 #英文能力 #金色證書 #傑米的學習日誌
我是大學四年級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兩天發的Q姐升學文章意外獲得廣大迴響,沒想到這麼多人對英國的教育有興趣。 因應今天是928教師節,我決定再來詳細解釋一些比較多人提出的疑問,希望對教育話題沒興趣的朋友不要轉台,明天就回歸育兒或裝修或精品了(誤)
#喜歡Q媽英國教育主題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啊
首先,文章中提到英國很多小朋友為了準備11+中學升學考,從國小三年級、四年級就請英文/數學家教的大有人在。有網友問:「已經住在英國了,還要請英文家教嗎?就像住台灣請中文家教?」 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知道絕對沒有惡意,一定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 簡單來說,英國的英文考試並不像台灣的國小或國中英文,著重在英文單字/句型/文法;當然這裡的考試也有包含上述幾項,但難度更高更艱深,而且佔比不重。 英國的英文考試,最難的項目在於 #閱讀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和 #寫作 Creative Writing or Composition這兩大部分。 其中閱讀理解真的是大魔王,不只要看懂、理解、難的考題甚至還要進一步分析。 用一個更具體的比喻,就好比我們台灣考國文一樣,要看懂理解文言文或古詩,這個要拿高分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所以話題轉回來,如果是英國本地人,在準備考試時也會補英文或是請英文家教嗎? 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如果父母有辦法自己摸索或自己教就自己教、沒辦法就只好外包請老師教。我和DDC的英文都並非第一語言,Q姐的英文程度老早就超越我們,所以英文這考科我們完全舉手投降,就幫她找個家教輔助一下。 而且一般來說啊,數學反而是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靠刷題或大量練習而進步的科目,英文則是要考長時間的培養,所以 #從小閱讀習慣養成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大量閱讀,上述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真的會很有限!
———
再來,為什麼我們決定讓Q姐去參加11+考試? Q姐從四歲多至今一直都是在快樂學習、沒功課(頂多一週一次10分鐘寫完)、沒考試、沒壓力的公立小學就讀。 學校教的內容大致上是跟著全英提供的課綱進度在走(私立小學則是整體超前1-2年)。Q姐從三年級接近四年級開始,學校會依照學習進度和程度來分table,她英文數學一直都是在Top Table,老師也會另外提供更難的試題給她寫; 再加上Q姐自己也很好學,看到難的題目就很興奮,當時我就覺得她適合走「考試」這條路,也許可以挑戰看看去和更多人競爭,目標放在私立中學或是公立重點學校(Grammar school)
我們大可以選擇念不用考試直接分發的公立學校一路到大學,既輕鬆又省錢,陪小孩一起準備考試最累的絕對是爸媽自己。 但我覺得既然現在我們自己還有能力、還有資源、女兒也願意的情況之下,何不讓她嘗試看看自己的潛力可以被開發到哪裡? 能夠在這個年紀,在不是強壓硬逼的情況之下,慢慢學習處理壓力的能力也是不錯的。 經過這次準備考試的過程,Q姐也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在英國其他學校、其他區域,存在著更厲害、更優秀、更努力更用功的同儕們。
更何況,以前我考不好還擔心被媽媽罵、考不理想還會被說「一定是妳還不夠用功。」 、到了國中升學期間只能把學了好多年的鋼琴停掉,專心準備聯考。 對比現在,Q姐寫習題寫不好我卻得想法子安撫她的玻璃心,常常都在調整腳步,怕自己給她太大壓力; 音樂、運動部分還是持續在走 (現在她每周都組隊和其他學校打Netball英國女子籃球),不用為了課業放棄。
「這個年頭的父母,比考生還不好當呀! !」
———
最後,有網友想看看英國11+中學升學考究竟在考些什麼? 其實每間學校的考題、題型、考科都不盡相同,但主要準備的大方向就是四個項目: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VR文字推理邏輯。
我隨手分享一些習題和知名中學的考古題(Past Paper),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以10-11歲、台灣小學五年級的年紀來說,是不是很有挑戰性呢?
#今天應景分享教育文
#祝全天下的老師教師節快樂
#也替自己和DDC身為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老師的身份鼓勵鼓勵
我是大學四年級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趁現在記憶猶新,決定來紀錄一下Q姐第一次參加中學升學考的經驗。
在英國,基礎教育的學制和台灣是不太一樣的。這裡是滿4歲的9月進入小學學前班就讀(也就是QDD這個年紀)、5歲念小一,11歲則進入中學就讀然後一路念到18歲上大學。所以目前10歲的Q姐是國小六年級,明年就要升中學了。
關於中學的選擇,每個家庭的考量和選擇也都不相同。有些會直接選填當地學區內的公立中學、有些會為此孟母三遷搬到好學區、有些是從同一間小學直升上去(蠻多私立學校是從4歲一路念到18歲)。 BUT,如果打算讓孩子進入比較 #升學導向 或是所謂的 #頂尖中學 ,這裡通稱Selective Secondary School,那麼就得在孩子升上六年級的第一學期參加廣為英國家長熟知的11plus(11+)升學考試,考題圍繞在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和VR(文字推理邏輯)四個科目。 也因為這個考試的存在,許多小朋友都是從五年級甚至四年級開始準備,刷題、補習、或請家教算是基本配備。就我所知,Q姐班上大概有一半的同學決定走考試這條路。
至於11+這個制度可說是非常複雜,光用一個篇幅是講不完的,因為英國光是中學就分成私立公學(public school,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伊頓啦)、私立中學、公立中學、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等。 有些地區是整個郡舉辦會考然後填志願、某些熱門搶手的文法學校是 #獨立招生 考1-2輪筆試,私立中學甚至是筆試加面試。 重點是,每個區域或是學校的考法都不太一樣,有些是GL題型、有些CEM題型、私校ISEB等…. 看了是否一個頭兩個大?
———
時間回到9月1號當天,是Q姐人生中第一場中學升學考,這天要考的是位於北倫敦傳說中非常難考、獨立招生且錄取率極低的頂尖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歷年來每年幾乎都是3000多人報考,第一輪取300人、第二輪再篩選至最後100人。 其實這間並非我們的主要志願,因為距離我們家1個多小時車程真的超遠,會報名考試單純是抱持著挑戰看看的心情而來。
當天因為QDD有線上家長會,所以我和隊友分頭行動。 我在家和老師開會、DDC帶著女兒舟車勞頓前往學校陪考。 根據DDC的現場回報,在場的排隊隊伍綿延至學校外牆超遠處(而且因為報考的人數太多,考期還分成兩天有上午場和下午場)。 現場的學生人口組成,10個裡頭大概有 👉 6-7成都是印度學生、剩下1-2成看起來是華人臉孔、剩下的1-2成才是白人。 對於這考生比例之懸殊,我們也覺得好奇妙(我和北邊的學校真的不熟啊)
反正當天Q姐看起來是老神在在,排隊等候時還拿著小說蹲著看(可能因為這間不是主要目標)。考試時間是一小時,共78題,等於每題思考+填答案時間不到50秒。考完之後Q姐是說她有寫完,有部分題目蠻難的但沒有想像中難,聽她描述完,我心裡還默默想說「該不會真的有機會考進第二輪吧?!」
然而,上週四我們接到這間學校的email 通知,今年和往年一樣共3000個學生參加考試,可以進第二輪(前300名)的錄取分數是346,Q姐差了3分結果沒進….. 。收到結果的當下,我還在擔心該用什麼方式和Q姐說,很怕女兒信心被擊潰或自暴自棄之類的(畢竟她還蠻常玻璃心 XD),但他爸直接直球對決和女兒講考試結果,並且坦然地說這也沒什麼,妳已經盡力了。幸好Q姐也沒有太在意。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這間學校超級難考、也不在我們的主要志願裡,但Q才考第一間就敗「北」,說沒有一點點小失落是騙人的。 不過,考過之後真的是沒什麼遺憾,畢竟Q已經發揮她最大的實力,只能說這對我們來說算是開眼界了,知道原來在英國、在倫敦,還是有這麼一群更努力、更用功、更厲害的小朋友們!!
總之,由於Q姐一直以來都是讀公立小學,五年級以前完全是在「沒作業、沒考試、沒壓力、甚至不知道 #參考書為何物 」的快樂環境中成長,所以當初決定走上考11+這條路,我和DDC也是從碰撞中學習,公立學校沒教的我們只能靠自己教(但英文我倆程度都比女兒差,只好請家教),更希望這段備考期間她能在適度的壓力和放鬆玩樂中取得平衡。 然後這一切只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大部分報考的都是私校,考試是從11月才開始啊啊啊,要一路考到明年1月才結束。 等考完之後,我一定要報復性玩樂,日子實在是太悶了嗚嗚嗚。
#才10歲就要面對大考其實挺殘酷的
#唯有歷經過這一切
#才能戳破歐美升學完全沒壓力的粉紅泡泡
#輕鬆是可以超輕鬆但一旦要競爭就是和各國的人一起競爭
#一不小心寫好長看完是真愛
補充:蠻多人好奇Grammar school是什麼?字面上直接翻譯是文法學校,但更確切的稱呼可以稱為『重點學校』。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升學導向的頂尖中學,絕大部分的Grammar School都是公立的,完全免學費,但就是要透過這樣學術競爭的方式考進去。如果換成台灣的學校來想,可以想成台灣的北一女、建中、雄中雄女等學校,只是英國這類的學校選擇又更多。
我是大學四年級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一屆五年級才剛開學,就發現一個孩子的數學和英文特別差,數學作業交來幾乎都是全錯,不過我發現把她找過來教2題,她就能自己訂正整頁。
上課時她總是東張西望,觀察了一陣子,我確認這個孩子沒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只有數學課會東摸西摸、心不在焉。
每天把她找來訂正數學作業,提醒她解題錯誤的地方,發現她的理解力還不錯,可能是對數學沒有興趣,或是基礎太差,現在教的她接不上聽不懂,久了上課就不想聽了。
學校放學後有免費的輔助教學,我跟媽媽討論,讓孩子去參加測驗?如果確定孩子需要,讓她留下來一起上課。媽媽說她單親,因為工作關係這孩子已經轉學3次,可能因為這樣讓她的學業都斷了層,四年級的數學就都亂寫,也沒有看她訂正過,負擔不起讓她去安親班,就這樣放棄了。
孩子聽到放學後要留下來上課輔很難過,本來放學回家就能看到媽媽,可以玩手機,一參加課輔就少了2個小時自由時間。
我把孩子找過來問問她:「妳覺得為什麼老師和媽媽希望妳去課輔班?」「因為我們捨不得看妳這麼小就放棄,現在才五年級,以後還有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這一科從現在就放棄嗎?」「我們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慢慢把之前的補起來,現在教新的單元妳試著專心上課,不會的就問。」「妳有沒有發現這幾天這樣訂正下來,妳的作業大部分都對了?表示妳聽得懂呀!」
「我們先上一陣子,如果妳確定沒有幫助、沒有興趣,我們再來想想辦法好嗎?」找一個也上課輔的孩子帶她,才上2次就笑瞇瞇的一起去上課了。
一個從心裡放棄的孩子要重新啟動是一件很難的事,要把孩子從舒適安逸中拉出來努力是耗費心力的事,要一個沒有成就感,生活充滿無助的孩子相信自己能有不一樣的機會,只能從小處開始,目標小一點,標準低一點,慢慢陪、慢慢拉。
學校裡弱勢的孩子如果回家後沒有人照顧,我和輔導老師會把孩子安置在安親班,至少寫功課的時候有人問、有晚餐吃,回家不用面對空蕩蕩的房子,隔天不用面對訂正不完的作業。
遇到孩子低成就、不願意努力的時候,找出問題、提供資源和解決的方法,說不定孩子就不需要放棄了。
昨天輔導老師傳來我們看顧了5年,今年上高一孩子中秋節問候的訊息,能夠陪著那孩子走過高年級因為家庭的劇變,叛逆又不安的那幾年,看到他現在真的成熟長大了,心裡很是安慰。
前幾天輔導老師跟隔代教養又生病的阿嬤說,即使上國中,我們還是會一直照顧她擔心的孫子,阿嬤潸然淚下。
看著這些孩子好好長大,大概就是我和輔導老師一直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