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偉文官方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父母一定要浪漫一點 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以羨慕崇拜的口吻說:「某某人好浪漫哦!」無庸置疑,這是一句贊美的話,但是一個飽經風霜世故又現實的成年人說:「那個人真是太浪漫了!」我相信這通常是在批評一個人不切實際天真到有點離譜的地步。 可是在這個競爭劇烈到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必須斤斤計較眼前的...

  • 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3 08:30:02
    有 310 人按讚

    當父母一定要浪漫一點
    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以羨慕崇拜的口吻說:「某某人好浪漫哦!」無庸置疑,這是一句贊美的話,但是一個飽經風霜世故又現實的成年人說:「那個人真是太浪漫了!」我相信這通常是在批評一個人不切實際天真到有點離譜的地步。
    可是在這個競爭劇烈到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必須斤斤計較眼前的績效,既功利又短視的時代,父母陪伴孩子心情一定要放輕鬆,做法一定要浪漫一點,因為孩子周遭所有人都只會用現在的表現來評價孩子,若是連父母也是如此的話,豈不是把孩子逼入毫無喘息餘地的死角?
    其實不必由父母親的耳提面命,孩子已經有著強大的壓力,全球化競爭與各種壞消息,透過無所不在的媒體不斷恐赫著孩子,除此之外,學校老師為了「績效」不得不以孩子的課業成績來評價孩子,當然,還有來自於同儕或輕視或羨慕的眼光像一張掙脫不掉的網纏繞著孩子。
    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再以當下的成績或成就來贊美或指責孩子,我們要「不切實際」一點,用更長更寬的視野來等待孩子。
    現在的孩子真的已經承擔了太大的壓力。前幾個月,讀高一的女兒在期末考前忽然嚎啕大哭,我們嚇了一大跳,追問之下才明白,原來她就讀的社會人文班每星期有二個下午是安排與一般高中不同的課程,在高一下學期,她們老師邀請了各個著名大學的博士班研究生來分享所就讀的科系內容。
    我的女兒對這些傑出的學長姐都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你們畢業後打算從事什麼行業?」結果只見每個研究生都很迷惘,吶吶地說:「也許去當代課老師?」「可能會去補習班教英文?」「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讓女兒困惑,也非常徬徨恐懼的是:「那些學校都很難考,他們的表現已經都很傑出了,可是為什麼連他們也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
    是的,高中的課程內容愈來愈困難,女兒已經體會到要進到那樣的好學校,甚至讀到博士班,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即便如此,也不知道前途在那裏,那麼連大學門檻尚未踏入的她,該怎麼辦?
    當時我是安慰她,現在這個時代,讀大學讀研究所,不見得就會從事與就讀科系相關的行業,所以那些博士班研究生不確定將來會找什麼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這並不是說讀大學或讀研究所是浪費時間,因為雖然學校課程內容本身的學習並不重要,因為社會變遷太快,許多行業會消失,也會不斷形成新的行業與需求,學校所學的內容很快會過時被淘汰掉,但是我們透過在學校有系統的學習,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研究一門學問的方法與可以使用的工具,並且讓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在面對未接觸過的領域時,能夠理解並且進而創造出新的知識。
    孩子似懂非懂的聽著,最後我跟她強調,其實我們不必太擔心現在讀的書以後有沒有用,或者將來要找什麼職業,其實反而要不斷地問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心中真正的夢想與渴望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 在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 Joyce Y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8 21:00:11
    有 375 人按讚

    【音頻節目「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華麗上線】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Joyce的音頻節目「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華麗上線💕 每個週一晚上台灣時間九點,澳洲(冬令)時間十一點,在Spotify, Anchor...等平台都可以收聽喔😘 iTunes以及Google Play等其他平台陸續上架中。

    點擊以下連結🔗 即可收聽:

    👉https://open.spotify.com/show/2FV0WIsJ38dIASxkFjY3JW

    👉https://anchor.fm/joyceseestheworld

    和Joyce一起,遇見一個 不。一。樣 的自己💪💪💪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是Joyce自己設計規畫推出的線上廣播節目,這是一個專門為想要改變自己目前工作和生活狀態而設計的有聲內容。在這個聲音的世界裡,Joyce會和你們一起用不一樣的視角,分享世界各地的國際職涯發展故事,並協助你規劃出適合你夢想的工作和生活!不用羨慕別人,Wish to Wow,就從收聽Joyce的音頻節目開始💕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1 節目簡介與自我介紹 (以下為文字稿,以後會上架到官網:joyceseestheworld.com,目前加緊建設中,很快會推出)

    ❇️ 哈嘍! 大家好,歡迎來到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節目的第一集。

    首先做自我介紹,我叫Joyce,七年級生,台北人,目前擔任澳洲首都坎培拉大學國際市場專家,同時,我也是出版作家、專欄作家、YOTTA合作課程講師、線上英文講師。

    我曾任澳洲北昆士蘭旅遊局亞洲市場負責人、澳洲大堡礁馬拉松全球市場推廣總經理。

    在來到澳洲之前,我曾在世界500大公司之一的瑞士總部辦公室擔任傳播經理,在台北曾擔任奧美廣告業務總監,在上海曾服務於全球排名前三的德資市場活動策劃公司擔任資深專案經理。

    每到一處,我都靠自己的工作實力成為國際經理人,足跡遍佈28個國家168個城市,曾旅居瑞士、法國、比利時、英國、中國大陸, 我更是追求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者,同時我也是【Joyce看澳洲/世界,就是不一樣】以及 【Joyce的國際工作/遠距工作情報站】 的創辦人及經營者。

    我專注於國際工作,遠距工作以及工作生活平衡,致力於協助讀者和粉絲養成國際移動力以及數位競爭力,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成為到哪裡都搶手的人才。

    💟 再來,和大家分享節目大綱,並和你聊聊可以在這個節目裡期待什麼樣的內容。

    ❇️ 我想要專注先說三個字: 不。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一樣,才應該是王道。

    但是,我們的社會和教育,還有長輩們的期待,都似乎強迫性的把我們推向相同的道路,如果我們跑偏了,那就是不好的不乖的。

    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一直都不是一個特別優秀或是表現特別突出的小孩,我不是所謂不愛讀書或是不乖的小孩,但是以傳統的觀點來說,就是很普通。

    可是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喜歡問,或是說不一定會問出來,但是在我的心裡我會去想: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例如: 我們為什麼要考試?我們為什麼要背書?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

    考大學的時候填志願,家裡人想要我選師範類的學校,因為以後工作比較穩定。但是這不是我喜歡的,老實說,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更不知道自己在行什麼,適合什麼。

    大二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我休學重考,我選擇去當非常冷門的北京重新開始我的大學生活,從新開始就讀一個和師範體系完全搭不上邊的科系。

    雖然經歷了小型家庭戰爭,也和家人的關係曾經降到冰點,但是我真的很慶倖,我做了一個不。一。樣。的決定。

    後來,我的足跡從亞洲到了歐洲,在我24歲的時候,我成功進入一家全球500大公司的瑞士總部擔任傳播方面的工作,年薪超過350台幣,一年後,升職成為經理人。

    😬 真的好險!還好我嘗試了不一樣的人生選擇,不然,我也不知道人生竟然有這麼多種可能,我的舞臺可以這麼大!一個普通的臺北小孩,可以有這麼不一樣的職涯發展。

    當我很多大學同學因為教師甄試一而再再而三的沒有辦法通過而發愁時,我已經開始在考慮是否進入其他國際公司,再更近一步我的職涯發展。

    從國際工作的過程當中,我開始更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還有,我到底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在這個職場競爭如此劇烈的時代,我到底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時常有機會到處旅行,我也開始寫旅遊相關的文章、經營部落格、學攝影。再後來,我投稿出書,想把我因為申請到一個高額獎學金而有機會環球旅行的經歷分享個大家,但是,出版社對於國際旅程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反而對於我這個愛做不一樣決定的人的經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我也真的是很幸運,出書之後,有很多編輯類型的工作機會開始自動找上門,我開始親身體驗用創作內容賺外快的日子,我當時心裡想的很美好,想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就能夠成為我夢寐以求的樣子 – 作一個暢銷作者,不用靠OL的工作形態領死薪水,也不用坐班把青春都貢獻在辦公室裡。

    🚫 但是,人生永遠不會朝著你設想的發展方向來走,而且遠遠沒有我們想想的那麼簡單。

    隨著“寫作和編輯生意”越接越多,我在正職工作外,為了副業而去旅行的次數也越來越密集,記得有一次加班完,直接上郵輪,從上海到臺北的郵輪,從早到晚行程滿檔,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趕車,為了要拍夜景配合文章,必須守到淩晨一點多,然後文章立刻要交出求,有很多人可能在想,能夠到處去旅行還有錢拿,這樣工作已經很棒了好嗎?拜託!這是炫耀文吧!根本就是玩好嗎?

    一開始,我的確也是這麼以為的,但是當我的工作越來越忙,我發現自己開始有種沒有辦法決定個人生活的時候,當我和另一半的吵架次數因為我的工作而增加的時候,我的腦子裡開始出現:OMG!我忙到連家人愛人的生日都忘記了。OMG!我忙到自己開始過勞肥都沒發現😱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了:我真正想要的從來就不是環遊世界的旅行,而是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Work Like balance is the key! 我不想要因為工作的喜好而妥協於底薪,我也不是要一年365天都在旅行,我真正想要的:是拿回我對於生活的主控權🧐

    ✅ 我真正想要的是:我可以擁有體面又有意義的高新工作;同時我可以持續寫作,寫我關心的議題;我還可以決定自己想要在哪工作;我可以得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之後,接踵而來的問題:

    所以,這些想要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該辭職創業嗎?我該換公司嗎?如果創業,那我是要創什麼業?還是最關鍵的是,到底什麼樣的工作型態和種類,才能讓我賺到錢、提供一定的薪水保證我的生活品質,而同時又能兼顧我的私生活?

    💟 你們是不是在想我會給你們一個完美的回答?錯!到今天,我還是在尋找這樣的可以兼顧工作和生活的夢想狀態。只是,我比以前的自己更加靠近這樣的狀態,非常靠近!

    幾年前,我開始建立健身運動的習慣,一開始是為了許多人共同的目標:減肥。但是後來發現這變成是我訓練自己自律的一種方式。然後我持續的精進我的專業和技能,慢慢的成為在國際市場行銷和管理上面有多年經歷和工作成果的專業人士,我在我的副業方面,也越來越“精准”。精准的意思是,我知道我擅長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也知道我最能幫助到關注我的人什麼。在這樣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變成超級斜杠人!也涉略遠距工作圈,更確切的說,我想,我變成了複合型工作者。簡單的說,就是我沒有放棄正職工作,但是副業們,個個都很發達。不僅給自己創造了多元收入,也發展了更多的職場能力和技巧,能夠在大型職場風暴來臨時,成功安穩度過。

    ❇️ 經過這麼多年的國際工作經驗洗禮,我發現我自己最能夠有話語權的是在於職場的發展,而勞工或是個人的薪資待遇和職涯發展,也是我致力的領域。與其去學別人,不如做自己!

    【Joyce看澳洲/世界,就是不一樣】以及 【Joyce的國際工作/遠距工作情報站】就是在這樣的工作和生活進程中誕生出來的。

    因為自己社交媒體頻道的誕生,我更加專注於學習如何兼顧自己的全職工作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作、瑜伽、看書、跑步…,雖然每天還是有7.5-8個小時以上是給工作的,但是我變得很會利用零碎的時間,雖然有時候也很容易怠惰偷懶,但我發現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的滿足感、成就感、快樂感也越來越多,與其去學某某當紅YouTuber,或是某某暢銷書作家…找到屬於自己的不一樣,做自己,才是最真實和最踏實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當自己已經很靠近想要的生活方式,心情上是快樂滿足的,在私人生活上的平衡,讓我更加有動力和精力去為正職工作付出,做自己的副業很不覺得勞累。

    從第一次有粉絲和我說,她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成功申請到澳洲國際知名連鎖飯店品牌的大中華區銷售經理,我感受到了另外一個層次的快樂和滿足,我發現自己更願意幫助人,並且樂在其中,粉絲在職場上的成功,都讓我驕傲和感激。我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驕傲,同時也感恩他們給我機會幫助他們。

    後來我的分享,變得內容越來越豐富,就是因為和粉絲和讀者的互動,比起每天想著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得到什麼樣的薪水…我開始想著有什麼方法或是什麼樣的內容產出,可以讓每個人都像我一樣 – 靠近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然後發揮社群的力量,一個帶一個,讓更多人去幫助更多的人,讓這個充滿負面的世界,有一些正向的能量和意志✌️

    💟 這就是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節目誕生的原因,我希望能夠透過音訊節目和大家討論破解底薪的方法、聊聊厭世代的危機和煩惱、講講被老闆同事欺負的血淚故事、說說你們的dream job還有夢想的生活,當然,最重要的是,怎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找到你和別人的不一樣,勇敢做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有時候一直羡慕別人,還不如行動起來,朝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邁進,Wish to wow,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 節目中Joyce也會分享很使用的職場技能,和分享國際職場發展趨勢和潮流。也會不定期的邀請來自不同產業的專業人士,還有用自己的不一樣,創造出不一樣的工作和生活的人和大家聊聊他們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當然也會提供實用的方法和步驟,讓你可以快速地展開行動。

    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是職場變數最多的時代,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工作機會和選擇很多,但是遇到的不穩定因數更多。我想告訴許多還沒進入職場的同學、社會新鮮人,還有在職場裡面摸爬滾打多年但是還是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的人,其實你有勇氣和能力多多嘗試不同工作,你也有機會和時間轉換跑道。

    記住,你要走的是適合你自己的路,即便它和別人的很不一樣,只要適合你,就是最好的💪

    在這個Podcast音訊節目中,我希望以經驗分享和幽默有趣的方式來進行,我覺得這麼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朝著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慢慢靠近,你也一樣可以!所以我這個節目的最大使命就是我可以把我的正能量、我的國際和遠距工作經驗、還有結合實用的方法,讓和我一樣想要成為那個不一樣的自己的人,有夢想的人,找到適合你的夢想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一口氣聽我說了這麼多,如果,這是你感興趣的內容,請持續鎖定這個音訊節目,也請你分享給你認為會感興趣的朋友,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從大出走世代,馬上在幾個月間就進入大鎖國世代,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每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很微不足道,但是即便是一個小星星,也能閃閃發光⭐️⭐️⭐️

    我也歡迎你們關注我的臉書專頁,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同時也歡迎你們加入我的臉書私密社團,在Facebook上搜尋Joyce的國際工作/遠距工作情報站,我們會在臉書私密社團裡,繼續節目的後續討論,你也可以在那裡告訴Joyce你們想聽到什麼樣的內容和你們關心的議題。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的話,請你幫Joyce在iTunes和Google Play上幫我們打星評分,這樣我才能繼續在廣播頻道上播出,持續給你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我知道你非常忙碌,20幾分鐘,你可以選擇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你卻選擇了收聽Joyce的音訊節目,我真的非常謝謝你!

    請你用幾秒鐘的時間,給自己按贊!好好感謝自己!感謝自己為了往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事情,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你只要願意選擇主動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的開始就在轉瞬之間,在節目結束前,和你們分享一個名人名句~

    白色山茶花、珍珠項鍊、黑色小洋裝、2.55肩背包與五號香水,可哥‧香奈兒(CoCo Chanel)的與眾不同于超越時代,讓人見識時尚的另一番風景,她曾說過:

    ✅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要想讓自己無可替代,你必須總是與眾不同。

    ✅ 我們下次見!和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一起,期待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
    感謝老公又當攝影師,又當錄音師❤️❤️❤️

    *******
    IG: @joyceseesozandtheworld

    #只要我們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鎖國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遠距工作
    #Joyce聊在家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Joyce的遠距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另類youtuber
    #WishtoWow
    #知識型網紅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soz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soz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

  • 我就讀某某大學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13 23:00:31
    有 1,765 人按讚

    粵語課◎林薇晨
      
    當年的粵語課
    我們坐在課堂上諦聽遙遠的香港
    教師的方框眼鏡偶爾反光
    映照出九龍塘的模樣
    當教師說:三碗半牛腩飯一百碟
    粵語九聲也會色香味俱全

    我們練習將口形撐開
    開出一朵一朵洋紫荊花
    吸引語言的飛鳥前來
    從那漂浮於海上的香港
    小鳥略微呢喃
    偶爾拍著自由的翅膀離開
    粵語偶爾離開我們又回來
    每次銜著一點香港

    香港有時很近很近
    近到就在耳朵裡哼一首歌
    陳奕迅、王菲、張國榮、藍奕邦、my little airport
    在過於心酸的青春的深夜裡
    那些男男女女以粵語陪伴需要電台的人

    可是香港有時又很遠很遠
    遠到只是一則新聞頭條
    彷彿彼岸的命運將不會降臨在我島
    報社的相機拍到那些抗議與傷痕
    說粵語的香港人以粵語指控、求告、呼籲
    我們能夠說些什麼?
    (我們能夠幫忙他們說些什麼?)
    (我們能夠幫忙我們說些什麼?)
    社會是一間七嘴八舌的教室
    緘默如何能夠等於美德

    然而在現實的粵語課上
    嘴唇業已衰敗成枯枝
    語言只是停棲在枝椏上的鳥兒
    歛著理應蓬勃的羽翼
    唱不起來
    飛不起來
    飛起來的只有橡膠子彈、催淚瓦斯、胡椒噴霧
    只有嘩嘩然的水柱
    灑成漫天滂沱大雨
    因為有些時候
    雨傘也難以抵禦時代的沖擊

    當年的粵語課
    我們坐在課堂上努力聽講
    聽完整個春天與夏天
    最後學到的東西或許不多
    唯有一件事情難忘
    當教師說:學習語言的第一件事情
    記得發出你的聲音
    --
     
    ◎作者介紹:
       
    林薇晨,1992年生於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士、傳播碩士,《人間福報》副刊專欄「日常速寫」作者。散文入選二魚文化《2016飲食文選》、《2017飲食文選》。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與部落格「某某的絮絮」(https://rabbited.exblog.jp/)。
     
    --
     
    ◎小編一尾賞析:
       
    這首詩為今年第十五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三獎,從學習粵語發想,抒發對於香港反送中事件關懷。首先我們可以從香港人的母語粵語開始說起,九七回歸後香港政府對外施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中文、英文書寫,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口語。2008年香港政府推出《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2018年香港教育局文件上說香港人的母語不是粵語而引發爭議,香港粵語之於香港人的身分自然也不在話下,而粵語和普通話之間的權力關係一直是香港社會不斷爭論的問題。
      
    回到這首詩。學習一個語言,我們時常是在一個母語的環境裡學習外語,使用外語的地方通常離自己遙遠。首段為我們構築了學習粵語的場景,敘事者對於不熟悉的粵語產生了陌生的浪漫,因而老師眼裡的反光「映照出九龍塘的模樣」,學習粵語聲調的口訣「三碗半牛腩飯一百碟」也變成對於香港美食的遐想。
      
    學語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開口言說,因而作者在詩中使用口說的意象貫穿於詩中各段。「我們練習將口形撐開」,如飛鳥似的敘事者如飛鳥似的飛抵香港,好像口中說著粵語就離香港近了些,當你的語言退步時「粵語偶爾離開我們又回來」,粵語的來來去去就像「從那漂浮於海上的香港」人的命運,移民來港學習粵語,移民離港放棄粵語。
      
    那遠和近,對於香港的既熟稔又陌生似乎就是台灣人面對香港時的寫照。八、九零年代以來香港的娛樂產業影響整個華語圈,電台裡時不時會聽到一首「陳奕迅、王菲、張國榮、藍奕邦、my little airport」,香港的流行文化早就是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那遠,就像是幾個月以來許多關心香港的人,心中的無能為力。於此,詩的敘事開始轉向,敘事者道出那於運動中的缺席所導致的無力感,彼岸發生的一切傳到台灣也「遠到只是一則新聞頭條」。「然而在現實的粵語課上」,語言不像是翩翩起舞的飛鳥,不再起飛,「飛起來的只有橡膠子彈、催淚瓦斯、胡椒噴霧/只有嘩嘩然的水柱/灑成漫天滂沱大雨」。
      
    當這些畫面不斷的被播送,事情不斷的發生,敘事者問自己:「我們能夠說些什麼?/(我們能夠幫忙他們說些什麼?)/(我們能夠幫忙我們說些什麼?)」每當衝突發生的那刻,守在電腦前看《立場新聞》的直播時,我們都會這樣問著自己。道德感驅使的義憤填膺總使許多人在夜晚裡不斷失眠,因為當「雨傘也難以抵禦時代的沖擊」,那遙遠的香港是多麼令彼岸的台灣人感到無力。
      
    這首詩到了末段,從粵語課老師言行的敘事與首段相互映照。我們在學習的歷程裡,課堂的知識有時早已忘記,但會記得那些老師溢於言表的教誨。詩末老師說:「學習語言的第一件事情/記得發出你的聲音」,從學習語言要多發聲引申為為自己所在乎的事情發生,這就如同《問誰未發聲》歌詞的第一句所寫的:「試問誰還未發聲/都捨我其誰衛我城」,因為同在極權下的人們沒有人能幸免於難。一人力小,但眾志成城。
      
    反送中運動至今已經五個月了,昨天香港警察進入多所香港大學進行暴力鎮壓,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二號橋的衝突最為嚴重,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成員裡有許多仍在大學就讀、任教,甚至有成員也是中文大學的校友,我們無不感到憤慨,卻又感到無力。然而,我們仍有許多事情能做,如持續轉發香港的消息讓更多人知道、連署與參與聲援活動,還有如果你身邊有香港朋友請多多關心他們、給予他們支持,這幾個月對他們來說一定倍感煎熬。最後,照顧好自己,為我們即將迎來的那一戰準備。
     
    #香港 #反送中 #粵語課 #林榮三文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
    --
    美術設計:全糖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校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