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禁后是一則流傳在日本鄉民論壇的都市傳說。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一日至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七日之間,一名網友在怪談投稿網站HorrorTerror上陸續寫出糾纏著世世代代某個家系的怪異故事。故事圍繞著「禁后」這二個漢字,由於不曉得該怎麼念出這二個漢字,所以習慣以片假名的潘朵拉(パンドラ)來稱呼它。 那個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波波星球泡泡哥哥BoboPop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訂閱 波波星球 https://www.youtube.com/user/asdfghjkl3252882 波波星球 專屬小朋友的星球 希望更多的孩子或偏鄉學校 在家裡,與 哥哥姐姐 一起開心跳舞! ❤️搶先看👉泡泡哥哥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

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 在 蔡瀚陞/HanSheng Tsa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02:23

【我的節奏你的時代】 你有感覺嗎!?我說對船不是對我... - 每天早上六點的鬧鐘,沒有一次準時醒來,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拿起量匙數著咖啡豆,放著名為Elvis 個歌單,在換上訓練衣服之前,沖出兩人份的單品咖啡。 - 早晨的冬山河披著薄薄的霧氣,看著寧靜宛如明鏡般的水面,拿上槳把船搬,用不疾不徐的...

  • 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06:02:00
    有 30 人按讚

    禁后是一則流傳在日本鄉民論壇的都市傳說。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一日至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七日之間,一名網友在怪談投稿網站HorrorTerror上陸續寫出糾纏著世世代代某個家系的怪異故事。故事圍繞著「禁后」這二個漢字,由於不曉得該怎麼念出這二個漢字,所以習慣以片假名的潘朵拉(パンドラ)來稱呼它。

    那個家系有著不為人知的神祕傳統,說得白話一點,那是有著巫女血脈的咒術之家,有看過韓劇《謗法:在此矣》的朋友也許會比較有概念,有些能力者可以運用令人駭怖的咒術,將可能的潛在敵人或是仇家予以咒殺,而施咒者甚至可以遠端操控,將厄運或疾病透過材料注入那個人的三魂七魄,直到對方染上怪病或是不明原因橫死,可說是相當恐怖。

    話說講述這則故事的人,小時候住在寧靜的鄉間小鎮,附近除了農田以外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設施,不過有個地方很特別,就在鎮郊有一棟被棄置的空房子,矗立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上,似乎很久沒有人住的樣子,外觀看上去非常破舊,它可能是鎮上最古老的房子。奇怪的是,鎮上的大人都不准孩子們提起那棟房子,彷彿會沾染了什麼不祥之氣,包括自己也是這樣,只要講到那棟房子,就會被父母親責罵。

    再來就是那棟房子的造型有點古怪,它有著一般的窗戶和用來通風的氣窗,但就是沒有可以出入的大門,如果以前這裡有住人的話,莫非他們都是從窗戶進出嗎,還是說其實曾經有個門,只是不曉得什麼原因被封住了,因為這些原因,孩子們私下將它命名為潘朵拉,就像好萊塢電影裡面常出現的怪怪屋,不小心闖入那棟房子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被怪怪屋給吃掉。

    當然包括作者在內,鎮上的小孩都想知道關於老房子的祕密,只不過在當時鎮上的大人們很有默契的絕口不提潘朵拉,宛如謎一般存在的老房子。後來才知道大人頻頻告誡說,那地方別去,其實是有用意的,那是為了保護未經世事的孩子不要被邪惡的力量所操控。但孩子們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越是被禁止的事情,就越想去嘗試。

    其實啊那棟房子離我們住的地方很近,走路就可以到達的距離,所以孩子們經常會去老房子的附近探險,也沒聽說過發生什麼可怖的事,一直到上中學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孩對於潘朵拉的話題很有興趣,姑且我們就稱呼他為A君吧。在那之前,A君的媽媽曾經嫁到外地去,離婚之後,才把A君帶回來與A的外婆一起住,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潘朵拉的事,有次與我們幾個一塊聊天的時候,聽到潘朵拉的事情,他感到十分好奇,就問我們,那我媽和我的外婆,她們從小就是在這個小鎮上長大,我如果提起潘朵拉的事也會被罵是嗎?

    於是大家紛紛說起被自己父母責罵和挨打的經驗,但總好奇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祕密,為什麼父母的反應會那麼激烈呢?空屋裡面到底藏有著什麼奇怪的東西,真的沒有人知道嗎?最後在A君的煽動下,本來沒什麼興趣的幾個人決定前往空屋一探究竟。

    大家相約去空屋探險的日子是個星期天,背包裡裝著零食和一些必要的物品,選在空屋前集合,因為沒有門可以進去,A君索性打破了窗戶,大家陸續從窗戶爬進屋內,仔細一看,屋內什麼家具也沒有,空蕩蕩的,不像是有人住過的痕跡,他們千不該萬不該闖入這個被視為詛咒的禁忌之屋,後來發生的事,簡直就是超展開,誰也沒料想到走進屋內會看見那種事情,詭異的格局和走廊上令人不快的支撐棒,上頭披著不知是假髮還是人類的頭髮,牆上有著古老的鏡台,走上二樓,也是同樣詭異的光景,古老鏡台和假髮以及鏡台的抽屜。

    第一層抽屜和第二層抽屜裡面分別藏有寫著禁后二字的和紙,惟獨第三層抽屜是絕對不能被打開的抽屜,同行的其中一名女孩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開了那個抽屜,怪事就發生了,她不由自主的將自己及肩的長髮送進嘴裡,發出卡滋卡滋的聲響,她在吃著自己的頭髮,而且眼神顯得呆滯,動作停不下來,後來一行人嚇壞了,趕緊從空屋撤離,跑回距離最近的家,也就是故事敘述者的家中,很快就被母親發現,他們去了那個禁忌的空屋。

    很快地,母親通知了其他家長來接孩子回去,當那個女孩的母親得知了自己的女兒不幸打開了第三個抽屜,崩潰地指著其他的孩子問,你們是她的朋友,為什麼不阻止她打開抽屜,所有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臉上露出驚恐的表情,誰也不知道自己觸犯了什麼樣的禁忌,那棟空房子好像決定了什麼災難的命運。

    後來,那個女孩被家長帶回去,別的家長簡單的跟大家解釋為什麼不能去那棟空屋的原因,其實那棟房子不是給人住的,而是特別為了鏡台和頭髮所蓋的房子,鏡台以前確實有人使用過,木棒上披著的頭髮也是真的,那樣的裝置看起來就像是某人站立在鏡台前面梳著頭髮,而那個裝置就是傳承下來的儀式。

    關於闖入空屋的事,大人們絕口不提,孩子們也明白自己再也不能踏入空屋,而行為變得怪異的那個女孩,她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別的地方去,從此消失在小鎮居民的眼中,直到故事敘述者上大學的時候,她的母親收到對方的來信,可是信中的內容卻不能公開讓她知道,那時候母親說出了一句話,到現在仍然忘不了,她說:「身為母親,會為了孩子選擇一輩子保守祕密,如果變成那樣的人是你的話,我也會這麼做。」

    上篇故事就先到這裡,令人不解的謎團留待下回分解。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家、偽民俗學者

    想看完整版故事的朋友
    可以搜尋「巴哈姆特」、「禁后」等關鍵詞
    Youtube可以觀賞米娜朗讀「禁后」分成上下篇。

  • 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9 09:52:46
    有 25 人按讚

    阿爸有說,
    做任何事情,
    謙卑就對了。

    對山謙卑,
    對人謙卑,
    對自己也謙卑。

    謙卑不是沒自信,
    自信也不需要用奇怪的方式表達。

    不過祖靈與火災的關聯我是覺得沒有關系QQ

    --------------------------------------------------------------

    轉自 @角鴞水鹿 在 台灣山岳論壇的文章:

    這是我長年在部落的心得,請大家參考並給予建議

    說真的,非原住民啊,還是不要隨便拿各原住民族的祖靈來開玩笑,現在就發生高山火災了吧,關於這個部分,我就分兩段來講個故事吧。

    遠因:最初,在知名社群影音平台上,出現了某些登山探勘人物,意外發現了布農族的家屋遺址,面積龐大,他們形容這處遺址並沒有出現在日治時代地圖上,所以就錄影了許多片段,上傳到社群影音平台,但是後來被部分布農族人看到後,希望能撤回影片,而錄影方卻堅決不撤,甚至有人說這也是一種紀錄,可以更清晰的協助族人追溯過往,但一些族人認為,這裡是祖先長眠之處,並不適合踏入,族人們若要前往,也都會做儀式後前往,以避免會有不祥的事件發生,然後族人竟然看到一群沒有經過儀式,更非布農族人的其他民族不僅踏入家屋,還拍片上傳影音平台,當然希望能撤掉以表對祖先的尊敬與避免不祥,後產生意見不同的對立至今,好的,針對上述事情,我做一下不專業分析,假設是我發現的話,我會如何做:

    1、關於族人方,當初反彈的布農族人說,那裏是他們的舊部落,是祖先居住過的地方,不可以亂闖入,然後又說那裡曾經有上千的族人居住過,是祖先口傳留下來的事情,所以地圖上並沒有,所以堅決反對其他族群的人用各種形式踏入舊部落與祖先的頭上,甚至拍片外傳,這樣對後代不好,所以反彈。

    2、關於探勘方,上述族人方的看法在跟探勘方產生不同意見時,主要大概是探勘方認為反彈的族人根本亂說話,他們認為族人說那裡曾經有過上千人的布農人住過是亂說,也認為反彈方族人張冠李戴,亂把舊部落隨便就套在自己身上,認為那裡不見得就是你們祖先居住過的地點,還硬要說探勘方是觸犯了samu禁忌,所以不撤影片。

    好了,上面是簡單的總結說法,兩方都有我的朋友,我也盡量用我自己覺得最客觀的方式來回答,畢竟我不是要再挑起爭端,而是要給後輩們建議,找出未來碰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最恰當的做法。

    1、以我自己在各族群間的理解,有時候族人在講話時的邏輯與使用的形容詞,會跟漢民族不同,多數漢民族在講時間、人數、亦或是其他數字型的描述時,會用較為精確的數字來表達,但是對於原住民族來說,那就是個形容詞而已,所以我可以理解族人說的上千人居住在那邊的上千,其實要表達的並不是真正的上“千”人,而是指那裡曾經居住了非常多的族人,“千”,不是確切的數字,只是“形容”而已,再舉個登山人都知道的例子,每每爬山爬到一半,遇到布農族人,問說還有多久,舉例,布農人可能會說還有半小時就到了,結果我們一走,兩小時才到,就是這個情形,所以並非族人亂說,是那種布農族式的邏輯再用漢語表達出來後的落差所造成,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漢民族朋友們應該都不會理解與感受到的事情,以至於產生誤解,如果全程都用布農語表達,反而不會有這種形容上的落差。

    2、探勘方如果是我,我有能力走到不知名的舊部落,我也拍攝了很多影片,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首先,我也承認與贊同原探勘方說的,就是有能力走到這個地方,發現這個地圖上沒有的龐大舊聚落,然後攝影拍下紀錄影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何況影片拍攝後,回去剪接後製,真的可以作為未來在部落中給族人子孫們的紀錄與教育,這真的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後面的發展卻都變了樣,待我第三點來講了。

    3、前述提到如果是我,我該怎麼做,好的,如果我是探勘者,我也拍了紀錄影片,我也理解布農族人這種邏輯與不精確的漢語講法,那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會抽空帶著地圖,帶著我所拍攝的影片,再到布農的部落去,訪談,先確認可能是現在的哪個部落的祖先,當然若真的要找到確切的後代,也不太可能,但至少可以問到口傳比較接近的部落吧!再來,就是委婉的跟當地族人訴說整個探勘的過程,假如我以東埔部落為例,我就找東埔的族人,再透過族人去找尋獵人,以及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口述歷史耆老等),再把探勘過程,去到家屋的前後歷程,拍攝過程跟族人說,一起討論,期間也可以先用低姿態,適當的表達對於前往舊部落內部踩踏與拍攝影片的歉意,只要有這些“尊重”的動作出現,我想以我對各族群的認識,族人不僅會接受,甚至會給你更多的資訊,再來,如果我要剪接後製影片,我也可以在拜訪部落後,請族人也入鏡,解釋這個探勘隊所拍攝到的種種,當一個探勘者所拍攝的影片,裡面有了自己族人的後續解釋,不僅表達了對族人充分的尊重外,這樣子的影片公佈出去,價值就會更高,即使這些族人可能真的也不是舊部落祖先的後代,但是至少還是保有了布農族人對於這個地區的觀點與解釋,還是會比較適當吧。

    長期以來,我遇到各個族群的人,跟我講述甚至抱怨過所謂的學者,只是用“學者”,用“漢人”的理解,然後一直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原住民保存文化或是爭取權益之類的事情,殊不知,漢民族或是學者一直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族人,一定就會跟族人的“認知”有落差,簡單的說,我們要的並不是你想像的,就醬子,所以,要幫原住民族發聲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沒有事先跟族人做充分的溝通,只是網路上你打字我打字,根本不會有共識的,另外,更不要“代表”族人去侃侃而談,除非人家真的已經是把你當自己人看待,或是非常的信任你了,否則,就是一種“越俎代庖”,反而會有更多的衝突的。

    好的,一下子寫太多了,關於拿祖靈開玩笑的近因,待下回分解了。

  • 我們一起闖分解動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4 22:44:43
    有 327 人按讚

    上星期受邀與作家朱宥勳、林立青與桌遊設計者張邵年(以下省略姓氏)一起試玩《霹靂:入陣武林》桌遊,相當有意思,發文記之。

    我對霹靂布袋戲一直是又好奇又不知要從何下手。我國小的時候電視是看得到史豔文和藏鏡人的,但因為家裡不看電視所以也無從追起。大約是國中到高中時期霹靂布袋戲甚是風行,到朋友家常可以看到成疊的霹靂錄影帶(錄影帶耶,想不到老夫有生之年還會寫到這三個字,時代的眼淚),但因為我家不看電視所以又跟我無緣,只有偶爾到別人家裡看看第四台,會看到長得像戴了墨鏡的黃秋生的業途靈在那裡喊「火龍金魔體」,以及頭長得像臭豆腐的鬼王棺。不過劇情是什麼,一概不知。

    到我長大之後,沉浸在武俠世界裡,這個臺灣本土最大最悠久的武俠IP當然也吸引我的注意。但此時霹靂龐大的故事體系讓我有滿漢全席不知如何下箸之嘆,雖然想一探究竟,但又不知要從哪裡切入。最後只買了鄭問在香港玉郎集團繪製的《漫畫大霹靂》過過乾癮,也算是對霹靂的宇宙觀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我收到邵年的邀約,是相當興奮的。一來是我對「霹靂宇宙」本來就有興趣探索;二來是我其實幾乎是霹靂的門外漢,如果讓我來玩,卻無法投入這套桌遊的情境,那麼對於完全是霹靂門外漢的玩家而言,必定感到索然無味。也就是說,由我來當霹靂門外漢的玩家門檻,再適合不過了。

    依約到場,大家寒暄幾句,便坐定開始解釋遊戲。桌遊我只算是初階玩家,家裡大小桌遊加上電腦版本大概就十幾種而已。所以我很難拿舊有的桌遊來比擬這套桌遊。要我說的話,有點像是90年代的「金庸群俠傳」故事架構,在這套桌遊裡,玩家扮演一個初出茅廬、只有低階家傳武功的雛兒,必須通過「獲取福緣、搜尋祕笈、修練武功、結交俠客、討伐BOSS、購買道具」六種動作來累積自己的實力,打倒BOSS,贏得錢財與經驗。

    這六種動作分開粗略解釋的話,「獲取福緣」是擲骰以獲得某些福份。「搜尋祕笈」則是霹靂世界裡的武功祕笈一字排開,玩家可以看自己累積的福份取得對應的祕笈。「修煉武功」則是透過行動累積自身八大穴道的點數,點數與祕笈所需的穴道點數相符即可練成祕笈絕學,待會打BOSS的攻擊力也會上升。「結交俠客」則是與霹靂世界裡的正角結交,讓他提高你所屬陣營的攻擊力。「購買道具」有用銀兩購買武器(提高攻擊力)、平安符(增加福緣)、禮品(讓與你結交的俠客成為莫逆之交)等等功能。「討伐BOSS」就是玩家衡量自己的攻擊力夠了(修煉武功+配備武器+結交俠客武力+BOSS本身弱點......),便可發動攻擊,打敗BOSS之後,銀兩、修煉等數值也會上升。

    用文字說明看起來挺複雜,不過其實玩起來也就是這六種動作輪流執行而已,玩幾回合就上手了。我覺得這款遊戲最妙的地方是計分方式多元,不到最後結算分數,不知誰輸誰贏。我是穩紮穩打型,大致照著「獲取福緣、搜尋祕笈、修練武功、結交俠客、購買道具、討伐BOSS」的SOP走,玩到終局我大概是自身武力最強的,因為我練成了三本祕笈,還配備了兩種武器。宥勳則是結交了一堆不離不棄的俠客,大家笑說現實中的戰神在遊戲裡反而不好戰,倒是以和為貴、廣拓人脈。立青的玩法最讓人跌破眼鏡,因為他要修煉的祕笈、想結交的俠客,剛好都被前一家玩家搶走(仔細一想,所以這其實也是一種策略),只好在沒有特殊武功和人脈的情形下,直接單挑打怪;幸運的是他每次剛好都有數值比他稍低的BOSS讓他痛宰,而解決一個BOSS就能賺到銀兩和武功素質,所以到最後他的武力竟也不弱。

    所以最後終局之時,我們四個人呈現了四種極端:我是武功最高、兵器最強;宥勳是助拳的俠客一大堆,隨時可以「烙人(落人)」打群架;立青是獨來獨往一匹狼,祕笈修煉不多,也沒有人相助,但他解決的BOSS居然最多;至於桌遊人邵年......你不是玩過好幾次了嗎?怎麼會落得最後一名的地步?

    最後結算分數,立青第一(沒朋友、不專心修煉祕笈,居然也行!)、我第二、宥勳第三、邵年第四。

    上半場心得:「習武之章」因為得分方式多元,意味著玩家的抉擇都是為了得分(主要是打倒BOSS)的方向前進,但是你福緣夠不夠、祕笈好不好練、遇到的BOSS打不打得贏、剩多少銀兩......都關係著分數。所以在玩的當下,要計算彼此各有幾分,極度困難;這時候只要盡情融入霹靂武俠世界裡,把自己當成是不斷成長的少年俠客,拚命去修煉和闖蕩便是。

    有趣的是,隨著自己祕笈越練越多本、武器越來越強、盟友也越來越眾,一次又一次能打倒的BOSS,其武力值(也就是玩家能獲得的分數)也越高。也就是說在這場遊戲中(一共六回合),玩家是能夠明顯感受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強大,給予我相當真實的「成長」感。

    這個玩法,有一定的策略性,例如觀察別人的數值,搶先一步奪走對手可修煉的祕笈或可打倒的BOSS,讓對手在這回合無功可練、無人可打,只能pass,所以熟悉遊戲規則的玩家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是由於福緣、祕笈、BOSS的出現是隨機的,因此老手玩家不見得就能贏過新手玩家(看看邵年......),這樣的遊戲機制對於新、老玩家都是公平的,真正體現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拍拚」這句俗話。

    霹靂門外漢如我,照樣玩得血脈賁張、驚呼連連,若是霹靂迷,玩起來一定加倍過癮。我在某回合「結交俠客」時,故意拉攏了武力值極低的「秦假仙」,邵年好意提醒我,我的數值可以結交武力更高的俠客,我說我就是喜歡打不死的蟑螂秦假仙。

    我沒說出口的是:有他在身邊,我彷彿回到國中那年暑假,半夜在外婆家看霹靂布袋戲時,業途靈用怪腔怪調叫喚秦假仙「大仔(ㄉㄚˇ ㄗㄞˊ)」那一刻;雖然不知道劇情如何,但依然為霹靂所塑造的武俠奇幻世界逗得呵呵大笑。

    但是這才到中場休息而已。以上是「習武之章」,算是小蝦米初入江湖闖蕩江湖的過程,打的都是霹靂世界中的反派角色。我們四個人都已經練到這麼強了,難道不讓我們互毆一場嗎?

    「你的心聲我們聽到了。」邵年拿出《霹靂:入陣武林》盒子裡的棋盤,接著教我們玩第二個遊戲:「決戰之章」。決戰結果如何,緊張緊張緊張,刺激刺激刺激,當然要像布袋戲一樣,下回分解!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是給喜愛桌遊、喜愛RPG遊戲、喜愛武俠、喜愛霹靂的你,最豪華的獻禮。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集資預購資訊:
    https://zecz.ec/3rpzG4o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iliboardgam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