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54的網紅沁霏的心靈空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光的心靈空間 #兩性 把你當做我最重要的客戶 這一年多以來,聽到好幾對夫妻,關係破裂的警訊,出現在,丈夫手機中有酒店小姐的噓寒問暖,而後,關係起了間隙,出了衝突,各自爭論起來,兩相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關於夫妻間的親密與性需求,是否支持彼此滿足,一直是展爸與我之間,經常討論的話題。 親密...

  •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 在 沁霏的心靈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0 09:09:23
    有 14 人按讚

    #時光的心靈空間
    #兩性

    把你當做我最重要的客戶

    這一年多以來,聽到好幾對夫妻,關係破裂的警訊,出現在,丈夫手機中有酒店小姐的噓寒問暖,而後,關係起了間隙,出了衝突,各自爭論起來,兩相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關於夫妻間的親密與性需求,是否支持彼此滿足,一直是展爸與我之間,經常討論的話題。

    親密的需求,我需要的聊天與說話,展爸80%照顧到我了。

    而身體的性需求,他需要我專程為他而存在的時光,看來,他的需求不滿比較多。

    「站著茅坑不拉屎」這是展爸在我們討論兩人間的這事情,常形容的成語。

    對我而言,這成語傳遞的是他的心情,雖然不雅,比喻象徵也不對,我還是收下了。

    他的意思是:「我把性對象,設定與鎖定,專屬於妳,而妳,卻經常忽略、忽視.....這不是,站著茅坑不拉屎嗎?」

    其實這句成語用得不好,但我珍惜夫妻間的坦誠對話,

    於是,我很寬,單純地,就是,收下,他的心情,表達了,我的抱歉。

    並且,仔仔細細詢問,要如何做,在我們現有的生活結構裡,能讓他,不會有這樣的委屈感。

    ♡♡

    關於夫妻間,彼此的親密與性滿足感,是否相互平衡與支持,

    這樣的對話,我們也討論了十幾年了。

    而我,每次下定決心,也好多次了,然而,我的實踐力,總是打很多折扣。

    自己的工作,寫作,夢想,孩子的需求,娘家的狀況.....甚至,多如牛毛的學生的回信,粉絲的往來.....,在展爸眼裡,我可能,都直接把時間給出去,只有他,要跟我約時間,而我,很常,沒辦法立刻,義無反顧,阿紗力地,給出時間。

    今天,談得比較久,我逐漸完全能珍惜,他為我所守護住的,關係裡的忠誠。

    逐漸地,我承認,並認同,而深深明白:

    即使,我主動專注地,聯繫與公婆的情誼,這也,不能取代,男人對女人的需要。

    即使,我在家庭生活,無論金錢勞力心力情感用心的付出,豐盛而愉快,也不能填補他,需求兩人時光的,感慨的心。

    即使,我處處尊重敬重他,這幾年,幾乎沒有抱怨沒有嘮叨,兩人的合作越來越平衡順遂,都不是藉口,能彌補,每次跟我要時間,我經常,沒有把他放在第一位。

    即使,兩人像朋友,可以聊的很多,而我,學會,依賴他,告訴我,各種世界的變化,把他當顧問,甚至,自然地,能傾慕他,侃侃而談的帥氣.....然而,我沒有思慕他,當兩人分開後,我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不太想念他,比起想念他,我想念兒子女兒的時間,是多一些。

    也就是,這些平衡,我守護得不錯,兩人的關係,長長久久,能維持得下去。

    然而,我欠他的,夫妻倆有如情侶,單純男人與女人的時光,優先次序,就是,欠他的。

    這幾天,我有個奇妙的「經驗」是個很特別的時光。

    每天晚上,女兒會讀書,而我,會做著自己的事情,陪她。

    這時,展爸,會用他的大螢幕,靜音地玩他的PS4,那玩過千百次的遊戲。

    我總會轉頭,看著他的螢幕,有時,要求他幫主角換個衣服,有時,神入他的遊戲場景。

    因為每天每天,所以,幾乎,我看著那魔物獵人的景色,就感覺到,展爸的存在。

    然後,不自主地,竟然,想像,哪天他掛了,可以在香案前,擺上這螢幕,當做祭品。

    恍神下,有了這想法,真是超級怪的,連忙甩甩頭,跟無常致敬,謝謝提醒,我會更珍惜的。 然後,自顧自地,眼淚掉下來。

    ♡♡

    我有珍惜展爸,但這份珍惜,他沒有收到。

    我喜歡兩人的時光,但是,我卻,以為天長地久,沒有即時把握。

    醒來了,我跟展爸說:「今天起,我要以酒店工作者的心情,把你當成是我的重要客戶,所以,我需要把和你在一起的需求,一起快樂的憧憬和計畫,放在,我個人工作,以及,身為母親妻子女兒的角色責任之前。 看重你,在調配時間,以及優先次序上,把你身為男人的需求,放在前頭。」

    於是,展爸點頭如擣蒜。說:「對對對。」

    然後,我說:「所以,你也把我當成,心目中想要親近,又不確定是否會被拒絕,願意花時間,珍惜並聆聽,看重,小討好,用欣賞的眼光,對待我。 溫柔並會想念,以及,想靠近我,表達想靠近的心意。」

    他的回答是:「妳不覺得,我一直這樣做嗎?」

    ♡♡

    哎呀!!

    要能守住這份決心,在夫妻之間,實踐以上兩種態度,真正徹底,把彼此個人放在前頭,要心靈很強壯,對生活和自己很多寬容與允許,並且,有一定程度的謀生力與社會支持系統才行呀。

    昨天,我跟遇到這樣的處境的妻子說:「千萬不要站在自己道德上的正確,掉入指責的位置。 也不要,覺得自己受害者,誇張地把不安全感拿出來;更不要,認為,他為妳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願,所以,已經平衡了,而忘記,要經常主動問問,他需要什麼,而妳能為他做的,並且,把重點放在他身上,為他而做。」

    ♡♡

    十幾年前,有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叫做「情婦 vs 妻子」

    書中,是一位以情婦為職,對妻子提出的忠告。

    我覺得,那是一名,人生歷練豐富而有智慧的女性,她提出的忠告,實用而貼近人性的真實。 當時,我一直守著那樣的忠告,不要因為是妻子,而失去當下的珍惜。

    這幾年,真的是又忘了。

    ♡♡

    關於酒店,展爸酷愛在網路上閱讀,閱讀了許多,台灣性產業的演變史。

    他明白酒店女性工作者的選擇以及承擔,也告訴我,要用新的眼光去看,酒店女性,可以帶給男性的服務。 他也知道,酒店的消費,以及,在酒店能得到絕對的享受和迷戀,因而,他給自己的界線是,不要開始第一次。


    他說:不要用以前的想像,來想像酒店小姐。

    現在,幾乎已經沒有逼量為娼了。 如果真的有被逼的,都是人口販賣,外籍的女性被不人道對待。 而酒店的工作者,大部分是自願的。 她們大多數,有大學教育,會打扮,有見解,很有氣質,並且,以客戶為中心。 (他還補充了很多,酒店業者如何,一步步讓想要有高收入的女孩,一點一點鬆開界線的歷程)

    意思是,理書,妳真的難以想像,那是多麼優質跟迷人的過程。

    不要講性服務,光是,那樣的氣氛,和對話,就足以,平衡,終日辛勞而得不到妻子回報的匱乏感。你要同理心有同理心,要了解有了解,要深情款款有眼神,要不囉嗦與看重,那就都有了。 不重視丈夫的妻子,是一定不敵的。

    我明白的是,眼前的丈夫,最在意的是,心意。

    大家都成熟了,身材/外貌/打扮,都能因為情感,而鬆鬆的。

    然而,是否看重他,是否重視他,是最直接的。

    ♡♡

    我明白與自省,自己也有虧待老公惡習的。

    包含,工作狂,不愛打扮,太以家庭或孩子為中心,有時候,還要回娘家當拯救者。

    並且,還是個有尊嚴的大女性,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見解。

    幸好,這幾年,我變了很多很多:

    我善體人意,專心聆聽,很需要並喜歡,聽展爸說話,70%改掉嘮叨的習慣,當他沒有需求我的建議時,就單純聆聽與敬重他的作法。 我很樂意看見他的需要,能分憂解勞,就盡量照顧他。 我回到家,就放下老師的角色,專業的身分,單純,是個有很多呆呆的放鬆女性。

    然而,我明白,以展爸的需求,我成為他的女人的比例與時間,還是少於他的需要。

    因此,我問:「是什麼,讓你可以不去酒店?」

    ♡♡

    他說:「因為我很謹慎,不能開始第一次。 去了之後,就會開始想去。」

    他繼續說:「真正讓我不去的,是人生楷模與選擇,因為我的爸爸,爺爺,這一生,展現的,都是,敬業顧家,那也成了我的楷模。」還有,「我為我怕麻煩,我太知道,事情的後果,以及,接下來,要付出所有的代價。 所以,我守護自己的心。」

    他說:「我有壓力,或需求不滿,我知道怎麼調適。 年紀大了,對於起心動念,對於什麼時候有危險,都可以洞察,關掉網頁,轉換環境,做做別的事,心思就離開了,界線守住,就沒事了。 」「重點是,在生活中,我是平衡的,在關係或家庭中,我沒有被犧牲感,我擁有很多自己的生活,我的生命,有為自己而活的方式。我有自己的冒險方法,有自己展現雄風,享受多巴胺的方式。」

    我明白了,今後,我會調整心情,不會把你的存在,當成理所當然。

    不會把你所給予我的,當成,自然而然。

    我會把你,當成重要的客戶,知曉,時刻,要珍惜,否則,會失去你。

    無論,是酒店,是老天爺,是電動,是......

    ♡♡

    因為我中年很久了,臉皮比較厚。

    覺得這主題重要,寫出來,單純是,盼望,這世間的家庭,維持家庭的夫妻,能多點,親密,以及,相親相愛。

    附註,是我在網路上找到,一點點,「情婦 vs 妻子」的小摘要。

    文章轉貼自王理書老師

    粉絲專頁:『時光的心靈空間』
    http://tinyurl.com/yxpvgl8k

  •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 在 李蒨蓉 Lee Chien R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5 21:00:12
    有 1,333 人按讚

    #話語的力量 #一句合宜的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口吐金蘋果 #口說祝福造就勸勉多感謝 #今日新聞心得感言

    時代在變,人人用手機看新聞,本人還是走傳統路線,習慣用翻報的方式了解世界大小事。周末假日,沒人趕著上班上學,早晨時光我們一家四口喜歡吃個豐盛早午餐,享受慢活節奏。今早我跟小兒子邊吃邊聊、邊讀報。

    說來有些慚愧,正當兒子攤開報紙,認真瀏覽國內外時事,一旁的媽媽我,卻是一臉埋進水果報的娛樂版,追著最新八卦,兒子見媽那麼投入,加上水果報用「兩個全版加一個半版」報導該事件,好奇問我事件始末,最後一臉疑惑地說:「媽,既然只是男女朋友分手,為什麼登上那麼大的新聞版面?」

    孩子更不解的是,「媽,那妳為什麼要一直看啊?」哎呀,被兒子這麼一問,我整個人都心虛了起來,發現自己多少還是會被好奇心驅使,一臉吃瓜用湊熱鬧的看戲心態,在follow這則正火的娛樂新聞。

    報紙一翻過去,同樣是娛樂新聞國際版,一篇有關美國影帝湯姆漢克的報導,版面雖小,標題卻立刻吸引我的注意力。

    那篇報導在說,先前因為感染到新型冠狀病毒,湯姆漢克跟妻子在澳洲隔離了十四天以上,日前回到美國,收到一封來自澳洲8歲小男孩的信。信中除了關切他們夫妻倆的情況,也提到自己的名字叫做Corona,被同學們直呼是「冠狀病毒」,讓他感到傷心和憤怒。

    湯姆漢克讀了這封信之後,不僅回信鼓勵,還送上一部珍藏的同名Corona牌打字機,告訴小男孩說,他是自己認識的人當中,唯一一個叫做Corona的人,而且這個名字就像是「環繞太陽周圍的光環,如皇冠般的閃耀」。

    若你是那位小男孩,會作何反應?換作是我,一定會感動到痛哭流涕,從此以自己的名字為榮。而且別說收到影帝的信和打字機了,光是從報紙上讀到這篇報導,我就忍不住紅了眼眶,心裡感動到不行!

    從湯姆漢克的報導,對比「豬揚情變」事件所引發的大眾批判效應,讓我想到聖經上有句話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意思是說,一句話若說得恰到好處,可以為他人的生命灌注信心和愛;反之,一味的情緒性謾罵,甚至是留言講些垃圾話、吐酸水,不僅改變不了什麼,也只會讓整個社會人心瀰漫在一股烏煙瘴氣,多說無益。

    隨著情變事件的劇情超展開,男、女主角的微薄粉絲人數雙雙暴增數百萬,記者直指這些近期加入的粉絲們,要不就是來投以同情眼光,要不就是來留言謾罵。這就好比原先我的臉書粉絲專頁按讚人數,大約穩穩維持在四十多萬,阿帕契事件一爆發,瞬間湧入五萬多人,首次突破五十萬大關。後來因為粉絲專頁關閉很長一段時間,加上沒什麼好罵,有些人陸續退出粉專,人數才又回到正常水平,雖然低於五十萬,人數變少了,我的心裡卻更加安心跟踏實。

    我們每天在看那麼多新聞時事,不管是勁爆、誇張還是令人氣憤,每個人心裡一定都自有一把尺,覺得事情對或不對、好或不好?但最終要不要評論,以及要怎麼評論?真的就考驗著個人的EQ和智慧了!尤其是在網路四通八達的今天,人們的表達方式大多是透過鍵盤敲敲打打,然後傳送出去,不像說話一樣稍縱即逝,文字的東西反而會被一直流傳,並且重複曝光。

    正因文字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更加突顯出「謹言慎行」的重要性。所以蒨蓉在這裡也想鼓勵大家,認真看待從自己口中或手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句話。讓我們多多學習像湯姆漢克那樣,用一句話散播正能量,也為自己在世上多結一些「金蘋果」,相信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

    最後,在蒨蓉的新書當中,正有一篇文章提及如何送老公『金蘋果』,可見話語的力量,不僅是父母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影響,對枕邊人也是有相同的道理喔!

    《美麗 心覺醒》
    金石堂 https://bit.ly/2UlLll8
    博客來 https://bit.ly/38V6aJn
    誠品 https://bit.ly/2xEYdLd
    讀冊 https://bit.ly/2wgeyps
    時報悅讀 http://bit.ly/2vBg5pO

    💝版稅所得全數捐給「小中太陽課後陪讀」

    #美麗心覺醒 #重生歷程 #上億元的生命成長課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困難 #從心出發 #小中太陽課後陪讀 #買書做公益 #心覺醒

  •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意思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0 18:22:21
    有 3 人按讚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2月9日(當地時間)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 《寄生蟲》入圍了最佳影片獎、導演獎、劇本獎、美術獎、剪輯獎、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獎)等六個部門的提名名單。

    最終橫掃奧斯卡,獲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

    電影裡,窮人一家和富人一家,互為鏡像。同樣是夫妻,一子一女,卻一個在上流世界,一個在最底層的世界。另一組鏡像是,富人住在地上,窮人住在地下;富人生活在天堂裡,窮人掙扎在地獄裡……奉俊昊在電影中進行平行剪輯,使兩個空間發生的事件互相交織。

    這種鏡像只看到了差別,而非本質上的相同。聖經中以上帝視角所展現的人的鏡像,首先需要從人有上帝的形象入手,不論你是窮人或富人,在本質上都是有著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在本質上有差異的不同物種。

    電影裡,用一些核心詞來詮釋“寄生”,那就是自我為中心建構的“界限”......當人只出於個人好惡,以自我為中心建立界限時,界限就成了一種災難和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小七 #寄生蟲 #界線 #貧富差異
    http://ocfuyin.org/oc2019081903

    *你對這座城市沒有感情,我卻愛它——電影《寄生蟲》
    文/小七


    5月30日在韓國上映的影片《寄生蟲》,榮獲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寄生蟲》剛開播時即在豆瓣獲9.3分,IMDB8.6分的驚人高分。對於導演奉俊昊,他首先被大眾熟知的是2003年執導的電影《殺人回憶》,影評人木二衛曾如此評價:“個體命運的悲劇和動盪不安的時局完整結合在一起……當最後所有矛頭都指向一個人時,希望又瞬間破滅,沮喪之至。” 當然,奉俊昊在社會階級問題的這一母題的延續性上,最直接的應該是他的前作《雪國列車》 。

    而《寄生蟲》所要表達的,是在個人與社會整體間做出更深層面的寓言式的探討。


    符號下的互為鏡像

    《寄生蟲》講述了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家庭的故事:宋康昊飾演的無業遊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家應聘課外教師。陰差陽錯之間,低到塵埃的貧窮的一家4口,與高出天際的有錢的一家4口,發生了交集……

    這部電影最初不叫《寄生蟲》,而叫《謄印》。什麼是謄印?按著字面意思,是指一種複制的圖印。奉俊昊曾在採訪中提到這來源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的藝術概念,為的是追求意外的趣味,進行意象的暗示性,是一種象徵與暗示,是符號。所以,理解這部電影,並不只是從人物本身理解,而是一種群體的鏡像,是個體的寓言。

    很多人詬病電影劇情發展不合邏輯,例如富人的智商集體不在線,等等,其實並沒有註意到導演背後的意圖。在某種意義上講,越是扁平的人物,越具有代表性,才更大地凸顯了矛盾、差距以及諷刺。

    電影裡,窮人一家和富人一家,互為鏡像。同樣是夫妻,一子一女,卻一個在上流世界,一個在最底層的世界。另一組鏡像是,富人住在地上,窮人住在地下;富人生活在天堂裡,窮人掙扎在地獄裡……奉俊昊在電影中進行平行剪輯,使兩個空間發生的事件互相交織。

    這種鏡像只看到了差別,而非本質上的相同。聖經中以上帝視角所展現的人的鏡像,首先需要從人有上帝的形象入手,不論你是窮人或富人,在本質上都是有著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在本質上有差異的不同物種。


    不可逾越的界限

    電影裡,用一些核心詞來詮釋“寄生”,那就是自我為中心建構的“界限”。出於愛而設置的界限是一種保護,如馬路上的斑馬線、紅綠燈;人和上帝之間有絕對不可僭越的界限;父母告訴孩子不能靠近火是出於愛而設的界限。而不恰當的越界,可以理解為寄生。例如啃老的年輕人寄生於父母;婚內的出軌行為是把本屬於夫妻間的盟約之愛,寄生於第三者。當人只出於個人好惡,以自我為中心建立界限時,界限就成了一種災難和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影片中,導演大量使用了“階梯”這個符號,強調頂端與底層的對比和界限。電影中,在富人和窮人之間,隔著一條陡峭階梯。階梯上面是寬闊的豪宅,下面是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獄……

    導演甚至在電影的某些構圖上,借用玻璃的對角線分割強調階層的界限。例如,前保姆越過對角線拍醒富人妻子,然後再回到原來的區域。

    富人爸爸也屢次提到越界。他開除年輕司機時,最恨的不是司機亂搞,而是沒有在自己的座位搞,偏偏越界到後排自己的座位上。新司機問他,應該還愛著自己的太太?富人爸爸表現的是一種面對越界的憤怒:我可以和你表面客氣、禮貌,但我們不是朋友,你是被剝削的階級。

    導演在可看到的越界的基礎上,選擇了畫面上看不到的,卻深入骨髓的“氣味”來表達越界。電影中氣味是非常重要的誘因,承載了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它帶有天然的貶低色彩,讓你想到貧窮、困窘、底層和不干淨。

    它就像局限在某種界限下的烙印,如一個人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等。你能洗掉衣服的汗味,卻洗不掉已經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氣味。電影中底層的一家人,雖然改造並包裝了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但一場暴雨就能將他們打回原型。階級差異才是如影隨形的屈辱印記。


    誰是寄生蟲?

    隨處可尋的界限下,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富人?窮人?

    導演的用意並非只是簡單的仇富,因為所選富人的角色並不是韓國財閥家族,而是辛苦打拼的IT人,導演在此拋出一個新命題——究竟是誰病了?

    電影中的富人以為,他們的寬容和大度,是對窮人的恩賜。在其背後,是發自內心的對窮人的鄙夷,而窮人早就看透了這種偽善;電影中窮人可憐巴巴的背後,是市儈、奸滑和算計。他們找到各種藉口,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開脫,比如,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錢就是熨斗,能把一些褶皺都燙平了……

    但是,電影最後仇殺衝突的開始,並非是窮人和富人,而是發生在兩個窮人家庭之間。除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互害,還有窮人與窮人之間的互害。他們成為彼此眼中的寄生蟲,彼此厭棄,最終化為血雨腥風。

    電影中,有一個令人髮指的細節。富人全家一直認為掛在牆上的是小孩子畫的自畫像,但畫中卻是孩子所畫住在“底層世界”的鬼、寄生蟲。它與全家福放在一起。導演藉此傳達一個核心思想:兩個世界“互為寄生蟲”。底層與上層世界,在本質上毫無差別。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其實,真正的寄生蟲,是人的惡。這惡正如電影中的地下迷宮,自帶轉角,永無盡頭。這種惡共同存在於富人和窮人身上,但有不同的表達。富人強調守住特權和界限,窮人想越過界限,拼命往上攀爬,就連電影最後,兒子幻想買房子釋放父親,象徵階層的擁抱,象徵希望和答案。

    但是,這只能是幻想,沒有答案。人之惡,正如電影中的“石頭”,電影說它是“甩不開的石頭粘著我”,這隱喻的是人不可抑制的慾望。所有人身上或許都會產生世界末日一般的瘋狂和焦慮,但所有人都強迫自己填平自己的深淵。

    奉俊昊說:“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TA所處的時代。”電影只是一種藝術手段,它只是把個體命運和社會真相以寓言的形式,展現給觀眾。它沒有能力去解決如此尖銳的社會問題。

    但現實往往比電影更讓人絕望,人生的無奈是無出路的嘆息。因為有時,固有的被惡禁錮,就再無法打開。



    約拿的界限

    聖經裡記載了一個“升級版”的越界的故事,就是約拿的故事。亞述帝國殺戮以色列人,上帝卻讓先知約拿向他們傳福音,對於一個如此愛國的先知,這絕對是不可跨越的界限。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參《約拿書》1:3)約拿於是選擇逃跑。

    可上帝定意要成就他自己的事。他使約拿經歷了風浪,被人扔進海中,被迫在魚腹裡生活了3日。上岸的約拿,仍不太情願地走向了尼尼微城。當尼尼微人聽到福音而悔改時,聖經中描寫約拿的反應: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約拿書》4:1-4)

    約拿不但暴怒,還指控上帝是邪惡的,還當場求死!提摩太·凱勒在《諸神的面具》中寫道:“因為人心的本性是自以為義,所以很自然會覺得自己的文化與階層特色比別人的優越,但是這種自然的傾向,卻為福音所抑制。”





    越界的憐恤


    約拿的故事在這裡戛然而止。上帝在挑戰帶著階層優越性的約拿,同時也給出了最終的答案。上帝的回應是:你對這個城市沒有感情,但是我卻愛他們。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約拿書》4:10-13)

    凱勒牧師在《生活中的偶像》中說:

    “幾個世紀之後,有一個人說他就是那最終極的約拿(《馬太福音》12:39-41)。當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離開了那至高也是最舒適的環境,為了要來服事那些不僅可能會傷害,而且必定會傷害他的人;然而為了要拯救他們,他不只向他們傳道,更為他們犧牲了性命……

    約拿只是看起來好像會死在魚腹中,但耶穌卻是真正地死了,而且也復活了。這就是耶穌所說的'約拿的神蹟'(參《馬太福音》12:39)……約拿是被丟到風暴中的海裡,而耶穌則是上了十字架最終極的風暴…… ”

    上帝暗示約拿,他會用一種約拿不願意的方式,去愛這個世上強大卻失落的城市。在耶穌基督的福音裡,藉著這位真正越界的“約拿”,來成就愛的委身。

    世界的規則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上帝卻“道成肉身”,“越界”成為卑微的人。影片名為《寄生蟲》,或許或多或少有階級歧視的意味,但聖經中有一處記載著​:“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詩篇》 22:6),很明顯,這指向了受難的基督。他因著愛,賦予我們生命相同的​盼望和慰藉。​

    上帝越界的憐恤,才能成為這世界的答案,也成為《寄生蟲》最終的出路和亮光。不只是寓言,而是真實的恩典。(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