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長率分母為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長率分母為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長率分母為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長率分母為0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94的網紅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鎖定高股息,不怕洗刷刷】 時間:2021/03/07(日) 貼文:NO.1199篇 大家早,我是LEO . ■ 殖利率引震盪 時序進入三月,自從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飆高超過 1.5%之後,市場就開始出現劇烈震盪,理由是,目前標普500企業平均股息殖利率為 1.48%,當股市漲越多,股價越高,...

成長率分母為0 在 股海舵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7:59

嗨~建議先看完四大面向那篇 才好理解基本面意義💪 我會詳細介紹基本面財報分析的重點 因為篇幅超過兩千字數限制 所以我會分成三篇 共四大類 希望打基礎的粉絲能花時間吸收 一定能幫到你! 會計四大報表 1. 資產負債表 2. 損益表 3. 現金流量表 4. 權益變動表 財報分析很多都從負債表及損益表...

  • 成長率分母為0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7 16:55:45
    有 20 人按讚

    【鎖定高股息,不怕洗刷刷】
    時間:2021/03/07(日)
    貼文:NO.1199篇
    大家早,我是LEO
    .
    ■ 殖利率引震盪
    時序進入三月,自從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飆高超過 1.5%之後,市場就開始出現劇烈震盪,理由是,目前標普500企業平均股息殖利率為 1.48%,當股市漲越多,股價越高,相對的股息殖利率就變低了。
    .
    殖利率公式為:現金股利/股價,當分母變大,自然股息殖利率就降低了,對新的投資人來說,它們會衡量如果把資金放在幾乎無風險的美債,可以穩穩拿到1.5%的配息,那為什麼要把資金放到只有 1.48%的股票上呢?更何況股票有可能因為波動導致本金縮水。
    .
    當然對一般投資人來說,1.48%或是1.5%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差距,選擇進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大多數也不是為了那 1.5%的配息,可是對於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大型機構法人,或者壽險機構,它們原本就已經持有相當大的股票資產,當股息殖利率下降到某種程度,它們會評估是否股票漲太多了,原本想賺股息,但是這時候它們會選擇獲利了結,先賺走價差,這就是近期股市震盪的原因。
    .
    ■ 科技股洗很大
    那斯達克指數殺很大,三月初就直接跌破季線,費城半導體也面臨同樣慘況,標普500,道瓊工業指數也紛紛跌破季線,差別在於標普與道瓊屬於蜻蜓點水,小幅跌破就拉起來,這是因為科技股這一波的上漲主要受惠政府低利率的激勵,它們大多舉債投資,當利率一提高,市場資金就出現大挪移,特別是那些目前還沒有什麼獲利,就大漲特漲反應未來夢想的科技公司。
    .
    ■ 短期震盪長期看好
    不過,從長線的角度來看,美債殖利率攀高代表的意思是:對於未來通膨升溫的預期,講白話文就是看好未來景氣復甦,利率才會走高,以前每次提到升息,市場就開始恐慌,提到降息市場就喜孜孜,其實用另一個比喻來說明,當市場生病了,聯準會才會降息救市,就像這一波疫情嚴重打擊市場,才會把利率降到史無前例的低水準。當病情轉好,景氣轉好,當然會開始考慮升息,這不是壞事,醞釀升息前期,股市下挫,但開始升息以後反而會持續走高。
    .
    ■ 台灣景氣棒棒棒
    台股相較美股頗為抗跌,雖然重量級權值股台積電難免受到外資提款影響,但是其他族群反而陸續接棒演出,畢竟台灣受到疫情影響相對小很多,主計處最新宣佈大幅上修台灣今年GDP為 4.64%,創近七年新高,去年疫情肆虐台灣GDP為 3.11%,在全球前30大GDP國家中,我們的經濟規模排名第 21,但經濟成長率是排名第一 。台灣最新公佈元月景氣對策信號燈 37分,是近10年以來第二顆黃紅燈,只差一分就進入景氣熱絡的紅燈。
    .
    ■ 高股息攻守俱佳
    美債殖利率攀升已經是必然的趨勢,股市震盪也很正常,畢竟台股從疫情爆發後的最低點8523漲到16579點,上漲 8056點漲幅高達94.5%逼近一倍。稍稍修正有助於讓未來的上漲空間變大。近期資金板塊開始移動,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告去年全年獲利,並宣佈今年的股息政策,台灣很多企業獲利能力超強,又願意大方與股東分享獲利,這樣的公司特別是外資、壽險公司最喜歡選起來買。
    .
    例如:零壹(3029),去年每股賺3.55元,擬配發3元現金股利,以3/5收盤43.95計算股息殖利率高達 6.82%,2020年營收獲利寫歷史新高。鑫禾(4999)全球前三大筆電樞紐廠,筆電熱賣帶動獲利年增102.9%,全年EPS達 5.66元,按照去年90%配息率估計,若配息5元,以3/5收盤53.2元計算,殖利率約 9.38%。
    .
    其他包含中連貨運(5604)配息7.95元,殖利率9.6%,新洲(3171)配息1.85元,殖利率7.2%,中鋼構(2013)配息2.8元,殖利率7.1%,聯陽(3014)配息6元,殖利率7.1%,松瀚(5471)配息5.7元,殖利率6.7%,太醫(4126)配息4.2元,殖利率5.8%,上奇(6123)配息4元,殖利率8.3%。
    .
    如果投資朋友喜歡高配息可以往這個方向做研究,但是也不能只追求高現金股息,想要長期投資還是要留意該公司所處產業地位,未來的前景能否每年持續獲利,持續配發高股息,重點是股價能否填權息也是需要觀察的重點喔!
    .
    如果還不知道該怎麼做,請鎖定團隊每天即時分享😁
    .
    👇 1號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 2號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 成長率分母為0 在 主播竹幼婷的芬蘭芬分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14 01:29:23
    有 49 人按讚

    2020年第一季,瘟疫陰影壟罩全球、中國復工緩慢連帶多家台廠表現受創,政府治理從嚴,總體人數控管在50人以內,被全球譽為防疫模範生,然而,從嚴的表現也反映在民眾心理層面,除了口罩國家徵用,民眾視其為稀缺物資的恐慌,連帶觀光、服務業受到巨大打擊,人心惶惶,不敢出門、不敢消費。

    「人數在其次,總體國家治理穩定才是要務」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說,原本被戲稱「佛系防疫」的新加坡感染人數一個月爆增,到現在控制得當,經濟活動已恢復穩定。台灣政府防疫措施從嚴處置,但總體實施辦法卻值得省思,口罩國家徵用即是最好案例,輿論稱台灣布局很快,但醫界、業界、學界皆認為,在不需要布局及徵用時即貿然干預口罩市場,未來反彈,例如經濟不振、口罩供過於求、賤價等情況將出現。

    病情甚少 經濟衝擊大過疫情

    醫界人士則普遍認為(COVID-19)是還算溫和的病毒,孔繁錦醫生更和政府對著幹,說30天內證明政府是錯的「口罩應該管控,但要低調運作」。也有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撰文研究該病毒,認為感染力雖強,但多數是輕症。新加坡與澳門默默地從疫情中抽離,將經濟衝擊控制在最小,而布局超前的台灣,疫情控制得當,但經濟受災連連,知名飯店包括六福客棧、台中亞緻紛紛熄燈,高雄漢來、礁溪溫泉飯店或放無薪假,或者部份關閉、提早閉關因應。

    前立法委員沈富雄則從一開始就追蹤、研究(COVID-19),一開始就點出政府口罩政策徵收過早的失誤,後又對病毒的傳播進行觀察,後他以二戰電影1917來形容,他說這次防疫就像英軍對上德軍,大敵當前嚴陣以待,整個後方(國家、社會)不平靜,但其實戰場裡沒發生什麼事。當然,沈富雄肯定衛福部長陳時中作為防疫指揮官的魄力,但痛批執政者分寸拿捏不當,會重挫台灣經濟。

    沈富雄認為口罩政策被宣傳太過,也認為民眾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太過恐慌,台大醫科又擁有藥學博士身份的沈富雄說,這隻新型病毒截至目前為止還算溫和。他強調(COVID-19)在台灣普遍被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都是錯誤的名稱、亂翻譯。沈醫師說:「國際上稱它冠狀病毒(COVID-19)由代表冠狀(corona virus)冠狀(corona)、病毒(virus)、疾病(disease)叫做冠狀病毒(註:19為2019),沒有症、沒有病,沒有肺炎(pneumonia)這節」,可是「我們現在一講,就是『武漢肺炎』」會讓大家很害怕。

    分母不對 疫情掌握難以精確

    所以到底這個病「有肺炎才算?沒有肺炎也算?我覺得用肺炎來判斷是不對的。那,是重症才算呢?重症而沒有肺炎算不算?重症有肺炎才算?重症沒有肺炎算不算?如果不是重症算不算,如果是輕症算不算?如果沒有症算不算?」沈富雄說「我不是咬文嚼字,這每一個問題都嚴重影響到感染率、重病率、死亡率。」

    就像台灣第一起死亡案例即被以一般肺炎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一直到後來台灣改變篩檢方式才回頭找到他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然而,據防疫指揮中心追蹤感染源的浙江台商已經痊癒且成陰性,事後驗出該台商有抗體,然而台灣並未把浙江台商算在我們確診案例當中。同樣,全球各國驗新冠病毒(COVID-19)的方法和標準都不同,所以全球對這隻新型病毒的未知就很大,確診為陽性的分母就不正確。

    武漢特例 全球無法比照

    因此,沈富雄認為新冠病毒感染的分母嚴重低估了,低估一倍絕對不為過。且就統計學來講,武漢、義大利、伊朗不能納入統計。目前民眾是害怕武漢案例,但是沈富雄說:「武漢很不一樣,一下子病人太多,醫療體系不夠,從輕症轉成重症的很多,一向有病年紀大、慢性病的人、也得到這個病得可能性遠比其他省份其他國家來的大,所以死的多。」

    「我們醫科七年教育裡,要學公共衛生,有統計學、流行病學。」談死亡率低時,「中國那邊越牆過來我臉書罵我,說我們台灣三十幾個人死了一個,死亡率百分之三點三,比我們(中國)還差!」沈富雄說這人「統計學沒學好。」「如果一邊樣本數是上萬、一邊樣本數是三十,兩邊樣本數不能比較。」台灣是被武漢疫情嚇壞了。

    這次疫情,沈富雄覺得官員和學者都寧可講過頭,引發社會不必要的恐慌。就醫學面來看,沈醫師觀察「要讓這隻病毒傳遞成功要有四個條件,一、是密閉或是半密閉的空間。家庭裡頭、教堂裡頭,二、兩個人距離不能太遠,第三這兩人口沫傳遞沒戴口罩,四、談話或吃飯的時間夠長。目前台灣的案例都符合這四個條件,若要說民眾只是在路上擦身而過,或是在捷運上,我在這頭而有人在那頭,這個可能性不大。」

    宣傳過度 恐慌將重創經濟

    「我覺得這個新品種病毒對我們人類來講不是很兇惡的一個,」沈醫師觀察「原因是重症率很低,就算得到多數人是輕症,流鼻涕阿、打噴嚏阿,這纇,甚至多數的人沒有覺得他有病根本沒去看」

    而從政治面來談,沈富雄說:「蘇貞昌帶領的行政院團素來雷厲風行」,「能做事的政府就是讓老百姓放心」,但是「講過頭,收不回去了」、「他沒有辦法說我說過頭了,他就是繼續堅持這個。」沈富雄說,「你不能否認現在成績漂亮,政府民調很高,當然是很高興,不需要改變口徑、數目漂亮。但有沒有後遺症?」

    「有」,沈富雄說,「社會存在莫名恐慌,大家都害怕,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恐慌的結果是百業蕭條,那百業蕭條的表現就是消費,不是很必要的消費能省就省,不坐飛機、不看電影。消費是GDP裡很重要的一端,四大項目之一,當消費下降,經濟成績會不好。」

    疫情不大 盼百姓平常面對

    沈富雄說:「很多小型企業的現金流就是靠大家來消費,那現金流會斷流。尤其大陸工廠沒有辦法復工,零件沒辦法生產,產業就鍛鍊了。大家沒有感覺,舉例,化妝品的瓶瓶罐罐,面霜沒有罐子裝。夾娃娃的裡面的獎品百分之九十五是大陸做的,再過幾個星期可能獎品供應會有問題,這就是斷鏈嘛。」

    沈富雄強調:「我認為一個好的政府、好的治理能力的不能這樣,要『拿捏得體』是我們人民對有能政府的要求。」現在行政院團隊一樣,寧可說的過,醫界一樣。「我不曉得有多少人想法跟我一樣,但如果是因為不敢惹事,那正義之士也太少了。」

    標普、渣打看台灣今年GDP保2無望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受到武漢肺炎影響有多大,雖然主計總處與台經院皆認為台灣今年保2無虞,但國外信評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卻悲觀喊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僅1.9%,開出「不保2」的第一槍,並點名製造業、智慧型手機、汽車、航空與貨運,是疫情蔓延下的5大慘業。

    無獨有偶,近期渣打集團發布報告,台灣今年GDP更首度遭下修,由2.2%調整為1.9%。渣打指出,一旦疫情獲得控制,成長動能才能恢復,並在第2、3季展現V型復甦力道。(廖珪如/台北報導)


    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 成長率分母為0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05 14:28:45
    有 2,786 人按讚


    要我們背三民主義考試會考的黨,背離了三民主義
    叫我們要誓死反共的人,帶頭去舔了習的馬眼
    教經濟學的教授,不懂分析經濟數字,
    號稱科技人的前行政院長一點都不懂資安,
    這世道挺奇怪的,賣韭菜的自己都不懂怎麼種韭菜,
    也難怪一個喊我準備好了的人,能能用一句拚經濟騙了八年。

    我就知道一定還會有人繼續「破解蔡英文GDP造假的真相」,今天就趁中午吃飯時間來回覆一些。

    在林環牆教授早上發表的「台灣經濟的真相」天才大文中,林老師說你不能只比一年GDP,你要比四年,四年加起來平均,比出來台灣很差,只贏香港(林教授貼文我已經截圖,見附圖)。

    首先,我想說你這樣比非常奇怪,怎樣奇怪我等下說,但你如果把2015的GDP拿出來,是這樣的:

    韓國:2.8,2.93,3.20,2.67,2.1
    新加坡:2.2,3.0,3.7,3.1,0.5
    台灣:0.81,1.51,3.08,2.63,2.53
    香港:2.4,2.18,3.84,3.02,0.1

    經濟是一個趨勢,或週期,你可以看到平均法的第一個奇怪,就是抹平了一個經濟週期的曲線,你如果連著2015年看其實台灣經濟正在明顯轉好中,請你看看新加坡發生了什麼,韓國的降速也比台灣快多了。

    GDP成長率本來就是一個增速概念,平均起來就是會抹平趨勢,你看不到這個經濟體正在變好還是變壞,如果你比較喜歡新加坡的曲線,我是想知道你是發生什麼代誌。

    再者,這真的超奇怪,我真的沒什麼印象見過人家把每年成長率加一加再平均的耶,哪有人會去算十年GDP增速平均的,因為你每年分母都在變大,第二年的基期是第一年的結果,跟複利的概念一樣,誤差會越差越大,大到很誇張的程度,例如你怎麼能把2010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率加到2019年,然後除以十說中國成長率只有多少,2019年的經濟體比2010大多少啊,怎麼能去相加然後除以十,你每年起始的基點都不一樣啊。

    這種算法真的很奇怪也很荒謬,經濟學家有人這樣算的嗎,其實你可不可以把你自己的博士論文拿出來給大家看看裡面都是怎樣算數?你是把人類歷史的經濟成長率都相加除以年份然後宣稱我們活在中世紀嗎?

    好,接下來再講一次出口衰退的問題,去年十月的出口是294.2億美元,財政部統計局說,因為是史上單月第三高,預估十月出口還是要衰退,應該會在-2%~-3.5%之間。

    好的,你看一下去年出口資料就知道,如果去年十月是史上第三高單月記錄,那麼史上單月第一高和第二高就發生在去三月和九月,今年在全球衰退的情況下,又要跟去年的史上新高相比,衰退率保持在5%以內是非常難的,新加坡香港都做不到,而和台灣出口結構類似的韓國,衰退率都在10%以上,韓國十月數字已經出來,衰退到了14.7%(附圖)。維持台灣這種衰退率很難好嗎。

    接著林教授又說,比細項不堪一擊,找到了三個衰退項,拿出來跟去年同期相比。這時候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又不拿四年出口成長率相加除以四了呢?因為用出口成長率相加起來除以四是這樣的:

    韓國:1.425%=(-5.9%+15.8%+5.4%-9.6%)/4
    台灣:3.725%=(-1.8%+13%+5.9%-2.2%)/4
    新加坡:2.375%=(-5.5%+10.4%+10.3%-5.7%)/4
    香港:1.05%=(1.2%+6.5%+3.4%-6.9%)/4

    (最後一年財政部資料只統計到八月,還沒加進九月,不過反正你增速概念除以幾都一樣的誤差)(這真他媽什麼算法,每個月出口差別有可能很大好嗎)

    林教授,根據你奇怪的平均數邏輯,把台灣四年的出口成長率加起來除以四,台灣出口增速根本爆打三小龍好嗎。你這時候為什麼不這樣算了呢?台灣經濟的真相為什麼不是蔡政府出口爆打亞洲國家超過兩倍還有剩很多呢?(事實上台灣表現真的很好只是你不能這麼算)

    好的,再說衰退項,化學、食品衰退太少了,就說衰退6.42%的金屬機械,事實上你只要把國貿局公布的19個出口分項找出來,你就會發現,金屬+機械是兩個分項,而機械出口正來到新一個高峰,上個月份是兩年來出口最高的月份。至於金屬,國際金屬價格我也給你做好了,十種基本金屬的價格指數就是正在下跌的(附圖),憑什麼米價在跌然後米可以越賣越貴,這我是做不到,有誰做得到請messenger我,我全家金屬都拿出來請你賣。

    喜歡看細項的人我把兩年都拿出來給你看,你可以每一項抓出來痛打蔡政府,不過我跟你說,你這樣很蠢,因為你其實只要看出口總量就知道一到八月衰退是2.2%,你很難找出來幾項衰退比韓國嚴重的細項,事實上我猜你找不到。

    好的,午休時間結束,今天就解答到這,又要開始辛勤的下午!

    #台灣就是會重返榮耀無誤不要再聽那些奇怪的傳聞了這樣別人中午又不能吃飯要來寫解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