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大醫院腫瘤內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陳科廷醫師課後第8篇論文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血腦障壁,是人類保護大腦的機制之一,可有效隔絕毒性物質,但同時也隔絕掉 95% 以上的藥物,這使得許多腦部的惡性腫瘤,即使有不錯的藥物可針對,卻無法進入腦部作用。 近年來,聚焦超音波被用於暫時打開血腦障壁,並以微泡藥物導入,在聚焦超音波處...

  •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30 17:00:55
    有 43 人按讚

    #陳科廷醫師課後第8篇論文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血腦障壁,是人類保護大腦的機制之一,可有效隔絕毒性物質,但同時也隔絕掉 95% 以上的藥物,這使得許多腦部的惡性腫瘤,即使有不錯的藥物可針對,卻無法進入腦部作用。
     
    近年來,聚焦超音波被用於暫時打開血腦障壁,並以微泡藥物導入,在聚焦超音波處,同時達成擊破微泡使藥物釋出,並打開血腦障壁使藥物進入大腦作用。
     
    陳科廷醫師團隊,預計研究以神經導航系統,導引聚焦超音波的安全性與可行性。本篇文章為其臨床試驗計畫書(protocol)的發表。
     
    #期刊介紹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創刊於 2013 年,由 AME publishing group 發行,從季刊的頻率起步,然後是月刊,2015 三月以後已是一本雙週刊雜誌。
     
    AME publishing group 是根基於香港沙田的出版商,在中國各大城市與臺灣台北均有辦公室。臺灣放射腫瘤學會,並與 AME 合作發行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
     
    AME publishing group 曾經被 Beall’s list 列為 predatory publisher,直到 Jeffery Beall 本人關閉其列表為止。但客觀來說,這幾年的發展,漸漸讓我們發現,Beall’s list 並不見得就是對的,predatory 這個字也太主觀。
     
    比較新的觀念,是評估期刊是否有欺騙意圖,如果分數、投稿流程、相關費用都有誠實揭露,經營上也沒有爆發醜聞,我們不應該因為期刊的發行者所在國、是否收取費用、是否為開放全文或主觀的好惡,去否定認真經營出 impact factor 的期刊與集團。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轉譯醫學)是指將基礎醫學的研究,直接連結到臨床治療的過程。此本期刊不限於特殊領域,注重的即是「from bench to bed and bed to bench」(從實驗室到臨床、從臨床到實驗室)。
     
    2019 年 impact factor 為 3.297,在 Oncology 領域為 Q2(122/244) 期刊,在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領域為 Q2(65/138) 期刊。
     
    2019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517 篇論文發表!
       
    #論文破蛋80人
    #38位為住院醫師或實見習醫師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課後學員傑出榮耀 
     
    .2020 年 7 月 PubMed(SCI),共有 62 篇!
    .2020 年 6 月 PubMed(SCI),共有 61 篇!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 課後學員分享
     
    跑出統計圖表,資深長輩也能充滿鬥志及成就感!
    (長庚大學 王穎筠 研究生)
      
    七年醫學訓練沒搞懂的事,新思惟一天傳授。
    (台中榮民總醫院 教學部 紀柏亦 醫師)
      
    論文就是與世界的學者深度對話
    (基隆長庚 心臟科 陳韋翔 醫師)
      
    PGY 就來參加,超前部署寫作能力。
    (成大醫院 不分科 黃品宜 醫師)
      
    讓學術上的進度,不再原地踏步。
    (亞東醫院 陳柏安 醫師)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 在 當玫瑰綻放(毛毛的抗癌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7-12 01:28:55
    有 203 人按讚


    這篇新聞報導踓然已經是四年多前的舊聞,現在分享給大家看,只是想要提醒各位,腸道健康與保健真的很重要,現代人壓力大,很多人會有腸躁症(大腸激躁症),的情形出現,腸躁症大概會出現的症狀可能是拉肚子或便秘或兩者交替,我就是兩者交替,有時伴隨著腹痛,但還是以便秘情況居多,在此呼籲各位,出現腸躁症時,還是要去醫院的腸胃內科或大腸直腸外科就診(請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也千萬別自己亂下判斷,吃一般市售的瀉藥或成藥,因為那些來路不明藥材,反而會讓腸子更受傷。

    《腸躁症》神經大條 不覺有異
    (2013-05-10 )

    「二十三歲研究所寫論文時的壓力引起腸躁症,不以為意的與『它』共處八年,卻在三十一歲時得到大腸癌。」現年三十二歲的毛賢婷說道。
    毛賢婷接著提到,當時論文口試在即,常常待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沒有休息,加上追求完美的性格,即使腸枯思竭也逼迫自己要有進度才能休息。每每感覺餓時,才想到要進食,三餐不在正確的時間吃變成常態,讓他產生拉肚子、腹痛、便秘等腸躁症狀。
    當聽到醫師診斷為腸躁症時,毛賢婷說:「那時並不特別在意,想說腸躁症因為壓力而起,也很難根治。雖然會帶來不便,但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自己也聽從醫師指示,按時吃藥且遵照三餐正常吃,少油膩少肉類的標準,很少超量飲食。
    一畢業就到淡江大學研發處育成中心上班的毛賢婷,工作上承續寫論文時吹毛求疵的個性。給自己的心理壓力,讓身體的腸躁症狀時好時壞。其中一度跑去中醫看診,他轉述醫師的話說:「沒什麼大礙,不會發展成大腸癌啦別擔心!」就這樣吃了五年的中藥,學習如何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直到去(一○○)年四月初,開始發現有血便,血液呈現橘紅色。本來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下還是前往中醫看診,希望透過調養身體的方式恢復。直到九月,出現腹脹、排便摻有橘紅血液,才到大醫院檢查。經住院做切片,確診為大腸癌第二期。
    「當下有如晴天霹靂!」毛賢婷表示,每天早睡早期,不愛吃肉多以蔬果為主,且家中無癌症病史的他,卻還是罹患大腸癌。當時醫師向他說明,可能是腸躁症的問題,加上長年吃來路不明的中藥,或是過量的瀉藥,讓大腸呈現濃濁的深褐色。醫師也指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三·五公分,必須要做人工造口,若是保留肛門,以後復發可能性非常大。
    個性樂觀的毛賢婷說,目前仍以口服化療藥物持續治療。並且積極的每天運動,保持身心健康以對抗病魔。即使一開始帶著人工造口生活,讓他感覺到極度的不適應,且多次感到沮喪、難過,但只要一想到好多人的關心,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堅強的動力。

  •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6-25 08:24:32
    有 59 人按讚


    *病危究竟要安寧還是要治療-家屬困難的決定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歡迎分享)

    臨床上碰到病危的時候,我與家屬常常就要面臨困難抉擇的時刻,要進加護病房還是安寧病房?

    醫師的理性判斷很直接,第一看病人本人之前有無填過拒絕急救同意書,因為本人意願最重要。第二,要看目前造成生命危急的疾病會不會好,醫不好的,例如癌症末期,心臟衰竭,末期呼吸衰竭等,會好的例如敗血症,急性呼吸或腎衰竭
    等等。第三考慮家屬的意願以及支持系統,畢竟最後病人無論生或死,這樣的結果家屬是否能夠坦然接受,因為病患的離開,若讓家屬仍有悔恨遺憾,是很兩難的。若病患救回來了,家屬就要背負後續照顧的重擔,也是要考量的。都是病患以及家人在承受,醫師的角色,我是扮演告知可能的結局以及輔導病患以及家屬的心裡,當然還有醫療行為。

    臨床印象很深的有三位病患

    第一位,我從未見過面,更稱不上是我的病人,只是在一次上班搭電梯的時候,遇到一位前往慢性呼吸照顧病房的家屬,大約60歲的先生,他在電梯裡看了我很久,我想他應該認得出我是工作的醫師,出電梯門時,我體貌地跟他點頭致意,他開始跟我說的第一句話,讓我很驚訝,他說如果知道他爸爸救回來後,要做氣切躺在呼吸病房一直照顧,他當時就不會救了,他一直抱怨當時的醫師沒跟他說會有這樣的結局,他說,長期照顧,家人很累,覺得爸爸也沒生活品質。我說,辛苦您了!當時的決定一定是最好的決定,雖然現在很後悔,但當時一定很希望爸爸活下去,因為你還沒學會如何放手,現在你會了,那一天爸爸要離去的時候,你與你爸爸會更圓滿的地做人生的句點的。

    第二位是我百歲病患中的一位老媽媽.
    跟這位老媽媽的結緣是門診中,她來看脹氣,排便不順,後來在住院中診斷出大腸癌,因為造成大腸阻塞,我就為她做了大腸鏡姑息性癌症切除術,改善了症狀,他也多活了好幾年,記得當年為她手術時,他已經一百歲了!這幾年因為兒女媳婦都很孝順,所以把媽媽照顧得相當好,直到兩個多月前,他家人跟我聯絡,說媽媽有狀況,後來診斷有嚴重脫水引起急性腎衰竭,又有感染症,意識也不清楚了.後來我趕緊請他住院。然而家人因為考慮到高齡,所以也去找了安寧科的醫師,當然,那裡當然是請她去安寧病房做最後善終。其實當下我也同意這樣的決定,因為她已經一百多歲了,本身又有大腸癌,心臟衰竭,再加上這次嚴重的病況,我也同意是可以放手的情形。

    然而,最後,他們還是讓她住進我的內科病房而非安寧,我當時跟他們談了很久,才決定了後面治療的目標。也就是盡力救救看,但不電擊,不插管。如果真的走向不可逆的病況時,就作安寧共同照顧的服務,讓老媽媽可以圓滿。

    在經過了一個月的治療,老媽媽醒了,腎好了,雖因褥瘡感染能需住院,但是因為子女的決定,老媽媽仍繼續陪伴著子女,因為她是家裡的寶,兒女最牽掛的人。

    你會問,在病危時,我怎麼知道結局會如何?說真的我是醫師,但不是神仙,不能預測老媽媽的生死,但是我會盡全力讓老媽媽以及家屬的生命圓滿,無論他們要努力下去還是放手安寧。

    第三位也是我照顧很久的病人

    老爺爺主要是在醫學中心被診斷為胃基質瘤,因為快要10公分的大小貼著心臟旁的橫膈膜,所以沒有接受開刀,而是吃標靶藥物治療。與我結緣是因為這個胃腫瘤大出血,直接送來我的醫院急診,後來經由我作胃鏡止血後,病況才穩定下來。當時其實也有提到病危以及需不需要放棄急救的問題。還好那一次,他順利出院了。

    然而後來一年多的時間,腫瘤陸續出血,狀況好好壞壞,也曾住入加護病房,然而找了外科以及腫瘤科醫師,也都建議以標靶藥物治療為主,然而腫瘤治療效果不佳,所以都是出院沒一兩個月就住院了。老先生也變得相當消瘦,兒女都很孝順,因為老先生堅強的求生意志,我也一直努力治療控制他出血的情況,從多次胃鏡止血到放術科血管栓塞治療,爺爺經歷過許多治療的挑戰。

    然而,最後一次住院,他相當虛弱了,太太以及兒女也都做好安寧的準備,這次我沒有開口問老爺爺要不要再拚看看,因為我知道,沒有人真正不怕死,沒有人不想活下去。然而對自己說不要急救的決定是相當困難的,尤其自己已經快走到那一刻。爺爺呼吸很薄弱,我握著他的手致意後,就離去了.後來他就平靜地走了,遠在美國的兒子也陪伴身旁,兩位女兒和太太也陪伴著他。我知道這個時刻,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我也放心了。他走了,與他們家一些奮鬥溝通的回憶,仍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他的笑容依舊燦爛。

    老實講,我從當主治醫師後,會避開病患斷氣的那一刻,或大家哭泣離別的時刻,因為我對病患的感情與用心也不亞於家屬,然而我不希望在家屬面前流眼淚,因為我這輩子要送的人很多,我無法承擔每次難過的情緒,所以會刻意抽離當下。這也許就是我還不夠專業的地方。還記得當住院醫師第一年,照顧一位胸腔科的奶奶,從入院,病情解釋到過世,主治醫師沒見過家人,都是我一手包辦,然而用情至深,最後奶奶過世時,我躲在醫師室哭的比家人還難過,停不下來。所以現在我會刻意抽離。請原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對DNR的演講
    https://youtu.be/uG5MVONb_98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對善終的演講
    https://m.youtube.com/watch?v=BmdXtNkW13Y

    *醫師好辣,關於告知壞消息
    https://youtu.be/qOlbH9vE0p0

    *臨終介紹的文章
    http//www.lookforward.cc/post15852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