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大碩士新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大碩士新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大碩士新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大碩士新生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鰻魚家家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

成大碩士新生 在 陳昭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13:10:51

#20190721 歌劇院駐站藝術家 劇作家林孟寰 創作體驗活動 / 「創作是保留大腦第一直覺的東西。」 「寫作大部分的時間是孤獨的。」 ⠀ 緣起無心,卻總能圈圈串起許多細膩。 藝文的誕生其實是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只是我們選擇文字讓它成形,選擇情節賦予它生命。 任何創作都是新的成就,創作本身本來就不侷...

成大碩士新生 在 蔡瀚陞/HanSheng Tsa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02:23

【你還能是誰】 隨著時間推移,身份也從學生轉換成役男,從原本的新生代變成大家口中的:「你還要划多久?」 - 結束106年全運會之後,我進了左營國家訓練中心開始服役(該還的還是要還啊),在自主訓練的這段時間,我除了不斷思考如何能在選手與教練身份上做更好的切換,也接觸到各種不同項目的選手及教練,在交談...

  • 成大碩士新生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4 14:18:11
    有 95 人按讚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 成大碩士新生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10:36:50
    有 1 人按讚

    【防疫不分國籍 學校這樣照顧境外生 就甘心🥰🥰】
    政府推出紓困方案,照顧因為疫情影響生計的國民。
    然而,離鄉背井孤身在台的外籍學生,誰來照顧他們?不少學校也推出紓困措施,像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就設立「新冠肺炎紓困助學金」,幫助因疫情經濟困難的本國學生與外籍生。
    一名緬甸僑生表示,他本來在餐廳打工,但餐廳生意受到疫情影響很大,所以他被資遣,結果導師李立旻知道他有經濟壓力,就提醒他去申請紓困助學金,而且老師還幫他修改書面文件,讓他充滿感激。
    🎧聽更多新南向新聞👉👉 https://is.gd/QJDtl3
    #新南向新潮象
    ⬇️還有這些內容別錯過⬇️
    ✅境外生無法來台 教長:待疫情趨緩再提專案解禁
    ✅疫情嚴峻防疫費用高 境外新生來台恐減兩成 
    ✅中華醫大新南向外籍生81人獲華語認證 6人雙證到手
    ✅成大新南向攬才跨域 合作研發高效能鋰離子電池×碳捕捉技術
    ✅攬才專法三讀 留台外籍碩士生受僱免2年工作經驗
    ✅京元電移工曝隔離生活!致謝臺灣政府並向同仁信心喊話
    ✅3因素讓半導體測試恐「疫」下就斷鏈 專家:要從智慧製造補強韌性

  • 成大碩士新生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25 12:16:03
    有 1,746 人按讚

    博士生每月補助四萬元!真能留住人才嗎?

    近期科技部提出「博士新生獎學金試辦方案」,說要吸引更多傑出人才報考博士班、培養本土博士,希望這些人才日後能留在台灣從事科學研究、為我國科研貢獻所長。可以理解科技部看到我國高學歷人才嚴重流失的問題,急著想方設法要突破人才困境,每個月獎助四萬塊看似有誘因,但是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有沒有用對方法?後續配套是否完備?這才是政府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大家都清楚我國人才問題有兩大困境,其一是人才不願進入博碩士班的高教體系;其二是高學歷人才不斷跑出去。

    看看近年來教育部核定博碩士班的新生招生名額,很多系所只有1人,甚至只有0人的慘況。107年度招生為1人及0人的系所有108個、108年度成長為113個,其中也不乏許多頂尖的國立大學,包括:台大的「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安全碩士班」、「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碩士班」、成大的「人工智慧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交大的「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中央大學的「資訊工程學系AI碩士班」都是0人;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產業博士班」、交大「電機資訊國際博士學位學程」也只招到1人。

    這些電機、資工、甚至是AI科系,都是過去、現在、未來都非常熱門且重點發展的產業,竟然都沒有人願意就讀?這不僅對高教來說是一個警訊、對於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更是令人憂心。

    其背後主要的原因與高學歷人才為什麼都想往外跑習習相關,因為我們的薪資條件、就業環境、退休待遇,都難以與國外抗衡、更不用說吸引這些優秀人才留在台灣發展。以電機資訊相關高科技領域為例,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相關領域的碩士生,進入高科技產業的年薪平均有150萬、博士年薪雖可達到200萬,但與其多花五年以上時間,年薪只多了50萬,還不如念完碩士就直接投入職場、甚至直接到國外就業。

    再看看過去科技部推動的幾項留才、攬才方案的成效,以「LIFT」為例,107年編列2億、執行率僅32.6%、只有23人願意留在台灣工作;千里馬、龍門計畫,培育博士生、博士後赴國外取經,99年至105年有193人於方案結束後,對於國內就業不樂觀,轉往國外工作(佔31.07%)。

    台灣高科技產業要持續維持世界領先優勢,就需要高階人才投入技術研究與研發,這種提早跳到業界、或是出國發展的現象,恐怕會讓我們產學研界出現高階人才的斷層。政府應該盤點國內產業對於高階人才的需求,甚至放眼未來10年、20年的產業發展,如果育才銜接不上、產業又無法配合,台灣又如何能跟上國外的腳步呢?當然,好的人才流動與循環有其必要,這也是國際上的趨勢,但如何讓國內外的好人才都留在台灣發展才是真本事,這才是政府當務之急應該去思考與規劃的事。

    更多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06696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