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大工資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大工資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大工資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大工資所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星期最大的國際新聞,是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大贏。這個大贏到底是多大? 有許多媒體還把強生拿來跟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柴契爾夫人外號是鐵娘子,被稱作英國二次戰後最重要的領袖,把二次戰後破敗的英國,再次變成大咖國家,那這個被拿來跟柴契爾夫人比較的英國首相強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過兩個月前強生還被...

成大工資所 在 MingHa | Illustrato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6:47:58

要相信自己背后的疼痛是為了長出翅膀 . 最近思索了很多事情,跟大家分享一篇讓我很有同感的文章。 「人生痛苦大於快樂,我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 ———————————— B女, 26 歲,南京,企業培訓管理顧問 我沒有受過傷,父母婚姻也很幸福。所以我不結婚跟這兩個主流原因沒有關係。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

成大工資所 在 小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13:52

「我知道現金流很重要,但具體來說,到底該怎麼創造被動收入呢?」 🎈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被動收入」(或稱為非工資收入) 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產物, 有些人根本沒聽過, 而大多數人即使理解,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被動收入是什麼? 被動收入的概念很簡單,其實就是不工作也能賺到的 現金流收入。 被動收...

成大工資所 在 晚安,我是 Hamster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08:46:00

. 《男朋友是 20 幾歲の男孩》 . 20 幾歲的男生,會喜歡妳很久嗎? . 在等待上菜的飯桌上,和家人們聊著我同齡堂妹的婚事。她和男友走在一起十年了,前陣子被求婚,打算明年結婚。 . 十年?不知不覺這麽久了呢! . 豎起手指一算... . 原來我和一粒鹽也快一起五年了。 . 常聽別人說,20 幾...

  • 成大工資所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6:44:14
    有 138 人按讚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 成大工資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22:27:13
    有 270 人按讚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 成大工資所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30 20:00:05
    有 123 人按讚

    #我如何成為我 #03 #被愛包圍的幸運​

    讀者說,我因為爺爺住院,而放棄自己要出國的錢,他覺得很感動,因為她是一個自私的人。​
    其實我覺得不是的。​

    一來,我跟我爺爺的感情非常深。​
    我從小是鑰匙兒童,我爸媽非常忙,我從幼稚園到國小都是爺爺接送,爺爺是廟公,在廟旁邊有一個小屋子,我下課就去那屋子吃飯、寫作業、睡午覺、抓蜻蜓、抓水澠(水蜘蛛)、追蝴蝶、掃落葉、喂孔雀、看烏龜、看我爺爺剪樹。​

    是的,我爺爺的廟旁邊,蓋了一個三層樓高的空間,養了10隻孔雀,我小時候的興趣就是拿著剛發芽的粉嫩色的葉子餵食孔雀,在台灣爆發第一次禽流感前,我的小時候都有孔雀,禽流感後,孔雀就被頑皮世界徵收了。​

    還有一群烏龜,真的是一大群,裡面有一隻百年龜王,從阿祖時期就有(我是很想知道為什麼阿祖要養烏龜跟孔雀啦,可惜現在沒機會問他們兩個人了,凹嗚~)。他們住在一個很深的洞穴裡面,然後爺爺做了一個長條形的小水池,夏天的時候,烏龜就是派對下水池,然後游游游,游到另外一邊,然後再繼續排隊。​

    龜王一走出來,全部的烏龜都直接退散,龜王直接插隊,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蔚為奇觀,想說:啊~這就是老大出來的概念啊。​


    小時候家裏發生很多事,我無法理解,也沒有人願意嘗試讓我理解,大人總是不說,就假裝這件事情不存在。我自己有一天發現真相後,我大哭到不行。​

    是爺爺抱著我,哭跟我說:「就算全世界不愛你,#爺爺愛你,你這輩子要知道,千萬不要走歹路。很多事情,你該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知道了也不要覺得難過,因為 #爺爺永遠站你這邊,全世界不要你,但爺爺要你。」​

    我每為這件事情哭一次,爺爺就也會跟著哭一次,然後再說一次。​
    我小時候一哭,就會躲在桌子底下(筋骨真好),但爺爺總可以找出我(廢話,哭那麼大聲),然後再抱抱我,然後再哄哄我。​

    我其實不是一個特別有愛的人,但可能是因為爺爺,#我相信這世界上真的會有人無條件愛我,無條件為我帶來擋風遮雨,後來,#我就成為了一個有愛的人。​


    再來,去德國這件事情,以我現在的角度來看,其實很搞笑。​
    首先,去德國的原因是想念外文系不成,所以去德國。​
    可是想念外文系的原因是高中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清華大學的外文營,然後覺得德文老師很帥XDDD​


    孩子們啊,這個前提實在是太淺了,淺到我10年後看,我不忍看啊!!!​
    因為這樣,所以,這筆錢沒有了,就不去德國了。​

    可是,各位看一下,我前面那麼拚命三郎,按照這個節奏,我還是可以打工啊,還是可以省著點花啊,但我沒有,就我現在來看,那時候「去德國」是我人生的一個扶木,因為沒有特比想要,只是也沒有其他選項。所以就先接受。​

    因此,要放棄也是一瞬間的事情。​
    我現在回頭看,出社會的前幾年,都特別有這樣的感覺。​


    “出社會的前幾年,堅持一件事情,不是因為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因為害怕。”​


    我不會苛責過去的我,我知道,我不能用六年後的我來指責六年前的我,因為,當時我也做了我當時能做的最好的決定了,抱抱過去的自己,一切都過了。​

    但確實是因為害怕,大學畢業前夕,我接受了學姐的介紹,去了補習班上班。​
    我心裡是很糾結的,因為我討厭補習班,可是研究所沒有考上,我不知道我可以找什麼工作,這是一份現成的工作,而且我去面試的時候一次就上了,(包含試教),於是,朦朧中,我就簽了合約。​

    合約上寫著,約期一年,提早解約要10萬元的解約金。​

    於是我畢業典禮結束後,就到台南工作了。​

    房子的部分,我爸幫我找了一個親戚姐姐,就住親戚姐姐家。​
    雖然我很不願意,但是,那時候,我對未來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我又是路痴,我想,直接有住的地方還是好多了。​

    這個姐姐,我後來叫她環環,因為她喜歡看甄嬛傳,我就學戲裡叫她環環。​
    環環住在一個兩房一廳的公寓,公寓是她買的,她大我兩輪,是一個獨身主義的姐姐,又很愛乾淨,我住在那裡超級舒服。(謝謝爸爸、謝謝姐姐)​

    她把一間房間打掃完,因為我需要書桌跟書櫃,有一天她趁我假日上班的時候,買了書桌跟書櫃,還組裝完成,我回來的時候,感動到要哭了。(環環在我住的一年內,真的很用心在小地方照顧我)​

    我在台南的時候,很受到環環的照顧。​
    補習班的時間有時候是晚上才去上班,環環6點就下班,因此,我聽到她開門的聲音,就會跑到門口等著,她常說,她覺得她是不是養了一個寵物,每天都在等她回家。​

    我覺得的,是。​

    可是,工作很苦。(但因為解約需要10萬元,我不敢離職)​
    我雖然是正職老師,可是我的薪水是跟著每次的人數變動了,如果有學生沒來,我當堂課的錢就會減少,所以寒暑假、過年、連假,我當天的薪水都很可憐,又要假日上班,薪水又低。​

    我把每個月的薪資條留下來,我自己算了一下。​
    #每個月的工資不到22k。​

    可是我因為上了這間國文補習班全部的作文課,所以我每個月要改大概80本作文,主任規定每篇文章都要正楷寫100字的評論,因此工時很長。​

    我很常忙到沒時間吃飯,很常下班就去補習班隔壁買鍋燒意麵回家。​
    環環覺得很不健康,但我下班懶得思考,隔壁10分鐘就好的鍋燒意麵真的是絕佳選擇,而且又便宜。(環環還因為這樣跟我爸說我都隨便亂吃哈哈哈哈哈)​

    所以放假的時候,環環就會買夜市好吃的給我吃。​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我是真的被愛的。​
    後來,我跟環環一直保持聯繫,也是所有親戚中,我最親近的。​
    幾年後,爺爺去世的那一天,我哭著打電話給環環。​

    我一開口「喂~」​
    她就說:「我還在想你怎麼還沒打來哭(環環式的笑)」​
    一聽到熟悉的聲音,我就爆哭。​
    我說:「怎麼辦?我以後沒有爺爺的愛了。」​
    她說:「我跟你一樣啊,你爺爺就是我爺爺啊」​
    我笑了,對耶!我怎麼沒有想到,哈哈哈哈,那天晚上,我很慶幸,我還有環環,可以跟我聊爺爺,重溫我是被愛,而且還可能是得到最多愛的那個孫女。​


    但是,在台南補習班的日子,我每一天在補習班聽到櫃檯跟家長的對話,我就覺得好難過。​
    我不想要我這輩子都剩下這樣的對話:考試、升學、補習、盯功課。​

    烈日之下,補習班讓我們到各個學校前發傳單。​
    回到補習班繼續改作文。​
    然後上課。​

    於是,我決定,我要做出改變。​
    我要拓展交友圈,我要不一樣。​

    我想起了我想出國當華語老師(終於),我決定,先去考托福。(完全不知道這個關聯性是什麼,但我只知道人生不能這樣,一定要趕快改變)​
    於是我翻開了成大給校外人士的課程,我去上了托福課。​

    你問為什麼是成大?因為我在台南,我腦袋中,台南最好的大學就是成大了。​
    除了成大,老實說,依據我那時候的大腦,我也無法思考出其他的選擇。​

    一去,發現我水平跟別人落差超大,所有的聽力我都聽不懂,而且因為補習班工作吃掉了我全部的時間,我無法有時間複習跟預習,我花了錢去成大上托福課,簡直就是一無所獲。​

    但是,唯一的收穫,也是最大的收穫,是我知道:#我真的不喜歡補習班的氛圍,我喜歡在成大的感覺,那樣的地方才是我該待的地方,因此,我決定「好!我就重考華語研究所吧!」​

    這次,我把補習班的課降到最低(維持一個最低的收入,因為離職要違約金,我也需要固定的收入來源),然後找了一間付費的自修室(真的是非常幸運),除了上課之外,我都在那裡唸書,我直接包月,指定某一個位置,然後就開始瘋狂唸書。桌面貼了各式各樣的筆記、便利貼、書籍直接放在自修室。​


    我再度回到了大學那樣的生活作息,這次我吃得更少(我人生體重最瘦的時候),而且我更知道準備的方向(畢竟我已經準備過一次了嘛),我是一個很會猜題的人,我在政大考試的那天,看到考卷的那刻,我的手都在發抖。​

    因為,每一題,都被我猜到了。​
    我沒有一題申論題不會的,天氣很冷,我手很抖,因為我想寫的太多,我只怕我寫不完,那一刻,我覺得,我的人生真的要有一個重大的轉變了。​

    To Be Continued

  • 成大工資所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20 22:00:03

    這個星期最大的國際新聞,是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大贏。這個大贏到底是多大?

    有許多媒體還把強生拿來跟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柴契爾夫人外號是鐵娘子,被稱作英國二次戰後最重要的領袖,把二次戰後破敗的英國,再次變成大咖國家,那這個被拿來跟柴契爾夫人比較的英國首相強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過兩個月前強生還被罵到臭頭,但這民意真是像天機一樣很難測耶,為什麼一下就可以翻身呢?很多人說是因為他的主要對手工黨的柯賓,比強生還討人厭。

    在英國這次選舉裡,強生的競選對手,也就是主要反對黨工黨的柯賓,有可能是英國近年來最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很多分析都認為強生就是因為碰到這麼弱的對手,才能選得這麼好。但我真的覺得這個評論非常的酸葡萄,強生勝選的原因,非常簡單,保守黨就是掌握了大多數民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下了「紅牆」。

    什麼是紅牆呢?不是紅杏出牆,紅牆是指北英格蘭跟Mindlands 這些傳統上工黨非常強勢的區域,在這些區域裡,很多勞工階層都是從祖父輩開始,就是全家都投給工黨的鐵票,又因為工黨的傳統色是紅色,所以這些地區被稱作紅牆。在兩年前,紅牆還是銅牆鐵壁,但這一次選舉全面失守,投給了以前被這些勞工階層視為死對頭,代表有錢人及資方的保守黨。

    這跟美國的2016年選舉非常類似,當時美國北部五湖區的鐵鏽帶(rust bell)也是一大堆勞工階層,拋棄了支持了好幾代的民主黨,跑去投給代表有錢人的共和黨。你不要以為只不過換個黨投有什麼了不起,你去問問在高雄上次選舉,從民進黨改投國民黨的選民,我保證很多人會告訴你是個非常痛苦的決定。

    至於英國這些勞工階層為什麼換黨投,只是因為工黨有個討厭鬼在當頭嗎?美國的勞工階層換黨投,只是因為候選人希拉蕊像冰塊嗎?民進黨輸了高雄真的只是因為陳其邁的手不夠美嗎?

    總而言之,從2015年的脫歐選舉到現在,經過這麼多選舉,全球這些勞工階層的聲音,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勞工聽了你們這些精英的話,去搞什麼全球化,結果弄得我越來越窮,窮到活不下去,而且這個我支持了一輩子的黨,己經變成都市人的黨,年輕人的黨,根本己經不代表我了。

    你看看工黨開出的政見,學費全免,25歲以下巴士免費,提高最低工資,投入十億英磅做青年相關服務。難怪年紀大的選民會覺得,那我呢?

    這次英國選舉也再次突顯了一個現象:就是年輕人選不贏老年人。

    英國跟台灣一樣也有世代隔閡,在環保,在多元世界觀,在移民問題上年輕人跟老年人想法也差很多,那好啊,大家投票所見,看誰選贏嘛。英國選舉結果證明,年輕人也許打電腦行,手機用得嚇嚇叫,但投票就是不行。

    英國18~20歲的年輕人在2015年和2017年的大選中,只有40%至50%的投票率,這一次選舉已經是破紀錄的年輕選票大出動,但註冊的投票率仍約為66%,但七十歲以上呢?是每一次選舉註冊選民都達80%以上。聽過人口老化吧?也就是年輕人比老年人少,你人數己經少了,投票率又沒有老年人高,你怎麼選得贏呢?

    但你很會選,不代表你很會執政,強生這一次大贏特贏,自己的黨在議院還佔了超過半數,就跟在我們台灣完全執政是一樣的意思,看起來英國脫歐似乎又多確定了那麼一點。為什麼只說一點呢?因為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情才是真的重頭戲,可以說到現在才準備要上主菜了。

    這次的英國大選最重要的就是確定了,在英國跟歐盟講好的一月三十一日的截止日,英國就是脫歐了。大家不要再癈話什麼留歐可能性。在二月一日就會進入所謂的過渡期,一直到十二月底。在過渡間英國與歐盟間一切照舊,用這十一個月來談接下來要怎麼做。

    全世界最關切的就是貿易協議的部分,這是英國與歐盟雙方以後要怎麼做生意的細節要是沒有處理好,不要說英國本身,有可能會對歐盟整體甚至是全世界都造成經濟上的衝擊,目前市場預期最後的協議應該是會讓英國留在歐洲的單一市場中,減少雙方市場的衝擊,也就是所謂的「軟脫歐」這是為什麼股市對英國大選這次反應這麼好。至於「硬脫歐」就是英國離開歐洲單一市場,不再需要遵守歐盟的規範,基本上雙方就是翻臉了,這是市場最擔心會發生的事。但身為唐寧街川普,怎麼可能讓大家這麼好預測呢?

    強生跟保守黨都把脫歐形容的要多美好就有多美好,比如說可以透過關稅來保護自己國家的企業;可以不用管歐盟的法規,我東西想怎麼賣就怎麼賣;可以不再需要透過歐盟,自己跟其他國家簽更有賺頭的貿易協定,像是大選結果一出來,川普就馬上隔空喊話說:水喔,我們來簽貿易協議一起大噱一筆吧。

    但是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歐盟現在最害怕的就是一個不小心,在談判的時候對英國讓步太多,結果別的國家看了也都想要脫歐,大家通通都進入大脫歐時代,那就慘了。所以歐盟也表示,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協議所期望的起碼有三點,就是「零關稅、零限額、零傾銷」。表示與英國之間的協定還是需要維持公平,不會讓英國在歐盟市場中能夠適用所有的優待規則。

    所以強生真的能做到讓英國順利脫歐嗎?強生如果真想要在歷史上跟柴契爾夫人相提並論,不是這次他在英國議會選舉裡贏了多少,而是要能帶領英國在脫離歐盟之後,還能讓英國維持大咖國家的地位,這才是強生在歷史上要留下好名還是臭名的最大關鍵。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成大工資所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7 14:15:55

    今天的質詢有 2 個主軸,職護 & 颱風假
      
    在職護的部分,《職業安全衛生法》將在明年 1 月 1 日擴大適用範圍至 100~199 人規模的企業,預計將有約 4000 家企業需要再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對此阿春部長表示,勞動部已為《職業安全衛生法》修訂做好上路準備,符合資格的醫師與護理師人數,#都遠高於明年企業需要再僱用或特約的醫護人力,且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也有成立網路平台,來做培訓與媒合的部分。
      
    乍看之下,似乎人力與硬體都已做好充足準備,但其實我們都知道,符合資格的醫護人力與實際上有在提供服務的醫護人力有著非常大的落差‼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職護的執業環境很差,有的企業開給職護的缺,要求大學畢業,月薪才 25K,更誇張的是,大部分的職護都還被強迫兼任行政、總務、人資等非專業相關的工作,#明顯違反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在薪水低,還要做非專業相關工作的情況之下,難怪護理人員都不願意進入職護領域!職護的工作是防止職業災害,難道勞工的健康保護,是可以這樣被企業削價競爭的嗎❓ 請勞動部在兩週內提出職護的職業訓練養成及媒合機制,#並清查職護被迫兼任非專職工作的狀況,也謝謝阿春部長在備詢時馬上答應我,要讓職安署加強派員查核。
      
    至於颱風假的部分,#我則請勞動部在一個月內清查颱風天要出勤的行業,並加強宣導雇主提供颱風天出勤工資加給及交通津貼。今年9月12日,我與醫管會的執行長王必勝討論後,已先為所有部立醫院爭取到雙倍時數及交通津貼,#接下來我會繼續突破成大和台大等教育部系列的醫院,以及退輔會的榮總系列醫院💪💪
      
    🔸 職業安全衛生法:https://reurl.cc/GkEKlD
      
    🔸 勞工健康服務醫護專區:https://reurl.cc/RdXW3n
      
    🔸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https://reurl.cc/ZnbeKQ
      
    🔸 天然災害勞工出勤權益:https://reurl.cc/Mrkg4
      
    #為職護發聲
    #爭取颱風假的出勤權益

  • 成大工資所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3-11-20 17:05:25

    第一件事,我答答網友建築成本的問題。當日我是看到了個圖表。其實是美聯的建築尺價,於是我便引用了。因為我看到覺得非常震驚。網友話不是的時候,我也作了一個深入的考證。

    我現在便整體答一答大家真正建築成本的問題。其實在2001年前,我對建築成本非常熟悉,因為機鐵三條線的雲石都是我做的,我自己親自去傾deals的。那時候普通樓大概是1200元左右,後來97年因為通縮便跌到800~900元左右。而近年是急升的,因為自從2001年之後,香港的建築便大幅減少,建樓數目由一年6~7萬下跌至2~3萬。於是整個行業大幅萎縮,令很多人轉行,該行的新力軍減少,但突然這一兩年又開始大興土木,搞十大基建,建樓又再增加。現在基本是不夠工人,所以令到建築成本在過去三年增加了一倍。工人的工資是怎樣,最貴的紮鐵或者釘板,表面價錢是千多元。我問過一些人,實際上如果要找到人做,應該都會炒到近三千元,這個就是實情。這是以技工來講,當然搬搬抬抬就不是這個價錢,他們一個連幾個新手來拉平價錢,但基本上熟練工人是要大約3000元的。

    現在的建築價是怎樣呢?其實材料價也升了很多﹐人工價也炒貴了。公屋大約是要二千多元,有質素的私樓大約三千多近四千元,豪宅便大約六七千元。這個是現在的實況。但是我看那統計,它又不是這樣計的。因為現在賣樓是根據實用面積,所以要把建築成本攤回實用面積計算﹐那會增大三至四成。大家明白嗎?
    因為現在唯一的呎數是實用面積,賣樓的呎數是用實用面積,而實用面積是細過建面積,而建樓是用建築面積來建的,但賣的是用實用面積來賣的,所以每個實用面積入面的建築成本是貴三成,真正的情況是這樣。而且還會繼續上升中,十大基建和現在開始大量建屋,人工在未來1~2年是會再升40~50%這方面我是毫不懷疑的。

    另外,我平時講話。有些很淺的事,我不會經常詳細講,所以會講得較簡短。我再答多一次成本和售價的問題。經濟學會講售價只是由兩項東西決定,是供應和需求決定,和成本是沒有關係。但這是一個短期現象。舉例,如果大亞灣核電廠爆炸,香港的樓建築成本是幾多根本沒有關係,即使是跌到1元1呎都沒有人買。同樣香港建屋1元1呎,但現在這個需求之下,它仍可以賣到2萬元1呎。短期內,這是完全沒有影響,尤其是建築成本在供求不平衡的情況下,樓價上升的一刻,它是不會有成本的考量。1元1呎的樓也有權賣3元1呎,也有權賣3元1呎,也有權10萬元1呎。這是沒有直接關係。

    但相反,長遠來講就一定有影響,即是建築成本非常貴,現在實用樓即使不是豪宅,只是一些初級豪宅呎價也去到1萬5千元。成本估計是8~9千元。如果樓價向下插的時候,如果威脅到建築成本的時候,長遠來講,建築成本是沒有彈性,是不是將會沒有人建屋呢?沒有人建屋的時候,便會把供應縮小。長遠來講,是不可能不把建築成本不放在樓價之上。
    我希望可以詳細講一次,之後不用再講。因為每次這樣講,會太過長。於是跳過了中間的步驟,希望大家明白當中的基本原理,因為永遠都是這樣。你認識經濟學,一定要認識供求。我覺得沒有東西重要得過認應供求。然後認識貨幣供應。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