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成名在望 歌詞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成名在望 歌詞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yorange (柑仔)看板MayDay標題[心得] Almost。成名在望心得(長)時間S...
成名在望 歌詞 在 ?????????電影 美食 音樂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19:13:17
生涯由記憶使然、生命該順應自然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 #MIBInternational ⠀ ⠀ 【心存善念,順應自然的結果才會成功】 「宇宙總會在正確的時機引導你去正確的地方」 來自電影裡很有「道法自然」意味的一句話 在隨著女主角發揮善心以及之後遇到的各種回報之下 體現了善有善報的因果自然定律...
[成名在望]
不會上色但試著page down的新手一枚,
希望排版會成功(合掌)
→附上好讀版不知道可不可以https://goo.gl/C6DkN8
[1]
-
[0:05']
找一個和弦開始唱 那故事遺忘的時光
起點是那平凡的成長 或初學吉他時 少年們 的模樣
-
宛如旁白的開場,以卡帶回帶音效取代前奏回溯,雜音隱約點出了這個背景設定的時間點
是那個故事要開始的年代。像是說書人坐定位置翻動著手中的話本:
「啊……這故事該從哪裡說起呢?」
關於成名,作詞者是這樣描述的:
「它是一種心情。就是我們剛組團的時候,其實並不是說『啊,想要很紅』
或是『很怎樣』,可是想要你寫的歌有被某些人聽到,然後被他們重視,
或感動某些人。」(娛樂E世代)平凡的成長、初學吉他,都不是為了成名而做的事情
。成名在望的第一小段,完全沒有提及成名、也與在望毫不相關。
唱完「……的模樣」之後,接續到下一小段,故事到底該從哪裡開始說起呢?說書人看來
已經找到了開啟話語的切入點:
-
那一年的舞台 沒掌聲 沒聚光 只有盆地邊緣 不認輸 的倔強
排練室的日夜 在爭論 在激盪 以音量去吞噬 無退路 的徬徨
-
比起前一小段為全曲做序言,更進一步變成拉開序幕後,
迴響在整個劇場中的旁白。接著,舞台上的燈亮起了,「台詞」汩汩流出……
-
[0:45"]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
那成名在望 會有希望 或者是 無知的狂妄
那又會怎麼樣 「那又會怎麼樣?」
-
似乎不常聽見放輕力道喃喃自語般的主唱。
──「夜的盡頭?會有光嗎?」
彷彿被「成名」這個新奇的名詞勾起了興趣,
一無所知的抬眼好奇問道:「那又會怎麼樣?」
-
[1:12']
混跡過酒場的駐唱 才讀懂人性的尋常
背負過音樂節的重量 才體會每場仗 都仰賴 槍與糧
-
不知怎的聽廣播的過程中對一句話印象很深刻:「我們那時候玩音樂的路上,其實有很多
徵兆顯示我們可以,可是同時有更多的先兆顯示我們不行」(20160823音樂五四三)
宛如心跳般敲在心頭的鼓聲讓我想到了這種自相矛盾的狀態,
略略期盼、想賭一把卻又沒有一絲絲把握的心悸感。
-
夢是把熱血和 汗與淚 熬成湯 澆灌在乾涸的 貧瘠的 現實上
當日常的重量 讓我們 不反抗 倒地後才發現 荒地上 渺茫 希望 綻放
-
將希望以「綻放」的意象呈現,到了後頭看到「曼陀羅花」時,會有很微妙的感受。
希望,或誘惑,不過就是一線之隔。
-
[1:51']
穿過了
搖滾或糖霜 媚俗或理想 批判或傳唱 道路上
只能看遠方 最遠的地方 應許的他方 不停衝撞
-
短暫的變拍。搖滾或糖霜、媚俗或理想、批判或傳唱,都是稍微偏差一分就兩邊不討好的
天平兩端。重重的鼓聲敲在每一斷句的第一個字,樂團一句一句上攀,跌跌撞撞的在兩道
高壁間的窄巷找尋兼顧的路途。
-
[2:07']
看過多少臉龐 飛過多少異鄉
少年早已蒼茫 回頭望 我在何方
-
「我在何方」的口氣很是豪氣干雲啊!(→難得用上這個形容詞)
初聽覺得高音非常有壓迫感,後來多re幾次才順耳一點。後來有一次耳機線接觸不良,以
這種狀態聽了幾首歌,發現在這段的高音,合音小天使唱的音甚至比主唱還要高……(瞬
間憐憫)或許是原因之一?
-
[2:24']
一站又一站的流浪 那旅館和空港 一遍又一遍的採訪 和攻防
一雙又一雙的目光 像監獄和高牆 牆裡的風光是不是 如當初想像?
-
翻騰的貝斯嗚嗚嗚(←說人話!)時間與風景快速流逝的節奏感,還有(我從來沒聽懂在唱
什麼的)和聲像是一次次在外地異國的機場飯店通關、短暫停留,湧上心頭的萬千回憶片
段支離破碎。快速切換的場景地點也打破了時間軸完全的縱向,拉開橫向的寬度。
-
[2:41']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
那成名在望 是否風光 或者是 瘋狂的火光
那又該怎麼樣 「那又能怎麼樣?」
-
幾乎能看到成名的那方了,從高音一次次快速滑落的鋼琴像灑下來的碎光,
聲嘶力竭的樂團宛如向高空抓求一點光芒一樣。
-
接著整張專輯第一次出現吉他Solo!(激動)
〈成名在望〉的三段吉他solo都豪好聽啊!!!!
可是木耳如我有點分不出來哪段是誰彈的……(被毆)
只好坐等新巡迴首唱的時候被兩位吉他手帥瞎──(迷妹本色掉出來了趕快撿起來)
曲調乍然明亮起來,光芒穿透黑暗直直照射下來,點亮了整個空間。
-
[3:16']
While we were so young 我夢到當時 我們翻過牆
曼陀羅花 沿途綻放 我們光腳越過人間荒唐
We're stupid but strong 放學的屋頂 像萬人廣場
從不多想 只是信仰 少年回頭望 笑我「還不快跟上?」
-
〈派對動物〉的「Let’s Go……」太魔性(掩面)
〈最好的一天〉的「Best Day」小出戲;
但這一段完全榮登個人在全專甚至歷年專輯出現的英文歌詞喜好度冠軍,
讚嘆歌詞的中英文還彼此押韻啊啊啊!(金曲獎你真的不覺得你少頒了什麼嗎)
在Bridge之前,是仰望成名希望的挑戰者,
但是「我夢到『當時』,我們翻過牆」,
卻又打破了縱向時間軸的完全順序性,
賦予能夠以嘗過成名滋味的過來人回望視角解釋的空間,
和前頭依然不停地追的少年遙遙對望。
-
將樂器抽離留下主唱。後來看到BARK音痴路雜誌前任主編陳玠安談到〈成名在望〉時:
「想起瑪莎在『BARK音痴路』中寫過的文章『安可後的寧靜』,彼時任職雜誌主編的我,
看著圖片中阿信獨自坐在散場的舞台上,頗受震撼。」
我想,沒有比這幅景象更契合的畫面了。
我很喜歡「我們翻過牆」這一句,主唱的聲線是「我們翻過牆↗」,音樂的走向卻是「我
們翻過牆↘」。宛如被拋上高空又墜回地面的一道弧線,主唱的聲音像是懸浮暫留在那個
泛著金黃光芒的夢幻時空中(我想像起來大概就像,〈任意門〉現場就是起點版MV後段的
那個色調吧?)。太期待必應創造要怎麼在新巡迴處理這首歌了嗚嗚嗚(又好擔心這首歌的
現場難度……)
作詞者在網路上放出完整版歌詞時,對這一段做了歌詞本並沒有收錄的註解:「『曼陀羅
花』茄科類曼陀羅屬植物,有麻醉與迷幻效果,據稱在前往天堂的路上,如果停步沉迷於
此花香,就會喪失前往天堂的能力與意志。」曼陀羅花據稱生長在「前往天堂的路上」。
這裡還不是天堂,如果為此駐足,是否就這樣永遠無法抵達?
-
可是這樣看來,少年他光腳越過人間荊棘,輕輕巧巧就翻過了那道牆。
曼陀羅花對他而言只是沿途風景而不致迷惑,
他「只是信仰」的作為沒有多想,跟前頭不斷掙扎、矛盾、衝撞這道高牆的描述比起來,
似乎過度輕易地辦到了一些事情。
(是否不完全是巧合地應合了,那個1999年快速成名的學生樂團?)
有沒有過經驗,是做出抉擇的當下太果決,
真正朝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後,卻發現有太多比那道牆更難跨越的困難。
夢想還在飛翔,但腳步越來越沉,
漸漸的、漸漸的,現實中的「我」跟不上那個「少年」了,
只能夠不斷努力著讓彼此的距離不要擴大得那麼快,
就算失望,也咬著牙不肯絕望。
終於,「少年」短暫停下腳步了──
對挑戰者而言,成名的契機來臨了,再加快腳步一點、再為難自己一點;
對過來人而言,長久以來的跌跌撞撞,是否和初衷漸行漸遠的疑慮,
也都在這裡找到答案:
-
「還不快跟上?」夢想和現實就要合而為一。我就在前面這裡姑且等你一下吧?少年調侃
的揶揄著挑戰者。
「還不快跟上?」你沒有錯,你還在當初選擇的道路上沒有走偏。猶豫什麼呢?快點啊,
我甚至比你走得還快欸。繼續一起走吧,少年向過來人伸出了手。
-
貝斯、鼓在Bridge末尾歸位,全員到齊像是插進對的鑰匙,
再度點火啟動的吉他Solo表現出像是向前邁了幾步,
然後開始義無反顧的奔跑、要追上「少年」的疾走感。
世界從腦海中那片閃爍著光芒的虛幻空間中抽離,回到了現實,
先是下行後又上揚的音調卻讓看待的
視角比原本的地方高上一層。
-
[4:06]
那路的起點誰能忘 那路的盡頭誰在唱
誰成名在望 誰曾失望 卻更多 的誰在盼望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天將亮
那成名在望 無關真相 如果你 心始終信仰
誰又能怎樣? 誰又能怎樣?
-
將三輪的問句歌詞一字排開來看,是這樣的:
那又會怎麼樣 「那又會怎麼樣?」
那又該怎麼樣 「那又能怎麼樣?」
誰又能怎樣? 誰又能怎樣?
到了第三次,誰又能怎樣的第二句少掉了引號,這回的歌詞本中,出現了好幾回的「」跟
│,產生一種小說般的對話感。如果是刻意添加的,那麼在第三次少掉了引號,是不是代
表:如果心始終信仰,那麼會怎樣、能怎樣,都不一定要對外向他人尋求認同跟答案,只
求問心無愧即可?(結果作詞者只是忘記加上去……?!)
-
可以確定的是,
第三輪的「誰又能怎樣?」和
「那又會怎麼樣?」「那又能怎麼樣?」
已經有著差異。
那又會怎麼樣?是出自於未知未來的不確定。
那又能怎麼樣?成名盡頭若是瘋狂的火光,我又能怎麼樣呢?
誰又能怎樣?卻徹徹底底的是:如果我始終信仰,又能奈我如何?
末段的節奏提速洋溢著自信到近乎狂妄的一股傲氣。
-
「你就能飛翔」
-
三句之內由低到高,
彷彿在短短時間內又快速的見證了一次成名的歷程,
除了造成聽覺的延展性,讓聆聽上更為順暢之外,
我覺得有趣的是:低、中、高三句的三種音域中,
主唱唱的是中音域第二句,低、高兩句由和聲詮釋,
歌詞也只列出了一次「你就能飛翔」。
或許這才是對現狀的寫照?
前一句是小具成績的成名,
後一句是尚有野心的在望,
如此一來,
才不只寫成名,更寫成名在望。
[2]
-
然後,以下都是個人的碎念了XD
不論從頭到尾循環這張專輯幾次,都會再一次確認自己真的很喜歡這首歌。
或許是聽了他們不斷強調「從頭到尾完整聽一次」,《自傳》發行日當天都有意識地避開
所有被爆雷的可能。直到晚上殺到小七領貨,回家用美工刀劃開紙箱看到專輯封面的那一
秒,「哇」的那種感覺,真的、真的獨一無二。
正襟危坐的戴上耳機,聽著〈如果〉直到末尾,翻頁歌詞本的時候甚至不知道接下來會接
收到什麼。期待、更多的是緊張,然後聽見沒有經過任何宣傳傳進耳中的樂音、看見沒有
經過任何社群轉貼的文字,捫心自問喜歡、或不喜歡,沒有任何依據,都取決於與音樂間
最直接的互動。
聽作品說話,我想,這是身為一個聽眾所能及、最幸運的時刻了。
-
不是「先聽見歌好聽喜歡上所以支持專輯」,
而是「因為買了專輯發現裏頭的歌好聽所以喜歡上」
──我想這份經驗之所以在這時代格外珍貴,
是因為這要是迷弟迷妹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咳,對創作者賦予信任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想想你一口氣付了某位老闆五年份的伙食費,
讓他用同一套菜色負責你的三餐點心宵夜,事先卻不知道菜色。
如果你不是對老闆超級有信心,怎麼敢讓他端出你五年間的食糧呢?
更何況天天還是吃一樣的XDD
第一次聆聽的經驗會永遠記憶猶新,
也因此在往後的日子裡不斷有新的體驗、生命歷程賦予歌曲新的意義時,
我們都會更加了解為什麼一首歌多半只有三五分鐘,
卻能被傳唱幾百、幾千倍的時間。
-
另外就是,始終超級好奇「少年」這個奇幻熱血小說感的意象出現在《自傳》這個冷靜自
審命題底下的靈感來源啊XD
不過也許我們也始終帶著這種感覺看待聚光燈下的五位……大哥哥?
(以你為名的小說,會是枯燥或是雋永?~~)
少年是最初的憧憬、果決與衝勁。
是找一個和弦就能開始唱的初衷,也是能把放學屋頂當作萬人廣場的無懼。
整首歌中,彷彿都因為在做打從心底喜歡的事,而閃閃發光著。
光線中,近乎完美的剪影又提供聽者了很好的代入空間,
只能說,學長雖說是要寫自家的樂團史,還是以意象取代直指,
讓人要不掉進套路也難……
看看Bridge只有多少秒結果我寫了這麼多胡思亂想(←欸)
〈成名在望〉是第一次,後頭還有直接拿去當歌名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沒指出來、而我隱約覺得也看到「他」在〈頑固〉的鏡子裡囂張任性著,
在〈C和弦〉裡炸毛著指控學長還握著學妹的手(?!)
-
「少年」一直擔當著全知的視角,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將初衷貫徹始終,
彷彿一套完整建構的價值觀,從他的角度回望著這本《自傳》。
他清楚自己要什麼、懷念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而這個世界,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當然,這都是由他的眼看出去評斷的。
……這樣來說,又好像合情合理了。
「自傳」,不就是從自己的觀點解讀自己走過的路嗎?
或者說,即使不是自傳,我們不都如此看待世界的嗎?
(不要自圓其說我也想聽P大自己說啊喂←迷妹)
-
〈成名在望〉有些地方想著想著,也似乎不那麼按照前後排序
──但路走得長了,在背後的都是過去。
每一波起伏翻出的層次都向前方推進,一層高過一層,
路途似乎未了,還正在漸漸寬廣起來。
2016年,過得非常不好的時候,還好有〈成名在望〉讓我燃起繼續向前追逐的動力。雖然
RE:LIVE九場只能當在家流淚的人,但還好有官方和版上滿滿的訊息量讓自己越過了某個
坎,無限的感謝也只能貢獻這篇各種自曝其短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能在《自傳》正式跳
進坑中真是太幸福了QAQ
過陣子要面臨人生的轉捩點,希望這份力量夠自己撐下去,然後可以在三月的高雄和五月
天跟大家見面!
如果有人看到這裡,那就太感謝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200.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yDay/M.1483886620.A.C2F.html
雖然應該是沒人看到但....小小又修了一下排版(龜毛)
把上面的回覆一起挪到最底下這裡了。
好開心有這麼多人也喜歡這首歌,
希望我們的期待能轉化成新巡迴的能量,
回憶回不去了,那就一起走到更遠的未來吧:)
※ 編輯: mayorange (114.41.222.250), 01/15/2017 17:22:22